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心理词库是心理语言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指词汇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方式,主要研究大脑如何储存以及提取复杂的词汇知识。由于研究者无法直接观察到心理词库的组织模式,因此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语言学家开始通过词汇联想测试(Word Association Test)探究一语的心理词库联结模式。80年代以后,词汇联想测试开始应用于二语心理词库性质的探究。词汇联想测试要求受试在看到或听到一个刺激词后,随即给出大脑中闪现的一个或多个反应词。根据实际实验需要,词汇联想测试可以采用听–说,听–写,写–写等形式,同时,研究者可以要求受试看到一个刺激词给出一个反应词,或者一个刺激词给出多个反应词。词汇联想测试是目前研究心理词库最为直观简便的方式,通过对反应词的分类,推断出语言学习者心理词库的组织模式及词汇之间的联结强度,因此这一研究方法得到心理语言学家的广泛认可。
目前,针对母语心理词库的国内外研究结果相对一致,研究者普遍认为一语的心理词库是语义联结的,并且儿童的心理词典主要以横组合联系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认知的发展,逐渐向纵聚合联系发展 [1] [2] [3]。而对于二语心理词库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存在较大争议。首先,Meare [4] 提出二语心理词库与一语相比具有不稳定性,二语词汇之间的联系没有母语词汇之间的联系紧密,主要是以语音联系为主。这一结论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支持 [5] [6]。然而,也有研究者认为母语心理词库和二语心理词库联系模式一致,都是语义联系为主。例如,Marchel [7] 对英语–法语双语者的反应词进行分类时,发现母语和二语反应都以语义联系为主,二语的语音反应只占3%。崔艳嫣和刘振前 [5] 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高年级英语学习者产生的语义反应更多。张萍 [8] 也同意此研究结果,并且认为很难将二语心理词库的联系模式简单归结为语义为主或者语音为主,二语心理词库是由很多种非语义反应构成的语义和非语义关系混合的词库网络。徐欢和贾冠杰 [9] 的研究结果显示低水平的二语学习者心理词库以非语义联系为主,并且随着语言水平的整体提高,二语心理词库出现由非语义联系向语义联系过渡的趋势。
从上述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二语心理词库的性质仍存在争议。此外,已有研究大都局限于对一语和二语心理词库的研究,几乎没有研究涉及到三语者心理词库联结模式的探究。目前,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掌握三种甚至多种语言的人越来越多,因此三语(trilingual)也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在国内,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都是三语使用者,例如藏族学生先后习得了藏语、汉语和英语。由于缺少藏语编写的英文课本以及既会说藏语又会说英语的老师,所以这些藏族学生大多数都是借助汉语学习英语。因此二语汉语的熟练程度会影响到三语的水平和熟练程度。而且,有研究表明语言熟练度会影响语言的心理表征 [10]。因此,三语的习得顺序以及语言获得途径都会导致三语和二语各方面存在不同。本研究试图通过词汇联想测试对比英语为二语和英语为三语时学习者的心理词库的异同以回答以下问题:1) 二语心理词库和三语心理词库的联结模式有何异同?2) 词频不同是否会影响二语和三语心理词库的组织模式?
