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骨肉瘤(Osteosarcoma, OS),以大量梭形肉瘤细胞直接形成不成熟骨为特征,是最常见的高度原发性骨恶性肿瘤 [1]。目前治疗OS常用顺铂(Cisplatin, DDP)作为一线化疗优选方案基础药物 [2],但大剂量顺铂不仅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而且其造成的多重耐药性是导致OS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 [3]。蟾毒灵(Bufalin, BF)是中药蟾酥(Bufonis venenum)的提取物,其对多种恶性肿瘤如胃癌、胰腺癌、肝癌等有明显抗瘤和逆转药物耐受性的效果 [4] [5]。BF对OS-143B细胞的作用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探讨BF和DDP联合应用对OS-143B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和机制,为中西药结合治疗骨肉瘤提供相应的实验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细胞株
人骨肉瘤143B细胞购于上海中乔新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源购于美国模式菌种收集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ATCC)。
2.1.2. 主要药物和试剂
蟾毒灵(成都植标化有限公司);顺铂(齐鲁制药有限公司);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普利莱有限公司);胎牛血清、MEN培养基(美国Gibco公司);Annexin V-FITC/PI凋亡试剂盒(凯基有限公司);SDS-PAGE 凝胶试剂盒(科瑞有限公司);β-Actin兔抗体、Caspase-3抗体(美国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Bax兔单抗(美国Proteintech公司);Bcl-2兔单抗(美国Sabta Cruz Technology公司);羊抗兔IgG (美国Jackson公司)。
2.1.3. 主要仪器
应用CKX31/41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全波长酶标仪(俄罗斯Thermo分公司);电泳槽、电转膜仪(美国Bio Rad公司);化学发光成像分析仪(美国通用电气医疗集团);流式细胞仪(美国Becton Dickinson公司);LE-SH800SEP细胞分选仪(日本SONY公司)进行相关实验及检测。
2.2. 方法
2.2.1. 人骨肉瘤143B细胞复苏与培养传代
按细胞复苏及培养传代常规方法操作。
2.2.2. MTT法检测143B细胞的增殖抑制率
收集对数生长的143B细胞,细胞培养传代消化制备成2 × 104个/mL的细胞悬液,以200 ul/孔置于96孔板,将孔板置于培养箱继续培养12 h,弃除细胞培养基进行用药处理。分别以BF的用药浓度为:6.25、12.5、25、50和100 nmol和DDP的用药浓度为:50、100、200、400 ng/mL加入孔板,以培养基为空白对照组,加入细胞和细胞培养基为阴性对照组,每组设置6个复孔,孔板在细胞培养箱进行24 h、48 h、72 h培养。用药处理后取96孔板,依次加20 ul/孔 MTT溶液,置于培养箱继续培养4 h,吸除上清,依次加DMSO 150 ul/孔,置于摇床避光缓慢震荡15 min,待结晶溶解充分后,将孔板置于调设为490 nm波长的酶标仪检测其OD值,计算用药后143B细胞抑制率、其IC50值和联合用药的评价。
2.2.3. 金氏公式 [6] [7] 评价48 h联合用药效果
通过取得BF IC50值和DDP IC50值,BF设置3个浓度组(1/4 IC50, 1/2 IC50, IC50),DDP设置3个浓度组(1/4 IC50, 1/2 IC50, IC50),BF和DDP联合用药3个浓度组(BF 1/4 IC50 + DDP 1/4 IC50, BF 1/2 IC50 + DDP 1/2IC50, BF IC50 + DDP IC50),行MTT检测求OD值,计算143B细胞增殖抑制率,用金氏公式计算q值评价其联合效果。公式:q = IAB/(IA + IB − IA × IB),IAB代表两药联合细胞抑制率,IA、IB分别代表单药细胞抑制率,其中联合拮抗作用为q < 0.85,相加作用为0.85~1.15,协同作用为q > 1.15。
2.2.4. 倒置显微镜观测OS-143B细胞形态学
6 × 104个/mL的细胞悬液,以3 mL/孔接种于六孔板,设置空白对照组、BF组、DDP组、BF+DDP组,待12 h后143B细胞贴壁完全分别加药处理48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
2.2.5. 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染色后OS-143B细胞凋亡形态
(前期操作同2.2.4)加Hoechst33258染液充分覆盖细胞,再将六孔板放入培养箱培养30分钟,弃除染液,PBS洗涤3~4次,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2.2.6. 细胞分选仪检测OS-143B细胞凋亡
