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生态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生态语言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交叉的学科,对全球生态问题有着自己的关注视角。生态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生存发展状态以及语言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其中包括对语言的规划、保护,也包括对话语的生态话语分析。英国生态语言学家Arran Stibbe [1] [2] 从生态语言学角度将话语分类为有益性话语(beneficial discourse),破话性话语(destructive discourse),以及中性话语(ambivalent discourse)。自然诗歌(nature poetry)属于有益性话语 [1] [2] 。这类语篇提醒人们要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 [3] 。然而,国内生态语言学研究者多集中于对生态酒店语篇,新闻语篇,广告语篇,环境演讲语篇,生态评估报告语篇等进行生态话语分析,对自然诗歌的生态话语分析少之又少。所以推广、鼓励、宣传自然诗歌,提醒人们要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是如今生态语言学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 [4] 。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桂冠诗人,“湖畔派”诗人的重要代表。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描写大自然的诗歌,表达了其对乡村生活和自然风光的向往。与其他湖畔诗人一样,华兹华斯喜爱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他于1798年和柯勒律治合作发表了《抒情歌谣集》,寄情山水,宣告了浪漫主义新诗的诞生。华兹华斯的山水诗极其灵秀,在大自然里寻找慰藉。从生态语言学角度看,这些田园山水诗歌,都属于生态语篇(ecological discourse),这类语篇有利于提醒人们要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 [5] 。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华兹华斯的《水仙花》 (The Daffodils)进行元功能分析。目的在于揭示华兹华斯是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生态观的。并且希望通过生态话语分析,将自然诗歌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联系起来,能够在推广、宣传自然诗歌的同时呼吁人们树立正确生态价值观。
2. 系统功能语言学
韩礼德在六、七十年代总结了语言的3个元功能(meta-function)和它们在语言中的体现,具体为:
1. 概念元功能(ideational metafunction):语言是对存在于主客观世界的事物和过程的反映,是所说的内容在语言范畴中表现为及物性(transitivity)、归一性(polarity)和语态(voice)。
2. 人际元功能(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语言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有意义的活动和做事的手段,必然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在语言中由语气(mood)、情态(modality)、语调(key)等范畴体现。
3. 语篇元功能(textual metafunction):上述两种功能最后要由语言使用者把它们组织成语篇才能实现。语篇功能使语言与语境发生联系,从而使语言使用者只能生成与语境相匹配的语篇。
各范畴的具体成分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功能,如一个小句的及物性是由参与者(participant)、过程(process)和环境(circumstance)等功能成分构成的,语气是由语气成分(Mood)和剩余成份(Residue)组成的,主位结构由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组成,信息结构由新信息(New)和已知信息(Given)组成等。
系统功能语言学本质上是个社会意义学理论。Halliday的生态语言学思想,是从他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构建和他的语法学概念中观察、挖掘出来的。在《作为进化主题的应用语言学》 [6] 一文中,他提出了“机构生态语言学” (institutional ecolinguistics)和“系统生态语言学” (systemic ecolinguistics)的区分,并认为机构生态语言学指的是语言与此语言的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而系统生态语言学则是指“我们的意指方式如何左右我们对环境的影响” (how do our ways of meaning affect the impact we have on the environment),即语言对人类的行为(包括人类对生态环境影响和干预的行为)的影响。系统功能语言学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在实践应用中修正、发展和完善理论模式的重要性。这点也可从Halliday [7] [8] 所说的话语(语篇)分析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本身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一观点中得到验证。Fill [9] 等把Halliday这篇文章当作是开辟了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一种模式。黄国文、赵蕊华 [10] 也观察到,有的学者话语(语篇)批评角度审视人们信奉和赖以生存的话语,对大家习以为常的“故事”重新思考,目的是唤醒人类社会的生态意识,鼓励和宣传与生态和谐的话语和行为,同时批评和抵制那些与生态不和谐或反生态的话语和行为,批评和反思人们对自然的随意征服、控制、掠夺和摧残。
3. 初步解读《水仙花》
《水仙花》共由四节组成(每节六行)//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A host , of golden daffodils;/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In such a jocund company:/I gazed –and gazed –but little thought/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第一节写诗人心情孤寂,无所寄托,有如一片飘荡的孤云。就在这时,他的面前突然展现了一幅美景:一大片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随风嬉舞。第二节继续描写水仙的美景,以银河闪烁的群星比喻水仙的繁多与色彩之夺目,又以开阔的视野写出水仙向前伸展通往远方的景象,并写出水仙摇首舞蹈的欢乐情态。第三节写欢乐起舞的水仙感染了诗人,使他的心灵也不由得愁云消散而充满欢乐。第四节写诗人领悟了“这景象所给我的精神至宝”,即每当百无聊赖心灵空寞时,只要一想起这一片水仙的舞蹈景象,他就能得到心灵的慰藉,这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大自然浸润人们心灵的美育作用 [11] 。
4. 元功能分析
根据韩礼德 [12] [13] 的观点,语法中每个小句都同时具备三个元功能,这就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假设:我们使用语言,主要是描述自己对世界的经历和体验、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和组织话语。这三个元功能表达了不同的意义,分别是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 [14] 。下面本文将分别从三个元功能视角对《水仙花》进行分析。
