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稀土离子掺杂的硼酸盐发光材料因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优良的化学性能和热稳定性,使其在显示和照明领域有广泛和重要的应用 [1] - [5]。硼酸盐结构类型丰富,在Ln2O3-B2O3二元体系中,包括含氧硼酸盐Ln3BO6,正硼酸盐LnBO3,偏硼酸盐Ln(BO2)3 [6]。YBO3作为优异的发光基质,具有稳定性高、毒性小、发光强度高及高光损伤阈值等一系列优良性能。然而,稀土离子掺杂YBO3材料,因O2+→Ln3+电荷跃迁带位于深紫外区域,其通常作为紫外发光材料使用,Pr3+掺杂YBO3材料在可见区的发光性能研究较少。
1997年Y3BO6晶体结构首次被报道,相比于YBO3,Y3BO6结构中Y元素同时存在YO7和YO8两种构型,B元素同时存在BO3和B2O5两种硼酸盐基团 [7]。YBO3和Y3BO6一般以H3BO3作为硼源,采用高温固相法进行制备。但由于H3BO3在高温下具有挥发性,YBO3和Y3BO6的制备很难得到纯相,而关于H3BO3用量对最终产物的影响鲜有报道。
Pr3+具有丰富的能级结构和优异的发光性能,使其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4f5d-4f2主要应用于紫外发光材料 [8] [9],1D2-3H4和3P0-3F2红色发光主要应用于荧光粉领域 [10] [11],3P1和3P0热耦合能级应用于温度传感领域 [12] [13]。此外,Pr3+发光峰的位置和发光效率受基质材料影响很大。不同的基质材料会对3P0相关的发光产生不同程度的淬灭现象,进而导致发光特性的显著不同。由于YBO3和Y3BO6具有不同的声子能量,这将使Pr3+在两个样品中发光产生显著的差异。在本论文中,我们以正硼酸盐YBO3和含氧硼酸盐Y3BO6作为基质,分析Pr3+在两种基质中的能级跃迁过程和发光特点。
2. 实验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YBO3:Pr3+和Y3BO6:Pr3+系列荧光粉。由于硼源在高温下易挥发导致B不足,我们首先研究H3BO3用量对最终产物的影响,Y和B的化学计量比分别为3/1、3/1.5、3/2、1/1、1/1.5、1/2。将称量好的原料放入玛瑙研钵中充分研磨,然后将研磨好的样品,放入管式炉中进行第一步煅烧,煅烧温度为850℃,保温时间6 h。煅烧结束后,取出样品再次研磨。再进行第二步煅烧,在CO氛围下,煅烧温度1200℃,保温时间8 h,随炉降温得到最终样品。
样品的XRD数据采用Rigaku·D/max2500型(日本理学)粉末衍射仪进行收集。仪器参数:Cu靶,Kα1辐(λ = 0.15406 nm),扫描范围为10˚~90˚。荧光粉的表面形貌由JSM-6010LA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进行表征。样品在室温下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采用Shimadzu RF-5301pc型荧光光谱仪进行测量。色坐标的绘制采用CIE1931色坐标软件对样品的光谱数据进行计算。
3. 结果与讨论
3.1. XRD物相分析
图1是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的不同Y与B摩尔比获得产物的XRD结果。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硼源比例的增加,将会得到不同的最终产物,这是由于高温下H3BO3的挥发使硼源减少所致。当Y/B的值为3/1时,产物主相是Y2O3。当Y/B的值为3/1.5时,得到的产物为Y3BO6单相。当Y/B的值比例处于3/2~1/1.5之间时,得到产物为YBO3和Y3BO6混相。当Y/B的值为1/2时,得到的产物为YBO3单相。

Figure 1. XRD patterns of the products with different Y/B ratios
图1. 不同Y/B比值的产物的XRD图谱
综上,我们分别以Y/B = 2/1和Y/B = 1/2时准备了系列Y3BO6和Y3BO6样品,并进行了不同浓度的Pr3+掺杂。图2是YBO3:xPr3+ (x = 0.001, x = 0.005, x = 0.01, x = 0.015, x = 0.02)系列样品的XRD图谱。结果显示不同掺杂浓度样品的所有衍射峰与YBO3标准的PDF卡片(JCPDS 8-194)很好的匹配,没有杂峰出现。说明产物具有基质YBO3的晶体结构,Pr3+离子进入YBO3主晶格后,没有对YBO3基质的晶格结构产生影响。
图3是制备的不同掺杂浓度的Y3BO6:xPr3+ (x = 0.00, x = 0.005, x = 0.01, x = 0.015, x = 0.02)荧光粉的XRD图谱。图中所有样品的衍射峰与Y3BO6标准的PDF卡片(JCPDS 50-1745)相匹配,无其它杂峰,说明Pr3+掺入Y3BO6晶格中,不影响其晶体结构。

