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近几十年来,职业教育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步体系化规模化,开始步入快车道。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1],把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细化为若干具体行动,为广大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思路,在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持续向好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构建适用于新时代中职教育体系框架,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国家的中职教育体系要不断推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拓宽技能人才成长道路,深化校企合作体系,完善中职学校学生评价机制。本文探索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兼顾完善以上几点,希望为构建现代中职教育体系框架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2. 以比赛要求为指导,促进中职教育教学改革
不断深化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是推动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框架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相比于普通教育,其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在我国中职学校在日常实践教学环节中往往忽视包括场地、环境、行业规范在内的诸多细节问题,很难达到“身临其境”全面考察学生的效果,这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另外,中职学校中的实训老师有相当比例是从非师范类院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且大多参加工作年限还比较短,导致中职学校教师在实训教学环节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些因素也是制约学生能力发展从而很难达到企业要求的原因之一,本文将初步探索如何通过比赛来促进中职教育改革。
2.1. “以赛促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依托“以赛促学促教”的模式,就是要通过解读比赛要求,形成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具有全面性和逼真性的知识教学体系、行业行为规范教育、技能操作训练等,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同时在比赛中培养的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学生们通过进行比赛,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促进了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也缩小了学生能力与企业要求间的差距。
2019年11月,作者带队参加了华北五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参加比赛的学生通过一个月的理论培训和实践,迅速提升了相关技能知识的掌握,有理论有实战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比赛中,这队学生又与其他参赛队伍的成员进行了交流,学生们的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2.2. “以赛促教”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为了进一步提高参赛队伍的整体水平,教师势必需要对实验实训方法和教学规律进行相应的研究,在这一教学研究过程中,并不是只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上,而是对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等加以应用,这对于职业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2]。比赛尤其是大型竞赛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前沿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竞赛项目也随之改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还要具有对于前沿科技的洞察力,掌握本专业领域中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进而不断提升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这对教师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以赛促学促教”可以高效的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和职业精神提升的相融合,同时也对教师实践能力进行了检验,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3. 以比赛成绩为依托,拓宽技能人才成长道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我国企业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但截至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仍面临严峻的考验,技能人才成长道路不畅,没有学历优势是其中的主要原因,拓宽技能人才成长道路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中职学校技能人才的成长道路包含两个方向:升学方向和就业方向。
3.1. 依托技能比赛,拓宽技能人才深造之路
首先,就升学而言,由于职业学校毕业生具有专业属性,因此在高等学校录取时不能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依据,还应兼顾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比赛成绩可以作为评价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参数纳入考生总成绩之中,从而促进中职学校及中职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目前不少省市自治区已出台对在各级竞赛中获奖同学在高职学校“自主招生”中给与相应加分或免试入学的政策,给具有技能特长的中职学生拓宽了升学道路。其中,山东省对参加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奖项的中等职业学校选手,本人可向具有单独招生资格的高等职业院校提出申请,可免试进入省内具有单独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的政策支持。天津、广东、浙江等省市也先后出台多项相关政策,在政策的扶持下,通过各项赛事拓宽了中职学生的升学道路。
2020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有关高校保送录取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工作的通知》 [3],《通知》中指出,凡在世界技能组织主办的“世界技能大赛(World Skills Competition)”中获奖的中国国家代表队选手,且符合有关省(区、市)高考报名条件的中职毕业生以下条件者,可保送至高校相应的高职或本科专业;符合有关省(区、市)专升本报名条件的高职毕业生,可保送至高校相应的本科专业;中职或高职在校生在其应届毕业当年获得保送资格。根据《通知》精神,我校发布了《2020年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保送生招生简章》 [4],其他相关高校也陆续发布招生简章,这位技能人才的深造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道路。
3.2. 依托比赛成绩,为技能人才开辟就业绿色通道
其次在就业方面,技能竞赛给中职学生提供了展现专业技能的机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坚持个人发展与团队协作相结合,突出职业道德与协作精神,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由于赛项设置多以项目小组为单位进行,因此除了考察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外,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心理素质 [5]。一些企业借此机会发现优秀技术人才,为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开辟进入企业就业的绿色通道。包括降低学历要求,免笔试或直接录用。改善了目前中职学校学生就业难、质量低、平台小等问题。