(前期操作同2.2.4)细胞培养48 h后,吸取各孔培养基于对应15 mL离心管,4℃,2000 rpm离心5 min,弃上清。用1.5 mL PBS清洗2次后1 mL PBS重悬,移入1.5 mL对应EP,加500 ul Binding Buffer入EP管,按检测分组依次加5 ul Annexin V-FITC和5 ul PI混匀,室温避光反应15 min,2000 rpm离心5 min,弃上清,加500 ul PBS重悬,2000 rpm离心5 min,弃除上清,加入500 ul Binding Buffer重悬细胞装入各组流式管待机检测。
2.2.7. 流式细胞仪检测OS-143B细胞周期
(前期操作同2.2.4)细胞培养48 h后,弃除各组上清液装入对应15 mL离心管,用PBS洗涤2~3次,1000 rmp离心5 min,弃上清,PBS清洗一次,1000 rmp离心5 min,再弃上清,用1.5 mL含PBS的75%乙醇重悬细胞,置于4℃冰箱固定过夜。离心管中固定液1000 rmp离心5 min,弃上清,用1.5 mL的PBS重悬后置于2 mL EP管,1000 rmp离心5 min,弃上清,加500 ul含Rnase和TritonX-100的混合液和PI液20 ul,37℃水浴锅内避光30 min,尼龙膜过滤至流式管,上机检测。
2.2.8. Western blot 检测143B细胞相关凋亡蛋白表达
(前期操作同2.2.4)细胞总蛋白和核蛋白的抽提方法按照核蛋白/胞浆蛋白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蛋白浓度使用常规BCA法检测。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各组蛋白上样体积,95℃变性10 min,上样后SDS-PAGE电泳(5%浓缩胶,12%分离胶),再电转至PVDF膜,室温加入BSA封闭液中封闭2 h,加入一抗,摇床4℃过夜。再加入相应二抗孵育45 min,漂洗3次(TBST,每次10 min),室温摇床孵育2 h。在避光显影室用ECL A液和B液按800:800比例混合,PVDF膜在混合液中浸湿,置于凝胶成像系统显影成像保存。用Image J软件检测目的蛋白条带,β-actin为内参,目的蛋白条带比内参求蛋白相对表达量。
2.2.9.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以
± s表示,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BF和DDP单用对OS-143B细胞增殖的影响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BF (6.25、12.5、25、50和100 nmol)及DDP (50、100、200和400 ng/mL)在24、48、72 h对骨肉瘤143B细胞增殖的影响。BF (见图1(a))和DDP (见图1(b))在三个时间点均显著抑制143B细胞增殖,且与药物浓度(P < 0.05, P < 0.01)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P < 0.05, P < 0.01)。应用SPSS软件分别计算出BF和DDP干预143B细胞48 h的IC50值为15 nmol和150 ng/ml。本研究侧重于BF联合DDP对骨肉瘤143B细胞的影响,故后续实验均采用药物干预48 h后进行检测。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P < 0.01。
Figure 1.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BF and DDP on osteosarcoma 143B cells at 24, 48 and 72 hours by MTT
图1.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BF和DDP在24、48、72小时下对骨肉瘤143B细胞的影响
3.2. BF联合DDP对OS-143B细胞增殖影响效果评价
如3.1计算BF、DDP的IC50值分别为15 nmol、150 ng/mL,则BF设置浓度为3.75 nmol、7.5 nmol和15 nmol,DDP设置浓度为37.5 ng/mL、75 ng/mL和150 ng/mL,BF + DDP用药浓度为3.75 nmol + 37.5 ng/mL,7.5 nmol + 75 ng/mL,15 nmol + 150 ng/mL,分别对OS-143B细胞干预48 h后行MTT实验,计算143B细胞各组浓度的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金氏公式计算q值评价联用效果(见2.2.2)。计算BF + DDP (15 nmol + 150 ng/mL)干预细胞48 h后q值为1.29,大于1.15,表明此联合浓度对OS-143B细胞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所以后续实验的分组为阴性对照组、BF (15 nmol)组、DDP (150 ng/mL)组、BF + DDP (15 nmol + 150 ng/mL)组,药物干预时间为48 h。
3.3. 各组药物对OS-143B的细胞形态的影响
对照组、BF组、DDP组和BF + DDP组干预48 h后,使用倒置显微镜(40×)观测各组OS-143B细胞生长状况,对照组143B细胞增殖速度快,生长旺盛,细胞贴壁和生长密集程度较好。BF组和DDP组单药组较对照组143B细胞密度降低、变形皱缩,漂浮细胞数明显增多,贴壁不良。BF + DDP组比两单药组的细胞数明显减少,细胞间距明显增大,皱缩变圆,大量漂浮细胞聚堆,贴壁极差,见图2。
