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烟农作为烟草产业链中最基层的合作伙伴,是烟叶生产的主体,更是烟草产业发展的基石,稳定烟农的种烟积极性是实现烟叶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 [1] 。随着城镇就业机会增多,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农户的思想日渐开放,对于农户而言,市场经济使投入农业劳动力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他们对种植品种的选择更偏好于劳力投入较少和风险较小的作物,而对于劳动密集型、风险较大的烤烟种植,农民的种植意愿日趋弱化 [2] 。烟农队伍逐渐缩减、烟农数量逐年流失,烟叶产业稳定存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压力。如何提高烟农种烟意愿、稳定烟农,从而保住延续了二十多年的烟叶产业?针对这个问题,我局(分公司)联合县烟办对历年来的收购数据进行分析,并在收购后对全县烟农进行下一年种烟意愿问卷调查。
2. 烟农种烟效益与竞争经济作物效益调查
2.1. 2008~2018年全县烟叶种植情况(见表1)
通过查阅2008~2018年全县烟叶收购数据(见表1),对历年种植面积、收购量、亩产值等指标进行分析。

Table 1. Statistical table of tobacco production from 2008 to 2018
表1. 2008~2018年烟叶生产情况统计表
2.1.1. 亩产量、均价、亩产值三个指标柱状图分析(见图1)
从图1黄色趋势线走势可以看出,烟叶亩产量2008年至2013年总体趋于平稳,从2014年开始因不适用烟叶处理和对低次烟限制的政策导向,亩产量略有下降,到2016年亩产量最低,当年天气及灾害影响较大。烟叶价格在这期间进行了多次上调,年度烟农售烟均价从2008年至2015年均得到稳步提高,2015年至2017年趋于平稳,2018年受病害、灾害、政策影响,均价急剧下降,均价才11.76元/斤。烟叶亩产值除2010特殊年份外,2008年至2013年也在稳步增长,2013~2018年亩产值呈下降趋势。



Figure 1. County tobacco sales data from 2008 to 2018
图1. 2008~2018年全县烟叶交售数据
2.1.2. 种植面积、收购量指标柱状图分析(见图2)
效益决定产业发展,烟农的种烟效益的多少也在全县种烟面积及收购量中得到客观体现。如图2所示,2009~2011年以及2016~2018年全县烟叶面积两次明显下滑。


Figure 2. The planting of tobacco in the county from 2008 to 2018
图2. 2008~2018年全县烟叶种植情况
2.2. 2016~2018年全县烟农种烟成本效益调查(见表2)
针对2016~2018年烟叶生产各方面指标均急剧下降,我们就全县三年烟农种烟成本、收益进行调查。

Table 2. Cost-benefit Questionnaire for Tobacco growers in the county from 2016 to 2018
表2. 2016~2018年全县县烟农成本收益调查表
从表2中可以看到,亩成本中的烟用物质、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呈上涨趋势,以人工成本涨势最快,2018年较2016年上涨了21%;2018年因肥料、煤炭等物资价格上涨,烟用物资成本较2016年上涨12.2%。然而,这三年烟叶生产总体种植效益却略有下降,与投入成本相比,只有2017年烟农种烟除去成本和自己劳工外亩均略有净利润,2016年基本持平、2018年烟农种烟效益均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这部分亏损事实上就是自己投入烟叶生产的劳工亏损。
2.3. 2016~2018年烟叶与竞争经济作物对比调查
2.3.1. 烟莲成本效益对比
取我县对烟叶最具有竞争力的白莲产业,进行近三年成本效益调查(见表3):

Table 3. A comparative survey of tobacco and white lotus from 2016 to 2018
表3. 2016~2018年烟叶与白莲对比调查表
从表3中可以明显看出,尽管白莲连续三年亩均利润也明显下降,但依然保持有净利润,而烟叶近几年受自然灾害、病害影响严重,净利润已经出现负数,农户在同等条件下更会倾向于选择种植白莲。
2.3.2. 烟菇成本效益对比
选取特色产业茶树菇进行三年成本效益调查(见表4):

