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动机
近年,澳门被发现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数目有明显变化。以能力较佳的融合生为例,据统计数据显示,从2009学年至2013学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融合生从372人递增到692人,特殊教育小班及特教班的总人数,从502人增加到612人,亦即在五个学年间,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总人数从874人增加到1304人 [1]。近十多年的数据显示,融合生由2006/2007学年的277人增至2014/2015学年的806人,特殊教育小班及特教班的总人数已递增至624人,接受特殊教育学生总人数已增至为1430人 [2] [3]。最近一个学年,官方统计数字显示,融合生数目已达到1134人 [4]。可见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数到目前为止仍在不停增加当中,其中融合生数目增加是最快的。
融合生数目不停的增加,即说明了澳门未来数年在融合教育上将会有很大的需求,因此,如何推动、落实融合教育,将成为澳门特区政府的一项重要之教育政策。《残疾人权利公约》第八条、第二十四条内容就提及,社会上需要加大对残疾人士的认识,并要为这些障碍人士在普通教育系统中提供必要的支持,学校也需培养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接纳,并应该从小就培养所有儿童都有这种接纳障碍孩子的态度 [5]。所以,融合教育在一个社区的发展,就需要如《残疾人权利公约》所倡导一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融合生应与普通班同侪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共同成长、学习,在此就有必要加强普通生同侪对融合生的接纳之态度。然而,需要关注的是:现今澳门的普通学校对融合生的接纳态度是如何?学校中的普通学生对融合生之接纳态度是否会受到其他因素所影响?早前一个研究显示,教师对孩子刻板的认知印象,会对其接纳孩子的态度产生重要影响 [6] ,那么澳门的学生对融合生之认知印象,是否会因而影响其对融合生的接纳态度呢?融合生的认知态度,对接纳态度是否具有显著的预测力?因此,开展以澳门的中学生就融合生的认知印象对其接纳态度之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1.2.1. 研究目的
依据研究动机,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有两个:1) 了解澳门中学生就融合生的认知印象对其接纳态度的预测力影响;2) 根据研究结果,对澳门特区政府、学校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2.2. 研究问题
本研究之研究问题是:1) 澳门中学生的融合生认知印象各向度,对其融合生接纳态度各向度之预测力影响是怎样?2) 澳门中学生的融合生认知印象各向度,对其融合生整体接纳态度之预测力影响是怎样?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分别包含「融合生认知印象量表」、「融合生接纳态度量表」等两份量表,以收集澳门的中学生对融合生的认知印象、接纳态度等有关的数据。「融合生认知印象量表」是根据学者郑丽月、赵伟智对身心障碍学生的认知印象、同侪接纳之问卷资料编制而成 [7] [8]。问卷共15个题目,包括「学业成就」、「人际关系」、「自我概念」等三个向度,每个向度有5道题。其中「学业成就」是指中学生对融合生于学习时表现的印象;「人际关系」是指中学生对融合生于与同侪互动、相处及沟通时表现的印象;「自我概念」是指中学生与融合生在相处时,所感知由融合生个体表现出的一种模式。有关量表采用李克特式(Likert-type rating scale)的五点量表方式塡答,从「非常同意」、「大致同意」、「普通同意」、「稍微同意」到「不同意」,分别给予5分、4分、3分、2分、1分,将每一位受试者在每向度的分数加起来,该分数代表该名中学生就融合生在该向度的认知印象之看法,三个向度分数相加后所得出的总分,即为整体认知印象的分数,得分越高表示该名中学生对融合生的认知印象越偏向正面,反之相反。
