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及身体乏力等,病情迁延难愈,发展到后期会导致患者出现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 [1]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界认识到除了予以患者药物治疗外,还需予以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 [2] 。因此,本研究采用问题导向护理管理模式干预HBV患者,护理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04例。纳入标准:1) 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的诊断标准 [3] ;2) HBeAg、HBV的DNA呈阳性;3) 签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 沟通障碍;2) 精神系统疾病;3) 无生活自理能力;4) 肝硬化或肝癌。征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n = 52)与对照组(n = 52)。观察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27~66 (43.83 ± 6.13)岁,病程1~15 (7.21 ± 1.25)年。对照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25~67 (44.08 ± 6.22)岁,病程1~16 (7.15 ± 1.33)年。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本研究具有可行性(P > 0.05)。
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包括常规保肝治疗、健康教育、饮食干预、睡眠干预、心理干预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问题导向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1) 成立问题导向护理管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护理前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能够充分信任护士。2) 通过小组讨论查找该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汇总分析后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① 心理干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因此,护士应详细向患者讲解该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预后等相关知识,增强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同时针对患者出现的负面情绪进行心理干预,减轻负面情绪,建立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并分享成功治愈的例子,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3] 。② 卫生护理:加强对患者卫生的干预,指导生理期妇女注意卫生,并对患者血液感染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对不予保留的物品应该及时消毒后废弃。③ 给药护理:向患者接受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治疗效果及副作用,告知患者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④ 饮食干预: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包括牛奶、鸡蛋和瘦肉等。
2.3. 观察指标
1)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5级评分法,评分与心理状态呈负相关性 [4] 。2) 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性 [5] 。
2.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3.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代表,组间行t检验,结果以P < 0.05表示显著性。
3. 结果
3.1.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观察组SCL-90评分包括躯体化(2.41 ± 0.45)、人际关系敏感(2.34 ± 0.28)、焦虑(2.02 ± 0.36)、敌对(1.66 ± 0.23)、抑郁(2.45 ± 0.27)、恐怖(1.47 ± 0.18)、精神病灶(1.44 ± 0.16)等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2. 两组生命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SF-36评分包括躯干功能(5.57 ± 0.34)、角色功能(4.89 ± 0.39)、情绪功能(4.67 ± 0.37)、社会功能(4.21 ± 0.28)、生存质量(5.98 ± 0.43)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4. 讨论
HBV近年来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慢性乙型肝炎大多数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以“沉默”为主要表现,且调查发现: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变的重度并不一致,稳定的病人也有可能复发加重,极有可能诱发肝硬化、肝细胞癌等,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4] 。对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的了解和分析,有利于掌握肝病的病情、确定治疗的可选方案、评价疗效和随访 [5] 。临床上虽进行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情,但在治疗期间患者会出现一系列负面情绪,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 [6] 。因此,在治疗期间予以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HBV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导向护理管理模式是以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护理干预 [7] 。针对抗病毒乙肝携带患者存在的抑郁焦虑情绪,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和尊重抗病毒乙肝患者的为人,患者的心理特点是一方面患者经历了几十年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对患者必须关心和尊重 [8] [9] [10] 。注意礼貌和态度,注意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在生活上多给予关心和照顾。对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者,要做耐心、仔细的劝说工作,帮助和指导病人进行活动锻炼 [11] 。要

Table 1. The contrast of psychological state score between two groups
表1.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Table 2. The contrast of life quality score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两组生命质量评分对比
时刻督促患者接受治疗,促进患者对日常饮食、运动的健康方式,使患者将健康生活成为日常习惯,提高治疗效果,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2]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说明经问题导向护理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明显减轻,心理状态得到有效改善。从表2可在,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说明问题导向护理管理后HBV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提高。这是因为问题导向护理管理模式是以HBV患者护理中存在为问题为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3] 。
综上所述,问题导向护理管理模式能够减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致谢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50902110)。
参考文献
[1] 杨慧. 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疾病态度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35): 152-153.
[2] 覃莺来, 黄伟珠, 赵嘉敏. 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在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存质量中的效果[J]. 中国医药科学, 2017, 7(16): 178-180.
[3] 张洁筠. 以问题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对体检中心护理质量的影响[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 13(36): 74-75.
[4] Izzard, A.S., Rizzoni, D., Agabiti-Rosei, E., et al. (2015) Small Artery Structure and Hypertension: Adaptive Changes and Target Organ Damage.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3, 247-250.
[5] 施蓓芳, 严晓霞, 陆祎. 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管理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6, 23(1): 100-103.
[6] 涂晓燕.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吉林医学, 2013, 34(25): 5240-5242.
[7] Hoegh, A. and Lindholt, J.S. (2013) Basic Science Review. Vascular Dispensability as a Predictive Tool in the Management of Small Asymptomatic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 43, 333-338. https://doi.org/10.1177/1538574409336019
[8] 高爱珍.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39): 193, 199.
[9] Malyszko, J. (2010) Mechanism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linica Chimica Acta, 411, 1412-1420. https://doi.org/10.1016/j.cca.2010.06.019
[10] Izumi, S., Muano, T., Mori, A., et al. (2012) Common Carotid Artery Stiffness,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and Lipid Metabolism after Menopause. Life Sciences, 78, 1696-1701. https://doi.org/10.1016/j.lfs.2005.08.006
[11] Cheung, A.N.Y. (2014) Law Treatment of Acute Period of Strok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98 Cases.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14, 21.
[12] Várady, E., Feher, E., Levai, A., et al. (2014) Estimation of Vessel Age and Early Diagnose of Atherosclerosis in Progeria Syndrome by Using Echo-Tracking. Clinical Hemorheology and Microcirculation, 44, 297-301.
[13] Guerin, O., Soto, M.E., Brocker, P., et al. (2012) Nutritional Status Assessment during Alzheimer’s Disease.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Health and Aging, 9, 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