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认可,企业不再单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是综合考虑各类利益相关者的诉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由于其特殊的性质以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承担着更为重要的社会责任。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要的金融企业,以货币及其衍生品作为经营对象,具有高负债和高杠杆经营的特点,其社会责任的缺失会导致整个金融、经济系统的瘫痪。
尽管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较早地应用于商业银行领域,在研究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发展,主要体现在:政府监管机构、行业自律组织逐步完善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制度建设;相关社会组织每年评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优秀案例,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关注;商业自身日益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由狭义的慈善捐助转向更广义的涵盖社会、自然、人等多方面的社会责任。然而在定量研究方面,社会责任的评价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希望在构建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定量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一些尝试。通过筛选社会责任关键指标建立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量化比较各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为相关机构监督和管理提供依据,推进银行业可持续发展。
2. 研究现状
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研究实际上是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延伸而来,商业银行首先是一类企业,但同时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为社会和公众提供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在配置调控资源中具有独特作用,对于稳定金融、经济系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日益成为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关注的代表群体。
(一)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内涵
英国学者Oliver Sheldon在1924年出版的《管理哲学》率先提出社会责任的概念,认为经营者应把满足公司产业内外各类人群需求的责任与公司的社会责任两者相结合,增加社区福利、增加社会福利等道德性的社会责任比企业的利润更有利于公司长期的发展。在长期发展中主要产生了以下两种理论观点:
1.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是研究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学说,其发展对主流研究中所长期奉行的“股东至上”逻辑提出了挑战。企业本质上是各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组契约”,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各利益相关者提供的各种资本(资源),包括股权资本、债务资本、人力资本、市场资本、公共环境资本等等,因此企业的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不仅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或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必须要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 企业社会责任层级理论
美国企业社会责任专家Archie B. Carroll (1979)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层级理论”,认为社会对企业的期望构成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处在最底部的经济责任是企业的基本责任,为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以获得利益;法律责任要求企业的经营行为不能超出法律、法规的约束;第三层的伦理责任,要求企业的经营行为符合社会准则、规范和价值观;处于最高层的慈善责任是一种自愿责任,企业以自有资源为社会做出贡献。
目前研究中除了延续企业社会责任,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确定也结合了自身经营活动的特点。在利益相关者界定方面,普通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关系密切,将其视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但供应商并不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具有传递性,因此严控风险是重要的社会责任观测点,并且具有专门的监测指标;不同于工业企业关注污染治理问题、能源问题等,商业银行对于环境的责任主要通过一系列的信贷政策、金融服务来实现,给予环保节能型产业、绿色发展企业相应的信贷倾斜,严控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产业信贷投放,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从而履行环境责任。
(二)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评价
借助利益相关者等相关理论,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日趋完善,学术界主要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法。声誉指数法中,权威专家对样本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和效果进行调查研究(如问卷调查),根据评价结果对企业的声誉进行排序。KLD指数法是社会责任投资指数的一种,KLD公司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环境保护、社区关系、产品安全、员工权益等多维度衡量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分析法是指以企业披露社会责任的相关文件为基础,按照社会责任活动内容确定数值并进行衡量。具体实证研究中,徐泓(2012) [1] 从社会责任层级理论出发运用因子分析法,以我国75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得到了环境与社会公益事业、股东、债权人、员工和政府五大责任因子解释了企业社会责任。董淑兰、王永德(2017) [2]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赋值,构建出基础责任、关键责任和道德责任三个层次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得到各项指标的熵值和权重,最终获得综合评价得分。
