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位称谓语的认知机制研究
Research on Cognitive Mechanism of Chinese Appellation of Orientation
DOI: 10.12677/ML.2018.62027, PDF, HTML, XML, 下载: 1,323  浏览: 3,109 
作者: 谭海革, 徐方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
关键词: 方位称谓语意象图式空间隐喻Appellation of Orientation Image Schema Spatial Metaphor
摘要: 本文利用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理论,探究方位称谓语的生成机制。分析表明,方位称谓源自于空间域向时间域,继而向社会域的跨域映射。具体而言,前后图式类方位称谓语是通过前后空间概念映射时间上先后概念;上下图式类方位称谓语是通过上下空间概念映射社会域中的等级概念;而内外图式类方位称谓语主要是源于容器意象图式,容器的内外概念映射宗法或社会群体概念。
Abstract: This paper researches on generative mechanism of Chinese appellation of orientation by image schema and conceptual metaph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alysis shows that appellation of orientation is derived from cross-domain mapping from spatial domain to time domain then to social domain. Specifically, appellation of orientation of front-back schema is formed through the mapping from front-back concept of space to the successive concept of time; appellation of orientation of up-down schema is formed through the mapping from up-down concept of space to the class concept in the social domain; and appellation of orientation of in-out schema is derived from schema of container and is formed through the mapping from in-out concept of container to the concept of patriarchal system and social group.
文章引用:谭海革, 徐方富. 汉语方位称谓语的认知机制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18, 6(2): 220-224. https://doi.org/10.12677/ML.2018.62027

1. 引言

在汉语中,“上、下、左、右、东、西、南、北、前、后、里、内、外”是一组应用广泛而灵活的方位词。这些方位词除了可以与一些词组成表示处所、时间、范围的方位词组外,还可以作为词素用于称谓语中,周前方教授把由方位词素组成的称谓词叫做方位称谓语 [1] ,如“前总统”、“下属”和“内人”等。目前关于汉语称谓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文化视角 [1] [2] [3] [4] [5] ,鲜有人运用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理论系统分析方位类称谓语 [6] [7] [8] [9] 。

本文立足于认知语言学,运用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理论 [11] ,对方位称谓语的形成机制进行系统阐述,推动汉语本体研究。

2. 方位称谓语的类型

方位称谓语可以分为:前后图式类、上下图式类、内外图式类方位称谓语。

2.1. 前后图式类方位称谓语

意象图式形成于抽象概念之前,是人们与世界进行互动而形成的图式,其中既包括简单的一维结构,也包括二维和三维结构。而由于时间的单向性以及唯一性,表示时间的意象图式则具有一维的结构特征。所以,运用前后图式来表达时间范畴的隐喻具有可行性。

根据空间图式中的前后图式特征,本文将含有表示前后关系的方位称谓语划为前后图式类。前后图式类方位称谓语中的方位词含有前后空间的一维结构特征,且表示时间概念的前后结构,其称谓也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认知者以某一时间节点为参照物,称呼前后图式类方位称谓语的指称对象,如,“前男友”这一称谓语中的方位词是“前”,与“现在”或者“后”相对,表示时间上的一维空间概念;而其中的“男友”,则表示现任男友,认知者经历了从前男友到现任男友的变化。前后图式类方位称谓语还包括:“前妻”、“前总统”、“后妈”、“后生”、“继父”、“晚辈”和“前夫”等等。

2.2. 上下图式类方位称谓语

除了用前后空间图式表征时间外,上下意象图式也可通过空间隐喻进行映射。上下意象图式的形成同样源自于人的自身经验,早在“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各项认知活动中,人类便获得了识别垂直维度的方式,垂直维度的方向,即“上下的不同,是由人们对万有引力的经验建立起来的,也是人体在垂直维度上的不对称性建立起来的” [12] 。

