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为全世界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内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遏制了疫情蔓延,其经验可为国际社会提供重要借鉴。确诊以及疑似在隔离期间和康复期出现负面情绪,甚至出现自杀意念,有着强烈的心理干预需求 [1]。疫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儿以及其家属都是极大的挑战。患儿复诊及续方困难,家长易出现烦躁焦虑情绪,同时会影响患儿,致使患儿产生委屈、无助、悲伤以及焦虑等不良情绪 [2]。合理的心理疏导可帮助患儿及其父母恢复信心,促进患儿稳定康复,使家长重获积极动力,改善患儿及其父母负性情绪。笔者对小儿新冠肺炎康复期父母的实施心理疏导,取得较满意效果,先报告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基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月我院收治的32例小儿新冠肺炎康复期父母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六版)》 [3] 诊断标准,且均给予CT确诊。其中确诊16例患儿年龄2月~12岁,平均年龄(5.35 ± 1.26)岁,其中男10例,女6例。小儿新冠肺炎康复期父母32例,其中年龄25~43岁,平均年龄(31.29 ± 3.28)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9例,大专以下13例;家庭所在:农村10例,城镇22例;职业:医学相关5例,无医学背景27例。本研究均通过本院伦理文员会伦理许可(201912C04)。
2.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 均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直系父母;2) 年龄25~45岁;3) 均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4) 无严重心肺肾器官疾病;5) 签署知情同意者。
排除标准:1) 其他病毒肺炎患儿父母;2) 年龄大于45岁者;3) 伴有心肺肾器官疾病者;4) 中途退出者。
2.3. 方法
根据患儿以及其父母的具体情况和文化程度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措施,进行2周的心理疏导。具体步骤如下:1) 气氛营造 医护人员在病房悬挂疫情防控宣传图片以及鼓励性标语。针对性播放正念减压音频,利用微信平台等方式传达来自亲人的关心、安慰、鼓励等情感支持,以营造积极的氛围。2) 互联网和热线电话应用 因医护人员穿戴难以与患儿父母进行面对面的语言和情感交流,可使用互联网或电话提供支持,采用心理热线电话或视频会议提供即时、有效的心理治疗或团体辅导,以确保患儿父母坚持自我管理策略。3) 行动与感触 医护人员认真听取患儿父母诉说,给其创造宣泄不良情绪的空间,通过肢体语言以及眼神给与患儿父母鼓励,以消除其无助感和恐惧感 [4]。指导患儿父母进行放松训练,采用自我激励法以及心理暗示法引导患儿父母以轻松、自信的信念投入未来生活,在其整个过程医护人员要给与肯定和鼓励。4) 成功病例宣传 医护人员向患儿讲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隔离的意义,并指导患儿父母进行自我防护。并列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治愈成功案例,帮助患儿父母树立信心与勇气,增强对治愈疾病的憧憬和期待。鼓励患儿父母间进行交流,成功案例的分享。
2.4. 观察指标
采用袁勇贵等 [5] 汉化的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IDA)对患儿父母的不良情绪进行评估。IDA由抑郁、焦虑以及内外向性激惹等4个因子18个条目组成,采用0~3级评分,评分越高抑郁、焦虑和激惹程度越高。IDA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6]。
2.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 (%)表示,应用c2检验;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组内和组间差异,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患儿父母干预前的抑郁、焦虑、内向性激惹以及外向性激惹评分分别为(7.98 ± 2.32)、(8.45 ± 2.35)、(7.89 ± 2.47)和(8.18 ± 2.24);患儿父母干预后抑郁、焦虑、内向性激惹以及外向性激惹评分分别为(4.12 ± 1.89)、(6.32 ± 4.28)、(6.64 ± 1.16)和(6.12 ± 2.81)。患儿父母干预后的抑郁、焦虑、内向性激惹以及外向性激惹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 < 0.05),见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anxiety, depression and agitation score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表1. 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以及激惹状况评分比较
注:与干预前比较,ΔP < 0.01。
4. 讨论
COVID-19由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粪口等多个途径,具有传播快、传染性强,传染范围广等特点 [7],各年龄层人群均有易感性,已被定为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截至目前,尚未研究出特异性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面对传染性疾病时患者及家属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尤其在的高发期和康复期易出现各种负性情绪。2月初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颁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支持指导 [8],相关医疗机构及时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心理干预,已取得显著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儿新冠肺炎康复期父母的抑郁、焦虑、内向性及外向性激惹评分均处于“异常”状态,实施心理疏导后,小儿新冠肺炎康复期父母的抑郁、焦虑、内向性及外向性激惹评分明显降低。提示心理疏导可明显改善小儿新冠肺炎康复期父母不良情绪,逐步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和勇气。本研究因时间因素,样本量小,且以往无具体文献参考,心理疏导处于探索阶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完善的数据支撑。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急反应的救援策略和预案中可降低小儿新冠肺炎康复期父母带来的不良情绪和后续的心理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