「融合生接纳态度量表」则根据学者林亁福、巫俊贤、陈怡静对身心障碍学生接纳态度之问卷资料编制而成 [9] [10] [11]。问卷共15个题目,包括「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等三个向度,每个向度有5道题。其中「认知层面」是指中学生对融合生在教育权、障碍特性等接纳;「情感层面」是指中学生对融合生的看法、感觉,及对融合生的协助、互动等意愿;「行为层面」是指中学生对融合生的立即、直接行为反应的接纳。有关量表也是采用李克特式(Likert-type rating scale)的五点量表方式塡答,从「非常同意」、「大致同意」、「普通同意」、「稍微同意」到「不同意」,分别给予5分、4分、3分、2分、1分,将每一位受试者在每向度的分数加起来,该分数代表该名中学生就融合生在该向度的接纳态度之看法,三个向度分数相加后所得出的总分,即为整体接纳态度的分数,得分越高表示该名中学生对融合生的接纳态度越偏向正面,反之相反。
上述两份量表在建立时,为了能提高量表所测量之有效性和可信性,因此研究者在编制时,亦邀请了两位教育学的量化研究之教授审阅量表,并针对量表中的语句、流畅性、清晰度等对量表之语句内容进行修正,以建立有关量表之专家效度。同时亦对有关量表进行了信度分析。内部一致性检验显示:「融合生认知印象量表」的「学业成就」Cronbach α系数为0.701、「人际关系」Cronbach α系数为0.796、「自我概念」Cronbach α系数为0.861、整体认知印象Cronbach α系数为0.901。另外,「融合生接纳态度量表」的「认知层面」Cronbach α系数为0.763、「情意层面」Cronbach α系数为0.792、「行为层面」Cronbach α系数为0.855、整体接纳态度Cronbach α系数为0.917。因此,两份量表具有较合宜的信效度。
2.2. 样本
本研究以澳门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五所位于全澳门各堂区的学校之七个学部为研究范围。包括初中及高中各个级别的学生,问卷共派出590份,有效回收为551份,有效回收率为93.4%。统计学者吴明隆、涂金堂认为,地区性研究的取样数可以在500个~1000个之间,若是母群体较特殊,则取样数可以更为少一些 [12]。因此,本研究中的551个之样本数,应能符合量化研究中的取样要求。
2.3. 研究假设
依本研究之研究问题,研究假设包括:1) 澳门中学生的融合生认知印象之分向度对其接纳态度之分向度「认知层面」具有显著的预测力;2) 澳门中学生的融合生认知印象之分向度对其接纳态度之分向度「情感层面」具有显著的预测力;3) 澳门中学生的融合生认知印象之分向度对其接纳态度之分向度「行为层面」具有显著的预测力;4) 澳门中学生的融合生认知印象之分向度对其整体接纳态度具有显著的预测力。
2.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1.0软件对所收集得来的资料进行数据处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的逐步多元回归法 [13] ,以认知印象的「学业成就」、「人际关系」、「自我概念」等三个分向度作为预测变项(自变项),以整体接纳态度及其「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等三个分向度作为效标变项(依变项),进行回归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认知印象各向度对认知层面之预测分析
表1显示了认知印象各向度对接纳态度的「认知层面」之分析结果:三个预测变项对「认知层面」有显著的预测力之变项共有两个,由大到小的影响力依序为「自我概念」、「学业成就」,这两个预测变项与效标变项接纳态度的「认知层面」之多元相关系数为0.686、决定系数(R2)为0.471,最后回归模式的整体性考验F值为243.604 (p < 0.001),净F值(∆F)为68.272 (p < 0.001),因而「自我概念」、「学业成就」等两个预测变项可有效联合预测「认知层面」的47.1%变异量。
