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目前学术界对于高古陶瓷的定义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有学者认为高古陶瓷就是宋元瓷器,也有学者认为高古陶瓷为明清以前的瓷器,但大家一致认为高古陶瓷至少应该是明清以前的瓷器 [1] 。人们通常对高古陶瓷理解不同,在艺术品流通领域,高古陶瓷不包括陶瓷,本文认为高古陶瓷技术和文化发展历史上不能将陶瓷与瓷器分裂开来,特别是纹饰特征和规律具有延续性。文章暂时将明清以前的瓷器统称为高古陶瓷。
陶瓷上的纹饰是当时使用者情感的反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受到时代、审美观点、手工艺技术水平以及地域风俗不同的影响 [2] ,每个时代的纹饰都具有独特的纹饰特征,所以纹饰鉴定对于陶瓷鉴定以及年代考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于纹饰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明清瓷器上 [3] ,对于明清以前瓷器纹饰系统整理较少。本文将重点放在高古陶瓷人物纹饰,探索发现明清以前各个历史阶段瓷器的人物纹饰,整理并分析人物纹饰的特点,总结人物纹饰特征演变。
2. 高古瓷人物纹饰类别
高古陶瓷纹饰品类众多,可以分为人物纹、花鸟纹、植物纹、几何纹、龙纹等多种纹饰类别;其中人物纹饰又可以按照题材和装饰技法分成不同的类别。
2.1. 按照题材分类
高古陶瓷人物纹饰题材形式种类繁多,民间趣事、神话故事、戏剧故事等有许多实例(见表1)。原始时期人类无法解读人与自然的奇妙关系,所以在新石器时代人物纹饰更多是图腾图案,使其成为凝聚一个部落的力量;神话故事题材出现于秦汉时期,比如西王母等,在视觉效果上给人错落有致的感觉,色彩也丰富多彩;民间趣事题材的人物纹饰多出现于宋朝,在这个时期人物纹饰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各个窑口使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将当时的民情风俗展现在通过纹饰展现在陶瓷上,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戏剧故事以及典故题材在元朝使用最为广泛,比如八仙纹、仕女纹、三顾茅庐、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多出自于戏曲和小说。
2.2. 按照装饰技术分类
瓷器的纹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瓷器鉴定的有力依据。瓷器的装饰手法是指装饰陶瓷时所运用的工艺和技术,我们将瓷器的装饰手法分为三类分别为:胎装饰、釉装饰、及彩装饰(见表2)。胎装饰多为印花、刻花等手法,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元朝,基本都使用胎装饰的装饰手法,大多为印花、刻

Table 1. The character pattern i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subject matter
表1. 人物纹饰按照题材分类

Table 2. The character decoration i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ecoration technology
表2. 人物纹饰按照装饰技术分类
花等。釉装饰包括单色釉、花色釉、结晶釉和纹片釉等,到了北朝时期,人物纹饰出现了釉装饰,到了唐朝人们更多的将精力放在了釉上,所以刻花、印花等装饰手法瓷器减少。彩装饰最主要的就是釉下彩,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的出土,证明了中国早在三国时期已经掌握了釉下彩瓷的烧造技术,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釉下彩绘漆器。高古陶瓷人物纹饰装饰手法众多,色彩丰富,是我国的一大瑰宝。
3. 高古陶瓷各时代人物纹饰特征分析
3.1. 高古陶瓷发展过程中主要人物纹饰总结
人物纹饰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以及历史背景,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挖掘。下面的表格是根据新石器时代、六朝、唐、五代、宋、元等历史时期将人物纹饰进行分类和整理(见表3),探讨人物纹饰作为自陶瓷产生以来最主要的纹饰其演变发展规律。
陶瓷史上距离现在最早的人物纹饰是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彩陶人面鱼纹盆。出土于西安半坡村,现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当时的纹饰特色为以刻画、彩绘的方法去表现写实的人物形象,所以