关于如何评估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效果,Scholten S. (2009) [3] 设计了包括伦理准则、可持续性报告以及环境管理系统、环境管理、负责金融产品、社会行为四组指标,29个操作点的量表以衡量国际化银行社会责任,在对30家银行的实证研究中发现了显著的地区差异,并认为在2000~2005年期间样本银行社会责任得到了显著改善。王卉彤、高岩(2010) [4] 选取全球100强银行从遵守金融界可持续发展自律规范、建立内部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推出低碳银行产品、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四个方面按照1~5的评分等级对各个指标进行赋值,考察样本银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吴炜、袁翰林(2012) [5]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定量和定性指标构建了包含管理、经济、社会、环境四大维度的“四位一体”银行社会责任模型。
很多学者进一步对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与银行绩效进行对比研究。多数观点认为承担社会责任更优的商业银行具有更好的盈利水平和股东回报。Marcia和Otgontsetseg (2016) [6] 对比了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商业银行的财务表现以及KLD指数法的环境、社会和管理评价体系,得出商业银行的经济绩效和社会责任具有正向相关关系,并且比较而言,大型银行更加关注社会责任活动。乔海曙、谭明(2009) [7]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对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3年至 200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金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的提高之间存在正相关且滞后效应的结论。
上述研究为本文研究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提供了理论基础,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可操作性不强,导致结果缺乏可比性;大量地采用了主观指标、主观赋值;在实证方面较少地应用于商业银行案例以验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性。
3.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既要兼顾各方面的指标,又要避免指标之间的重叠,运用一系列具有逻辑关系的指标综合反映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的情况,增强科学性和可信度。
2. 层次性原则
分层设置指标,联系紧密的指标归为一类,构成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层级指标体系,更加全面清晰地反映社会责任归属。
3. 可操作性原则
尽量选取能够衡量社会责任关键领域的客观指标,增强数据搜集和指标值测量的可行性;采用操作性较强的评价方法,增强指标体系的推广性。
(二)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内涵及评价指标
本文认为,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业务的特殊的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股东的经济利益,还要兼顾政府、客户、员工、社区等各利益相关方的发展,综合实现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诸多利益相关者实际上具有相重合的利益诉求,如股东、客户和监管机构均要求商业银行具有良好的风险控制;小微企业专项贷款、涉农贷款、保障性住房贷款等体现了商业银行贯彻政府产业政策,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民生发展,在微观上也是承担了对客户的责任,提高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客户对金融效率的追求以及绿色运营都要求银行创新电子银行业务。因此本文将按照社会责任层级理论,将商业银行实践中履行的社会责任分为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具体内容和指标如下。
1. 经济责任
商业银行作为经济组织,核心要求是获得经济利益,这也为履行其他层级的责任提供了保障。商业银行要在经济领域实现稳健经营,提高盈利能力,为股东提供稳定的分红,回报良好的市值水平;合规经营,加强公司治理,严控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在指标设置上,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分别采用总资产收益率、平均权益回报率和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衡量。
2.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主要是对较为广泛的社会群体的责任,既包括法律义务,也存在道德层面的责任。商业银行要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实现纳税金额稳定增长,增加就业机会。资产纳税率等于当期纳税总额除以资产总额,体现了商业银行以税款形式反馈社会的法律义务。
落实产业政策,实现普惠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领域,也是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相关指标包括小微企业贷款占比、涉农贷款占比、保障性住房贷款占比等。
商业银行还需要维护员工的各项劳动权利,完善薪酬激励、教育培训等配套机制,相关指标包括薪酬利润率、人均培训天数、员工流失率、女性管理者占比等。
对消费者,商业银行需要加快产品创新,提高客户服务体验,相关指标包括年度创新产品占比、客户满意度、西部营业网点占比、海外机构数量;
此外,商业银行还应当适度进行慈善捐赠,为公益领域提供资金和智力支持,相对应的指标为捐赠收入比,即公益捐赠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
3. 环境责任
商业银行作为企业主体,要控制自身对于各类自然资源的消耗,坚持绿色运营,包括节水节电以及支持电子银行业务;更重要地是,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实施恰当的信贷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向生态环保行业倾斜,鼓励绿色金融发展。因此,选取电子银行业务占比、办公节能进步率以及绿色贷款占比作为分别作为两个方面的衡量指标。
结合商业银行已披露的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和年度财务报告考虑指标的可得性,本文最终确定了由18个二级指标、3个一级指标构成的社会责任层级指标结构,汇总为表1。其中不良贷款率为逆向指标,其余均为正向指标。