从个别变项预测力的高低来看,对「认知层面」最具预测力者为「自我概念」,其个别解释变异量为40.5%,其次为「学业成就」,其个别解释变异量为6.6%。从标准化的回归系数来看,回归模式中的两个预测变项之β值分别为0.500、0.290,均为正数,表示「自我概念」、「学业成就」等两个预测变项对「认知层面」的影响均为正向。根据表1所示,认知印象各向度对接纳态度的「认知层面」之标准化回归方程如下:
「认知层面 = 0.500 × 自我概念 + 0.290 × 学业成就」
从上述认知印象各向度对「认知层面」之标准化回归方程可知,当「自我概念」提高1分,则「认知层面」就会提高0.5分,当「学业成就」提高1分,则「认知层面」就会提高0.29分。可见,「自我概念」对「认知层面」的影响较大,其次「学业成就」对「认知层面」也有一定影响。因此,研究假设1成立。
3.2. 认知印象各向度对情意层面之预测分析
表2显示了认知印象各向度对接纳态度的「情意层面」之分析结果:三个预测变项对「情意层面」

Table 1.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of the cognitive domain
表1. 认知层面之多元线性回归
***表示p < 0.001。

Table 2.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of the affective domain
表2. 情意层面之多元线性回归
***表示p < 0.001。
有显著的预测力之变项共有三个,亦即是所有预测变项均能有效预测「情意层面」,由大到小的影响力依序为「人际关系」、「自我概念」、「学业成就」,这三个预测变项与效标变项接纳态度的「情意层面」之多元相关系数为0.614、决定系数(R2)为0.377,最后回归模式的整体性考验F值为110.201 (p < 0.001),净F值(∆F)为16.152 (p < 0.001),因而「人际关系」、「自我概念」、「学业成就」等三个预测变项可以有效联合预测「情意层面」的37.7%变异量。
从个别变项预测力的高低来看,对「情意层面」最具预测力者为「人际关系」,其个别解释变异量为31.7%,第二个为「自我概念」,其个别解释变异量为4.1%,最后为「学业成就」,其个别解释变异量为1.8%。从标准化的回归系数来看,回归模式中的三个预测变项之β值分别为0.358、0.214、0.156,均为正数,表示「人际关系」、「自我概念」、「学业成就」等三个预测变项对「情意层面」的影响均为正向。根据表2所示,认知印象各向度对接纳态度的「情意层面」之标准化回归方程如下:
「情意层面 = 0.358 × 人际关系 + 0.214 × 自我概念 + 0.156 × 学业成就」
从上述认知印象各向度对「情意层面」之标准化回归方程可知,当「人际关系」提高1分,则「情意层面」就会提高0.358分;当「自我概念」提高1分,则「情意层面」就会提高0.214分;当「学业成就」提高1分,则「情意层面」就会提高0.156分。可见,「人际关系」对「情意层面」的影响较大,其次「自我概念」、「学业成就」对「情意层面」也有一定影响。因此,研究假设2成立。
3.3. 认知印象各向度对行为层面之预测分析
表3显示了认知印象各向度对接纳态度的「行为层面」之分析结果:三个预测变项对「行为层面」有显著的预测力之变项共有三个,亦即是所有预测变项均能有效预测「行为层面」,由大到小的影响力依序为「自我概念」、「学业成就」、「人际关系」,这三个预测变项与效标变项接纳态度的「行为层面」之多元相关系数为0.646、决定系数(R2)为0.418,最后回归模式的整体性考验F值为130.834 (p < 0.001),净F值(∆F)为22.301 (p < 0.001),因而「自我概念」、「学业成就」、「人际关系」等三个预测变项可以有效联合预测「行为层面」的41.8%变异量。
从个别变项预测力的高低来看,对「行为层面」最具预测力者为「自我概念」,其个别解释变异量为33.4%,第二个为「学业成就」,其个别解释变异量为6.0%,最后为「人际关系」,其个别解释变异量为2.4%。从标准化的回归系数来看,回归模式中的三个预测变项之β值分别为0.332、0.243、0.205,均为正数,表示「自我概念」、「学业成就」、「人际关系」等三个预测变项对「行为层面」的影响均为正向。根据表3所示,认知印象各向度对接纳态度的「行为层面」之标准化回归方程如下:
「行为层面 = 0.332 × 自我概念 + 0.243 × 学业成就 + 0.205 × 人际关系」
