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留学生汉语习得词汇空缺现象的研究及对策
Research an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Phenomenon of Chinese Acquisition Vocabulary Vacancy in Korean Students
DOI: 10.12677/ML.2019.73053, PDF, HTML, XML, 下载: 1,098  浏览: 2,498 
作者: 迟丹阳:烟台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山东 烟台
关键词: 词汇空缺对韩汉语教学教学方法词汇对比Vocabulary Vacancy Teaching of Korean Chinese Teaching Methods Vocabulary Comparison
摘要: 词汇空缺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阻碍信息交流的主要障碍。为了使学习者能更加自如地运用汉语,就要解决由词汇空缺造成的交流障碍。为了了解韩国留学生对于空缺词汇的掌握规律,笔者采取调查问卷和课堂调研的形式,考察了留学生对于完全空缺和半空缺词汇的掌握情况。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半空缺词汇和文化蕴含丰富的词汇对于韩国留学生来讲更难掌握。由于韩国语中有大量的汉字词,对他们来讲学习汉语仿佛更容易,但其实很多汉字词被引入的时期不同,加上汉字词义的不断演变,所以有很多汉字词其实是半空缺词汇。对于这种情况,笔者建议要从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和词汇对比的角度入手,找到留学生掌握空缺词汇的有效途径。
Abstract: Vocabulary vacancy is the main obstacle to information ex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enable learners to use Chinese more freely, it is necessary to solve the communication obstacles caused by vocabulary vacanci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law of Korean Students’ mastery of vacancy vocabulary, the author takes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 and classroom investigation to investigate the mastery of complete vacancies and semi-vacant words b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fter the analysis of the survey results, the author found that semi-vacant vocabulary and cultural rich vocabulary for Korean students are more difficult to master. Because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Korean, it seems easier for them to learn Chinese, but in fact, many Chinese characters have been introduced in different periods, coupled with the continuous evolution of the mean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so there are many Chinese character words which are actually semi-vacant words. In this case, the author suggests finding out the effective way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o master the vacancy vocabula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xtbook writ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vocabulary comparison.
文章引用:迟丹阳. 韩国留学生汉语习得词汇空缺现象的研究及对策[J]. 现代语言学, 2019, 7(3): 399-410. https://doi.org/10.12677/ML.2019.73053

1. 词汇空缺的界定、分类及影响

1.1. 词汇空缺的界定

词汇空缺是指语际交流中,一种语言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对应的词语来翻译的语言现象。这种常见的现象有时可以通过详细的描述或实物展示的方式去理解,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理解障碍的,比如汉语中的虚词、量词以及汉语中大量的关联词,在英语或韩语中无法细致区分等等。这样的语言现象就是词汇空缺造成的。

1.2. 词汇空缺的分类

如果要对词汇空缺进行分类,首先要明确我们这里所提到的词汇空缺是狭义的语言空缺的一个分支。语言空缺包括:语音空缺、词汇空缺、语法空缺和修辞空缺 [1] 。

在这里我们只讨论词汇空缺,因此不涉及到语法和语用范畴。词汇空缺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空缺,一类是半空缺。

1.2.1. 完全空缺

完全空缺是指相对于A语言来说,从B语言中完全找不到与之对应的词语。完全空缺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因素造成的空缺和非物质文化因素造成的空缺。

一、物质文化因素造成的空缺,拿汉语和韩语来说就是旗袍、唐装、二胡、武夷山等。即便是通过音译的这些名词已经成为第一语言词汇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缺少相应的文化体验,对于学习者而言也是虚拟的概念。但是这类空缺词汇并不是教学中的难点。

二、非物质文化因素造成的空缺就包括风俗习惯、历史背景、政治体制、宗教哲学、历史典故、民族性格等方面的词汇,比如当家花旦、一国两制、泼水节、相声等。有些词汇在外语中还没有一致的翻译,只能绕着圈子来表达,因此也属于完全空缺词汇。

