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加大了融入世界市场的力度,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加入WTO后,中国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对比中国1978年出口总额97.5亿美元,2002年出口总额为3256亿美元,增长了32.39倍。从2002年至2016年,中国出口贸易额增长了5.44倍。而同期,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ATD)的数据,世界出口贸易额增长了1.73倍,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出口贸易额增长了2.80倍,转轨经济体出口贸易额增长了2.48倍,发达国家经济体出口贸易额增长了1.18倍。WTO官网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货物出口贸易额为20,981.61亿美元,居于世界第一位;同期美国货物出口贸易额14,546.07亿美元,居世界第二,德国以13,396.47亿美元的出口额居于世界第三。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中国货物出口贸易增长迅速,这可能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国际人才交流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产品销售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而客户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外部需求冲击会导致出口下降,因此,在参与出口贸易之前,要有效建立与商业伙伴的贸易沟通、获得目标市场的具体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增加海外市场的销售份额(Spence, 2003;赵春燕和王世平,2018) [1] [2]。Rauch和Trindade (1999) [3] 研究发现,东南亚的华商网络能够克服非正式贸易上的障碍,通过匹配买卖双方的特点,大大促进中国对东南亚国家不同产品的出口。通过移民,当国内网络扩展到国际网络时,跨国商业和社会网络通过对外国目标市场的勘测,了解外国市场的需求偏好,可以缓解合同执行问题和提供贸易机会的信息资源,降低出口贸易成本进而促进贸易(Felbermayr和Jung,2009;Gould, 1994; Rauch, 2001) [4] [5] [6]。相关研究表明,国际人才交流确实有利于加大双方贸易流。
当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携带着新思想、新技术和具有较强创造力的国际人才跨国交流的趋势日趋加强。中国出国留学人数逐年增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海外留学人数增加更为明显,如图1,2001年到2002年出国留学从8.40万增加到12.52万人次,增加比例为49%;之后也保持着14%的年平均增长率,到2016年出国留学人数为54.45万人次。正如前文分析及图1,中国出口贸易自加入WTO以来也增长迅速,除了传统因素(如人民币汇率、外商直接投资、贸易便利化等)对中国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外,随着中国出口贸易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方向发展,国际人才交流对中国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蒙英华和孔令强,2007;魏浩和陈开军,2015) [7] [8]。但是,除了海外移民和来华留学等国际人才交流的方式外,出国留学也是一种重要的国际人才交流的方式。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探究中国海外留学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为研究中国对外贸易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丰富中国对外贸易研究的理论体系,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支撑,进而促进中国出口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Figure 1.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hina’s study abroad and export trade
图1. 中国出国留学和出口贸易总体发展状况
2. 文献综述
有关中国出口贸易的相关研究,现有文献主要从经济、制度、文化等方面展开。经济方面,汇率波动,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对美欧等发达国家出口减少,而对新兴国家出口增多;也使得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逐渐减少,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多(Ba和Shen,2010;潘家栋,2017) [9] [10]。出口创汇会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提高中国对海外资产的购买力从而促进OFDI;对发达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会阻碍增加出口贸易,而对欠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则会促进对中国这些地区的出口(聂飞和刘海云,2018;林志帆,2016) [11] [12]。制度方面,国外贸易保护措施会降低中国出口商品的数量和质量,贸易保护措施的数量和强度对出口贸易规模产生不同的影响,并且会加剧中国企业退出出口市场的风险,这种风险因企业所有制和贸易方式不同而不同(何有良,2018;彭冬冬和罗明津,2018) [13] [14]。