2. 研究设计
2.1. 受试
本研究中共有两组受试。英语为二语的受试为兰州大学艺术学院的41名大三汉族学生,这些受试的一语为汉语,二语是英语,都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下学习英语,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正式测试前,受试用7级量表对英语水平进行自评,1代表非常不熟练,7代表非常熟练。英语平均熟练水平2.74。英语为三语的受试来自西北民族大学的35名大三藏族学生。他们的母语是藏语,二语为汉语,三语是英语。三种语言开始学说的平均年龄为1岁,5岁,14岁;平均语言熟练水平分别为6.7,5.8,2.67。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受试的英语语言水平没有显著差异(F = 1.075, P = 0.303)。
2.2. 调查工具
2.2.1. 词汇联想测试
所有英语测试词均选自Nation [11] 二语词频表的前4000词,以便于对所选词的词性和词频进行控制。词汇联想测试中的测试词有69个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分别为23个。所选词都只有一个词性和词义。每位受试的测试卷中的单词顺序都用Python随机排列,以避免单词之间的互相干扰。
2.2.2. 词汇熟悉度测试
实验完成后,受试完成一份词汇熟悉度测试,对每个单词进行1~7分评分,1分表示不认识,7分表示非常熟悉。根据评分结果,将所有测试词分为高频词和低频词,删去两组受试评分不一致的13个单词,最终保留56个单词用于数据分析,其中高频词和高频词各28个,动词19个,名词21个,形容词16个。藏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对高频词的平均熟悉度分别为5.41和5.43,对低频词的平均熟悉度分别为3.57和4.07,没有显著差异(F = 0.006, P = 0.937)。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高频词和低频词的熟悉度存在显著差异(F = 7.116, P = 0.009)。
2.3. 数据收集和整理
词汇联想测试采用看–写的形式进行,要求受试在看到刺激词之后写出头脑中出现的第一个反应词。实验开始前,以dog为例,让受试抢答大脑中出现的反应词,并都给予肯定,让受试熟悉整个测验。69个单词共用时25分钟。
本研究中反应词的归类主要参考了张萍 [12] 的形式–意义二分法,将反应词分为语义反应和非语义反应,并根据李小撒和王文宇 [13] 的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百科知识反应,并将百科知识反应归为语义反应。McCarthy [14] 指出,语言使用者会将词汇知识同客观世界相联系,因此二语或三语学习者可能会以母语为中介或者随着对词汇知识及文化的了解产生百科知识反应。比如,如果将刺激词safe的反应词China归入非语义反应,则忽视了两者之间的语义联系。张萍 [8] 的分类方法比较具体,操作性强,并且与之前的研究保持分类方式的一致性,有利于验证之前的研究结果。具体的反应分类标准见表1。

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responses
表1. 反应词的具体分类方法
由于本次实验的受试水平英语水平相对比较低,所以本研究只计有效反应,即只计受试给出反应词的部分,不计无反应。本研究中使用SPSS软件和Excel表格分析数据,统计出每位受试所给出的主要反应类型的数量和每种反应类型的具体反应数量,再导入SPSS进行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1) 问题1:二语心理词库和三语心理词库的联结模式有何异同?
整体看,二语为英语的汉族学生的联想反应中,有效反应词共1361个,其中反应词与刺激词呈语义联系的词为531个,占总反应数的39%,非语义反应为830个,占总反应的61%;三语为英语的藏族学生的联想反应中,有效反应词共1084个,其中反应词与刺激词呈语义联系的词为510个,占总反应数的47%,非语义反应为574个,占总反应的53%。从语义反应和非语义反应所占比比例来看,二语心理词库和三语心理词库均以非语义联系为主,但藏族学生的三语心理词库语义联系和语音联系所占比例接近。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二语和三语的语义反应没有显著差异,但非语义反应呈现显著差异。

Table 2. Comparison between L2 and L3 word association results
表2. 二语和三语词汇联想结果对比
二语的心理词库是语音联系为主的组织模式,这个研究结果与Meara [4] 的语音说、张淑静 [15] 以及徐欢和贾冠杰 [9] 研究中的低水平组一致。本研究中二语受试虽然是大学生,但是他们都属于艺术生,英语水平比较低。之前的研究结果 [5] 表明,水平较低的二语学习者会产生更多的语音反应。董燕萍 [6] 提出双语者心理词典的共享非对称模型,认为二语的熟练程度影响词汇与概念的联系强度。受试二语水平较低,二语词汇与语义表征间联系较弱,学习者要通过一语习得二语词汇的语义,甚至会直接套用母语中的概念,因此二语词汇很难和二语的概念直接联系起来,所以受试会产生一些很难归类的非语义反应,这与母语联想反应是不同的。
其次,研究者 [8] 一致认为频繁出现的词,即高频词,更容易形成丰富的语义网络。Wolter [16] 分别选取高频和低频测试词,对比日本–英语双语者和英语母语者心理词库联系模式,结果显示两组受试低频词的语音反应。张淑静 [15] 将刺激词分为非常熟悉、相当熟悉、中等熟悉或似曾相识的词,发现随着词汇熟悉度的降低,语义反应减少,语音反应逐渐增加。表2反应的是高频词和低频词整体的受试反应类型,因此非语义反应比例较高。
三语的心理词库也同样是因为受试水平比较低且低频词较多,所以语音联系为主。通过对比发现,二语心理词库的语义和非语义的差异比三语心理词库语义和非语义的差异的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非语义反应。语言间联系模型中的修正层级模型 [17] 认为,一语和二语的关系会随着二语熟练程度的发展而变化,当二语比较熟练时,两种语言的词汇表征都可以通达概念。本研究中的藏族学生汉语水平比较高,二语词汇是可以直接通达概念的。本研究中的藏族学生的英语是通过汉语学习的,所以英语和汉语共享概念表征。崔占玲 [18] 提出藏–汉–英三语者的三种语言的心理词汇和概念之间联系是不同的,藏语词汇和概念的联系最强,而英语词汇和概念的联系是最弱的。因此藏族学生的英语词汇既可以通过藏语联系概念,也可以通过汉语联系概念,所以概念表征比较丰富,因此在1084个反应中,语义反应占到47%,比二语心理词库的语义反应比例要高。
2) 问题2:词频不同是否会影响二语和三语心理词库的组织模式?