1.2.2. 半空缺

半空缺即在目标语中可以找到与源语言基本对应的词语,但是部分语义空缺或者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我们可以把词汇意义分为指示意义和附加意义 [2] 。所以词汇半空缺可以分为指示意义空缺和附加意义空缺。分类情况如下:

一、指示意义空缺或不同

指示意义即词汇的基本意义,也叫概念意义。指示意义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反映,是词义的核心部分(鲍晓彦,2009)。两种语言词汇的指示意义空缺或者不同存在于以下三种情况:

(一) 指示意义指代对象不同或相反

词汇指代的对象不同,经常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比如:在韩汉对比中,“爱人”一词的指示意义并不一致。汉语中常用“爱人”指自己的丈夫或妻子;而在韩语中“爱人”是情人或恋人的意思。

(二) 目标语言中缺少上义词

每种语言所属的文化都必须按自己的需要对现实进行切分。文化重点影响着语言词汇的多寡、特化程度和分化程度 [3] 。

因此两种语言对比中常常出现缺少上义词或下义词的现象。我们首先来看语言对比中,缺少上义词的情况。比如英汉对比中,“果品”下面分为水果和干果。但是fruit和dried fruit上面就没有上义词了。

(三) 目标语言缺少下义词

事实上,缺少下义词要比缺少上义词更常见。如汉英亲属词汇不对等现象就很突出。如汉语中有堂兄、堂弟、堂姐和堂妹,但是英语中只有一个cousin与之对应,缺少相应的下义词。同样,汉语中的伯父、叔父、姑夫、舅舅、姨夫,在英语中只能与uncle一词相对应。如果我们用英语来表达“堂妹”一词,我们只能说“my cousin younger than me on my father’s side”,实在不太方便。因此对于这些下义词,英美留学生记起来也要难得多。只能通过不断练习,强化学生记忆(鲍晓彦,2009)。

二、附加意义空缺

词汇除了指示意义,还有附加意义,也可以叫“内涵”意义,内涵意义本质上属于文化蕴涵。对应词内涵意义的差异,体现了两种语言在文化上的差异。这也是翻译和语言学习中的难点。汉语中“吃”和英语的eat指示意义相同。但是二者附加意义不太相同,汉语中的“吃”有丰富的内涵意义。关于“吃”的词语在汉语中俯拾皆是。如:“吃鸭蛋”比喻考试得零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比喻利用周围现成的有利条件;“不是吃素的”形容不好对付的人;“吃亏”指受损失或者被人占了便宜;“吃官司”比喻被人控告;而“吃醋”比喻男女之间的嫉妒情绪。而在英语中,eat就没有那么多的内涵意义(鲍晓彦,2009)。

三、附加意义不同

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不同也可以称为词汇冲突,即两种语言中对应词语指示意义相同,附加意义不同。在中国,人们认为红色是喜庆、吉祥、能抵御邪恶的颜色。美丽的女子称为“红颜”;为青年男女牵线搭桥的媒人称为“红娘”;歌颂革命事迹、民族情怀的歌被称为“红歌”。但在韩国,人们对颜色的认识则有很大差异,韩国文化中,红颜色被赋予了激烈斗争的含义,隐含犯罪意味。

1.3. 词汇空缺的影响

1.3.1. 对于学生的影响

对于汉语初学者来说,初次接触到词汇空缺的时候,会有好奇心和新鲜感,但是,当遇到越来越多和母语不同的表达方式或文化内涵时,就会觉得汉语很难学。这种畏难情绪会阻碍其汉语水平的提高。学生在中级阶段已经逐渐接受了汉语与母语的差异,但是词汇空缺造成的语用偏误时常影响日常交流,挫伤他们用汉语交际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僵化”。对于高级阶段的学习者,之前养成的学习和表达习惯已经不易改变。词汇空缺仍然是学习和交流的障碍,只是交际策略可以帮助他们克服日常的交际困难了。

1.3.2. 对于教师的影响

汉语中附加意义不同的词语极易使学习者陷入误区,中国教师也时常不能察觉。教师要想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就得先了解两国的文化空缺和词汇空缺。