Table 1.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commercial banks
表1.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
来源:各商业银行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以及年度财务报告。
(三)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评价模型
1. 构建方法
现有研究在确定指标权重时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专家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以及熵值法等,由于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评价涉及商业银行运营的各个方面,指标较多且具有一定的逻辑层次关系;此外,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研究起步较晚,披露数据有限,造成样本数量较少,不适合应用因子分析法等客观赋值方法,因此最终本文选择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由美国运筹学家T. L. Satty在70年代中叶提出,基本原理是将决策问题相关因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两两比较得出每一层次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而确定决策因素相对于目标的重要性分值,使复杂问题的多方案比较过渡到两两方案之间的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因此多运用在求解多准则或是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中。
在本研究中,层次分析法能够根据逐步分析每一层次社会责任的内容,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并将权重系数最终汇总到目标层,在实证中便于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以全面了解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分解出复杂问题的组成元素,并根据其属性划分为不同层次,最终形成自上而下的逐层支配关系,如表1所示。
2)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在判断矩阵中,需要对n个元素对上一层级的影响程度进行两两比较,从而确定其所占的比重。具体操作中,某一层级中第i个元素与第j个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用aij表达,取值规则见表2。

Table 2. The rules for determining the values of elements in a matrix
表2. 判断矩阵中元素的取值规则
3) 计算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将判断矩阵A的列向量做归一化处理,得到,
将
按行相加得,
将
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得到,
即为所求解的权向量。
由于判断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因此每次比较判断的思维标准处于相对一致即可。但若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过大,会导致决策失误,因此对每一层次做单准则排序时,均需要做一致性的检验。
本文利用萨蒂教授给出的方法,首先求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
并计算一致性指标CI,
设一致性比例CR = CI/RI,其中RI为1~9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具有对应的固定值。计算得CR < 0.1则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重新调整。
4) 层次总排序获得结果
根据每层计算得到的权重汇总各项指标对目标层的影响程度,即综合权重,获得最终的结果。
2. 确定指标权重
根据表1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水平的指标体系的层次,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分别构造判断矩阵,综合各商业银行对于社会责任议题所进行的重要性矩阵的分析结果作为评分依据。
首先对一级指标进行权重计算,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绩效的相对重要程度,得出表3:

Table 3. Level 1 indicator judgment matrix
表3. 一级指标判断矩阵
进行计算后得出,WA = 0.297,WB = 0.539,WC = 0.164;求出CR = 0.008,通过一致性检验。
其次,分别计算经济、社会和环境绩效中各二级指标的权重。
经济绩效主要考虑盈利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其中总资产收益率、平均权益回报率、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的相对重要程度如表4所示:

Table 4. Economic performance judgment matrix
表4. 经济绩效判断矩阵表
进行计算后得出,WA1 = 0.121,WA2 = 0.417,WA3 = 0.193,WA4 = 0.269;求出CR = 0.025,通过一致性检验。
社会绩效方面,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资产纳税率、工资利润率、女性员工占比以及捐赠收入比5个指标相对重要程度如表5所示:

Table 5. Social performance judgment matrix
表5. 社会绩效判断矩阵
进行计算后得出,WB1 = 0.277,WB2 = 0.182,WB3 = 0.109,WB4 = 0.068,WB5 = 0.364;求出CR = 0.021,通过一致性检验。
环境绩效方面,绿色贷款占比、电子银行业务占比、办公节能进步率3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如表6所示:

Table 6.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judgment matrix
表6. 环境绩效判断矩阵
进行计算后得出,WC1 = 0.633,WC2 = 0.260,WC3 = 0.106;求出CR = 0.033,通过一致性检验。
将以上各一级指标层、二级指标层的权重进行综合计算,最终得到每个指标相对于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程度,权重结果如表7所示。

Table 7. Weights of social bank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表7.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权重结果
4.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实证研究
本部分选取能够获得社会责任相关数据的全部16家上市商业银行,包括5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3家城市商业银行应用上述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样本区间为2014~2016年,数据主要来自各上市商业银行年度报告以及社会责任报告,以综合考察我国银行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横纵向比较。
将样本数据进行极值标准化处理,设第i个银行在第j个评价指标上的值为Xij,则
,转化为0~1的数值,再乘100即得到百分制的标准化处理,并对逆向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
将样本数据代入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得出2014~2016年各上市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总分,如表8所示;并以2016年为例,对各上市商业银行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绩效得分进行比较,如表9所示。

Table 8. Total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China’s listed commercial banks
表8.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总分

