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代背景与发展需要
1.1. 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需要
国内体育选修课的开展情况和重视程度从高校至小学呈现出逐级减弱状态 [1],这已然不合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发展要求,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生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祖国的未来。反观国内体育选修课的开展现状,小学体育选修课的发展与普及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走出一条既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又遵循小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的体育选修课课程模式非常有必要。
1.2. 小学体育选修课的发展需要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抓起。从个人层面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条件。从国家层面来看,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级普及和提高。体育选修课作为学校提供给学生可以有选择性修习的体育课程,具有自身独特的优越性。体育选修课从学生兴趣点出发,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发觉学生运动潜能,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以及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2. 深圳市龙华区外国语学校体育选修课开展现状及问题
2.1. 体育选修课开展现状
2.1.1. 体育选修课课程开展现状
龙华区外国语学校从开办至今现有68个教学班,在校生三千多人,专任体育教师20人。学校自开办以来特别重视体育课程体系的开发,体育课程体系现由常规体育课、体育校本课和体育选修课构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龙外体育课程文化。体育选修课是体育课程体系中最具亮点和特色的课程,二至六年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选课,开设的体育项目中选课人数不受限制,在选课结束后根据各项目实际选课人数分配教师(如表1)。

Table 1. Statistics of the regist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elective courses in the first semester of 2019~2020
表1. 2019~2020第一学期体育选修课报名情况统计表
2.1.2. 体育选修课的认同现状
基于本校体育选修课开设的年级,以二年级和五年级作为抽样对象,如下图1,并向学生家长发放了问卷,二年级共415名学生,问卷回收388份,回收率为93.5%;五年级共180名学生,问卷回收152份,回收率为84.4%。在关于“是否清楚什么是体育选修课”及“是否是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的项目”的问题上,两个年级都有超过90%以上的家长清楚并依据孩子意向而做出的选择,学校对于体育选修课开课前的宣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关于“体选课开设项目是否满意”的问题上,二年级家长有71.9%觉得满意,25.7%觉得还可以,只有2.3%的人不满意;五年级家长有63.1%觉得满意,34.2%觉得还可以,2.6%的人不满意;从两个年级家长对于此问题的回答上来看,一半以上的家长认为学校体育课开设的项目是满意的,对于觉得不满意以及还可以的家长,我们针对其回答的建议进行了归纳,大致分布于以下几个方面:1建议学校应该开设更多的项目供孩子选择;2发展有特色的具有外国语学校标识的运动项目;3上课时间由每周一次增加到每周两次;4开设项目的可延续性;5小班制教学。在“觉得是否有必要开设体育选修课”的问题上两个年级的家长几乎全部认为有必要开设,这不仅是对学校开设体育选修课的认可,更是尊重教育规律的重要体现。


Figure 1. Survey on the recognition of PE elective courses
图1. 关于体育选修课认同情况的调查
2.2. 体育选修课开展过程中的问题
2.2.1. 体育选修课场地不足
根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规定小学生人均运动场地面积占有率为2.88平方米 [2]。学校依据现有运动空间并对各项目上课的场地进行规划,仍出现场地紧张的状况。以二年级篮球课为例,学生共112人,分三个班平均每班37人,三片可用篮球场的总面积为1260 m2,人均场地占有面积为1:11。武术、体操、啦啦操课程的上课场地设施并未满足这些项目的上课需求,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应该注意该项目运动场地的选择,另一方面局限了该项目课程的发展延续性。总体来看,注重专业性发展的体育选修课开设场地并未满足开设项目的场地需求。
2.2.2. 部分学生盲目选课情况存在
学生在课程选择上一方面由于个别年级段学生年龄小,不明确自己所喜爱和要发展的项目课程,在真正选课时出现一个班或者好朋友“扎堆”选课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家长个人主观原因,想当然的按照自己的意向替孩子做决定,因此在实际上课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学生上课没精神或过于兴奋。
2.2.3. 受师资力量局限教学内容停留在初级阶段
在体选课中,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更细致化的教学工作开展困难,教学停留在表面,不能更加深入的去引导和教授学生更加专业的技术动作。从体育选修课开设项目上可以看出,足球、篮球报名人数是各年级段的主力军。然而在师资力量上,由图2可以看出,足球和篮球项目的老师人数略显不足,出现部分体育老师被抽调至其他项目授课,“边学边教”的情况在所难免,同时也出现了同一项目的任课教师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差异较大。
3. 对于开展小学体育选修课程的思考
3.1. 选聘家长助教参与体育课堂,推动加校合作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为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之间共同育人的桥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互补,相互促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3]。学校与家长的良好合作可以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平台,针对当前体选课师生比过高的情况,校方可以汇聚家长的力量,选聘有相关特长且时间允许的家长走进校园,协助体育老师一起完成体育选修课。一方面解决了教师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家长切身参与到学校体育选修课的课堂中,无疑对教师授课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家长的切身参与给体育选修课提供更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助力护航。

Figure 2. The statistical chart of the number of special items for teachers in physical selection courses
图2. 体选课任教教师各项目专项人数统计图
3.2. 开设理论课并及时反馈教学情况
设置各年级项目相关体育选修课项目的同时,适量安排对应水平的理论课,特别对于低年段学生,有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一些项目,如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低年段在理论课内容的安排上可以从项目的介绍,项目发展史等基本情况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习和感受不同运动项目的魅力所在。各项目理论课的安排应具有延续性和发展性,固定不同年段体育项目课程的理论课。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及时性评价,评价方式可以通过口头评价,或利用网络平台将建议反馈给家长,通过评价与反馈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需要提高和学习的环节,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3.3. 加强主题教研注重不同阶段教学计划的可延续性
每周常规教研外,要有专门的时间对体育选修课进行教研,对上课期间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与研讨,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上课形式及内容等。特别要加强不同年级段教学内容安排上的主题教研,各项目任课教师组成教研小组进行主题教研,明确初级至高级阶段的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不同学期体选的学习内容要分阶段化循序渐进,尽可能的避免学生“打一枪换一炮”今年选田径,明年选篮球的情况。真正的为做到学生能在体育选修课中强化技能,培养一门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做好准备,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4. 小结
体育选修课的开展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项目选择,符合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的育人要求,学校体育选修课注重项目的多元化的同时要兼顾教学内容的可延续性。学生上着自己喜爱的体育课,并且有专业的教师团队和科学的内容安排,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提供保障,何愁学生体质测试不合格?体育选修课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活动中不断的总结与反思才能不断的完善。新时代背景下,小学体育选修课的存在为学生体质健康提供更加包容开放的选择平台,而体育选修课是否能成为真正从学生出发的好课程,则需要学校体育教师不断的推进与落实。
基金项目
龙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青年非资助研究项目,立项批准号:LHQNFZ1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