Figure 2. Effects of BF, DDP and BF + DDP groups on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143B cells by inverted microscope (40×)
图2. 倒置显微镜观察BF、DDP和BF + DDP组对143B细胞形态学的影响(40×)
3.4. 各组药物对OS-143B细胞凋亡的作用
Hoechst33258染色后荧光倒置显微镜(300×)观察结果,对照组143B细胞形态正常,可见微弱均匀的淡蓝色荧光,而BF组和DDP单药组较对照组细胞数目减少,且均可见少量细胞致密浓染。BF + DDP组较单药组,细胞数目显著减少,细胞呈斑块或呈碎块状致密浓染的细胞核明显增加,细胞透亮且部分细胞出现核碎裂、固缩典型性凋亡形态,见图3。
Figure 3. Effects of BF, DDP and BF + DDP groups on the apoptotic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143B cells by Hoechst 33258 staining assay (300×)
图3. 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BF和DDP单用及联合使用对143B细胞凋亡形态学的影响(300×)
3.5. 各组药物对OS-143B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Annexin V-FITC/PI双染色后,细胞分选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BF组细胞凋亡率(43.35 ± 4.27)%和DDP组细胞凋亡率(43.51 ± 3.01)%均较对照组细胞凋亡率(17.80 ± 2.38)%显著增高(P < 0.01);而BF + DDP组细胞凋亡率(62.75 + 4.26)%显著高于BF组和DDP组(P < 0.01),见图4。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P < 0.01;与单药组比较,#P < 0.05,##P < 0.01。
Figure 4. Effects of BF, DDP and BF + DDP groups on apoptotic rate of osteosarcoma 143B cells by cell sorter
图4. 细胞分选仪检测BF,DDP和BF + DDP组对骨肉瘤143B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3.6. 各组药物对OS-143B细胞周期的影响
PI染色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细胞周期,BF组和DDP组较对照组细胞在S、G2期阻滞显著增强,其中BF组阻滞主要在G2期细胞阻滞由7.5%上升至18.85% (P < 0.05),而DDP组在S期细胞阻滞由26.12%上升至38.77% (P < 0.05)、G2期细胞阻滞由7.5%上升至22.24% (P < 0.05);BF + DDP组S期细胞阻滞由26.12%上升至42.10% (P < 0.01),G2期细胞阻滞由7.5%上升至28.18% (P < 0.01),见图5。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P < 0.01;与单药组比较,#P < 0.05,##P < 0.01。
Figure 5. Effects of BF, DDP and BF + DDP groups on cell cycle of osteosarcoma 143B cells by flow cytometry
图5. 流式细胞仪检测BF,DDP和BF + DDP组对骨肉瘤143B细胞周期的影响
3.7. 各组药物对OS-143B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Western bolt检测Bax、Caspase-3和Bcl-2等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BF组、DDP组和BF + DDP组中Bax和Caspase-3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 < 0.01),其中DDP组较BF表达增高(P < 0.01),而BF + DDP组较BF、DDP单药组均显著增高(P < 0.01)。BF组、DDP组和BF + DDP组中Bcl-2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 < 0.01),其中DDP组Bcl-2的表达较BF组降低,而BF + DDP组中Bcl-2表达较BF和DDP单药组均显著降低(P < 0.01),见图6。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P < 0.01;与单药组比较,#P < 0.05,##P < 0.01。
Figure 6. Effects of BF, DDP and BF + DDP groups on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Bax, Bcl-2 and Caspase-3 in osteosarcoma 143B cells by Western blot