从上述认知印象各向度对「行为层面」之标准化回归方程可知,当「自我概念」提高1分,则「行为层面」就会提高0.332分;当「学业成就」提高1分,则「行为层面」就会提高0.243分。当「人际关系」提高1分,则「行为层面」就会提高0.205分。可见,「自我概念」对「行为层面」的影响较大,其次「学业成就」、「人际关系」对「行为层面」也有一定影响。因此,研究假设3成立。
3.4. 认知印象各向度对整体接纳态度之预测分析
表4显示了认知印象各向度对整体接纳态度之分析结果:三个预测变项对整体接纳态度有显著的预测力之变项共有三个,亦即是所有预测变项均能有效预测整体接纳态度,由大到小的影响力依序为「自我概念」、「学业成就」、「人际关系」,这三个预测变项与效标变项整体接纳态度之多元相关系数为0.732、决定系数(R2)为0.536,最后回归模式的整体性考验F值为210.328 (p < 0.001),净F值(∆F)为38.023 (p < 0.001),因而「自我概念」、「学业成就」、「人际关系」等三个预测变项可以有效联合预测整体接纳态度的53.6%变异量。
从个别变项预测力的高低来看,对整体接纳态度最具预测力者为「自我概念」,其个别解释变异量为43.4%,第二个为「学业成就」,其个别解释变异量为7.0%,最后为「人际关系」,其个别解释变异量为3.2%。从标准化的回归系数来看,回归模式中的三个预测变项之β值分别为0.384、0.258、0.239,均为正数,表示「自我概念」、「学业成就」、「人际关系」等三个预测变项对整体接纳态度的影响均

Table 3.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of the behavioral domain
表3. 行为层面之多元线性回归
***表示p < 0.001。

Table 4.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of the overall attitude of acceptance
表4. 整体接纳态度之多元线性回归
***表示p < 0.001。
为正向。根据表4所示,认知印象各向度对整体接纳态度之标准化回归方程如下:
「整体接纳态度 = 0.384 × 自我概念 + 0.258 × 学业成就 + 0.239 ×人际关系」
从上述认知印象各向度对整体接纳态度之标准化回归方程可知,当「自我概念」提高1分,则整体接纳态度就会提高0.384分;当「学业成就」提高1分,则整体接纳态度就会提高0.258分。当「人际关系」提高1分,则整体接纳态度就会提高0.239分。可见,「自我概念」对整体接纳态度的影响较大,其次「学业成就」、「人际关系」对整体接纳态度也有一定影响。因此,研究假设4成立。
4. 分析与讨论
研究预测力等级高低划分的界定,是以增加量(∆R2)的大小来区分,增加量(∆R2)在0.49至1.0之间者为高度预测力,增加量(∆R2)在0.16至0.49 (不含0.49)之间者为中度预测力,增加量(∆R2)在0.00至0.16 (不含0.16)之间者为低度预测力 [14]。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依据表1~表4的数据资料,研究者将认知印象各向度对整体接纳态度及其各向度的预测结果,归纳如表5所示。
依表5可知,本研究结果发现,以中学生对融合生的认知印象之各向度投入逐步多元回归法中,可看出最能有效预测接纳态度的「认知层面」、「行为层面」等两个向度的预测变项为「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对「认知层面」、「行为层面」等接纳态度向度之个别解释变异量分别为40.5%、33.4%。增加(∆R2)均在0.16~0.49之间,具有中度的预测力,有关回归模式中的预测变项之β值分别为0.500、0.332均为正数,表示认知印象之「自我概念」对接纳态度的「认知层面」、「行为层面」等影响均为正向作用,亦即是「自我概念」程度越高,则「认知层面」、「行为层面」就越高,反之相反;另外,最能有效预测接纳态度分向度「情意层面」的预测变项为「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这个预测变项可以有效预测「情意层面」31.7%的变异量。增加量在0.16~0.49之间,具有中度的预测力,其回归模式中的预测变项之β值为0.358,为正数,表示认知印象之「人际关系」对接纳态度的「情意层面」为正向作用,亦即「人际关系」程度越高,「情意层面」也会越高,反之相反;从表5可以发现,有关研究结果显示了认知印象之各向度能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接纳态度的各个向度,认知印象是接纳态度各向度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此外,认知印象之「自我概念」亦是最能有效预测整体接纳态度的预测变项,其个别解释变异量为43.4%,增加量(∆R2)在0.16~0.49之间,具有中度预测力,其回归模式中的预测变项之β值为0.384,为正数,表示认知印象之「自我概念」对整体接纳态度的影响为正向作用,亦即「自我概念」程度越高,