在对外教学初期,教师自身也面临词汇空缺带来的交流障碍,这是正常的现象。教师也要调整好心态,做一个谦虚的学习者。而且词义的不断演变也要求教师必须提升对词义的分析能力,很多学生母语中流行的新词如果能恰当地使用在课堂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还能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

因此,词汇空缺是对教师知识储备和学习心态的挑战,也是提升教师素养和跨文化能力的垫脚石。

2. 文化因素造成的词汇空缺

2.1. 中韩文化差异

2.1.1. 浅述中韩语言文化的历史渊源

中韩两国从1992年建交以来就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两国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隋唐甚至更早,那时朝鲜民族还没有创制自己的文字,有识之士使用的都是汉字。但是由于语音和文字没有统一,汉字始终不能充分表达朝鲜语的语境和情感。所以世宗大王颁布了《训民正音》,解决了语音和文字统一的问题。所以目前,韩国语中有70%左右的汉字词,这些汉字词的读音和汉字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含义和用法已经发生很大变化。韩国文化非常善于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文化的长处,19世纪以来,西方文明通过日本传递到朝鲜半岛,从语言文字、政治体制到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2.1.2. 韩国的文化特色

今天的韩国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思想的浸染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既坚守传统又积极借鉴的特色文化。中韩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法观念和思维方式 [4] 。

一、韩国的艺术文化特色

韩国的美术形式有绘画、书法、版画、工艺、装饰等,不但继承了本民族的传统,还吸收了西方美术的特长。朝鲜民族向来以歌舞闻名。民族乐器包括玄琴、伽倻琴、杖鼓和笛子等。韩国的舞蹈比较注重舞者肩膀和胳膊的韵律。一般道具有扇子、花冠、帽子和面具。其中“假面舞”被称为韩国歌舞文化的象征,在韩国传统戏剧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二、韩国的民俗特色

在韩国嫁女儿需要陪嫁妆,是为了感谢男方父母从此将女儿纳入户籍,是感谢“纳女入室”的含义,也是体现娘家经济实力的方式。男方需要写“请婚书”送给女方父母,女方父母要回“许婚书”送给男方。

三、韩国的宗法观念

韩国比中国的男权思想还要严重,三从四德根深蒂固,是典型儒家文化的继承者。尊敬甚至无条件服从比自己年长或资历深的人更像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社会风气。在中国说起“家长”,我们一般会想到父母或其他的长辈。但是在韩国“家长”仅指家中的父亲,并不包含母亲。这也印证了男权、夫权在韩国家庭生活中绝对的权威性。

韩国人有一种极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他们把国家看作一个大家庭,所有成员像家人一样称呼。在学校称学长学姐为“哥哥”和“姐姐”;去同学朋友家称呼对方父母“我们爸爸”、“我们妈妈”。但是在中国不会这样,只有确实有血缘关系的人才会使用这些亲密的称呼。韩国人有非常强烈的集体意识,单独活动会被认为是不合群,不能融入社会。但是在中国,单独活动是很正常的事情,是独立的体现。

韩国人从小接受爱国思想的教育,认为自己的国家十分文明和强大。所以在韩国有一个成语叫“身土不二”,意思是只有韩国本土生产的食物和用品才是最适合韩国国民的。全体国民都有对国货的自豪感,从食物到服装品牌再到出行工具都是如此。(唐密,2014)

2.2. 汉韩双语中词汇空缺的内容

因为韩国语中有很多汉字词,和汉语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韩国人学汉语比较容易。“但韩国语的汉字词由于受到不同的语言内部系统的影响,加上借入的时代不同,同一个词会出现许多方面的差异。”(唐密,2014)汉语和韩国语中汉字词里有所谓“同形异义词”,还有一些是“同形同义词”但用法却不太一样。因此,韩国人用汉语表达时很容易出现偏误。

