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日语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始终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根据2002年发行的第8版《新选国语辞典》(金田一京助2002) [1],日语词汇中汉语占49.1%,外来语占8.8%,而本土的和语词汇仅占所有词汇的33.8%。在公元1500年之前,来自中国以及朝鲜半岛的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最大,而汉字的引入更是对日语产生了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二战后,虽然汉字的使用有所减少,但现代日语中仍然有着2000余个常用汉字(参阅日本文化厅公布的常用汉字表,见参考文献 [2] )。唐朝末年,由于战乱,日本不再向唐朝派遣“遣唐使”,中日之间交流大大减少。在15,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首批到达日本的欧洲国家,它们在传教的过程中带来了首批西方外来词,如パン (罗马音:pann,来自葡萄牙语的pão,面包)以及ブランコ (罗马音:buranko,来自葡萄牙语balanço,秋千)等。江户时期,许多来自荷兰语的词汇也进入到日语,如ズック (罗马音:zukku,来自荷兰语zuk,布料)。从荷兰传入日本的文化和技术被称为“兰学”。
进入到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全方位向西方学习以实现现代化。而与日本政治情况相近,又同样是后发国家的德国(或统一前的普鲁士),成为日本大力推崇的现代化模版。来自德语,涉及不同领域的词汇大量地进入了日语表达,其中许多业已成为固定的日语词汇被规范下来。在当代,德语也时常出现在日本的流行文化如漫画,轻小说和影视作品,尤其是战争题材的作品中,这反映了日本对德国过去强大的军事实力,先进的军事技术的向往,这些主题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因而相比传统文学,更常在亚文化中出现。
汉语也经由日语转译接收了部分德文词汇。有关德语对中文的影响,学界已有不少成果,在研究中也提到日语的中间载体作用(黎东良 2019) [3]。而有关日语中的德语外来词研究则较少。德语外来词如何被引入?它们的分布范围以及使用情况如何?它们的形态有着什么样的特征?德语元素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下被日本流行文化使用的?日语中为什么能留存下较中文多的德语外来词?本文将从以上几个问题出发展开探讨。
2. 日语中的德语外来词引入情况
如上文所述,德语外来词在近代被广泛引入日语中。据历史文献记载,德语在日本最早出现在江户幕府时代末期的文政六年(即1823年)。德国医生、植物学家及日本学家Philipp Franz von Siebold (1796~1866)在当年抵达日本以搜集日本列岛上的信息,社会和政治结构以及调查扩大现有贸易的可能性。当时日本已有能读写荷兰文并被称为兰学家(Dutch scientists)的存在,借助荷兰语这一中介,少数日本学者得以学习德语 [4]。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派出考察团前往西方学习现代化的制度,技术以及文化。德国(普鲁士)当时和日本情况相近,虽然两国都采用君主立宪制,但不同于议会制的英国,德日两国君主的权力较大;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果颇丰,甚至超过了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如英国和法国,让日本看到了后发国家崛起的可能;德语世界在思想和艺术上造诣也令日本人神往。综上,日本对德国的发展道路相当青睐,并把德国作为其现代化的模版和榜样。日本尤其重视德国的医学,因此大量医学词汇被引入。在大正时代(1912~1926)、昭和时代(1926~1989)以及平成时代(1989~2019),随着德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不断地被引入日本,德语外来词也源源不断地进入日语,丰富了日语的表达,扩大了日语的词汇量 [5]。当然,外来语进入到日语中时会在形态上发生一些变化,以适应日语的拼写和语音系统,如增加元音:ハイム (罗马音:haimu,源自德语Heim),缩略:ゼミ (罗马音:zemi,源自德语Seminar)或汉字化,如Aufheben (扬弃),除了用片假名アウフヘーベン书写以外,也可用汉字写作“止揚” [6]。
3. 日语中的德语外来词分布情况
由于大部分的德语外来词是在日本的现代化起步阶段被引入的,因此它们大多集中在自然科学,医学,工程技术等专业领域。
其中,医学领域的专业词汇占大部分,如カプセル (Kapsel,胶囊),アレルギー (Allergie,过敏),カルテ (Karte,取Krankenakte之意,病历),プロテーゼ (Prothese,假肢),クランケ (Kranke,病人),アドレナリン (Adrenalin,肾上腺素),ガーゼ (Gaze,纱布),ヒステリー (Hysterie,歇斯底里),ギプス (Gips,石膏),ホルモン (Hormon,激素/荷尔蒙),コラーゲン (Kollagen,胶原蛋白),ワクチン (Vakzin,疫苗)等 [7]。
3.1. 有关物理学的词汇
有关物理学的词汇有:ネルギー (Energie,能量),レントゲン線 (Röntgenstrahlen,伦琴射线)以及一些物理学单位如オーム (Ohm,欧姆),マッハ (Mach,马赫)等。
3.2. 有关化学的词汇
有关化学的词汇主要是一些元素名称,如ウラン (Uran,铀),ナトリウム (Natrium,钠),アンチモン (Antimon,锑),カリウム (Kalium,钾),クロム (Chrom,铬),モリブデン (Molybdän,钼)等。日语中的部分化学词还参照德语进行了意译,如:水素(Wasserstoff,氢);炭素(Kohlenstoff,碳);窒素(Stickstoff,氮),其化合物(氮化物)称为“窒化物”;酸素(Sauerstoff,氧),其化合物(氧化物)称为“酸化物”。这几个词均为“素”结尾,对应德语的-stoff。另外,还有诸如シャーレ (Schale,培养皿),プレパラート (Präparat,标本,切片),メスシリンダー (Messzylinder,量筒)等化学实验器具。
