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瓣膜外科的术后护理中,经常出现一些矛盾焦点,一方面患者和家属因为专业知识不足,加上对手术极度担心,“有劲使不出”,会出现焦虑和茫然;另一方面,责任护理组更愿意从专业技术方面处理问题,觉得家属“什么都不懂”,医患间彼此缺乏实时的沟通交流,导致“目标一致,道路不同”,诱发医患矛盾和医患纠纷,尤其在出现术后并发症时,更容易使矛盾升级;采用家庭协作护理模式试图解决此类问题,通过观察心脏术后血肌酐异常的恢复情况,探讨家庭协作护理模式在心脏术后血肌酐恢复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我院心脏外科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期间,选择瓣膜替换术后当天血肌酐(SCr)常规检验在120 umol/L (我院的正常值范围为30~120 umol/L)以上的患者(无其他主要脏器的功能异常),获得相应的研究伦理许可,术前血肌酐正常和无慢性肾脏疾病史,共收录48例入组,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39~76岁,所有入组患者单盲随机分为2组,即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家庭协作组(观察组),两组间术后血肌酐数值对比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均行瓣膜置换手术,其中双瓣置换19例,单瓣置换29例,加做三尖瓣成型术32例,两组间患者术前年龄、手术类型详见表1。术后两组均常规给予心脏和肾脏的支持治疗,所有患者均按时出院,门诊定时随访血肌酐和凝血酶原时间。
2.2. 护理措施
2.2.1. 护理分组
两组围术期给予无差别的手术和药物处置方法,对照组按常规开展护理工作,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家庭协作护理模式,让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围术期及出院后管理。

Table 1. Preoperative age and type of surg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两组间患者术前年龄、手术类型
2.2.2. 家庭协作护理模式
1) 主观因素:责任护士首先评估患者入院时的焦虑状态和治疗预期,分析可能发生的不良情绪的心理原因,进入相关护理程序,作针对性的疏导和健康教育 [1],针对家属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以及患者对该家属的信任程度,选择一到两位家属为主,最好是常陪的家属,进行有关心脏手术、术后、康复等知识的互动和针对性科普培训,纠正其片面和错误的认知,让患者家属对疾病术后的注意事项充分理解和配合,提升术后护理的实际能力,有效消除家属对手术的茫然和恐惧感。
正确的心态和康复条件是心脏和肾功能恢复的基础,选择一些快速恢复并且家属配合有效的实例进行介绍,积极调动家属主动参与的意愿,快速康复也是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的有效途径,更利于发挥家属的主观能动作用。根据患者个体化的心理特点和具体想法,进行情绪的疏导和放松,预防术后谵妄,并针对促进肾功能恢复及其他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说明,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同为瓣膜手术的患者之间积极交流;制定康复计划,建立合适的出院后联系途径。
2) 客观条件:责任护士营造和谐而温馨的病房环境和氛围,适当遮光、隔音,减少各种电器声光的影响,设置陪护床,调节病房室温;护理动作宜轻柔,中心静脉置管拔除后采用留置针,定时巡视,及时处理各种护理问题。避免各种管道和起搏导线脱落,进行双重方式固定,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质量;实行个性化护理,动态调整血压、输液速度及总摄入量,避免各种可能损害肾脏功能的药物和饮食;结合个人习惯,清淡饮食,保证营养,防治便秘;定时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内环境及血肌酐值,及时通知管床医师调整治疗方案;监测体温变化;指导患者进行适当活动;出院后定时复查血肌酐值和凝血酶原时间。
2.3. 观察指标(见表2、表3、表4)

Table 2. Preoperative blood creatinine, preoperative EF value, cardiopulmonary bypass tim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患者术前血肌酐、术前EF值、体外循环时间,两组间对比
注:EF:心脏射血分数;血肌酐单位:umol/L;体外循环时间单位:min。

Table 3. Postoperative EF value, urine output/day/weight, postoperative care unit time, discharge tim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3. 术后EF值、尿量/天/体重、术后监护室时间、出院时间,两组间对比
注:尿量/天/体重单位:ml/d/kg;监护室时间单位:h;出院时间单位:d。

Table 4. Changes in blood creatinine values of patients on the day after surgery, changes in blood creatinine on the day, 7 and 14 days after surgery
表4. 患者术后当天血肌酐值变化,术后当天、7天、14天,化验血肌酐变化
注:血肌酐单位:umol/L。
2.4. 统计学方法
对观察指标采用SPSS 18.0作统计学分析,血肌酐值、EF值、体外循环时间、尿量/天/体重、术后监护室时间、出院时间,采用(x ± s)表示,组间采用t校验;分析统计结果,P < 0.05为显著差异。
3. 结果
1) 两组间术前血肌酐、术前EF值、体外循环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
2) 两组间术后EF值、尿量/天/体重、术后监护室时间、出院时间等对比无显著差异。
3) 两组患者术后当天、7天、14天的血肌酐值变化,术后当天的血肌酐值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术后7天和14天的血肌酐值,两组间有显著差异。
4. 讨论
两组患者间术前的血肌酐、术前EF值、体外循环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的患者达到随机入组的要求;两组间术后7天EF值、每天的尿量记录、术后监护室时间、出院时间等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手术对两组患者的影响基本相同,排除了外科相关因素对组间的影响。两组患者术后当天的两组血肌酐值对比无明显差异,和随机分组有关,经过7天及14天的针对肾脏和心脏功能恢复治疗,两组间的血肌酐值对比有了显著差异,说明不同的护理策略对患者术后血肌酐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焦虑状态对全身组织的灌注均有一定的影响,包括肾脏的灌注,焦虑的缓解,有利于减轻全身的应激反应状态,减少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分泌,从而导致肾血流量增加,改善肾的灌注状态,促进血肌酐的恢复 [2]。护理策略在结合临床治疗的基础上,从心理层面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需要从入院时就开始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疏导,防止焦虑状态蔓延和加重,这方面对于管床护士来说,具有一定的便利和时间优势,从细微处关注,及时进行健康教育,不同家属的文化程度不同,尽可能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或图片,结合实际病历进行互动式教育,临床发现,疏导焦虑的效果较好。根据患者个体化的心理特点和具体想法,选择快速恢复的病例进行介绍,积极调动家属主动参与的意愿,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家属的主观能动作用,快速康复也是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的有效途径,是护患的共同目的,临床发现,焦虑导致的术后谵妄,明显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增进护患协作和患患交流,进行情绪的疏导和放松,有利于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制定合理的术后康复计划和有效的联系途径,可以避免患者离院前的焦虑反弹。
人文关怀首先建立在预防和避免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的基础上,营造温馨而舒适的病房环境,尽可能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护理操作,适时进行心肾等方面的健康宣教,确保协作护理达到预定目标,实行个性化血压、尿量等生命体征的监测,避免各种可能损害肾脏功能的药物,即使为临时用药。临床发现,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膳食均能改善尿量,必要时,可以建议管床医生辅以药物 [3];在保证营养的基础上,结合个人饮食习惯有助于改善饮食。感染会导致肾功能的继续恶化,注意切口和痰液变化,及时化验,监测体温,预防感染。创造心脏和血肌酐恢复的康复条件是家庭协作护理模式建立的基础。
综上,家庭协作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瓣膜替换术后患者异常的血肌酐值,提示家庭协作护理模式能促进瓣膜替换术后血肌酐的康复,对其他脏器恢复的影响,尚需以后进一步研究。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