Figure 2. XRD patterns of the prepared products for YBO3:xPr3+ (x = 0.001, x = 0.005, x = 0.08, x = 0.011, x = 0.015)
图2. YBO3:xPr3+ (x = 0.001, x = 0.005, x = 0.08, x = 0.011, x = 0.015)样品的XRD图谱

Figure 3. XRD patterns of the prepared products for Y3BO6:xPr3+ (x = 0.00, x = 0.005, x = 0.01, x = 0.015, x = 0.02)
图3. Y3BO6:xPr3+ (x = 0.00, x = 0.005, x = 0.01, x = 0.015, x = 0.02)样品的XRD图谱
3.2. SEM结果分析
图4是YBO3:1% Pr3+、Y3BO6:1.5% Pr3+和YBO3/Y3BO6:0.8% Pr3+样品的扫描电镜图(SEM)。从图中可以看出,YBO3:1% Pr3+颗粒的形状接近圆形,Y3BO6:1.5% Pr3+颗粒呈现不规则的颗粒状,YBO3/Y3BO6:0.8% Pr3+颗粒表面比较粗超,且三个样品都出现了团聚现象,平均粒径约为1 μm。

Figure 4. SEM images of (a) YBO3:1% Pr3+, (b) Y3BO6:1.5% Pr3+ and (c) YBO3/Y3BO6:0.8% Pr3+ phosphors
图4. (a) YBO3:1% Pr3+、(b) Y3BO6:1.5% Pr3+和(c) YBO3/Y3BO6:0.8% Pr3+样品的扫描电镜图
3.3. 光谱特性分析
图5(a)是YBO3:xPr3+ (x = 0.001, x = 0.005, x = 0.01, x = 0.015, x = 0.02)在521 nm监测下的激发光谱,230~260 nm的宽带光谱为O-B键的电荷迁移带。图5(b)是在250 nm激发下的发射光谱。在500~650 nm的范围内,有3个发光峰,分别归属于3P1→3H5 (521 nm)、3P0→3H5 (548 nm)和1D2→3H4 (597 nm)电子跃迁。在290~330 nm的发射带,归属于Pr3+的4f15d1→3F2电子跃迁。随着Pr3+掺杂量的增加,YBO3:Pr3+的4个发光峰的发射强度都逐渐增加。当Pr3+的掺杂量增值x = 0.01时,Pr3+的发光强度增至最大,之后由于浓度淬灭效应造成发光强度下降。

Figure 5. PLE (a) and PL (b) spectra of YBO3:xPr3+ and energy level diagram of Pr3+ (c)
图5. YBO3:xPr3+的(a)激发光谱、(b)发射光谱和(c) Pr3+的能级示意图
图6为Y3BO6:xPr3+ (x = 0.00, x = 0.005, x = 0.01, x = 0.015, x = 0.02)系列荧光粉的发射和激发光谱和Pr3+的能级示意图。根据图6(a)所示激发光谱可以看出,在监测波长630 nm下,位于232 nm的吸收峰归属于4f2→4f15d1跃迁,在250~300 nm存在一个很宽的电荷跃迁吸收带,归属于O→B的电荷跃迁。根据上述分析测量发射光谱时选择的激发波长为λex = 292 nm,发射光谱如图6(b)所示,Y3BO6:xPr3+荧光粉的发光峰主要集中在575~675 nm范围,随着Pr3+掺杂量的增加,630 nm处的Pr3+的发射强度逐渐增加。当Pr3+的掺杂量增至x = 0.015时,Pr3+的发光强度增至最大,之后由于浓度淬灭效应造成发光强度下降。分别位于605 nm、630 nm和645 nm处的三个主要发射峰均是Pr3+离子4f轨道电子的特征发射峰,归属于3P0→3H6 (602 nm)、1D2→3H4 (630 nm)和1D2→3H5 (653 nm)电子跃迁,其中位于630 nm的发射峰最强。
我们测量了YBO3/Y3BO6:Pr3+混合基质荧光粉的激发和发射光谱。激发光谱选择监测波长为630 nm,从图7(a)看出,在240 nm到380 nm的监测区间中,有2个宽带激发,位于303 nm的吸收峰归属于4f2→4f15d1跃迁,在334 nm的吸收峰归属于O→B的电荷跃迁。这与Y3BO6:Pr3+的激发光谱很接近,不同于YBO3:Pr3+的激发光谱。图7(b)是在300 nm激发波长下,测得YBO3/Y3BO6:Pr3+样品的发射光谱。整个光谱覆盖365 nm紫外区、500 nm绿光区和590~660 nm红光区组成。其中紫外发射和红光发射较强,500 nm绿光发射较弱。其中位于602 nm、630 nm和653 nm的发光峰分别对应于1D2→3H4 (602 nm)、3P0→3H6 (630 nm)和1D2→3H5 (653 nm)能级跃迁。随着Pr3+掺杂量的增加,Pr3+的发射强度逐渐增加。当Pr3+的掺杂量增值x = 0.015时,Pr3+的发光强度增至最大,之后由于浓度淬灭效应造成发光强度下降。通过与单基质YBO3:Pr3+和Y3BO6:Pr3+的发射光谱的对比,可以发现在混合基质YBO3/Y3BO6:Pr3+中红光发射主要来自于Y3BO6:Pr3+的贡献,而紫外区和绿光发射与YBO3:Pr3+有关,所以可以通过调整YBO3和Y3BO6比例实现多色发光。

