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关节、肌肉、骨骼等组织,具有侵袭性和对称性。患者临床表现为晨僵、关节疼痛、关节畸形,致残致畸率较高,从而丧失劳动力 [1] 。由于RA病程长,患者往往承受着生理和心理双重压力,难免会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2] 。所以提高RA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当前护理人员应当重视的问题。协同护理管理模式的提出基于Orem自理理论,协同家属护理模式主要注重家属护理能力的调动,以提高护理效果 [3] 。健康宣教也是护理过程中重要环节之一,可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程度,提高用药依从性,有助于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从而促进身体康复 [4] 。本研究采用协同家属护理模式配合健康宣教对RA患者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RA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男18例,女36例,年龄22~64岁,平均(48.35 ± 3.41)岁,病程9个月~6年,平均(3.32 ± 0.76)年,小学及以下9例,中学30例,大专及以上15例,关节活动程度1~2级25例,3~4级29例。对照组54例,男16例,女38例,年龄21~66岁,平均(47.62 ± 3.82)岁,病程11个月~7年,平均(3.75 ± 0.91)年,小学及以下8例,中学28例,大专及以上18例,关节活动程度1~2级24例,3~4级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及关节活动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纳入标准:1) 符合RA诊断标准 [5] ;2) 年龄 ≥ 18岁;3) 无其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4) 自愿签署病人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 严重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2) 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正常沟通者;3) 哺乳或妊娠期女性;4) 合并严重并发症者。
2.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采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治疗,同时进行简单的口头健康讲解,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和运动,增强患者间沟通,出院后随访并进行合理指导。观察组患者给予协同家属护理模式+健康宣教干预。协同家属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1) 整体评估:入院后,首先对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和对家属需求程度进行评估,并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家属对患者关心程度,向家属讲解协同护理方法,共同制定护理计划;2) 情感支持: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在生活和心理上给予更多的照顾和关心;3) 生活支持:向患者家属说明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告知家属康复锻炼及疼痛护理方法,帮助更有效管理患者生活;4) 要药指导:与家属建立QQ或微信群,提醒家属监督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提高患者依从性;5) 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家属如何进行心理疏导,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一旦出现不良情绪,及时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与疾病抗争,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健康宣教具体方法如下;1) 视屏健康宣教:根据RA健康护理特点制作健康教育视屏,内容包括RA基本知识、生活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康复训练指导等,在患者入院时进行播放,同时结合口头讲解,加深患者理解。2) 微信平台宣教:建立微信群,在患者出院后,采用图片、文字、小视屏等方式定期向患者推送RA康复相关知识。
2.3. 观察指标
对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进行统计;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 ESCA) [6] 评价患者自护能力,该量表包括知识水平、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和自我概念等4个维度,共43个条目,总分0~172分,评分越高代表自护能力越强;采用生活质量量表(Rheumatoid Arthritis Quality of Life, RAQOL) [7] 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健康自我认识能力、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等4个维度,5级评分,评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以上指标均在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进行评估。
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选项,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回收率100%。总满意度 = (满意例数 + 一般例数)/总例数 × 100%。
2.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推断。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双侧检验。
3. 结果
3.1. 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ESCA量表各维度评分及自护能力总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干预后,观察组ESCA量表各维度评分及自护能力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each dimens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ESCA scales ( x ¯ ± s , minutes)
表1. 两组ESCA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
,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aP < 0.05,与对照组比较,bP < 0.05。
3.2. 两组干预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时间比较
干预前,两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干预后,观察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少于对照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number of joint swelling, joint tenderness and morning stiffness ( x ¯ ± s )
表2. 两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时间比较(
)
3.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RAQOL量表各维度及总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干预后,观察组RAQOL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dimensions of the RAQOL scal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both groups ( x ¯ ± s , minutes)
表3. 两组干预前后RAQOL量表各维度比较(
,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aP < 0.05,与对照组比较,bP < 0.05。
3.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Table 4. Comparison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
4. 讨论
RA诱发因素较多,一般认为与遗传、微生物感染、吸烟、创伤、性激素等相关,且无特异性治疗手段。由于其属于慢性疾病,病程和疗程均较长,疾病控制受到饮食、运动合理性、用药依从性等多种因素影响,疾病控制较为困难 [8] [9] 。尤其是RA患者住院期间病情稳定出院后,没有医护人员督促和指导,随着出院时间推移,患者依从性下降 [10] ,所以如何提高RA患者自护能力,并获得家属积极配合与支持,共同参与疾病控制,是当前RA疾病管理的重点。
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基本的护理工作及被动执行医嘱,缺少主观性。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医疗服务质量,常规护理模式难以满足患者需求。协同家属护理模式是基于Orem自理理论提出的新型护理模式,在责任制护理基础上,充分调动家属护理管理能力,鼓励家属积极参与疾病健康护理,最大程度发挥其主动性 [11] 。另外,健康宣教也是护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其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程度,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形成功能锻炼意识,有助于促进恢复RA患者关节功能 [12] 。
本研究对RA患者采取协同家属护理模式配合健康宣教方式干预,结果发现,干预后,观察组自护能力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该干预方式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分析原因可能如下: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视屏、微信等手段进行健康宣教,同时配以口头讲解,可不断强化记忆,促进理解,出院期间则变相起到延续护理作用,不断加强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而指导患者家属如何护理患者日常生活、如何要药、如何进行心理疏通等,可提升家属护理能力,不仅可在医护资源紧缺时,扮演护士角色,同时还可促进医患、护患之间顺利沟通。干预后,观察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晨僵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提示该干预方式能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考虑与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自护能力提高有关,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提高及家属参与护理,有助于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善,及战胜疾病信心的提高。患者在接受长期治疗过程中,若疾病无明显好转,易出现较大经济压力及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13] [14]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该干预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一方面是因为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日常活动能力逐渐恢复,另一方面是因为家属在护患之间起到沟通桥梁作用,并监督患者遵医嘱用药,坚持健康行为,消除负面情绪。经协同家属护理模式配合健康宣教方式干预,患者满意度更高,表明该护理方式更能满足患者需求,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综上所述,协同家属护理模式配合健康宣教不仅增强患者家属参与护理积极性,还加强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认识程度,从而提高RA患者自护能力,促进临床症状改善,疾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