2.2.1. 完全空缺词汇

完全空缺词汇分为物质文化因素不同带来的空缺,如:马头琴、葫芦丝、香辣肉丝、羊肉泡馍等。还有非物质文化因素带来的空缺,如:当家花旦、一国两制、泼水节等等。但是这两种空缺有的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有的可以通过视频或讲述文化背景来理解词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是难点。

2.2.2. 半空缺词汇

一、指示意义空缺或不同

在汉语中“暗算”是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达到目的;但是在韩语中则表示不用计算工具,心算的意思。如果韩国学生说:“我暗算得到了结果。”那么中国老师听后肯定会误会。

“打算”在汉语中有筹划如何行动的含义。在韩语中表示计算利益关系,如打算收支。

“点心”汉语中表示糕点之类的食品。但是在韩语中表示午餐的意思。

“放心”在汉语中指心里安稳,没有忧虑和牵挂。但在韩语中指放松警惕。

“工夫”在汉语中有三个义项:①指占用的时间:他三天的工夫就学会了游泳。②空闲时间:明天有工夫再来玩儿吧!③时候:我当闺女那工夫,婚姻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韩语中,仅指学习的意思。

二、附加意义空缺

在韩语中“下流”只表示与“上流”相对的含义,是一个中性词,没有贬义。但是在汉语里“下流”除了与“上流”相对,还有贬义,表示一个人作风不正、卑鄙、无耻。

“单位”在汉语里表示计量事物的标准量的名称,如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数量单位等。还指机关,团体或企业。但是在韩语中通常表示衡量学习时长的量,通常体现为学时。比如:学习汉语分为五个等级(这里的等级是단위表示的)。

“地方”在汉语和韩语中都有表示某一区域、空间内一部分的意思。在汉语中是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跟“中央”相对)。在韩国语中是指除了首尔以外的地区。这些都好理解。但是在汉语中还有本地、当地的含义。如:他在农村的时候,常给地方上的百姓治病。

“东西”在汉语和韩语中都可以表示东西方向上的东方西方。在汉语中还泛指各种事物,有时还特指人或动物,多数情况下含有丰富的感情。例如:老东西/蠢东西/这小东西真可爱。

三、附加意义不同

“出发”在汉语和韩语中都有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去的意思。但是汉语中还有考虑或处理问题时以某一方面为着眼点的含义。如:从生产出发、从长远利益出发。在韩语中还有开始的意思。比如,출발이좋아야끝도좋다。(有好的开始,才有好的结果。)

“访问”在汉语中表示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与对方谈话。如:访问先进工作者。在韩语中表示去看望和拜访某人。如:去访问朋友的家。(唐密,2014)

3. 数据调查与分析

3.1. 问卷设计和发放

为了了解韩国留学生对于词汇空缺的习得情况,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文化的双向考察,其中包括“相声”、“山寨”、“口吐莲花”这样的完全空缺,也有像“吃官司”、“下海”、“半边天”这样的半空缺词汇,还有像“小强”、“双十一”和“拍砖”这样的没有出现在课本上的流行词汇。

问卷发放对象是汉语中级班和高级班的韩国留学生。问卷印制了60份,收回了50份。

调查问卷共15道题目,其中包括完全空缺和半空缺词汇,传统文化词汇和现代流行词汇且每个选项都有韩语翻译。

3.2. 结果分析

图1

第一题,“小吃”这一词语在韩国语中有一个类似的词叫“분식”意思是小份的食物。因此。留学生会把小吃理解为面包、饼干、巧克力之类的零食。这个词出现在中级汉语教材中,有的老师强调过小吃属于词汇空缺,有的老师则没有意识到词汇空缺的影响。因此,这道题只有12%的同学回答正确。

第二题,“相声”本身是完全空缺词语,老师讲过,正确率为62%,比半空缺词语掌握的要好。

第三题,“下海”这个词带有政治色彩,如果没有老师讲解,是不可能答对的,本身虽然是半空缺词语,但是在此语境中却被排除了干扰。这道题,出的不够严谨。因此,失去了研究价值。