Table 5. Summary table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attitude of acceptance
表5. 接纳态度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摘要表
则整体接纳态度就越高,反之相反。而表5也显示,认知印象之另外两个分向度「学业成就」、「人际关系」亦能够以不同程度影响着整体接纳态度,因此,综合上述可知,中学生对融合生之认知印象,确实能够显著影响其对融合生的接纳态度。
从“首因效应”的理论观点来看,当人们初次见面时,相互之间很重视首先观察到和感知到的一些特征(比如:对方的表情、外表、服装、年纪及谈吐等)、或按见面前所获得的相关间接性资料,继而在个体间形成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对他人的认知,若形成是正向的、良好的印象,则会增进友谊的发展;若形成是负向的、不好的印象,则会拒绝友谊的发展;此外,在理解过程中,“近因效应”亦会对首因效应的印象进行补充,个体获得新讯息后,会将过去的相关印象进行修正 [8]。因此,澳门的中学生与融合生相处时,中学生对融合生的认知印象之构建,亦必然来自于“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交互作用的影响,假如在过程中,“首因效应”或“近因效应”的交互后仍能给予中学生一种正向的、良好之体验,则必然会使这些中学生对于融合生在学习时的表现、与同侪互动的表现等各种认知印象较佳,也会较易增进中学生主动与融合生建立友谊,令中学生对融合生有较好的接纳态度;相反,“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交互后所给予中学生是一种负向的、不太好之体验,则必然会使这些中学生对融合生在学习时的表现、与同侪互动的表现等各种认知印象较差,也会较难使中学生主动与融合生建立友谊,最终令中学生对融合生有较负向的接纳态度。因此,中学生对融合生的认知印象之构建,应会影响其对融合生的接纳态度。
5. 建议
5.1. 学校
研究显示,中学生对融合生的认知印象,可以影响其对融合生的接纳态度。说明一所学校若要开办融合教育,除了要有系统为融合生提供各样的学习支持外,也应该要通过一系列的计划、工作等,以使普通学生对融合生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更能有良好的态度去接纳有障碍的同侪。建议学校通过不同类型的宣导活动,这包括与澳门各个非牟利的特殊教育社团、残疾人士社团进行合作,借助这些非牟利社团之资源,对普通学生进行有系统的共融理念之宣导工作,加深普通学生对融合生的认识与了解,以有利于他们对障碍孩子的接纳。如此一来,亦可能会有利于教师为融合生进行各项特教教学调整的工作。
5.2. 政府
政府方面,澳门特区政府需要重新检视现有的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的宣导机制,加大资源、通过各项资助方式,让更多残疾人士社团、特殊教育社团协助特区政府到各所学校推行各项融合教育的宣导工作;建议政府首先对参与融合教育的学校进行有关计划的推动,其次就是让有关社团循序渐进地到其它还没参与融合教育的学校进行宣导。另外,特区政府亦可以借助现时电视媒体、社交媒体的优势,推出更多关于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的宣导影片,同时,也可优化现有澳门的道德与公民教材,使有关课程、教材所涉及的内容能涵盖残疾人士、特殊教育、共融理念等领域,推动各所学校使用有关课程与教材。这样,将会更有效推动融合教育的宣导工作,加大各所学校的普通学生对融合生的认识。
参考文献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