1. 前言
体育运动被喻为当今国际上最公平的竞争,是共同规则约束下进行的最为公开、透明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在这不见硝烟战火的国际化比赛中,赛场就是战场,体育成绩代表了各国实力、人力、智力、财力等软实力。在我国构建体育强国的过程中,人才战略始终是核心问题。2016年我国体育总局中《竞技体育“十三五”规划》(体竞字[2016]79号)文件中专门提出了《篮球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发展规划》 [1] ,为了让中国出现在这个世界第二大运动的篮球国际舞台上,力争好名次,保持在亚洲领先水平,并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2] 。这个目标不仅对篮球运动训练与管理提出了宏伟目标,也对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选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培养世界级优秀篮球运动员,只有人才战略能实现我们的体育强国战略。
2. 现代国际上流行的篮球人才识别理论
2.1. 多学科交叉的人才识别理论
这里的人才是用其在国际篮球赛场上的业绩来区分其与篮球普通爱好者的不同,被视为专才、天才、有天赋,甚至是命中注定会赢球的那些价值球员。就像中国传统观念中“三岁看小;8岁看老”的那种宿命论。对篮球人才的识别、发现、鉴定可不是“按图索骥”那么程式化、那么简单。现代国际上对人才识别从生理学、体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维度提出了对青少年参与者从形态、机能、功能到心理上的监控与判断标准,也因此提出了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理论。
因为这个“可塑之才”是要经过长期系统训练锻造成的人才,经得起时间和赛场的考验的人才,这个人才也是经过刻意训练从普通爱好者发展到精英的一个过程。当他还在孩提时代就被甄别、被发现、被培养,并有强烈自我意识的、与众不同的“成长者”。
2.2. 教练眼中的篮球天才
许多国际教练在评价自己的得力球员时,往往会说:他们都非常聪明;他们很有创意;他们能够接受建议;他们善于合作;他们能够在压力下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他们能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他们有目标;他们有个性等等。这些评价并不是说某球员技术好就一定能发挥好,而是能发挥好的球员其技术一定很好。从实际比赛效果而言,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的执行力和较高的自我效能是天才运动员应有的气质。
教练这些对篮球天才的评价已从生物、运动技术角度上升到心理、社会层面,这正是代表现代人才识别理论的走向,多维度;多层次;多学科交叉的预测理论。
2.3. 分段式的人才识别模式
在这些人才识别中,有些是先天因素,有些是后天因素。先天因素只是一个基础,后天培养环境也是人才成长阶段重要的保障,是必须但非必然的手段。一个天才球员从其参加篮球兴趣班到其成为职业球员往往需要长达15年的专业训练。如何从一个5、6岁的孩子身上能看到15年后的优秀气质,这是很难办到的事情。许多有经验的教练员就非常推荐分段金字塔式人才识别模式(见图1)。这样既不流失人才,也不浪费教练精力。也就是从5、6岁开始启蒙,根据篮球技术的接受程度、身体素质、遗传因素初步判断人才;在13~15岁时从心理素质、意志品质、战术意识、技术特长进一步判断人才;然后就是对16岁以后球员,用比较明确的职业化标准——即“全面球员标准”来判断人才。
这“三步走”是一个人才培养过程,从比较大众化的基础训练到高精尖的赛事训练,不会一棍子打死,也不会因不合适而又无可退路。这种分段金字塔式人才识别模式,可谓层层筛选,从发展的角度进行人才识别,是科学指标和教练模糊预判两种人才识别模式的结合体。
3. 现代国际上流行的篮球人才识别理论的应用
“分步走”和“先天与后天影响”因素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篮球人才识别理论,而这些理论在我国的篮球选材和专业训练中都有所涉及。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在奥运会上连续强劲推进,实现了全面突破,从悉尼、雅典到北京奥运会一步一个台阶,但这个第一名的最终取得金牌榜上,重竞技及技巧类项目是我国的优势项目,而这些项目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都相对较小。相对而言,那些三大球、田径、游泳等影响较大的项目相对处于弱势状态,可以说这些项目目前都不具备世界一流水准,这是我们大而不强的竞技体育现状。
实际上,在我国,篮球拥有着非常好的群众基础,篮球在过去的世界大赛中也曾取得过不俗的好成绩。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是世界各国都重视了自己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的科学性,扭转了中国男女篮曾经霸亚洲的历史。面对来自各国的严峻挑战,无论是西亚、还是东亚,我们篮球人必须深刻分析原因,正视差距,才能重返江湖地位。目前的篮球成绩差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约,而首当其冲的是篮球队伍自身的问题:科学选材体系不完善、后备力量匮乏、新老交替速度慢等。这些软件问题是目前都是制约我国篮球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吸取国际先进经验进行内部创新才能改变目前落后的局面 [3] 。

Figure 1. The Basketball Division-pyramid Talent Identification Mode
图1. 篮球分段金字塔式人才识别模式
3.1. 人才识别需要有发展眼光的“伯乐”
但选材不同于人才组合,不能完全依靠外援、“引进来”思维。推动篮球事业持续向前发展,需要探索出一条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选材新道路、新模式。
在这个选材道路上,不仅需要像“千里马”一样的运动员,更需要识别优秀运动员的“伯乐”,这些“伯乐”不仅仅是教练员,重要的还是需要有伯乐式的科研人员在选材研究上倾注力量。因为科学选材是个系统工程,也是不断受到挑战的领域。