第四题,“口吐莲花”这个成语,课本上没有出现过,要靠同学们自己推测,给出的选项只有一个构成干扰项,因此,正确率为62%。

第五题,“半边天”这个半空缺词语,虽然是老师讲过的,但事“天空的一半”这个选项还是有28%的同学选择。还有8%的人选择了“一半的力量”。说明如果不定期复习巩固,即使学过也仍然不容易掌握。

第六题,“爱人”是一个同音异义词,因此在教学中会格外强调,正确率比较高,达到了74%。但还是有26%的人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第七题,“省”作为一个多义词,在这里取的是一级行政区这个义项。在韩国相当于“道”比如全罗南道,庆尚北道。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正确率就达到了82%。

第八题,“老子”作为一个中国的文化名人,还是为韩国学习者所熟知的。正确率达到了78%。

第九题,“吃官司”是一个半空缺词语,能正确理解“吃”的含义的有90%,至于是“被陷害”还是“受控获罪服刑或受其他裁处”,已经在考察的范围之外了。

第十题,“山寨”是一个半空缺词语,老师没有讲过,能答对是凭借生活经验自然习得,正确率达到了26%。

第十一题,“双十一”是近几年出现的词,教材中并没有出现过。但调查问卷发放的时间正好是“双十一”之后,同学们自然习得的正确率达到了86%。

Figure 1. Questionnaire data statistics

图1.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表

第十二题,“拍砖”是多义词,在这里所选取的义项是提意见。这样的网络词语也能体现留学生习得汉语的渠道,正确率高达74%。

第十三题,“小强”这个词的选取,颇受争议,有的老师也不知道,可是却曾在年轻人中很流行,外国留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答对的概率达到48%。

第十四题,“三好学生”这是个完全空缺词语,是个缩略词,有22%的概率选择三个好学生。选错的原因是根据字面意思理解或没有汉语缩略词概念。

第十五题,“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在韩语中没有对应的词语,是完全空缺的,但是部分教师讲解过,所以正确率达到了64%。

经过调查,可以看出留学生对于完全空缺词汇的掌握情况要好于半空缺词汇,半空缺词汇有母语负迁移的干扰;教师没做讲解的空缺词汇,大部分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去猜测,可以选对,这就凸显出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优势。但是在真实的语境当中,没有选项提示,加上方言和语速快慢的影响,要想在交际中对空缺词汇做出恰当的反应就非常困难了。

3.3. 总结

目前,词汇空缺在教材编写上仍然没有引起注意,大多数汉语教材的词汇表都是汉字,拼音,词性,英文释义。目前的汉语教材极少区分国别,即便是韩国人专用的教材,其中对于完全空缺词汇仍然没有恰当的注解,因为翻译这类词汇本身就有巨大争议,对于难以解释的半空缺词汇更是没有将词汇对比的研究成果充分体现出来。如此一来,教材编写的滞后性所带来的弊病就凸显出来。在习题设计和日常教学中更是难以建立相应的教学理念。对教师而言,本来是词汇空缺造成的偏误,却由于缺乏相关知识,误认为是留学生简单的词语错用,对于此类问题也不加整理归纳。在教学方法上,本应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讲解词语。但是对于没有相应的词汇对比知识的教师来说,误导学生的讲解就会时有发生。特别是在韩国语中有相应的汉字词的情况下,教师以为是相对简单的教学内容,毕竟两个语言系统经常互相借词。但事实却是二者在语义,语用甚至语法上都有些许差异,以至于在写作和口语交际中经常出现问题。

比如:烤牛肉也有几种类。我喜欢中国的一种食品是麻辣香锅。“种”和“种类”在讲解时一律用종류。食物和饮食在韩语中都是음식,食品和食物在讲解时又常常当做同义词讲解。那用法上的差异就会被忽略。教师都没有将它们区别开,学生就更不可能知道错误原因了。

3.4. 教学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词汇空缺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教师授课时也没有可参考的资料,学生的理解时常停留在字面,记忆并不深刻。针对上述现象,笔者建议相关机构能编写一套标注空缺辨析的教材,并且在教师培训的时候能够给予词汇空缺这一现象以充分的关注。在授课时,鼓励教师采用对比、夸张或是情景教学法等方式给出更加全面立体的讲解。