4.1. 概念功能
概念元功能涉及的是人们使用语言来描述对世界的体验,包括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历和经验。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
经验功能是通过及物性系统来体现的。及物性系统是语义系统,它把人们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体验通过若干个过程类型表达出来。韩礼德 [9] 区分了6种过程类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每个过程又有与自己相关的参与者角色。
在《水仙花》这首诗歌的第一节中,共有三个过程,I wandered (物质过程) lonely as a cloud/That floats (物质过程)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When all at once I saw (心理过程) a crowd/
在诗歌的第二节中,共有四个过程,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物质过程) /And twinkle (物质过程) on the Milky way,/They stretched (物质过程) in never-ending line/Ten thousand saw (心理过程) I at a glance/
在诗歌第三节中,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物质过程), but they/Out-did (物质过程)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A poet could not but be (关系过程) gay,/I gazed -and gazed -but little thought (心理过程)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物质过程)/
在诗歌第四节中,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物质过程) /They flash (物质过程) upon that inward eye/Which is (关系过程) the bliss of solitude;/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物质过程),/And dances (物质过程) with the daffodils./
从及物性来看,这首24行的诗描写了17个过程,其中物质过程12个,占总数70.6%,心理过程3个,关系过程2个,说明该诗中动作占过程的多数。这些及物性分析可以让我们看出各个参与者在小句中实际具有的概念功能并能说明各参与者发挥的功能。及物性过程数目总结见表1。

Table 1. Quantitative Statistics of Various Transitive Processes
表1. 各类及物过程的数量统计
在该诗中,共有19行使用了环境成分,涉及时间、距离、方向、身份、状态、伴随等,且很多处各种环境成分同现,如:“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lonely”表示状态,“as a cloud”表示身份,二者同时出现,增强了诗歌对环境因素描写的感染力。有些小句就只有环境成分出现,可见对环境成分的描述在华兹华斯诗歌表现中的重要性。
从参与者与过程的关系来看,与“我”有关的过程有10个,3个心理过程,1个关系过程,6个物质过程。与水仙有关的过程有5个,1个关系过程,4个物质过程。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诗歌中参与者多以“我”为主,虽然参与者为水仙花的过程多为物质过程,有一定的拟人化趋势,但是整首诗歌还是以人的视角为主的,主要体现的是自然界给予人的慰藉。
4.2. 人际功能
我们用语言来与别人交流思想、交换信息,用语言来相互影响、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用语言来评判信息和行为。韩礼德把语言的这种功能称为人际功能。人际功能主要通过语气和情态两个语义系统来实现。语气表明发话者是给予信息(或物品、服务等)还是索取信息(或物品、服务等),因此也就赋予了交际双方的不同言语角色:给予者(发话者) 与索取者(受话者);情态则是对所传递的内容进行判断和评价。
从人际功能看,《水仙花》中所有小句都是陈述句,为陈述语气,用于表达发话者的观点,提供给读者许多信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参与者。时间为过去,由诗中多用过去时态表示;地点为湖边;参与者为诗人和水仙花。而诗中各陈述小句的主语大部分都是“我”在过去时态中所完成的动作,如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所以,《水仙花》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与水仙花的关系,主要是从诗人的视角,描写了水仙花的美丽,以及水仙花对诗人心灵的抚慰。
4.3. 语篇功能
语篇功能指的是组织话语(篇章)的功能,同一句话可以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不同的语言结构又传递不同的意义和功能。语篇功能主要由主位结构(主位 + 述位)、衔接关系(衔接手段)和连贯来体现。
《水仙花》这个语篇总共有11个主位结构,其中6个是“我” (I, I, A poet, I, I, my heart)由于大多数主位结构的主位都是“我”,所以信息结构也比较简单,大多数的新信息都是关于“我”的事情。而诗歌的第二小节,比较集中的是由水仙花做主位,描写水仙的美景, 描写了其繁多与色彩之夺目。由此可见,在诗人心里,水仙花的美丽可以抚慰是人的情感。
《水仙花》中的衔接手段包括照应(如,the daffodils ← they)、省略(如,Ten thousand (daffodils) saw I at a glance)和连接(如I gazed –and gazed –but little thought中的but)。与其他类型语篇中的衔接手段一样,这首诗歌中各种衔接手段的使用也是为整个语篇意义的连贯服务的。
5. 结语
本文在生态话语分析的框架中从元功能的角度对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歌《水仙花》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从概念功能来看,华兹华斯《水仙花》这首诗中物质过程最多,说明作者注重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动作互动;环境成分的描写以及水仙的拟人化趋势也很明显。从人际功能来看,主要是从诗人的视角,描写了水仙花的美丽,以及水仙花对诗人心灵的抚慰。从语篇功能来看,“我”与“水仙花”交替作为主位,表现了诗人与水仙花都是重要的主体。
本文分析表明,华兹华斯被称为田园诗人,湖畔诗人,是名副其实的。诗人在诗中大肆歌颂自然之美,关心生态,通过自然之美来获取慰藉,得到安慰。华兹华斯热爱自然,把水仙花作为能够安慰、慰藉他的伙伴,体现了华兹华斯与自然为友,与自然和平相处的生态观。通过分析,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处于自然之中,人类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中的万物皆有灵性,息息相通。诗人站在岸边,水仙花站在水里,没有任何的交流,但是彼此的灵魂却能惺惺相惜,互相尊重。而且华兹华斯诗中很多拟人化话语的使用,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所以,经过上述分析,《水仙花》属于有益性话语,有助于提醒人们亲近和热爱自然。我们要保持正确的生态观,多多阅读自然诗歌这类有益性话语。
基金项目
本文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项目“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学术英语思辨教学模式研究” (项目编号:SM20181000501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