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预备知识
本节先给出需要用到的相关定义与符号概念:
定义2.1 设X是一个非空集合,τ为集合X上的一族子集,称τ为X上的一个拓扑,当且仅当:
1) X和空集
在τ中;
2) τ中任意个元素的并集仍在τ中;
3) τ中有限个元素的交集仍在τ中。
于是称,集合X和它的拓扑τ共同构成了一个拓扑空间,记为(X,τ);称τ中的元素为这个空间的开集 [10] 。
定义2.2 称一个拓扑空间(X,τ)满足
公理,若对于任何不同两个点
,存在τ中的开集包含
其中一个,而不包含另一个,此时称τ为X上的
拓扑。本文用
表示n元有限集合上的
拓扑个数,其中
。
定义2.3 设X是一个非空集合,
是X的一族子集,我们称
是X上的一个σ代数,当且仅当:
1)
;
2) 若
,则A的补集
;
3)
中任意个元素的并仍属于X。
定义2.4 集合S上的一个分割是指S的一族两两互不相交的非空子集,它们的并是S,且排除掉分割情况为
;n元有限集合
的分割数是指
上所有可能的分割的个数,记为
。即,
表示n元
有限集
的分割成各个子集
(
),使得
且
,同时
成立的情况种数。
利用贝尔数
(Bell Number)直接求得:
,其中,
是第二类Stirling数,其值为把基数为n的集划分为正好k个非空集的方法的数目。
另外,相关符号概念整理如表2所示。
3. 变换描述
当n = 1时,拓扑数为1。当
时,记
元有限集的拓扑个数为
,设其形为
,其中
,
,这里
包含了
的情况,但
。
记
,设
是将
中的所有元素分别加入
之后所成的集合。
针对n元有限集的拓扑数探究,将n − 1元素拓扑情况递推到n元素拓扑情况,考虑并运算封闭,可进行两种变换,把n元有限集的拓扑情况分类成α变换和β变换的结果(表3)。
Table 2. Implications of correlation symbols
表2. 相关符号含义
Table 3. Transform classification
表3. 变换分类
4. 几个重要引理及性质
通过变换α和变换β可知,在具体的拓扑情况中有以下几个重要引理:
引理4.1 考虑交运算封闭,当
时,α-2情况不构成拓扑。
证明:记
,
,其中
,则
故而,当
时,
的类型不构成拓扑。
引理4.2 记
中的元素分别为
;
中的元素分别为
;其中
,则对于
,当
时,只有
为单元素时才能构
成拓扑,其中
表示n − 1元有限集
的分割成各个子集
(
),使得
且
,同时
成立的情况种数。
证明:若
,则当
时,有
,
故而,当
时,只有
为单元素时才能构成拓扑。
引理4.3
中只有单个子集设为
,
,且
,
;
记
,比如当n = 3时,
,那么
;
此时,
的类型不构成拓扑。
证明:因
,
;
,所以有
,故而此时,
的类型不构成拓扑。
引理4.4 形如
的类型,当
时,不构成拓扑情况。
证明:记
,
,其中
,则
故而,当
时,
的类型不构成拓扑。
引理4.5 形如
的类型,当
时,不构成拓扑情况;其中,
且
,
为
的单个子集,而
。
证明:因
且
,
为
的单个子集,而
,则
故而,
的类型不构成拓扑。
引理4.6 考虑交运算封闭,当
时,(β-2)情况只能是k = 1,总共有
种。
证明:记
,
,其中
,
同上述,若
,则
,
。
故而,当
时,(β-2)的类型只能是k = 1,总共有
种。
在具体情况中探究拓扑个数(比如以下两种情况),也得到一些相关结论:
情况一:将
中的元素分类为
;
中的元素分类为
;其中
,且
,同时满足
,
;而且在这里假定
比
的元素个数多1,则也有
比
的元素个数多1。
引理4.7 当选定好了
(
)时,有
;同理,当选定好了
(
)时,有
。
引理4.8
有
种情况,
有
种情况,
形式的情况有:
种;
形式的情况有:
种;
…
形式,即为
形式的情况有:
种。
性质4.1 当
时,有
;
;即是
;
,其中,
,
。
情况二:针对
的拓扑类型,设
中的元素分别为
;
中的元素分别为
;
假定
等各自所含元素个数均不相同,且
;
等各自所含元素个数也均不相同。
性质4.2 对于选定的
,
可选择
或
或
…
或
证明:可由性质4.1可证。
引理4.9 对于
的取定,有
种情况;若取定了
,将
的取法记为
,
则,
的取法总共有
种。
证明:可由引理4.8证得。
引理4.10 对于取定了的
,构造拓扑情况:
其中,
,且
等各自所含元素个数也均不相同,
。
令
,若t存在,则
的情况个数为
若t不存在,则
;则,这种类型的拓扑数有
种。
注:结论的“+1”是考虑到
这种情况。
引理4.11 若
,
的取法为:
,
,且
与
均要非空;
则,设
,其中
,
;那么,
的种数即为
,且
的种数(当
时存在这类情况)。
证明:由于
的种数可分为以下情况:
当
中的情况为
时,(此时
,
),其种数再加上当
时的种数(此时
,
,
),再加上当
时的种数(此时
,
,
,