在中国对外贸易中,贸易便利化比关税减让对中国出口有更大的促进作用;进口贸易自由化能够通过资源的再配置显著提升制造业总体出口技术复杂度(左喜梅等,2018;盛斌和毛其淋,2017) [15] [16]。文化方面,李俊久和丘俭裕(2017) [17] 以中国对APEC国家出口研究得出,两国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等能够显著推进出口。文化距离对中国出口有两面影响,一方面,文化距离与中国出口贸易地理方向变化呈负相关关系并会阻碍出口贸易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对特定产品而言,文化距离通过满足进口国(地区)消费者对木质家具的多样化需求而促进了中国木质家具出口(郑义等,2017;田晖和蒋辰春,2012;秦可德等,2014) [18] [19] [20]。
有关留学教育的研究。Bashir (2007) [21] 认为学生出国留学是由于对国内高等教育的过度需求,以及新兴地区和国际市场上高技能劳动力对国际认证资格的需求。Dollinger (2013) [22] 研究得出,中国派遣学生出国留学是为了缓解国内对进入高等院校的激烈竞争,也是为了促进经济扩张提供知识支撑。除了缓解对国内教育资源的竞争压力,出国留学也确实能够为母国带来经济效益。如以英国的国际学生和海外校友会为代理变量的教育网络,促进了英国的FDI (Murat, 2014) [23]。在贸易领域,Shih (2007) [24] 在测量美国居民出国留学的影响时发现,寄宿美国学生的国家是美国进出口的主要目的地。Lim (2016) [25] 以釜山地区的样本数据研究得出,中小型企业的出国教育能够显著促进中小企业出口。谷媛媛和丘斌(2017) [26] 以来华留学教育为切入点,研究得出来华留学教育能够显著促进中国OFDI,但因来华留学人数的规模和距离东道国的远近而使促进效应发生变化。魏浩和陈开军(2015) [8] 以来华留学人数代表国际人才流入研究得出,来华留学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对外贸易,但因贸易方式、产品特性和地区不同而产生差异。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第一,现有研究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因素涉及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教育方面研究尚少。第二,现有研究留学教育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停留在中国国内层面上,研究留学教育对不同贸易方式以及中国国内不同地区的影响;而并没有将研究扩展到国际层面,研究各国留学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第三,现有对中国留学情况的研究上,基本都只关注来华留学生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而当前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数量庞大,并且海归也成为一大流行趋势,而国内尚且缺乏对中国出国留学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研究。
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转变研究的视角,基于国际层面研究中国出国留学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探讨出国留学规模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
3. 机制分析
海外留学属于教育文化的范畴,而文化交流归根结底还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总结归纳,可以发现海外留学主要通过三个作用机制促进中国出口贸易发展:
1) 海外留学可以降低出口贸易成本。对出口贸易而言,贸易伙伴的官僚制度、腐败程度、海关规则、商业环境、交通基础设施的质量以及贸易伙伴间的文化冲突等都会影响到出口成本。黄秀洪(2017) [27] 研究得出,高质量的物流基础设施通过降低交通运输成本会显著促进贸易。具有较高教育水平的留学生到东道国学习交流,通过考察东道国的政治、经济相关情况加深对东道国的了解,降低信息收集成本。Felbermayr和Jung(2009) [4] 认为,共同的语言、殖民联系等对贸易有正向促进作用。海外留学生通过在东道国的学习生活,在渐渐融入国外文化风俗的同时也会传播中国文化,减少两国之间的文化冲突隔阂,加大他们对中国产品的认识和了解,降低信息宣传的成本,促进出口交易。
2) 海外留学可以降低出口贸易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任何新进入出口市场的企业都会因为不熟悉国际市场而增加出口的不确定性,东道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制度变化等都会增加出口的风险。因此,双方建立自由贸易区、签订一系列贸易协定以降低出口风险、促进顺利出口(张中元和沈铭辉,2017) [28]。而作为高技能国际人才代表的海外留学生由于熟悉两国之间的交流方式,可以促进贸易协定的签订。相较而言,长期出口的公司因为更容易克服“处理海外法律、金融规则和标准”、“和潜在顾客和商业伙伴建立首次对话”等障碍,即能够降低市场不确定性而更易于出口(Richard和Mauro, 2011) [29]。而海外留学生还可以通过其背后的具有较大的信息量而降低出口的不确定性的国外社会网络关系促进出口贸易(赵永亮,2012) [30]。
