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会展业是城市经济发展有力助推器,已成为珠三角重要的服务产业之一。作为会展业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会展场馆决定了展览的举办时间、内容、形式和运营模式等,因而对一个城市会展业的整体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国会展业发展格局中,珠三角与长三角、环渤海地区—道,是我国会展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是代表我国参与国际会展产业分工的重要力量之一。近年来,珠三角会展场馆建设又有了新发展,如广东(潭州)会展中心(一期)建成 [1]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一期也将于2019年9月投入使用,珠三角内部会展场馆资源重构的态势明显。特别是在2019年2月国家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后,珠三角会展业必将进入到一个竞合发展的新阶段。从现有文献看,对珠三角会展业的研究更多地放在了广州和深圳,对其他7个城市及珠三角整个关注不够。本文以珠三角九个城市为对象,从场馆资源存量与利用效率的角度,探讨珠三角会展业的发展,并基于会展场馆的角度提出珠三角会展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 我国会展业发展环境与珠三角会展业发展概况
会展业具有极强的经济拉动效应在 [2] ,各地非常重视会展经济的发展,并视之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3]。近年来,我国会展业在长期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的基础上,正在向高质的发展迈进。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现代服务业是产业发展的趋势,要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下大气力调优结构,重点发展旅游、互联网、医疗健康、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促进服务业优化升级,形成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将会展业列为省级区域的发展重点。此外,5G、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使会展业发展的技术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会展业的发展模式面临着重大变革,对会展的专业化、信息化、生态化、智能化,甚至艺术性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很多会展公司都开始重视新技术的应用,重视大数据的价值挖掘,重视互联网+会展业的模式创新。如以“线下 + 线上”同时进行展会呈现的双线会展(O2O),为展馆方、主办方、承办方、参展商、展装方和观众提供了会展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 [4]。
2018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珠三角会展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和会展业发展重心的转移,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业在全国的核心地位可能会进一步提升,并在全球会展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展览会数量与面积是衡量会展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不同城市展览面积与数量的对比,可以对珠三角会展业发展做出结构性分析。2017年,珠三角共举办1万平方以上展览会638个,合计展览面积达2039.41万平方米(表1)。其中广州市在展览数量和展览面积上,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但深圳正在建设展览面积达50万平方米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未来可能会动摇广州的霸主地位。

Table 1. Number of exhibitions and exhibition area of major citi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in 2017
表1. 2017年珠三角主要城市的展览会数量及展览面积
数据来源:《2017广东省展览业发展白皮书》。
单个展会规模是衡量会展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按特大型展览会、大型展览会、中型展览会和小型展览会进行划分。2017年,广东省特大型展览会(展览面积大于或等于10万平方米)共有39个,总展览面积约为969.61万平方米,集中于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五个城市;大型展览会(展览面积大于或等于5万平方米,小于10万平方米)共有47个,总展览面积约为315.38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广州和深圳;中型展览会(展览面积大于或等于2万平方米,小于5万平方米)共有141个,总展览面积约为398.67万平方米,在各个城市均有分布;小型展览会(展览面积小于2万平方米)共有411个,总展览面积约为355.74万平方米(表2)。

Table 2. The number and siz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scale exhibitions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17
表2. 2017年广东省不同规模展览会的数量及面积分布
数据来源:《2017广东省发展白皮书》。
3. 珠三角会展场馆分布与竞争态势
作为展会举办的场所,会展场馆是会展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会展场馆建设持续升温,且有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散的趋势。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城市化进程中,具备一定经济实力或特色的城市都在力争需要建设会展场馆,珠三角就是一个例证。在珠三角,小型展览的数量占比接近65%,展览面积也超过大型展览,与中型展览面积相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珠三角会展场馆的广泛分布。我们借鉴“一、二、三线城市”的划分思路,将珠三角城市也按“一、二、三线会展城市”进行划分,并以每个城市所拥有的会展场馆数量(会展场馆密度)为基准,对珠三角会展场馆状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珠三角“一、二、三线会展城市”主要是基于GDP规模进行划分,因为会展产业规模与城市GDP呈明显的正相关,并且表现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 [5]。珠三角一线会展城市包括为广州和深圳两个超大城市,2018年GDP超过2万亿元;二线会展城市包括东莞、中山和佛山3个城市,2018年GDP超过在3000亿元至1万亿元;三线会展城市包括江门和珠海两市,2018年GDP在3000亿元以下。
3.1. 一线会展城市
珠三角一线会展城市为广州和深圳两个超大城市,二者均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备,会展业领先全国。广州共有5个会展场馆,其中10万平方米以上的场馆只有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一个;深圳也有5个场馆,但10万平方米以上的场馆占了3个,其中正在建设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场馆(表3)。
除了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在白云区以外,广州的其他四个展馆均在海珠区的琶洲会展集聚区之内,展场集聚密度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在密度较高的情况下,处于不同等级的四个场馆需要在良性竞争生态中相互促进,共享共生。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是最接近广州白云机场的场馆,以承接会议为主,展览为辅,与其他展馆在功能上互补,需要加强产业链的合作与整合。
深圳会展场馆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宝安区、福田区和龙岗区,其中宝安区将成为深圳的会展集聚区。深圳大量的高新技术人才与企业为深圳会展“高起点、高质量、高档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紧邻香港的优势为深港会展业的合作提供了前提。