Table 4. A comparative survey of tobacco and agrocybe cylindracea from 2016 to 2018
表4. 2016~2018年烟叶与茶树菇对比调查表
从表4中可以看出,栽培茶树菇的户均利润远大于种植烟叶户均利润,由于茶树菇种植栽培管理技术要求较高,又没有专门技术指导,农户掌握更为困难,否则将有更多的烟农选择放弃烟叶种植。
3. 烟农种烟意愿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物质、劳力成本快速上涨、不断增加了烟叶种植成本,而烟叶扶持补贴逐渐减少,致使烟叶产值效益的降低,基本把烟农的效益空间压缩至最低,与竞争经济作物丰厚的利润相比,烟叶种植收入明显处于劣势。而且近些年频频出现气候反常,给烟叶生产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得烟农种烟风险变得越来越大,尽管每年烟叶有投入保险,但面对出现自然灾害、病虫害,保险理赔都是杯水车薪,烟农所面临的不是“今年多赚少赚”的问题,而是直接亏损问题,这也导致了近几年烟农对烟叶生产失去信心,种烟意愿非常低迷。
4. 原因分析
4.1. 种烟效益不高
近几年烟叶亩产值一直徘徊在3000元左右,烟农扶持补贴逐渐减少,而亩均投入成本日益增加,烟农种烟效益大幅下降,几乎是投入与产出持平,甚至出现亏损。同时,烟叶生产受天气影响较大,常常因自然灾害、病虫害的影响,导致烟叶产质量出现严重下滑,增加了烟叶种植风险。
4.2. 烟农流失严重
近些年,农村人口外出就业的步伐逐步加快,留在农村从事种植业者的农民日趋老龄化,与劳动强度大、劳动密集型的烟叶产业不相匹配 [3] 。全县竞争经济作物较多,加上市场经济对农业产生的引导,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全县种植烤烟的农户数逐渐减少。
4.3. 土地流转较难
有些农户想种烟,但因土地流转不了或流转不够而放弃烟叶种植。土地流转难一是由于部分乡镇、村没有科学规划烟田,田租逐年上涨,且受白莲、水稻制种、蜜桔等竞争产业的影响,土地流转难度不断加大;二是乡镇村干部在发展烟叶生产的精力安排上有所欠缺,加上少数乡村总体规模不大,税收返还金额有限,对乡村干部发展烟叶生产的吸引力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烟叶田块的流转。
4.4. 烟草行业持续控减计划
一方面宏观持续调控。受全国烟叶总量过剩、工业企业库存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近几年烟草行业持续推进“控总量、守红线、降库存”工作。全县烟叶种植计划呈断崖式下降,计划量的波动变化影响了烟农种烟积极性的稳定。尤其是在烟农有较强烈种烟意愿的年份,因为计划控减原因而无法满足烟农种烟需求,从而直接影响了烟农的种烟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微观区域收购政策有差异。因受订单计划和执行情况影响,导致收购开设等级、比例有所差异,给收购工作带来一定影响,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烟农种烟意愿。
5. 下一步对策及建议
5.1. 政策引导,调动烟农积极性
虽然近几年国家烟草局对部分等级烟叶收购价格都进行了微调,但烟叶等级总体价格水平趋于平稳,因烟农物质和劳力成本大幅上涨,烟农种植效益日益减少。建议上级部门注重相关政策引导,适当调整烟叶收购价格,增加烟农种烟效益,让烟农得实惠,调动烟农种烟积极性。
5.2. 长效流转,做好基本烟田规划建设和保护
落实烟叶种植田块是烟叶生产的基础,种植田块无法落实,一切生产都是空中楼阁,而基本烟田规划建设与保护是烟叶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作为县局烟草部门只有与当地政府领导、相关部门协调落实好基本烟田,按照种烟面积的3倍规划基本烟田,并出台流转基本烟田具体办法与保护措施,为稳定烟叶生产规模奠定牢固的基础。
5.3. 培育职业烟农,稳定烟农队伍
烟农是烟叶种植主体,面对烟农队伍逐渐流失,我们应积极培育一支种植技术较好、一定规模的职业烟农,树立烟叶种植模板。作为烟草、烟站应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政策引导与倾斜,帮助职业烟农流转土地,形成相对集中连片、交通相对便利的种植生产单元,以便于技术统一、操作统一,实现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管理。
5.4. 狠抓技术,提升烟叶产质量
烟叶产质量的提升是烟农增效益的主要途径,只有烟农有效益、得实惠,才会有烟农想种烟,而烟叶产质量的提升是靠每个环节标准技术落地落户汇集而成的。一是采取抓培训提认识、抓现场树样板,抓评比促平衡、抓考评促落实。通过抓培训统一思想认识;通过现场培训树立样板,保证技术落实不走形、不走样;通过抓考核、评比,促进全县技术落实、促进全县烟叶生产水平平衡。二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激励烟农、激励乡镇村组,配合烟草部门切实推动关键技术标准落地、落户,全力推进烟叶质量提升,为烟农效益增收创造基本前提,进而让烟农的种烟信心得到基本恢复和提升。三是进一步加大烟技员队伍的绩效考核力度,对技术标准指导督促不力的烟技员、烟站站长,给予通报批评和经济处罚,甚至给予待岗处理或辞退。
5.5. 主动对接,稳定烟叶计划
由于计划不稳定、规模小,烟叶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又存在烟农、商业、工业三方利益矛盾,这对烟叶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烟叶市场开拓,把有限的人力、物力、精力用在对我产区烟叶感兴趣的几家工业企业上,主动对接,主动宣传,吸引工业企业关注产区烟叶,对应品牌风格,努力挤进卷烟主配方,稳定烟叶计划。
5.6. 优化品种,减轻病害
我县已连续种植烤烟品种云烟87二十二年之久,常年种植之后的烟叶病害发生率越来越高,适当轮作其他品种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率。建议上级部门在积极争取工业企业订单意向的前提下,尝试推广其他优质烤烟品种,以品种轮作来减轻病害发生,提升烟叶质量,提高烟农效益。
5.7. 进一步完善风险保障机制,解决烟农的后顾之忧
烟叶生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较多,一旦遇到洪水、冰雹等自然灾害,给烟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我们已为烟农购买了烟叶生产农业保险,制定和完善具体的实施办法,确定了保险的范围、等级程度和救助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烟农因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心理恐慌,但与烟农收到的损失相比还是杯水车薪,建议增加每亩保费,扩大保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降低烟农的生产风险,真正让烟农无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