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17年,深圳市公共交通全年共运送乘客1007.6万人次/日,其中轨道交通452.9万人次/日、公共汽车453.1万日人次/日,出租车101.6万日人次/日,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56.5%,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为95.4%,全市公交出行盲点、薄弱点有效减少,公共交通整体服务水平等到了有效提升,城市客流走廊公交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运力释放更趋合理。
目前,深圳市公共交通已基本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汽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支撑和保障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随着轨道三期7、9、11号线的开通运营,深圳市进入了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时代,常规公交客流在全市公共交通客流占比中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在解决市民常态化公交出行问题的同时,伴随着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逐步完善与稳定,需通过进一步优化常规公交线网结构与服务,尤其是与轨道同质化线路,逐步推进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融合与分工。
在此背景下,参考近年来公交线网优化工作的相关经验,通过开展持续的公交线网优化工作,完善公交线网,有效地解决常态化的公交出行需求,并进一步强化常规公交对轨道交通的接驳功能,有效提升常规公交与轨道协同运作水平,为乘客提供更丰富、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使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一体化公交出行体系成为市民值得信赖的出行选择。
城市公交线网的优化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例如,李建强等(2019)从准确性、效率性、服务性三个维度研究了卫星城公交线网布局对高铁站客流集散能力的影响 [1]。王晶晶等(2019)从公交线网优化目标、需求预测方法、线网优化算法以及数学建模等方面,对过去的公交线网优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为北京市下一步进行公交线网优化提出了一些建议 [2]。吕斌(2019)以苏州市为例,对常规公交的问题线路进行了甄别和筛选,并为公交线网的进一步改善提出了建议 [3]。韩兵等(2019)以苏州市为例,分析了常规公交线网规划存在的规划层次缺失、规划类型单一、规划评估不足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分层次、多主题、重评估的常规公交线网规划体系的建议 [4]。胡维(2019)研究了利用智能化手段提升城市公交线网效率的方法 [5]。
以上分析可知,虽然城市公交线网优化问题研究很多,但是,特大城市公交线网优化从多层次进行分析的研究仍不够充分,本文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为相关规划技术人员以及科研人员提供有建设性意义的参考。
2. 多层次公交线网组织方案
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在满足规划技术标准体系下,进行多层次公交线网组织。在新增和调整公共汽车线路,主要考虑五大基本要素,即“空间要素、时间要素、条件要素、车辆要素、网络要素”,如表1所示。

Table 1. Index system for the planning standard of urban multilevel bus system
表1. 城市多层次公交系统规划标准指标体系
2.1. 快线规划指标
采用“点式”运输模式,即在两点间或有限的几个站点之间,实现长距离直达运输模式。快线主要为城市组团间和跨组团客流提供快速运输服务,具体规划指标如表2所示。

Table 2. Index system for the planning standard of urban express bus system
表2. 公交快线规划标准指标体系
2.2. 干线规划指标
采用“线式”运输模式,即停靠沿线所有站点或多数站点,实现对沿途客流的集散运输模式。干线主要为城市客流走廊、交通干道提供沿线集散服务,保障对城市客流走廊的大运量运输,同时为城市相邻组团间中距离客流提供中速运输服务,具体规划指标如表3所示。

Table 3. Index system for the planning standard of urban main bus system
表3. 公交干线规划标准指标体系
2.3. 支线规划指标
同样,采用“线式”运输模式。支线主要为城市次支路网提供沿途集散服务,同时为轨道、快线、干线等上层次公交线网提供客流接驳,喂给服务,具体规划指标如表4所示。

Table 4. Index system for the planning standard of urban branch bus system
表4. 公交支线规划标准指标体系
2.4. 公交线路优化与规划指标的取值
公交线路优化与规划指标的取值,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 注重以解决市民公交出行问题与尊重市民出行习惯为指导,不得因线路调整产生出行空白,并使市民出行不产生2次以上换乘;
· 坚持三层次线网规划模式不动摇,制定年度优化实施方案应在分层次线网框架内进行;
· 充分尊重和遵守三层次公交线网规划标准,在制定线路规划方案时不随意突破相关线路规划指标;
· 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既有线网的梳理和优化力度,加快线网结构升级;
· 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让线网优化从“经验优化”向“数据优化”转移。
2.5. 深圳市公交线网优化的特点
深圳市公交线网优化工作应继续坚持三层次公交线网规划模式,保持全市线线网规划方向的延续性。最终形成“快慢结合”、“功能清晰”、服务类型多样、线网一体化衔接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
三层次线网规划的基本理念,是通过改变目前单一化、站站停的公交服务模式,根据客流需求特征的不同,设置更具针对性的公交服务,从而提升公交运输效率,改善公交服务质量的线路发展模式,其特点是:
· 以公交需求为基础,围绕公交服务区和客流集散点确定公交枢纽;
· 以枢纽为核心,布设具有“点式运输”特征的快线;
· 依托枢纽和客流走廊,布设覆盖走廊、沿途大运量集散的干线;
· 以公交服务区为基础,以保证服务区内公交总体服务水平为目标,构造短距离、广覆盖的支线网络。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特大城市多层次公交线网的组织与优化问题,并以深圳市2018年公交线网调整为例,进行了说明,研究成果可为公交行业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致谢
感谢几位审稿人的专业意见,为本文的提升提供了宝贵建议。
基金项目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产学研创新基金(2018A01025);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SZ2019C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