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17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了“帮助学生形成对天文现象的正确认识,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逐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但理想与现实总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笔者对高中天文教育进行调查,旨在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推动高中天文教育更好的实施。
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辅以访谈法与观察法。阅读大量文献后,自编了“湘潭市三中学生天文知识了解情况调查问卷”,经导师指导,形成最终的问卷。问卷主要调查了高中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了解程度、实践能力及获取途径。以湖南省湘潭市第三中学部分高中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对象分布在各个年级、各个学习层次,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对学生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7份,回收率99%。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
2.1. 高中生对天文知识感兴趣的程度分析
由表1得出:各个年级“非常感兴趣”的比例偏低,随着年级的升高成下降的趋势。

Table 1. The degree to which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interested in astronomy knowledge
表1. 高中各年级学生对天文知识感兴趣的程度
2.2. 高中生对天文知识了解程度分析
表2可以看到,学生对天文知识了解的比较少,仅有10.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天文知识了解很多,49.5%认为自己对天文知识了解很少。这在表3中得到了体现,两题的正确率分别为36.0%、53.2%。

Table 2. High school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astronomy
表2. 高中生对天文知识的了解程度

Table 3. How many high school students got astronomy knowledge right
表3. 学生答对天文常识的正确率
2.3. 高中生对天文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
由表4得出,观测过日食或月食的学生占42.8%;能够运用所学的天文知识解释月相变化的学生只占17.5%。大部分学生不能对月相进行解释,说明高中生对天文知识的应用能力较低。使用过天文望远镜的有87.9%,但是多次使用过的学生只占3.7%。综上,可以得出高中生对现象观察不敏锐,应用天文知识的能力不够,天文实践能力比较低。

Table 4. High school students astronomy practice ability to grasp the situation
表4. 高中生对天文实践能力的掌握情况
2.4. 高中生获取天文知识的途径
由表5可得出,高中生获取天文知识的主要途径(除课本)为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其次是课外书籍,最后是科普活动。现在科技技术的发展,媒体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积得到飞速发展,高中生也能从这些媒介上获取大量天文知识。

Table 5. The main approache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grasp astronomy practice (except the textbook)
表5. 高中生获取天文知识的主要途径(除课本外)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高中生对天文知识兴趣不大,天文知识储备量低,且以间接经验为主
天文知识在地理课程中的内容少,这完全不能满足学生对天文知识的渴望。但是,由于高中生时间比较紧,不能大量获取课外天文知识。有的学生比较缺乏知识生活化、空间想象的能力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记忆训练使用过度,就会混乱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的创造力 [1] 。
(2) 高中生天文实践较少,知识应用能力弱
大部分地理教师依然采取“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把学习当成老师在讲堂上讲,学生在下面记这一简单的模式,使地理教学不形象、不生动、不直观。而中学地理中的天文知识的学习需要有比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还需要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 [2] 。
3.2. 建议
3.2.1. 加强教师的天文素养
作为地理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才能把天文知识讲的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才能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作为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天文基础知识,而且还要能够熟练的使用天文观测仪器;最后,教师需要提高使用现代数字教学资源的能力,熟练查询、利用天文资源 [3] 。
3.2.2. 充分利用和完善学校已有的天文硬件设备
中学应充分利用天文望远镜、天象仪等天文仪器以及天文台等资源,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多使用、多观测,调动学生的兴趣。教育资金是促进教育发展的保障,学校有了足够的资金,才能建设适合各种教学的硬件设施。
3.2.3. 开展学校、社会科普活动
学校积极开展天文科普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更能拓宽知识面,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科学探索能力。同时利用重要天象出现的时机,组织学生观察记录;同时,还必须利用社会的力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天文台、天文馆,同时还可以聘请天文学教授、天文工作者到学校作报告讲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