根据空间图式中的上下图式特征,本文将含有表示上下关系的方位称谓语划为上下图式类。上下图式类方位称谓语中的方位词表示上下垂直空间关系,而称谓词则与前后图式类中的称谓词有所不同,一般不经历变化,为一个相对固定的称呼,但认知主体可在空间意义上进行变位。如称谓语“上将”,中国现代军衔制度对海陆空三军最高军衔的称谓,其中“上”是相对于“下”来说,掌管较高军事权,统领处于其军衔等级一下的军事团体,其中的“将”,表示将士,是一个笼统的对于一类军事团体的称呼,所指不明确且有等级之分。上下图式类方位称谓语还包括:“上级”、“上司”、“下属”、“中产阶级”、“底层人民”、“下人”和“基层公务员”等等。

2.3. 内外图式类方位称谓语

容器图式是产生于人自身体验的意象图式。容器图式存在于三维空间概念中,它能够使杂乱无章的语言概念化。容器图式是人们从具体的空间结构中获得的,并将它用于对其他经验的建构。即把非容器的事物,如时间、空间、范围、内容等当作容器来认知并加以描述。用空间域映射其他域,如关系域,为人们把握空间的抽象概念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中英文都会系统地使用空间概念,如英文的in、out of和中文的“内”、“外”等等。因此内容常被视为一个有界的空间或中空的容器。

根据容器图式中的内外图式特征,本文将含有表示内外关系的方位称谓语划为内外图式类。内外图式类方位称谓语中的方位词带有某一范围、范围中或范围外的空间关系特征;其中的称谓词本身为某类人的称谓,加上方位词则为区分方位称谓语和称谓词所指的称谓。比如,称谓语“内人”,为古代丈夫对妻子的称谓,其中方位词为“内”,与“外”相对,表示家族以内,旧时妇女只能主内不能主外;称谓词“人”,泛指某一群体,加上方位词“内”后,与“外人”相对。内外图式类方位称谓语还包括:“外公”、“外婆”、“外甥”、“堂弟”、“外人”、“内子”、“贱内”、“外国人”和“内宾”等等。

3. 方位称谓语的空间隐喻机制

3.1. 前后图式类方位称谓语的空间隐喻分析

“前”、“后”最初是表示空间方位概念的,用于称谓语时,表示社会关系,这种从方位域到抽象社会关系域的转移,就是跨域映射,是空间隐喻的结果。“空间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始发域向其他认知域或目标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空间隐喻把一些空间关系投射到非空间的关系上,不仅能使抽象和未知的概念具体和熟知,使得两种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的关联。人类最基本的感知能力就是对前后左右空间方位的感知能力,因此方位隐喻是一切隐喻的基础,也正因如此方位义才会成为词义的基础,许多意义都是从词的方位义或方位用法中演变而来的。

方位词“前/后”作为空间性概念,可以喻指社会关系。具体而言,社会域中的社会地位对应于空间域中的位置,社会地位高被隐喻为空间上的前,社会地位低为空间上的后,如“前辈”。此外,空间概念可以用于映射时间域中时间概念,早/快为前,迟/慢为后,如“前妻”。

3.2. 上下图式类方位称谓语的空间隐喻分析

上下图式类方位称谓语广泛用于社会等级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等级社会。在中国古代的阶级社会中,等级制度是当时政体的主要标志。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且包括的范围极其广泛。诸如政治体制、官职、军队,乃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都与等级制度有着密切关系,而这些也直接反映在称谓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等级制度也经历新的变化,现代社会与封建社会不同,现代中国社会尊崇民主与专制的政治体制,社会阶级客观存在,社会也根据不同的标准,分布不同的阶层,如工薪阶层等。但是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形成的共同认知,且在较长时间内文化因素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现代社会中依然有等级制度的影子,这也反映在称谓语当中。

“中产阶级”属于上下图式类方位称谓语,其表示处于社会中等收入水平的阶级,社会对这一阶级的人群可以称之为“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处于上下空间结构中间的位置,此时认知主体可处于中产阶级上方位置,也可处于中产阶级下方位置,也可处于与中产阶级水平的位置,从隐喻意义来看,“中产阶级”收入高于低收入群体,又低于高收入群体,处于中间的位置,所以将其称为“中产阶级”。

