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妊娠期才发生的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的妊娠期合并症 [1]。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公布2019年全球20~49岁GDM发病率为13.21% [2]。近10年我国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大幅增长,其患病率已达17.5% [3]。有研究表明,80%~90%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过指导后进行饮食运动可以良好地调控血糖 [4],而以门诊护士为主导的“糖尿病一日门诊”只能对GDM患者进行8~12小时的教育指导,GDM患者回家后无法良好地按照要求进行饮食和运动 [5],并且也没有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全程、规范随访管理。本研究将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专科护士运用知信行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一日门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利用微信平台全程随访管理的效果,以促进GDM患者形成健康科学饮食及生活方式,旨在为促进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形成提供临床指导。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定期产检建档孕中期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组,2019年1月~2019年6月入院为对照组,2019年7月~2019年12月入院为观察组,各100例。纳入标准:① 符合GDM诊断依据《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推荐的诊断标准;② 单胎妊娠,在我院建档产检并计划在我院分娩;③ 熟练使用手机社交媒体;④ 无精神疾病或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无智力及语音障碍;⑤ 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所有参与者都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伴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② 交流障碍,精神障碍。对照组中孕妇年龄23~45岁,平均(34.86 ± 4.26)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例,高中25例,大专32例,本科及以上40例。观察组孕妇年龄21~44岁,平均(32.82 ± 5.2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例,高中26例,大专28例,本科及以上42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2.2. 方法
2.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护士为主的妊娠期糖尿病一日门诊的健康教育指导,进行饮食、运动及血糖监测等教育活动。观察组制定基于知信行模式的糖尿病一日门诊和随访管理干预方案。方案由一名产科医生,一名产科主任护师及两位主管护师共同讨论制定。课程方案以“知、信、行”理论模式的三个阶段—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形成行为为基础制定干预内容,具体内容见表1。

Table 1. Nursing intervention program based on 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model
表1.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护理干预方案
2.2.2. 观察指标
1) GDM知识水平: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GDM知识得分,自行设计GDM知识问卷,测量患者对GDM及治疗的认知水平,是非题,每题1分,总得分范围为0~20分。
2) 自我管理行为: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周、干预6周后自我血糖监测次数及血糖达标率。本研究中对血糖达标率定义为:各时段符合中国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标准的血糖值次数占测量总数的比值≥80%。
3) 自我效能: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6周后自我效能,采用陈琪等 [6] 研制的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包含20项。评估了受访者相信可以管理他们的血糖、饮食、锻炼水平的程度。应答分为11个等级,“完全无法做到”为0分,“完全可以做到”为10分,总得分范围为0~200分,分数越高代表自我效能越高。得分指标 = (分量表的实际得分/该量表的可能最高得分) × 100%。按照得分指标的高低进行排序,将自我效能分为3个等级:良好、一般和差,其中≥80%为自我效能良好,40%~80%为自我效能一般,≤40%为自我效能差。
2.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组间各指标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3. 结果
1) 两组干预后妊娠期糖尿病知识得分(表2)

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knowledge score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妊娠期糖尿病知识得分
2) 两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指标的比较(血糖监测次数、血糖达标率) (表3)

Table 3. Comparison of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indicators after intervention
表3. 两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指标比较
注:两组干预后血糖监测次数、血糖达标率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得分比较(表4)

Table 4.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self-efficacy
表4.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
4.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发病率和给母儿带来的不良影响,使得越来越重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血糖管理的主要承担者,其自我管理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可改变孕期高血糖状况。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管理的水平,如膳食的精细控制,运动疗法的贯彻执行、血糖的规范监测等,可以使血糖波动平稳,顺利渡过妊娠期,减少母儿并发症 [7]。本研究中观察组在知信行模式的护理干预方案下,分阶段有计划地获得信息支持,第一周面对面的糖尿病一日门诊有针对性的提供基础信息,增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疾病及自身状态的认知。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妊娠期糖尿病知识的得分上高于对照组,表明知信行模式下的糖尿病一日门诊联合社交媒体的随访管理对有效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有促进作用。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干预后一周、干预后六周的血糖监测次数、血糖达标率均有差异,其中随着干预时间的推移,血糖监测次数不断增加,这说明六周定期的随访管理促使患者自我管理意识的提高以及对血糖精确控制的重视。在干预后1周到干预后6周,每个时间点的两组血糖监测次数、血糖达标率均有差异,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并且血糖达标率随着干预时间的推移而升高,说明随着随访的次数增加,患者对妊娠期糖尿病知识的不断累积,以及血糖结果的正向刺激下,说明知信行模式下妊娠期糖尿病一日门诊的随访管理能持续有效促进自我管理行为的形成,对后期行为的维持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后续的健康行为模式。
自我管理效能是指人们对于自己实现特定的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念或信心,是个体对自身完成某一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自信程度 [8]。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效能,即健康行为在一个家庭中成为常态,势必对子代的生活方式产生积极影响。本研究干预持续六周,每周1~2次,正向促进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疾病正确信念及态度的形成,最终引导患者健康行为的形成。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孕妇分娩信心,调动治疗积极性,从而利于血糖的控制,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9]。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六周后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表明定期规律的即时干预对患者自我管理效能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基金项目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护理科研基金项目(201809)。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