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渤海油田底水稠油油井射开的油层位置普遍较高,油井产量低于经济极限产量,油井产生底水锥进现象,造成油井含水率过高 [1] [2] [3]。双层完井排液压锥(DWL)技术是一种能有效地控制底水锥进的方法 [4]。理论研究和矿场实践都表明DWS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含水率,提高油井产量。
2. 理论研究
为了研究DWL控水模型理论,引入达西平面径向稳定渗流理论。达西定律的边界条件如下:
(1)
(2)
(3)
求解方程(1),得:
(4)
(5)
式中:
为生产压差,MPa;r为流动方向的距离,m;
为流动方向的压力梯度,MPa/m;
为地层压力,MPa;
为井底流压,MPa;
为油层的半径,m;
为油井的半径,m。
结合达西定律与式(4)得到的关系式:
(6)
式中:Q为产液量,m3/d;B为流体的体积系数,m3/m3;
为液体黏度,mPa∙s;K为地层的渗透率,mD;H为储层的厚度,m。
毛细管压力和流度比的关系式:
(7)
式中:
为毛细管压力,MPa;
为水相密度,g/cm3;
为油相密度,g/cm3;g为重力加速度,9.8 m/s2。
(8)
式中:M为量纲一流度比,l;
为水层的渗透率,mD;
为油层的渗透率,mD;
为水相黏度,mPa∙s;
为油相黏度,mPa∙s。
DWL技术中水相回注射孔段时,做无量纲化处理:
(9)
式中:
为无量纲化因子,l;
为水层排水射孔段到OWC的距离,m;
为D/I距离,m。
将式(6)、(7)、(8)、(9)代入压力平衡关系式
中,得到油井临界产量和临界排注比:
(10)
式中:
为油井生产时在采油射孔段上所产生的向上的平衡压力,MPa;
为油井生产时在排水射孔段在排水时所产生的向上的毛管压力,MPa;
为油井生产时在底水回注射孔段所产生的向上的平衡压力,MPa;
为油井生产时在采油射孔段所产生的向下的毛管压力,MPa;
为油井生产时在水层射孔段排水处所产生的向下的压力,MPa;
为油井生产时在水层注入射孔段所产生的向下的毛管压力,MPa;
为油层的临界产量(底水不发生锥进的最大日产油量),m3/d;
为水层排水量,m3;
为油层排水射孔段到OWC的距离,m;
为水相的体积系数,m3/m3;
为油相的体积系数,m3/m3。
(11)
式中:
为水层的临界排水量(油层不发生下窜到水层的最大排液量),m3/d;
为油层的产油量,m3/d。
通过理论研究表明,DWL技术在不削弱地层能量的前提下,较好地实现了底水控制。
3. 数值模拟研究
CMG-STARS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均值底水稠油油藏机理模型。结果表明,DWL技术可明显增加底水稠油油藏的储量动用程度,降低储层剩余油饱和度(图1),增加油井产量,显著提高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

Figure 1. The change of oil saturation of different development methods
图1. 不同开采方式下的含油饱和度变化图
4. 实例计算
渤海油田砂岩底水油藏某油井的有关参数如下:
油层厚度为18 m,水层厚度为50 m,地层原油黏度为430 mPa∙s,地层渗透率为3.5 μm2,日产油量为20 m3/d,油层避射为8 m,水层射孔段距离油水界面为12 m,原油体积系数为1.05 m3/m3,地层受效半径350 m,井筒半径为0.1 m。根据式(11)得到水层的临界排水量为583 m3/d。有效缓解了底水锥进,延长了无水采油期和低含水期。
5. 结论
DWL技术能有效控制底水锥进速度,减少海上平台水处理成本,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对高效开发海上底水稠油油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