3.3. 有关自然及生物的词汇
有关自然界及生物界的词汇:ワンダーフォーゲル (Wandervogel,候鸟),エーデルワイス (Edelweiss,高山火绒草),ダックスフンド (Dackel,腊肠犬)。
3.4. 有关登山的词汇
由于德国的登山运动较为发达,因此产生了许多有关登山的专业词汇,这些词汇也被日语吸收,如:アーベントロート (Abendrot,晚霞),アイゼン (Steigesen,登山用的冰爪),ザイル (Seil,登山用的绳索),アプザイレン (abseilen,绳降),アンザイレン (anseilen,用绳索系住),シュルント (Schrunder,冰隙,即冰川上的深沟),ハーケン (Haken,钩子),ピッケル (Eispickel,破冰斧),ヒュッテ (Hütte,山中小屋)等。
3.5. 来自人文社科领域以及日常生活的词汇
有关日语中来自人文社科领域的德语外来词也相对丰富。在教育领域,由于德国是日本学习教育模式的重要对象,借用了较多的教育概念,如ゼミナール (Seminar,研讨班,口语中常简略为ゼミ),テーマ (Thema,主题)等。音乐词汇有アインザッツ (Einsatz,这里指音乐上的起奏),コントラバス (Kontrabass,低音提琴),タクト (Takt,节奏),メトロノーム (Metronom,节拍器)等 [8]。
一些文化现象以及生活领域的词汇也进入到日语词汇。如与饮食相关的词汇就有グミ (Gummi,软糖),バウムクーヘン (Baumkuchen,年轮蛋糕),キルシュワッサー (Kirschwasser,樱桃烧酒),ザワークラウト (Sauerkraut,酸菜),ワイングラス (Weinglas,酒杯)等。
涉及社会及文化概念的有:ポルターガイスト (Poltergeist,发出敲打声的鬼怪),メルヘン (Märchen,童话),ルンペン (Lumpen,流浪汉),ゲマインシャフト (Gemeinschaft,集体),メッセ (Messe,博览会)等。
政治和思想上的概念有:イデオロギー (Ideologie,意识形态),ヒエラルキー (Hierarchie,等级制度),プロレタリアート (Proletariat,无产阶级),ゲゼルシャフト (Gesellschaft,社会)以及哲学领域的アウフヘーベン (Aufheben,扬弃),テーゼ (These,论点),アンチテーゼ (Antithese,反命题)等。
4. 现代日语里来自德语的外来词词义与其在德语中的词义比较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日语中来自德语的外来词词义与其在德语中的词义并非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以アルバイト为例,其在日语词典中的释义为:本業や学業のかたわら、収入を得るための仕事をすること。(译:在做主要工作或上学的同时工作以赚取收入,即兼职)而其德语词源Arbeit的德语释义为:Die Tätigkeit, bei der man geistigeoderkörperliche Kräfteeinsetzt und mit der man einenbestimmen Zweckverfolgt. (译:人们遵循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体力或者脑力活动)。可以明显看到,アルバイト的含义远比Arbeit要狭隘。另外,グミ (源于德语Gummi)的本义原为橡胶,由于水果软糖(Fruchtgummi)的风靡,人们便只用グミ指代水果软糖。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隐语”(隠語,源于英语的jargon,“行话”、“黑话”之意)的使用。在日本明治时代,学生们在将德语作为科学语言学习的同时,在口语上也常常把德语作为“隐语”来使用。而这些“隐语”的含义常常被错误地传播 [9]。对于医生和护士等医务人员,他们在患者及其家人面前工作时,也会使用外人不理解的德语隐语。例如,エッセン (进餐时间,借自德语单词essen,吃);谈到患者的死亡时,会使用拾う (罗马音:hirou,意为捡起),其为捨てる (罗马音:suteru,意为抛弃)的形近字,捨てる又和自德语单词sterben (死亡)的音译シュテルベン (罗马音:shuteruben)的前三个假名发音相似。在此情况下,其与德语的本义完全不对应。
5. 结语
本文就日语中德语外来词的引入、形态特征、分布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在日语中存在较多源于德语的外来词,受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来自医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词较多,部分词汇通过日语被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引入是每种语言不可避免的现象,正如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在《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中所说:“语言同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 [10] (爱德华·萨皮尔 1985)。其引入和发展受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较大,体现了跨文化交往交流和民族交融。随着德日之间政治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加强,可以预见,日语中德语外来词将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特点。
基金项目
本研究系上海理工大学2019年科研项目课程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