3) 海外留学可以提高中国出口贸易的人才储备。移民,作为国际人才交流的一种形式,Felbermayr和Jung (2009) [4] 研究表明,高技能移民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比中等技能或低技能移民高;Schlegelmilch和Crook (1988) [31] 研究得出,精通至少一门外语的管理者对公司出口行为有重大的积极影响。而海外留学生,作为高技能国际人才的代表,在语言等综合能力方面较为突出,更易克服语言方面的障碍,助推海外合同的签订与执行,促进出口贸易发展。技术和创新是创造和维持公司和国家出口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发展中国家往往先学习仿制发达国家的创新产品,然后再出口到发达国家。带有专门目的的海外留学生到先进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和提升创新能力,有助于增大中国出口技术含量进而增大中国出口竞争力。
4.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4.1. 模型设定
在记载文献中,最初的引力模型是Tinbergen (1962) [32] 和Pöyhönen (1963) [33] 开发的,他们认为国家之间的贸易可以被它们的GDP和人均GDP以及国家之间的距离所解释。随着国家层面贸易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逐渐加入人口、制度、自由贸易协定、距离和价格指数等,贸易扩展引力模型被广泛使用。为了检验海外留学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作用,本文在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再结合其他相关变量建立以下模型:
(1)
其中,
表示t时期中国对i国的出口值,
表示t时期中国到i国的留学人数,
表示t时期i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为引力模型中常使用的一组变量:与中国是否毗邻(
)、领土面积(
)、与中国的距离(
)、人口(
)、通货膨胀率(
)、进口占该国GDP比例
等连续变量;
是误差项。
影响两国之间的贸易除了贸易国家之间的绝对贸易成本之外,还受“多边价格阻力”的影响,Baier和Bergstrand (2007) [34] 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在面板数据中出口国和进口国的时变固定效应以控制“多边价格阻力”因素。而在研究短期面板数据时,假定“多边价格阻力”不变,可以用国家固定效应代替时变固定,因此,在回归模型中加入国家固定效应。再者,为了控制可能产生的内生性,在模型(1)中加入出口滞后一阶,最终的计量方程如下:
(2)
其中,
表示时变固定效应,
国家固定效应,
表示出口滞后一期。
4.2. 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的时间段为2002~2015年,起点时间选为2002年是因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开始正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中国出口贸易开始迅速增长。截点时间选为2015年,是因为各种数据协调的最新年份为2015年。为尽量匹配各变量数据的完整性,本文选取了中国出国留学的55个国家为样本1。
被解释变量中国向世界各国的出口贸易额(export)来自UN Comtrade数据库。解释变量中国出国留学人数(student)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进口占GDP的比例(IGDP)、人口(population)以及通货膨胀率(inflation)的数据来自世界银行WDI数据库;其余引力模型研究中所需要的变量来自法国国际经济信息研究中心(CEPII)。
5.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1. 基准检验结果
将总体样本进行基准回归,如表1所示,第一列采用OLS回归,第二列加入了年份固定效应(RE),第三列加入了国家固定效应(FE),第四列为同时控制年份效应和国家效应后并加入出口滞后项,为LagDV模型。
注:***表示在1%水平下显著,**表示在5%水平下显著,*表示在10%水平下显著,圆括号内表示t值。
表1的回归结果显示,引力模型OLS回归估计中,核心解释变量student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越多越能够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且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每增加1%会带动中国出口增加0.078%。贸易伙伴的经济总量(GDP)和人口(population)越多,以及通货膨胀率(inflation)越低,中国出口增长越快。此外,贸易伙伴的进口依存度(IGDP)越高,中国出口增长也越快。随着固定效应的加入,R2有所增大,且以上解释变量的系数符号并没有发生变化,除了人口变量,其余均保持了应有的统计显著性。主要解释变量student的系数虽有大小变化,但还是显著为正,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本模型估计的稳定性。加入出口滞后一阶(export(−1)),与普通面板回归相比,回归拟合度有所提升,且主要解释变量的系数虽然变得不再显著,但依旧为正,这进一步证实了前文分析,中国海外留学有助于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如前文所述,国家效应和年份效应可以控制“多边价格阻力”,出口滞后一期控制可能产生的内生性问题,因此,本文更为认同LagDV模型的回归结果,即海外留学对中国出口贸易并没有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由于加入了出口滞后项而导致海外留学生系数不显著,这表明当期出口贸易更容易受到前一期出口贸易的影响,出口贸易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5.2. 分样本检验:按留学生人数规模分组检验
全样本的总体回归估计结果显示,海外留学能够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为进一步探讨这种促进作用是否会随着海外留学生的规模大小而发生变化,按海外留学生规模的均值分组,将小于或等于海外留学生规模均值的组定义为海外留学生规模较小组,另一组则为海外留学生规模较大组。