以前人们大多从先天条件来选材,主要对青少年进行篮球方面的素质能力评估,比如:身体素质能力、生理生化指标水平等方面。这是一个物理的评估过程,预测运动员的综合评价主要是针对未来身体发育程度及发展潜力。同时也会重视篮球技战术意识、能力方面的考量。似乎这是很科学的评估方法,但相对太单一,目前的国际人才识别往往注重多学科应用,而不仅仅是生物学科。这个多学科包括来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如医学、生理学、人类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力学等方面的新成就、新技术,多用于对青少年身体指标的测试;还有体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多用于对青少年性格、精神状态、智力指标的考查。通过第一阶段粗选人才,可以使更多的青少年进入到可选视野;经过一定时间的各个方面考察后,从中挑选出先天条件比较好、身体素质出色、各项技术均衡、适合从事篮球项目人才,对其专业训练,能够将那些更适合且更容易成才的青少年,挑选出来从事篮球运动。这样容易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明星,也为我国体育事业长期兴旺发达提供了根本保证 [4] 。
3.2. 起基础作用的“先天条件”
3.2.1. 身体形态
篮球运动可谓是“长人的运动”,运动员大多都是高大壮硕,这样投篮、上篮和扣篮有优势,对抗也有优势。那些可能发展为身材高大、体形壮硕的青少年成为首选。然而,篮球对抗比赛如同战场,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长人不是唯一条件。球场上有多个位置造就了多种多样优秀球员,有1.69米的“小个子”优秀后卫韦伯,也有2.26米巨人中锋姚明,所以身体形态指标是首选但不是唯一条件。在初步选材的时候,教练员可以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特点,通过骨龄来预测运动员未来的身高,以此作为依据初步来定向培养运动员 [5] 。
3.2.2. 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反应的是青少年的身体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机体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包括力量大小、速度快慢、关节活动范围幅度等。通常用耐力、柔韧、力量、速度、灵敏等五大方面来显示身体素质情况。鉴于篮球运动的特殊性,需要发挥运动员全面的身体素质能力。因此,在选材时,对运动员的各个身体素质能力要求都不能放松。在选材时这五大身体素质的能力的测定是常规指标。
3.2.3. 生理机能
篮球运动之所以需要很高的身体素质,这是由篮球比赛时间决定的。国际篮球比赛分为四节,其中每节时间长达十分钟,比赛一般将会持续两个小时左右。如果没有良好的体能做保障,赢在最后几分钟是很难做到的。教练员在对青少年进行选材时,需要考虑到青少年生理机能这方面的因素。一般选取一些生理生化指标和实际的测试来判断其生理机能水平。
3.2.4. 遗传因素
遗传学相关研究表明,前面三个指标从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到生理机能等都是可以遗传的。即可归纳为先天条件部分 [6] 。
3.3. 起决定作用的“后天影响”
3.3.1. 心理及意志品质
在优选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后面比拼的对初选青少年篮球队员的塑造结果。在激烈的国际赛场上,在各种科学条件辅佐下,当今竞技体育可谓是跨越式发展。标准化的训练模式使得篮球训练软硬条件呈现越来越接近趋势。人才的竞争不仅仅是初选运动员体能水平和身体素质能力上的差距,更在于现场发挥时强大的抗压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做保障。篮球项目竞争激烈程度往往都是一分的绝杀定胜负的场面;甚至出现在比赛结束时考量平分加时的情况 [7] 。所以,实战比赛时,运动员在场上面临的压力很大,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其自身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教练员在选材时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能力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8] 。
3.3.2. 战术意识及技术特长
在训练效果方面,青少年篮球运动选材往往从篮球的技术特长和战术意识去考量。比如,根据不同年龄,设置一些投篮、控球、传接球等基本技术的测试内容;还可以安排半场小比赛来考察这些小运动员在的场上意识等。通过上述内容来评价青少年的篮球功底及篮球智商。
4. 小结
在篮球运动员科学化选材和育才的今天,许多经验可以遵循。参考国际篮球选材标准,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选材可从生理生化指标包括摄氧量、肺活量、血乳酸、血色素等;身体形态指标包括身高、骨龄、跟腱长、指间距等;身体素质指标包括速度、耐力、柔韧性、力量、灵敏度等科学的指标对运动员进行测试。这些量化指标可以用来评价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初步挑选出其中优秀的青少年运动员。然后,需要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篮球专项试训包括球感、场上意识等,再淘汰其中一部分不适合从事篮球项目的青少年。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篮球选材虽然也十分尊重严格的科学指标,但教练员的经验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选材的最后一步就是教练员要结合自己的执教经验对青少年进行最终选择,只有做到上述所述才能从参与、发展、认同等角度完善我们的选材体系,为我国的篮球事业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