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南海西部涠洲12-1油田位于南海西部海域,油田所在海域水深约35 m。油田分南、中、北三大块,开发方式包括天然水驱、注水、注气。由于注入水为富含硫酸根的海水,而地层水含钡、锶等离子,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导致硫酸钡、硫酸锶结垢现象严重 [1] [2] [3] [4] 。为从根源解决涠洲12-1油田的结垢问题,即将采用井下挤注防垢剂方式 [5] [6] [7] 。在注入防垢剂之前地层岩石表面已覆有一定量的原油,不利于防垢剂在岩石表面的吸附,因此需要注入洗油剂预冲洗地层 [8] [9] [10] 。按照界面张力低、对原油的乳化作用弱的要求,笔者研究了洗油剂体系配方,并测试了其油水界面张力和乳化性能。
2. 试验药品与仪器
2.1. 试验药品
单体烷醇酰胺(1:2型),油酸酰胺甜菜碱,乙二醇丁醚,十八烷基胺聚氧乙烯醚(1810),无水乙醇,石油醚;分析纯。
试验所用原油样品取自涠洲12-1油田,经过原油黏温的试验测试,测得其黏温曲线如图1所示。涠洲12-1油田的原油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油黏度逐渐变低。

Figure 1. The curves of oil viscosity with shear rat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图1. 不同温度下的原油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曲线
2.2. 试验仪器
界面张力仪TX 550A (德国KRUSS公司),旋转黏度计RV2 (德国哈克公司),原油密闭脱水仪DTS-4C (北京绿野创能公司)。
3. 试验方法
3.1. 界面张力的测定
模拟地层水离子质量浓度见表1,配制一定质量浓度的单体洗油剂溶液,用旋滴法测定洗油剂溶液与原油在70℃下的动态界面张力。界面张力计算式如下:

Table 1. The data of water analysis in Weizhou 12-1 Oilfield
表1. 涠洲12-1油田水分析数据表
(1)
式中:σ为界面张力,mN/m;ρw为水相密度,g/cm3;ρo为油相密度,g/cm3;ω为转速,r/min;D为油滴宽度,mm;L为油滴长度,mm;n为水相折光率,1。
3.2. 乳化试验方法
取10 mL已加热至90℃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置于50 mL具塞量筒中,继续往量筒中加入10 mL已加热至90℃的原油,迅速将量筒上下振荡50次,放置于恒温水浴锅里,每隔一定时间观察混合液是否能在1 h之内分层。
4. 结果与讨论
4.1. 界面张力测定
分别测定了不同质量分数的单体烷醇酰胺(1:2型)、油酸酰胺甜菜碱、乙二醇丁醚、十八烷基胺聚氧乙烯醚(1810)在70℃条件下的动态界面张力,结果如图2所示。质量分数为0.6%的烷醇酰胺的界面张力最低(0.028 mN/m),质量分数为0.3%的烷醇酰胺的界面张力次之(0.045 mN/m),没有达到超低界面张力(≤0.01 mN/m)的要求。

Figure 2. The detection of dynamic interfacial tension
图2. 动态界面张力测定
将烷醇酰胺(1:2型)和油酸酰胺甜菜碱按不同质量分数比例进行复配,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当复合体系中烷醇酰胺比例较高时皆可以获得界面张力值处于10−3 mN/m数量级的表面活性剂体系。相比之下,体系中加入0.3%烷醇酰胺和0.2%油酸酰胺甜菜碱的洗油效果最好,体系中加入0.4%烷醇酰胺和0.2%油酸酰胺甜菜碱的洗油效果次之。

Figure 3. The detection of dynamic interfacial tension of the composite system
图3. 复合体系动态界面张力测定
4.2. 原油乳化试验结果
考察界面张力较低的2种洗油剂体系(即0.3%烷醇酰胺 + 0.2%油酸酰胺甜菜碱构建体系与0.4%烷醇酰胺 + 0.2%油酸酰胺甜菜碱构建体系)对原油乳化性能的影响。其中原油与模拟地层水的比例分别是1:1、7:3和3:7。以上2种体系分别对涠洲12-1油田原油体系的乳化性能影响结果见图4和图5。

Figure 4. The state of construction system of 0.3% alkanolamide + 0.2% oleic acid amide betaine mixed with crude oil
图4. 0.3%烷醇酰胺 + 0.2%油酸酰胺甜菜碱构建体系与原油混合后的状态

Figure 5. The state of construction system of 0.4% alkanolamide + 0.2% oleic acid amide betaine mixed with crude oil
图5. 0.4%烷醇酰胺 + 0.2%油酸酰胺甜菜碱构建体系与原油混合后体系状态
可以看出,0.3%烷醇酰胺 + 0.2%油酸酰胺甜菜碱构建体系与不同比例的原油乳化后,在25 min后即能较好分层,说明由0.3%烷醇酰胺 + 0.2%油酸酰胺甜菜碱构建体系形成的乳状液不稳定,对原油不会产生乳化现象,能够使吸附在地层岩石表面的原油剥离,有助于挤注防垢剂在涠洲12-1油田地层岩石表面的吸附。而由0.4%烷醇酰胺 + 0.2%油酸酰胺甜菜碱构建体系与原油乳化后形成的乳状液较稳定,不能尽快分层,效果稍差,会影响挤注防垢剂在涠洲12-1油田地层岩石表面的吸附。
5. 结论
1) 通过对几种洗油剂单体对涠洲12-1油田油水界面张力的检测,选出2种油水界面张力较低的单体(烷醇酰胺(1:2型)和油酸酰胺甜菜碱)进行复配,研制了4种洗油剂构建体系配方。
2) 通过油水界面张力筛选出2种洗油剂构建体系配方,即0.4%烷醇酰胺 + 0.2%油酸酰胺甜菜碱构建体系和0.3%烷醇酰胺 + 0.2%油酸酰胺甜菜碱构建体系。2种洗油剂构建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均可以达到10−3 mN/m数量级。其中0.3%烷醇酰胺 + 0.2%油酸酰胺甜菜碱构建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更小,效果好。
3) 通过考察0.4%烷醇酰胺 + 0.2%油酸酰胺甜菜碱构建体系和0.3%烷醇酰胺 + 0.2%油酸酰胺甜菜碱构建体系对涠洲12-1油田不同油水比例的原油乳化性能的影响,进一步确定出油水分离效果好的洗油剂配方体系是0.3%烷醇酰胺 + 0.2%油酸酰胺甜菜碱构建体系。该洗油剂构建体系对原油不会产生乳化现象,能够使吸附在地层岩石表面的原油剥离,有助于挤注防垢剂在涠洲12-1油田地层岩石表面的吸附,洗油效果很好。
4) 在涠洲12-1油田井下挤注防垢剂防垢过程中,推荐使用0.3%烷醇酰胺 + 0.2%油酸酰胺甜菜碱构建体系先对涠洲12-1油田地层岩石表面吸附原油进行清洗,然后再进行挤注防垢剂的挤注作业,既有利于挤注防垢剂在地层岩石表面更好的吸附,又能进一步提高防垢剂挤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