如表3所示,二语和三语心理词库中的高频词以语义反应为主,且二语和三语的语义反应比例较表2都有明显的增加。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二语和三语对高频词的语义反应没有显著差异,从反应比例上来看,三语语义反应比例高于二语语义反应,因为三语的语义表征更为丰富。二语者和三语者的非语义反应具有显著差异,二语的非语义反应比例和数量都高于三语的非语义反应。张淑静 [15] 认为二语词汇联想中语义反应较少是因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通过单词表中的汉语翻译学习英语,同时记住了二语词汇和母语翻译,只建立了二语词汇和母语概念之间的联系,缺少词与词之间的联系,因此很难产生像母语为英语者那样的语义反应。藏族学生学习英语也存在这个问题,但是根据Berkes & Flynn [19] 提出的累积增强模型(Cumulative Enhancement Model, CEM),三语习得是一种积累的过程,之前语言的学习会有助于下一种语言的学习。因此,藏族学生语义反应比例高,相应的语音反应比例下降。

Table 3. Comparison between L2 and L3 association results of high-frequency words
表3. 二语和三语高频词联想反应结果对比
对比二语者和三语者的横组合和纵聚合反应发现,二语者的横组合反应低于三语者,而纵聚合反应高于三语者,但不论二语者还是三语者横组合反应都高于纵聚合反应。本研究结果和陈世法 [20] 和崔嫣然和刘振前 [5] 对二语心理词典的结果是一致的,纵聚合和横组合大体是同步发展的。
二语者和三语者产出的非语义反应中都是音形相似即语音反应为主,不论是反应频数还是反应比例都占有很大一部分。白人立 [21] 的研究中提出学生的被动词汇量大,并不意味着词汇联想反应能力强。被动词汇相对的主动词汇是一些老师所讲的“四会词汇”,是会听、会说、会读、会写的单词,但更重要的是要会用,而被动词汇是指学生看到单词只知道汉语意思,但是不知道单词使用的语境,搭配,而这些方面对提高学生联想反应的质量至关重要,但是一直是学校传统教育忽略的。因此,本研究中的受试英语水平比较低,虽然受试认识一些比较简单的单词,但是属于被动词汇还没有转变为主动词汇,也不一定能产生语义反应。此外,看词形写反应词也会比通过语义联想词汇要轻松省力,所以即使是高频词,受试的平均熟悉度都在4.62以上,也会有一部分语音反应。

Table 4. Comparison between L2 and L3 association results of low-frequency words
表4. 二语和三语低频词联想反应结果对比
通过对比表3和表4,可以帮助我们回答问题2。不同词频的词汇在二语和三语心理词库中的组织模式不同。二语和三语高频词的联想反应以语义为主,低频词的联想反应以语音为主。张淑静 [15] 提出受试不熟悉的单词,除了词形,受试什么都不知道,所以一只能写出一个形式很相似或者读音相似的单词。非语义反应二语和三语有显著差异,上文已经解释,这里不再赘述。
如表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中的学生类型、高低词频均有主效应。汉族与藏族学生的反应频数有显著差异,且两组受试对高频词和低频词的反应呈显著差异。学生类型与反应类型之间有交互效应,说明汉族学生的语义反应和非语义反应呈现显著差异,藏族学生的语义反应和非语义反应呈现显著差异。频次和反应类型之间有交互效应,说明高频词的语义反应和非语义反应有显著差异,且低频词的语义反应和语音反应有显著差异。
4. 总结
本研究通过对比汉族学生的二语英语和藏族学生的三语英语的词汇联想反应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 二语和三语心理词库非语义化特征明显,三语的语义反应比二语的语义反应多。横组合,纵聚合反应呈均衡态势发展。非语义反应中,语音反应占比最多。
2) 二语和三语的心理词库联系模式因词汇词频不同而不同。二语者和三语者对于高频词的联想反应都以语义为主,对低频词的联想反应都以语音为主,二者非语义反应具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