),…(如此递推下去)…,再加上当
时的种数(此时
,
,
)。
引理4.12 对于
,其中
,
,若
则
的种数为
;若
则
的种数为
。
证明:可由引理4.10证得。
5. 主要结论
首先讨论变换α的情况:
当
时,(α-1) = 1;(α-2) =
= 1;(α-3),(α-4)与(α-5)均重复了(α-2)情况,这里计数均为0;共2种情况。
当
时,(α-1) =
;由引理4.1可知,(α-2) = 0;
(α-3)
分3种情况讨论:
(α-3-1):
注:由引理4.2可知,当
时,只有
为单元素时才能构成拓扑。所以(α-3-1)情况只能是k = 1,总共有
种。
(α-3-2):由引理4.3可知,
不是拓扑;故而可构造,
,其中
,是一个拓扑,这类拓扑是集合
上的一个σ代数,共有
种情况。
(α-3-3):设
中的元素分别为
;
中的元素分别为
;对于
的取法,可分为两种情况:
(α-3-3-1)
等各自所含元素个数均不相同,且
;
等各自所含元素个数也均不相同。
(α-3-3-2)
等各自所含元素个数有相同的情况;或者
等各自所含元素个数有相同的情况。
下面,先讨论(α-3-3-1):
由引理4.9可知,
的取法共有
种。故而,(α-3-3-1)又可以分成三种情况讨论:
(α-3-3-1-1)对于取定了的
,有
其中,
,且
等各自所含元素个数也均不相同,
。
注:由引理4.10知,这类情况的拓扑数共有
种。
(α-3-3-1-2):
,
,且
与
均要非空;则设
,其中
,
。
注:对于取定了的
,有
种情况;对于
的取法,这里不强调k = q,因为先不考虑会与前面重复的情况;则
又因
非空,由引理4.11、引理4.12、性质4.2知,此类情况共有
种;
(α-3-3-1-3):
,且
非空。
注:针对此类情况,由引理4.10知,
故而这类情况共有
种。
若先不考虑重复情况,(α-3-3-1-1)+(α-3-3-1-2)+(α-3-3-1-3)情况总共有
种;
从而考虑排除重复情况后,(α-3-3-1)情况总共有
种,
其中“
”表示去掉与(α-3-1)中的包含情况重复的部分。
接下来,对于(α-3-3-2)的情况,假设其拓扑数为
。
综上,由加法原则得(α-3)情况共有
种.
由引理4.4可知,(α-4) = 0;
(α-5)可分为两种情况讨论:
(α-5-1):
这类情况有
种。
(α-5-2):
其中
且
,
为
的单个子集,而
,
由引理4.5知,这类情况不构成拓扑。
所以,(α-5) =
。
综上所述,得到
定理5.1 对于变换α的各个情况,其拓扑数为
(具体符号见表2)。
接下来,讨论变换β的情况:
当
时,(β-1) = 1;(β-2) =
= 1;(β-3),(β-4)与(β-5)均重复了(β-2)情况,这里计数均为0;共2种情况。
当
时,设
,则(β-1)要排除
的情况,即(β-1) =
。由引理4.6可知,(β-2) =
;(β-3) =
;
(β-4):
,要避免
的情况,在(β-1)的基础上有,
(β-4-1):
,其中
,
这类情况的计数以不出现元素
为计数依据,有
种。
(β-4-2):
,其中
为单个子集,但
且
,而
,有
个。
(β-4-3):将
中的元素分类为
;
中的元素分类为
;其中
,且
,同时满足
,
;
而且在这里假定:
比
的元素个数多1,则也有
比
的元素个数多1;
这个分类不会出现
的情况,故而可分为两种情况讨论:
(β-4-3-1)
等各自所含元素个数均不相同,且
;
等各自所含元素个数也均不相同。
注:对于(β-4-3-1),可直接应用前面对α-3-3-1情况的论述,可知这类情况共有
种,
其中“
”表示去掉与(β-4-1)中的包含情况重复的部分。
故而,此类情况共有
种。
(β-4-3-2)
等各自所含元素个数有相同的情况;
或者
等各自所含元素个数有相同的情况。
注:对于(β-4-3-2)的情况,假设其拓扑数为
。
综上所述,由加法原则得(β-4-3)情况共有
种。
故而,(β-4)情况共有
种。
(β-5)可分为两种情况讨论:
(β-5-1):
,这类情况有
种;
(β-5-2):
,其中
且
,
为
的单个子集,而
,这类情况有
种。
所以,(β-5) =
。
综上所述,得到
定理5.2 对于变换β的各个情况,其拓扑数为
。
(具体符号见表2)。
6. 待研究问题
对于n元有限集上的拓扑数,还有无法直接求取出的计数结果:
1) 对于α变换中的(α-3-3-2)情况,若
等各自所含元素个数有相同的情况,或
等各自所含元素个数有相同的情况;
也即未知量
的求取。
2) 对于β变换中的(β-4-3-2)情况,若
等各自所含元素个数有相同的情况,或
等各自所含元素个数有相同的情况;
也即未知量
的求取。
致 谢
作者衷心感谢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赵浩老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