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改的背景
从2004年中央16号文件,到2014年中央59号文件,再到2016年中央31号文件,都大力强调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注重挖掘和运用各学科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引领大学生深刻认同并积极践行的根本任务 [1] [2] [3]。所以,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同时,“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引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积极健康向上,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近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上海市教委《关于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为遵循,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水平。“课中课”主要就是对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开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积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构建。“机械基础”课程是印刷设备专业的核心课,通过一系列教改实施,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的途径,营造和谐教育氛围,强化专业教师的德育作用,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能动性和专业知识结构的构建;在实验实训教学中,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性和协作性,注重企业岗位需求引导,激发学生通过协作发现实际生产的各种问题并加以解决,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 [4] - [16]。
2. 教改的内容
2.1. 思政进专业课课堂的目标定位
本教改基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和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以“工文艺融合,德智技并进”为导向,在专业课程建设中,突出“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融入“价值引领”理念,即能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又能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为学生成长成才与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机械基础课程思政改革试点以教材为依托,选取主要单元,通过课堂学习和实验实践讨论,帮助学生树立对个人、社会、国家、世界的正确认知,提高人文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 “三寓三式”的课程方案设计
在“机械基础”课程构建的过程中,需将“课中课”理论用于专科课课程思政建设中,将思政要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在课程方案设计和课程建设中,因地制宜、有选择地结合“课中课”中“三寓三式”(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元素化合式)和 “五化五式”(情景化、形象化、故事化、游戏化、幽默化;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探究式、案例式)提出的要求,进行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方案设计。
2.3. 教学内容与思政要点的匹配设计
现今高职高专专业设置岗位针对性强,同时对知识、能力的复合性要求很高,印刷专业虽然非机械类专业,但是依然需要初步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所以在对课程体系改革,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中,按照“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的原则,着重机械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基本零件的精选,深浅有度。淡化课程体系的学科化倾向而向工程化的方向发展,即一方面增加本课程在印刷工程中的适用性,另一方面加强培养学生对机械整体系统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特别应摒弃或减少计算公式或经验公式的推导过程介绍,改为增加机械构件或零件的结构介绍和参数选型。例如在介绍机械传动中,重点放于传动方式的组合、原理、特点以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和维护等。特别是已应用的新型机构和科技新成果的介绍,因为教材更新的速度跟不上,所以就要求讲授课程的教师团队需要与时俱进的调整教学内容,针对专业特点,多向学生介绍一些机械的新发展、新思路,以开阔学生视野。
教学内容将根据“课中课”提出的教育模式基础上改革,从专业课角度出发,针对印刷专业机械基础课程的每一个专题,结合原有的知识点、技能点,提出专业思政的建设路径提出对策、建议和思考。表1为课程教学主要内容与思政教学要点。

Table 1. Main teaching content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key points
表1. 课程教学主要内容与思政教学要点
3. 教改的成效
3.1. 培育理性精神,养成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自律自强自主的学习能力
“机械基础”的教学内容需在学生完成高数、制图等难度比较大的课程后方可进行教学。意志薄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望而却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专业认知结构,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中理性精神的培育,树立学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养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因教师资源有限,学生人数较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以现代技术为支撑,培养学生自律自强、可持续学习的能力。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发展赋予了学习很多便利,纷繁复杂的信息也考验着学习者的甄别能力和意志力,缺乏教师的监管,需要学生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求做到“善于学习、积极学习、诚信学习、坚持学习”,才能不断提高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3.2. 培育团队合作、主动参与、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本课程将德国慧鱼创意组合模型引入机械课程教学和创新实验教学。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各种相关实验的设计和创新,一方面获得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创新实验教学分小组进行,每组由组长带领三到四名组员完成,既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学生在课程设计以及今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主动参与、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50个人的班级大约可以分为10个合作小组,在小组互动环节,小组成员完成任务,其它组员也会受益,反之,回答不成功,会连累组员。要达到个人目标,小组成员都必须尽最大努力,帮助成员做任何有利于小组成功的事情,在任务驱动下建立起学习者“利益共同体”。学生在合作性的共同目标指引下,更加努力完成学习目标。
3.3. 在评价体系中寓教于乐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程度的反映。如果只有一场“终考”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会倍加枯燥。我们应以发展、变化、全面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加强高职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理解的考核,要减少以再现书本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注重学生对机械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尤其是要关注性格活波的高职学生的创造性、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且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他们一定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一个灵活的平台。本课程实践比重大,对后续课程有很大的指导性。鉴于平时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所以考核由学习态度20% (考勤、课后作业、课堂纪律、课堂问答等);实验成绩30% (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笔试成绩50% (期末笔试、阶段性小测验)三大部分组成。建立开放式、全过程性的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多元化和过程化的评价体系,与因材施教异曲同工,有助于学生发挥特长和潜力,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快乐学习的成果。
4. 结语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仍然需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深化和发展,在实践、改革、实践中完善建设。本教改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会贯通在专业知识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吸收,帮助学生树立对个人、社会、国家、世界的正确认知,提高人文素养,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
基金项目
“课中课”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应用推广工程,课题编号:zk-2020-019。
参考文献
NOTES
*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