Table 9. Comparis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China’s listed banks in 2016
表9. 2016年我国上市银行社会责任比较
由表8和表9可以看出,样本期间各上市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得分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在关键绩效指标上有所突破,更加重视社会责任并且实践中切实履行了社会责任。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2014~2016三年间整体表现良好,各项得分均匀且较为稳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全面。2016年,国有控股银行经济责任绩效方面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体现了良好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积极地履行了对股东的责任;然而在社会责任绩效和环境责任绩效中得分较低,例如社会捐赠不足,捐赠收入比指标不仅低于另外两类银行,和规模相当的其他类型企业相比也有差距。五家银行中中国工商银行表现最优,主要体现在全面实行责任战略,责任内涵、责任体系、管理架构、责任沟通四方面给予社会责任制度保障;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中保持了稳定的经营业绩,为其他层次的责任提供了支持;在实现经济绩效的同时,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性产业发展、民生保障,体现了大行担当。
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其经济规模、发展方向不同,受经营业绩影响社会责任表现各异,其中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由于分别在社会和环境责任领域表现较好,社会责任总分较高。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民生银行社会捐赠总额较高,捐赠收入比指标较为领先。在金融扶贫、文化教育扶贫、医疗卫生扶贫方面均给予较大投入,创新公益模式,2016年获得企业扶贫优秀案例、杰出公益勋章等。环境责任方面,兴业银行表现遥遥领先,在2008年宣布采纳赤道原则,是我国首家“赤道银行”,2016年在集团层面搭建了完整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架构,防范相关风险;不仅在公司信贷方面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并且延展到绿色债券、绿色信托、绿色理财、绿色租赁和绿色资产证券化贷等,全方位构建绿色金融平台。2016年1月,兴业银行发行了境内首单绿色金融债,将首期募集到的100亿资金全部投放于绿色金融项目;11月,无锡交通产业集团公交经营收费收益权资产专项计划落地,是全国首单非上市公司绿色资产证券化,展示了兴业银行在服务节能环保领域的实践。
在本文研究中,主要选择了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在样本期间关键绩效指标超过了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城市商业银行在样本期间发展迅猛,尽管在盈利水平、风险管控等经营管理方面与其他类型银行仍存在差距,但在社会责任领域表现优异,尤其是经营地域集中,在支持当地中小企业成长,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支持本地区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关键绩效指标值较高;二是城市商业银行经济体量普遍较小,在本研究所采用的比率指标体系下更有利。
但在研究中发现,城市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整体较弱,主要体现在:资产质量较差,风险控制水平较低,对社会责任甚至经营发展都存在较大隐患;社会责任重视程度较低,城市商业银行在样本期间出现了上市高潮,但社会责任并没有同步发展,信息披露不全面甚至没有披露,限制了公众对于城市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的全面了解;社会责任广度不足,尽管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关键绩效指标上得分较高,但履行渠道有限,没能全方位履行社会责任。各城市商业银行应当在增强自身经营业绩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创新履行方式,发挥自身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
5.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未来发展建议
已有研究大都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其经济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例如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减低资本成本、降低各类非系统性风险、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职工的工作意愿、形成银行服务品牌等。通过对各类型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履行结果的比较,结合其经营特点,从以下两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一) 商业银行应发挥业务优势,全方位履行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的履行是在业务经营中实现的,商业银行首先要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获得利润,因此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立足自身定位,为广大的利益相关者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一方面要继续发挥经济规模优势,统筹金融资源,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另一方面要突出专业特色,分别发挥在实体经济、农业发展、全球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经营优势,提升服务深度。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化方向明确、经营灵活,在业务创新、薪酬激励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因此要明确发展方向,充分理解、回应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培育服务品牌,提升竞争力。城市商业银行整体发展速度较快,在社会责任领域也有所突破,2017年江苏银行宣布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大陆地区第二家赤道银行,也是首家采纳赤道原则的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城市商业银行要继续发挥地区优势,支持中小企业及区域经济发展;拓宽社会责任履行渠道,全方位履行社会责任并进行有效的信息披露。
此外,社会责任表现优异的商业银行在制度建设方面有较强的保障,例如2016年兴业银行在集团层面搭建了完整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架构,实现各项业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统领环境领域发展,支持了环境责任的绩效表现。因此各类型商业银行均需要明确社会责任内涵,将其融入未来战略发展以及企业文化;也可以尝试建立内部执行机构,具体负责银行社会责任的执行和监督。
(二) 增强外部环境建设,关注社会责任发展
各商业银行目前的社会责任报告信息较为分散、计算口径不统一。实践中,涉农贷款占比、保障性住房贷款占比是商业银行支持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指标,人均培训次数体现了商业银行支持员工发展,创业业务比率则体现了商业银行对客户服务的水平,都应反映在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中,但由于部分银行尚未披露,数据难以获得,因此未能纳入本文现有衡量指标。相关监管机构应当逐步与国际行业标准接轨,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对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
此外,还应当引导公众对商业银行实现舆论监督,对已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提出多样化的意见,增加社会责任履行的外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