3.4.1. 不同类型空缺词汇的教学建议

一、 对于完全空缺词汇

(一) 物质文化因素造成的空缺

此类空缺可以借助图片,视频或实物来理解。像“中山装”、“二胡”和“武夷山”这样的有丰富历史文化意蕴的词语,教师如果能把事物产生的背景或发生过的历史事件稍作讲解,对留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理解词义就会有显著效果。

(二) 非物质文化因素造成的空缺

像“重阳节”、“一国两制”和“京剧”这些非物质文化造成的空缺词汇,可以设置专题,划分类别统一回顾讲解,比如中国政治、中国戏曲文化和中国民俗等。在平时遇到的时候简单讲,专题课的时候详细讲。从体验、理解到鉴赏,逐级提升认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预想到学生可能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或者有些学生会提出专业性很强的问题,这个时候老师要实事求是,切忌敷衍塞责。

二、 对于半空缺词汇

(一) 指示意义空缺或不同

对于韩国语来讲,指示意义不同就是指同形异义词。虽然汉字词占韩国语的六成以上,但是由于引入的时期不同,加上对应汉语的含义也在丰富或消亡。以至于现在很多汉字词成了半空缺词汇,这也是韩国留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老师在讲解这部分生词的时候可以采取情景教学法、比较法和游戏教学法。每一种方法都需要老师悉心安排。比如可以先用比较法阐释二者的差异;再通过游戏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最后采用情景教学法示范语境,巩固练习。

(二) 附加意义空缺或不同

这类词的学习是难点中的难点,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仔细分析文化蕴涵的差异。做好铺垫,通过旧知引入新知,不仅要讲解差异,更重要的是营造使用语境。认识一个词,是一个掌握词汇定义知识和语境知识的连续过程。定义知识并不难学,而与其他词的搭配关系、褒贬色彩等,就必须依靠具体的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也能自学汉语,给他们找语伴或者鼓励他们通过兴趣爱好结实中国朋友就成了必要途径。

对于高级班的留学生,老师可以带领他们追溯汉字词的历史发展脉络,历时对比和共时对比相结合。比如“经济”这个词,当时中国是借鉴了日语的,那么韩国语又是何时引入的呢?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后来词性和使用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今在汉语中是怎样使用的?这些都是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的。知识的获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却是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兴趣和能力。“教是为了不教”,离开了学校,不是学业的结束,而是新阶段的开始。

对于词汇教学法和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借鉴使笔者意识到有必要总结出几条教学原则以指导教学。具体的教学方法就好比是血肉,但是教育思想就好比是骨骼。

3.4.2. 教学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

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可以知道: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他根据学习的内容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方式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理解学习材料,完全依靠多次重复、死记硬背学习材料,结果是学生学习新知识以后,记忆不牢固,很快就会遗忘 [5] 。

学习新知识要以旧知识为铺垫,可以与母语进行对比学习,主要是针对半空缺词汇的学习,比如像“小吃”、“下海”和“吃官司”等词语。还可以把汉语和韩国语中的“同形异义词”设置专题,对比讨论,比如“爱人”、“出发”、“单位”等词语。要侧重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鼓励培养学生自己探索。

二、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不仅是针对学生不同的汉语水平,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原因造成的空缺,更是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给他们提供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参加更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比如安静、沉稳的学生应该让他们多阅读,多参加书法,太极一类的活动。个性张扬的学生应该让他们多练习唱中文歌。培养出属于自己的特长后,学习汉语才有强烈的兴趣。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原因造成的词汇空缺,也要有针对性地讲解,避免隔靴搔痒。比如在讲解完全空缺和半空缺词汇时,教学方法就要有区别。讲解同音异义词和讲解普通的半空缺词汇时也是如此。