由等级而形成的“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十分明显。在现代称谓体系中,无论是官职、军队还是职场,等级制度的影响都存在于称谓语之中。比如职场中的“上司”,是职员对于掌握管理权和具有决策职员的尊称,在这一称谓语中,认知主体通过运用空间方位词“上”,映射社会等级制度中的高层地位,称呼为“上司”。

3.3. 内外图式类方位称谓语的空间隐喻分析

内外图式类方位称谓语往往用于指宗亲关系,一般以宗族血缘关系为参照物来确定称谓语所指对象的相对位置,在宗族血缘关系以外还是以内。宗法制度所倡导的思想就是等级森严,长幼有序,而家庭是宗法制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因此这一思想也在亲属称谓语中体现出来。长幼秩序决定着封建统治者统治权利的传递顺序和家族中族长职位、权威的继承顺序,而这一顺序是依据血缘关系而确定的,此外,依据血缘关系还可以确定同一家族内部关系的亲疏,因此,家族中的称谓也是依血缘关系而定。另一方面,汉语亲属称谓语之所以有上述特点也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中国传统家庭是几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家庭成员人数众多,关系复杂,而且中国古代礼法严格,对亲属的称谓马虎不得,所以汉语的亲属称谓语系统十分严密,对每一亲属都有特定的称呼,不能随意更改。

其中对于嫁入宗族的妻子来说,由于改随夫姓或者因为“夫妻之合,血脉相通”的关系而被吸收为家族的一员,视为同宗,因而称之为“内人”或“内子”,而称其父母为外祖父或外公、外祖母或外婆。从空间隐喻角度看,妻子由于处于宗族内部,而被纳入为“内”这一范围中,而其父母则处于宗族关系以外,所以称之为“外祖父”或“外公”、“外祖母”或“外婆”。

除此之外,对于“外国人”、“外宾”以及“内宾”等称谓语,其隐喻意义也可由意象图式中的内外图式来阐释。如上所述,从微观来说,内外图式隐喻映射的源域是中国传统宗法制度。如果将这一宗法制度放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则其源域为国土边界或者民族血缘关系,映射的目标域为称谓语中的“外国人”,“外宾”以及“内宾”。国界或者民族血缘关系为容器意象图式中的容器,即参照物,国人处于国界或者民族血缘关系中,则为“内”,处于之外则为“外”。

4. 结语

本文利用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理论,探究了方位称谓语的生成机制。分析表明,方位称谓源于空间域向时间域,继而向社会域的跨域映射。具体而言,前后图式类方位称谓语是通过前后空间概念映射时间上先后概念,上下图式类方位称谓语是通过上下空间概念映射社会域中的等级概念;而内外图式类方位称谓语主要是源于容器意象图式,容器的内外概念映射宗法或社会群体概念。可见,空间概念在汉语称谓语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中国社会独有的民族文化现象。

参考文献

[1] 周前方. 方位称谓词的语言文化分析[J]. 世界汉语教学, 1995(4): 46-50.
[2] 张建理. 汉语时间系统中的“前”、“后”认知和表达[J]. 浙江大学学报, 2003, 33(5): 85-95.
[3] 吴云. 认知框架下的空间隐喻研究[J]. 修辞学习, 2003(4): 24-28.
[4] 曾传禄. 汉语空间隐喻的认知分析[J]. 汉语研究, 2005, 3(2): 31-35.
[5] 杨国萍, 韩瑞, 许硕. 汉语称谓语语义认知初探[J]. 湖州师范学院院报, 2017, 39(3): 82-87.
[6] 王博. 汉语带有方位词“前/后”的表人名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大学, 2009.
[7] 蓝纯. 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4): 7-15.
[8] 王义娜, 贾巍. 意象图式的正负参数: 词缀层面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8): 6-8.
[9] 岳好平, 汪虹. 英汉时空隐喻的意象图式观[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1(2): 24-27.
[10] 叶漪滢. 方位词“中”的意象图式研究[J]. 现代语文, 2017(5): 55-59.
[11] Lakoff, G. and Johnson, M.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12] 文旭匡, 芳涛. 语言空间系统的认知阐释[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3): 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