4. 深入研讨比赛项目,改善校企合作体系
随着中职学校教学体系的日趋完善,校企合作在我国日益见多,学校和企业的双重培养可以使得学生得到更多更好学习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机会。现在,我国很多中职学校都在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联系相关专业的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建立校企合作,这对培养当代所需要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温州某中职学校积极引进知名企业的生产车间和研发机构入驻校园,与企业共建了一批体现“三个合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即“课堂与实训点合一”的学做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以及“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教研合一,在功能上融“产学研”为一体,在教学上融“教学做”为一体。专业课程教学都在实训中心进行,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可直接动手实践,真正把“教学做”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目前,进行校企合作的中职学校不在少数,然而,大多数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并没有全面、完善、有针对性的合作,很多只是企业接受职校学生浅层次的实习,没有从培养目标、行业要求标准、技术工人素养、实践教学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合作。促使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为了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制定教学标准和课程体系时,已经与企业生产要求产生了偏差。导致校企合作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和职业特色,即便是通过校企合作环节之后学生还是没有建立适用于企业生产的基本素养,学校也没有通过校企合作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从而使得中职毕业生不能达到顶岗实习的要求。
在校企合作中,以大型赛事项目为出发点制定培养计划,便可以兼顾学校与企业两方面要求,弥补现有不足。技能竞赛题目不仅涵盖了专业内的基础知识,更是在基础知识之上融入了企业最实用、最需要的新技术新工艺,这些新技术与新工艺是学校短时间内不可能掌握的,而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学习来弥补对行业最新最实用技术掌握的不足。通过竞赛题目制定校企合作培养方案在保证学生掌握所需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又高效的学习了企业生产所需最实际的内容。教师和学生通过技能竞赛接触行业、企业最先进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直接感知企业产业需要,把生产实际中的新技术引入职业教育教学,引导职业教育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保证职业教育与企业在实践操作设备方面的“无缝衔接”使学生毕业后迅速进入企业员工角色,使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 [6]。
5. 融入比赛因素,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完善学生评价体系,要以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并结合中职学校实际制定评价方案。由于中职学校的特殊性,评价方案必须坚持以社会需要为依据,立足于教学目标,应结合中职学校自身情况,将比赛因素纳入评价系统中,把评价体系中的内容分为理论知识、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在内的三个方面。
5.1. 以教师为主导,以比赛成绩为辅,对学生理论知识进行评价
教师不但是学生评价的主体之一,更是学生评价的落实者,教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评价弥补了传统评价模式中由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造成的过于注重评价结果而不注重评价过程的问题。由于每一位教师都时刻关注着学生,了解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情况,可以随时掌握每个阶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每个阶段的学校态度,并且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都会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作出判断,因此相比于通过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师评价更具准确性。注重了过程性评价,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
另外,中职学生在参加比赛过程中,仅依靠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通常需要学习和掌握更深更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因此,比赛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水平,而比赛成绩也可以成为评价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辅助方面。
5.2. 依托比赛的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对学生道德素质进行评价
学生自评指被评价学生自身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总结,自我完善的过程。学生互评指同学间对照评价标准相互评价、发现不足、总结、学习的过程。在这里,我们所说的自评和互评主要是依托比赛的自评和互评,每个学生在比赛过程中,除了对自己的知识技能方面有一个新的认知,在道德素质方面也会随时发现一些不足,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比赛中道德素质方面的自评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另一方面,在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往往无法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通常会根据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而进行自我评价。由于中职学生参加的比赛大多都是团队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处于同一团队的队员们在一起相处的时间较多,相互了解的也较深,便于清楚的看到同学的缺点,因此依托比赛的学生互评得到的信息也会更加真实、具体 [7]。依托比赛的学生道德素质自评和互评体系,较一般学生道德素质自评和互评体系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加具体详细,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5.3. 以比赛为主导,开展专业素养评价
专业素养评价是构建多元学生评价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把技能竞赛融入学生评价体系之中,对于培养中职学生的实践技能、专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都具有导向性作用。能帮助学生更全面细致的了解行业背景、工作要求和操作细节并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很好的促进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过程的衔接,同时使得学生对于岗位意识以及工作后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态度都有了新的认识,达到了培养全面合格技术人才的目的。
6. 总结
“以赛促学促教”的教学模式,在促进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拓宽技能人才成长道路,深化校企合作体系,完善中职学校学生评价机制中具有明显优势,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为构建现代中职教育体系框架提供了新途径。为了提高中职教育质量,转变教学局面,中职院校应积极构建以“以赛促学促教”为立足点的教学模式。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