三、系统性原则

该原则不仅体现在听说读写全面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还体现在对于不同造词方式或不同词性的词汇空缺,要系统归类,从语音、词义和语法的角度全方位对比分析,还可以系统地扩展近义词和反义词,甚至上义词和下义词。在教授词汇的时候有了系统性原则作为指导就可以有效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在不了解学生是哪种记忆类型的时候,不但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可以拓展新知,加深记忆。

3.4.3. 分阶段教学

一、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的留学生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基本的生存,所以应首先让其掌握常用基层词汇。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循序渐进,适度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

在初级阶段讲解词汇空缺时,可采取对比法、图示法和夸张法等教学方法,会有利于加深印象。对比法可以将汉语和其他语言进行对比,也可以在汉语内部进行对比。汉语内部进行的对比是把汉语中发音相同的词语进行区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免学生混淆。汉语外部对比就是把汉语与学生母语中的对应或相似的词汇进行对比。图示法是通过图片讲解词汇空缺,适合用来理解完全空缺词汇。夸张法是以比较形象、夸张的方式增加学生对词语的印象,比如像“相声”、“半边天”、“三好学生”这样的不常用但是还需要知道的名词,可以通过夸张的口型、音调来实现。

二、中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会遇到越来越多的词汇空缺,掌握起来难度也是越来越大,不过我们可以把语素教学法和词本位教学法相结合,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更有助于启发学生自学,比如“吃官司”、“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吃闭门羹”。就可以重点分析“吃”在汉语中的灵活运用。知道生词产生的文化背景,有利于理解现代社会网络中不断衍生出来的流行词语,比如“拍砖”、“不明觉厉”、“山寨”等。在中国生活,接触的口语词汇越多,他们日常的口语表达也会越灵活。在这个阶段,老师不仅可以大量地系统地扩展词汇,更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出自己的中华才艺,比如书法、围棋、太极拳和中文歌曲。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还可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融入感。

三、高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和语法知识、语用知识的讲授理顺学生的汉语思维。让他们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去组织语言,理解汉语。比如,“口吐莲花”和“卧薪尝胆”这类在韩语中没有的成语。语音和语调仍然要坚持纠正,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顺畅地交流,不过可以在不打断其表述的前提下纠正。一般的词汇空缺已经不再成为沟通的障碍了。但是对于半空缺里第一语言的负迁移造成的偏误仍然要对比讲解,比如像“爱人”、“地方”、“工夫”这类同音异义词。还可以鼓励他们多交中国朋友,学习不同的表达方式,毕竟生活才是学习者永远的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传授学习方法,开放学习思路,帮助学生提高汉语自学和交际能力,把多数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多练习。

4. 结论

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词汇空缺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从界定到分类,从翻译家到对外汉语工作者,他们站在不同的学科视角,用自己对语言的热爱在学术上孜孜以求,不断探索。

本文探讨了词汇空缺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影响,发现词汇空缺作为外语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本身也给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和畏难情绪的直接原因。

本文借鉴了多位学科专家的理论成果,通过调查实践和课堂观察,找到了韩国留学生对于词汇空缺的习得规律,得出了影响学生掌握词汇空缺的三个主要因素:1) 教材的编写和使用;2) 文化接触中积累的认知经验;3) 教师的学科素养。教师应该从心理上施加积极影响,培养学生自主对比中韩文化差异,积累一些比较典型的完全空缺词汇和半空缺词汇的认知经验和分析方法,多加练习。

笔者总结出三个教学原则,并且针对不同的空缺类型和学习阶段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本文的调查分析仍存在很多局限,比如样本数据不够,问卷设计不够科学严谨,分析问题不够具体详尽,后续对于词汇空缺的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 何秋和. 论空缺与翻译理论[J]. 中国俄语教学, 1997(2): 48-51.
[2] 鲍晓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空缺现象研究与解决对策[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09.
[3] 田仙枝, 杨进学. 从跨文化言语交际角度看“词汇空缺”现象[J].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校学报, 2005, 15(2): 55-57.
[4] 唐密. 对韩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14.
[5] Brown, H.D. (1994)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 N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