图6. Western blot检测BF,DDP和BF + DDP组对骨肉瘤143B细胞Bax,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OS在恶性骨肿瘤比例高达20%,属最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 [8] [9]。目前治疗OS以术前化疗、手术切除治疗和术后辅助化疗为主,治疗后的OS具有转移早、复发高、预后较差的特点。治疗OS常规化疗药物DDP等的大剂量使用,造成了强烈的毒副作用和多重耐药性从而限制其在临床的推广 [10] [11]。BF属于细胞的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可对增殖的肿瘤细胞产生抑制、阻止肿瘤细胞分裂和促使其凋亡得作用 [12] [13],对多种恶性肿瘤有明显抗瘤和逆转药物耐受性的效果 [14]。因此,联合应用BF和DDP,既可发挥双重抗瘤作用,同时又能够降低单药使用浓度,减轻毒副作用。通过中西药联合用药,协同作用治疗OS。
本研究首先采用MTT法检测单独使用不同浓度BF和DDP作用于OS-143B细胞不同时间后,对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BF和DDP均可在体外抑制该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且抑制效果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表明单独使用BF和DDP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药物浓度高、作用时间长抑制瘤细胞增殖增长效果强。计算BF、DDP的IC50值分别为15 nmol、150 ng/mL,因实验主要考察BF和DDP联合作用,采用金氏公式评价分析联用效果,BF浓度为15 nmol和DDP浓度为150 ng/mL两者联合时q值为1.29大于1.15,说明BF和DDP联合有协同作用。后续分组分别在单独或联合使用BF和DDP的1/4 IC50、1/2 IC50和IC50浓度体外干预OS-143B细胞48 h后进行相应检测。
倒置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BF、DDP单药组和BF + DDP组均显著抑制OS-143B细胞生长,联合组较单药组对抑制效果增强。荧光染色后细胞分选仪分别对各组染色和凋亡率的检测则表明,BF + DDP组较各单药组诱导OS-143B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流式细胞仪对各组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BF + DDP组较各单药组对OS-143B细胞S和G2期的阻滞显著增强。说明体外BF + DDP联合作用对OS-143B细胞无论是阻滞其生长,还是促进其凋亡的效果比单独使用BF或DDP显著提高,两药联合应用表现出更强的协同效应。
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的主要作用靶点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15]。细胞凋亡可分为依赖Caspase的凋亡途径和非依赖Caspase的凋亡途径两大类,依赖Caspase的凋亡途径可分为死亡受体、线粒体和内质网介导三类。Caspase-3的激活将会引起肿瘤细胞不可逆的级联反应性凋亡,Bax和Bcl-2则是线粒体凋亡途径中的重要分子,其中Bax可促进细胞凋亡,而Bcl-2则抑制细胞凋亡 [16]。本研究发现,BF、DDP单药组和BF+DDP组较对照组Caspase-3和Bax表达显著增加,而Bcl-2表达显著却减低;BF + DDP组较单药组Caspase-3、Bax表达显著增加,Bcl-2显著减少。这表明BF、DDP可通过诱导OS-143B细胞高表达Caspase-3、Bax,促进细胞凋亡,降低Bcl-2表达,减弱抗凋亡能力。而BF + DDP联合诱导促进OS-143B细胞凋亡,降低其抗凋亡的作用显著高于单独使用两种药物。BF、DDP引起OS-143B细胞中Caspase-3、Bax和Bcl-2三种凋亡相关分子表达的变化,可能是药物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5. 结论
综上所述,单用BF、DDP及BF + DDP联合用药均可有效抑制OS-143B细胞生长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可能通过药物诱导该细胞Caspase-3高表达后促使线粒体凋亡途径中Bax/Bcl-2通路来实现。BF + DDP较单用二药对抑制OS细胞生长、促进其凋亡的作用显著增强,提示BF与DDP协同抗肿瘤作用明显增强,同时可降低单药的剂量和毒副作用。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60289)和湖北省风湿性疾病发生与干预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共同资助(OIR19008A)。
NOTES
*通讯作者。
#同等贡献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