Figure 6. PLE (a) and PL (b) spectra of Y3BO6:xPr3+ and energy level diagram of Pr3+ (c)
图6. Y3BO6:xPr3+的(a)激发光谱、(b)发射光谱和(c) Pr3+的能级示意图

Figure 7. PLE (a) and PL (b) spectra of YBO3/Y3BO6:xPr3+
图7. YBO3/Y3BO6:xPr3+的(a)激发光谱和(b)发射光谱

Figure 8. CIE chromaticity coordinates of YBO3:xPr3+ (a), Y3BO6:xPr3+ (b) and YBO3/Y3BO6:xPr3+ (c) phosphors
图8. YBO3:xPr3+ (a)、Y3BO6:xPr3+ (b)和YBO3/Y3BO6:xPr3+ (c)系列荧光粉的色度坐标
3.4. CIE色度图分析
YBO3:xPr3+、Y3BO6:xPr3+、YBO3/Y3BO6:xPr3+和荧光粉在各自最佳激发条件下的CIE坐标如图8所示。结果表明,Y3BO6:xPr3+和YBO3/Y3BO6:xPr3+荧光粉的CIE坐标都在红色区域,荧光粉的颜色坐标与理想红色荧光粉的颜色坐标(0.65、0.35)非常接近,可以作为白色照明和显示领域的红色荧光粉,而YBO3:xPr3+荧光的CIE坐标主要位于黄绿色区域。
3.5. 发光机理分析
对比YBO3:Pr3+和Y3BO6:Pr3+两个单基质的发光特点可知,二者主要区别是YBO3:Pr3+有紫外发光,而Y3BO6:Pr3+强发光集中在可见光区。另外对比二者在可见光区的发光区别,YBO3:Pr3+发光以3P0能级为主,而Y3BO6:Pr3+发光以1D2能级为主,3P0能级发生淬灭。这是由于在Y3BO6:Pr3+中,到达3P0能级的电子通过多声子弛豫跃迁过程无辐射衰减到1D2能级。多声子弛豫的几率可由Dijk和Schuurmans的能隙公式得到 [14]:
(1)
上式中βel和α是与基质相关的常数,
是2个激发态间能量差,
是基质中的最高能量的声子振动频率。对于硼酸盐体系,
和
[15]。3P0→1D2间的能量差约为3500 cm−1 [16],通过红外光谱可以得到Y3BO6的最高能量的声子振动频率约为1400 cm−1 [17],由(1)式可以得到Y3BO6:Pr3+中3P0到1D2的多声子弛豫的几率为
,大于3P0能级向基态辐射跃迁的几率(
)。所以在Y3BO6:Pr3+和YBO3/Y3BO6:Pr3+中,更容易发生3P0→1D2非辐射跃迁,再产生以1D2为主的红光发射。而YBO3的声子能量约为1000 cm−1 [17],要比Y3BO6小很多,通过计算可以得到YBO3:Pr3+中3P0到1D2的多声子弛豫的几率为
,与3P0能级向基态辐射跃迁的几率为同一数量级,因此可观察到以3P0发射为主的发光。
4. 结论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系列Pr3+掺杂YBO3和Y3BO6荧光粉,通过XRD、SEM、发射和激发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在YBO3和Y3BO6的制备过程中,通过调整Y/B的值,我们找到了YBO3和Y3BO6的最佳制备方案。在近紫外激发下,Y3BO6:Pr3+和YBO3/Y3BO6:Pr3+荧光粉的颜色坐标接近理想的红色发光,而YBO3:Pr3+荧光粉的颜色坐标主要位于黄绿色区域,表明产物在近紫外激发的白光LED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发光机理分析表明由于Y3BO6比YBO3具有更高的声子能量,导致3P0→1D2的非辐射跃迁几率大于3P0→基态跃迁几率,因此在可见光区,Y3BO6以1D2发光为主,3P0部分发生淬灭,而在YBO3中可观察到3P0→基态跃迁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