Table 3. Number and area of exhibition venues in first-tier citi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表3. 珠三角一线城市会展场馆数量及面积
数据来源:《2017广东省发展白皮书》及公开数据整理。
3.2. 二线会展城市
珠三角的二线会展城市包括东莞、中山和佛山3个城市。在二线城市中,会展场馆数量介于4~6之间,但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场馆仅有东莞的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其余14个场馆的平均面积是32,000平方米,小于5万平方米,展览规模受到限制(表4)。

Table 4. Number and area of exhibition venues in second-tier citi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表4. 珠三角二线城市会展场馆数量及面积
数据来源:《2017广东省发展白皮书》。
二线城市的平均会展场馆数量与一线城市持平,说明其对会展业的依赖度也较高,与当地优势产业的融合发展空间巨大。以佛山为例,在个6个场馆中有3个都顺德区,包括新建的广州潭州国际会展中心。家具、电器等制造业是顺德的主要产业,在会展业与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下,依托产业优势,通过新建大型会展场馆发展产业会展是顺德的正确选择。除此之外,中山与东莞也是制造业较发达的城市,通过会展业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是这些城市发展的理想路径。
3.3. 三线会展城市
珠三角的三线会展城市包括江门和珠海两市。两个城市的会展场馆数量均为2个,且面积都在2~3万平方米左右。对于三线城市而言,珠海是一个特例,它拥有一个45万平方米的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中心,举办唯一由中央人民政府批准的国际性专业航空航天展览会,以室外面积为主(表5)。
上述结果表明,一线城市会展场馆“密而大”,二线城市会展场馆“密而小”,三线城市会展场馆“疏而小”;城市等级越高,会展场馆密度越大,竞争也越激烈;三线城市会展场馆也需要进行有效的合作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在不同层级的城市中,不同规模的场馆应结合自身优势,形成自己的品牌定位与区域特色,进行错位竞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像佛山、东莞和中山这类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地域相距较近且场馆密度相对较高,则要特别注意差异化发展,会展场馆建设应避免浪费和恶性竞争的出现。如中山的展览会数量位居珠三角的第三位,是佛山、惠州以及珠海等城市的2~3倍,但是面积比例却只占4.28%,出现了数量比例与面积比例不相称的现象,说明中山的展览会规模较小。中山相对较高的会展场馆密度一方面造成单个场馆面积较小,另一方面分散了有限的展会资源,制约展会规模的扩大,甚至出现一旦展会变大即面临流失的窘境。类似的问题需要珠三角有关城市通过政策引导,有效地加以解决。

Table 5. Number and area of exhibition venues in third-tier citi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表5. 珠三角三线城市会展场馆数量及面积
数据来源:《2017广东省发展白皮书》。
4. 珠三角会展场馆发展建议
场馆是会展业发展的基础,会展场馆的建设与经营在服务于城市会展业发展战略的同时,应充分考虑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竞合关系。
1) 珠三角会展场馆应在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下增进粤港澳间的相互协同。粤港澳大湾区各主要会展城市各有特色,合作前景广阔,如广深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和高新产业基础,腹地资源广阔、办展经验丰富、展馆设施一流;香港是全球公认最佳的会议、展览及商务旅游城市之一,市场化、国际化和专业化程度高;澳门有全球最负盛名的娱乐及会议中心,旅游业发达;珠海也因举办国家航展而在会展业中拥有特殊地位,环境质量较好。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引领下,粤港澳大湾区通过精确定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构建协调机制,放大协同效应,有望成为世界会展第一湾区,珠三角会展业将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
2) 优化珠三角会展场馆结构。长三角的会展场馆集聚情况表明,区域会展场馆的空间分布呈现以中心城市、区域副中心城市逐步向地级市、县级市扩散拓展的态势以及凝聚分布模式 [6]。珠三角也应构建以广州和深圳超大型展馆为一级核心,香港、澳门和珠海场馆为次级核心,其他城市会展场馆为辅助的地域圈层结构。从能级上看,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和珠海场馆的影响力应作为领军型场馆辐射全球,是构成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业的核心力量。其他城市应基于城市特色和产业优势,充分发挥现有场馆资源,深度开发会展细分市场,打造自身的品牌特色,追求错位发展,避免结构趋同。如通过举办消费型展览会,拓展展会的区域有影响力,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等。
3) 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会展集聚区。品牌化是珠三角会展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区域会展业竞合的必然要求。为此,珠三角应制定品牌展会评估制度,加大符合城市发展定位的品牌展会宣传力度和扶持力度,并与城市推广以及招商引资等活动结合起来。此外,珠三角主要会展城市应结合城市扩张,加快建设会展集聚区,提升珠三角会展场馆的影响力。通过建设会展集聚区,可以使珠三角会展场馆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得到加强,从而推动珠三角会展产业国际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基金项目
2017年度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会展场馆布局与交通节点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主要城市的大数据(201712620025);2017年度广东省社科规划学科共建项目:会展产业的全球化和区域化及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GD17XYJ12);2016年广东省高等学校会展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