Table 3. The characters of all ages
表3. 各时代人物纹饰特征
在彩陶人面鱼纹盆中,其内壁画有两个对称的人面图案,在人物的头顶上和两颊边装饰有鱼形的饰物,在人物耳朵两边也各有一条鱼。其当时人物纹饰形象较为稚嫩,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气息。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彩陶图案基本可以三类,分别是鱼和人面相结合、鱼、其他动物。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瓷中,人物纹饰含有图腾的意思。其原理是在原始社会人类没有办法读懂自身和自然的谜题,于是便将希望寄托在某一个载体上,然后人为的给予这一个载体特殊的含义,让它成为凝聚部落的标志基本意义表现为恳请神灵保佑部落。
在汉朝与魏晋南北朝之间,大多数的人物纹饰更多地出现在画像砖或者墓室壁画里,只有少量的陶瓷器上出现人物纹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出现在北朝的黄釉舞乐扁壶。因为当时受到西域地域与中西亚文化的影响,在这个时期人物形象主要为胡人或者西亚人。比如,在黄釉舞乐扁壶中,壶面两边画有“胡腾舞”的图案,其舞者的形象、着装等方面均为胡人形象。
在六朝和唐朝这两个朝代中,作为装饰的人物形象不多,其中最有名的便是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和出土长沙窑青釉褐彩婴戏纹执壶。长沙窑釉下褐彩的婴戏荷纹图是发现最早的婴戏纹。这个时期纹饰特点主要为造型简单,手法粗旷,但是与之前相比,神型逼真,更加生动形象。在唐朝,就南北方而言,具有“南青北白”的说法,但是在唐朝的各大名窑基本上都将重点放在釉上,所以对于纹饰来说,没有很大的突破。
人物纹饰真正运用于陶瓷上是在五代时期,最为典型的就是越窑的青釉划花宴乐人物持壶,其壶身画有宴乐图,文人两两相对而坐,受金属器装饰手法的影响,刻画更加细致,纹饰清晰,线条流畅,整个陶瓷更有温文尔雅之美。
经历五代十国的动荡不安的局面以后,大家更希望子孙繁荣、儿孙满堂,所以在宋代出现大量的婴戏纹饰。其中在耀州窑等窑口中烧制了大量婴童纹饰类型的陶瓷。其特点主要是以单一的画片形式出现,内容主要为一个或几个婴童玩耍嬉戏,并没有出现具体的故事情节。在此阶段,人物纹饰的表现手法大

Table 4. In Song dynasty, there were infants with infants
表4. 宋代各窑口婴戏纹
体分为两种,模具印制和刀具划刻,宋朝人物纹饰最主要的特点便是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有单一的片段。
因为元曲的普及,所以元朝人物纹饰也深受其影响。此时,瓷器纹饰大多以元曲内容为主,与宋朝的纹饰表现不同,它有具体的故事内容,而不是单一的呈现。其题材丰富多彩,既有爱情题材,也有军事题材,纹饰的画风更具有中国的古典韵味。手艺更加成熟,线条细致流畅,纹饰轻重也可以运用自如。元代人物纹饰的主要特点为:人物形象活泼、生动有活力,充满着生活气息。不管是绘画、刻画等哪个方面,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当时的民风民情。
3.2. 宋朝婴戏纹对比分析
宋朝窑口众多,各个窑口人物纹饰也各有不同,从表4宋代各窑口婴戏纹可以看出磁州窑主要为釉下彩绘人物,即用毛笔醮釉料在胎体上绘制花纹,在绘画方面,其最主要的特征为人物与植物共同出现于陶瓷上,一般使用的构图为数个婴儿盘附于陶瓷内壁的花卉缠枝上,婴儿数量基本为两个并且圆头圆脑,造型十分可爱;耀州窑使用刻花,划花人物等手法等,与磁州窑不同的是,在布局方面,耀州窑瓷器布满纹饰,很少有空隙的地方,而磁州窑则更多的采用“计白当黑”的手法,布局大方,简洁明了。虽同为一个时期,但是不同的窑口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来展现陶瓷中的人物纹饰。
4. 结语
各时期人物纹饰在陶瓷上都有所反映,从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到元代的人物故事纹都有所体现。文章以高古陶瓷人物纹饰图案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新石器时代、六朝、唐、五代、宋、元等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窑口陶瓷人物纹饰特点,特别是对人面鱼纹、人物舞蹈纹、婴戏纹、人物故事纹等进行了对比和总结,发现不同时代的瓷器具有不同的装饰技法和纹饰特色,所以人物纹饰的鉴定可以为陶瓷鉴定作为依据。
文章将高古陶瓷按照题材和装饰技法进行分类,分析出随着历史发展的不断演变,人物纹饰特征也不断变化发展,其纹饰图案由平面走向立体、从单色走向多彩,图案内容也由最初抽象风格到最后变为写实风格,更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人物纹饰作为自陶瓷产生以来就作为代表性的纹饰,其纹饰特色对于后代绘画、雕塑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