分组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海外留学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LagDV模型显示,在海外留学生规模较小组中,student回归系数虽不显著,但显示为负;而在规模较大组中,student的系数在10%的显著水平为正,且海外留学生的数量每增加1%,中国出口贸易会增加0.019%。这主要是由于出国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所形成的网络效应造成的结果,这种扩大的社会网络会降低出口贸易的信息收集成本和贸易的不确定性,进而促进出口贸易。相对海外留学生规模较小组,难以形成这种社会网络效应而使得贸易促进机制失灵。

Table 2. Inspection by the size of foreign students
表2. 按留学生规模大小检验
注:***表示在1%水平下显著,**表示在5%水平下显著,*表示在10%水平下显著,圆括号内表示t值。
5.3. 分样本检验:按国家收入高低进行检验
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会对教育进行更多的投资,高等院校会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拥有更好的教学设施以及更高端的研究机构等,进而吸引大量的留学生。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往往市场会趋于饱和状态,市场开发挖掘的潜力不大。那么,中国海外留学生对中国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家的出口拉动作用有多大呢?本文基于经济发展水平,根据世界银行2005年公布的收入分组标准对样本国家进行分组:高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国家2,分别估计中国海外留学对中国出口贸易的作用。
由表3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三种收入水平国家样本中,中国海外留学生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作用均不显著,但系数大小有区别。高收入国家组student的系数最小,其次是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组,中高收入国家student的系数最大,这可能与市场潜力大小有关。高收入国家市场开发悠久、市场趋于饱和状态,市场挖掘潜力小;而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由于人均国民收入过低,可支配收入少,购买力低;中高收入国家则居中,由于经济发展不充分,市场潜力较大,加之,人均国民收入不算太低,拥有一定的购买力,因此,中国海外留学生对中国向中高收入国家的出口拉动作用最大。

Table 3. Tested by country’s income
表3. 按国家收入高低检验
注:***表示在1%水平下显著,**表示在5%水平下显著,*表示在10%水平下显著,圆括号内表示t值。
6. 研究结论及启示
6.1. 主要研究结论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交流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出国留学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逐渐加入国家固定效应、年份固定效应和出口滞后到基本回归模型中,得出以下结论:
1) 总体样本回归估计中,在控制国家固定效应、年份固定效应后,中国海外留学仍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加入出口滞后项后,回归结果估计变得不再显著,即中国出国留学对中国出口并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 跟以往研究结论相类似,贸易伙伴的GDP、人口总数、进口依存度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显著为正,即能够正向拉动中国出口贸易额的增长。
3) 按海外留学人数分组检验得出,在海外留学人数规模较大组中,中国海外留学能够发挥规模效应显著促进中国出口贸易;而在规模较小组中,中国海外留学并不能促进中国出口贸易发展。
4) 按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分组检验得出,各类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中国海外留学对出口贸易的拉动作用都不显著,但这可能与市场潜力与国家整体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有关,使得中国海外留学对中国对中高收入国家出口的拉动作用最大。
6.2. 启示
1) 出国留学给一国带来服务贸易逆差的同时,也可能给一国带来货物贸易的顺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收入的增加,自费出国留学规模不断增大,有人担心这会给我国国际收支带来巨大的压力。不过,本文研究表明,出口留学在给我国带来服务贸易逆差的同时,也可能给我国带来货物贸易的顺差,政府没有必要担心国际收支压力而对出国留学采取限制的措施。另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数据显示,2014年德法等国的出国留学人数占比分别为0.14%、0.12%,同期中国出国留学人数为768,278人,占比仅为0.06%;由此可见,尽管我国出口留学绝对规模巨大,但是相对规模仍落后于德法等发达国家,说明我国出国留学规模仍有增长空间。
2) 采取措施鼓励国外学生来华留学
留学是国际人才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吸引国外留学生来华学习,不仅能带来服务贸易收入,同时也能带动货物贸易的发展。在当前我国贸易顺差规模庞大的情况下,鼓励外国学生来华留学,可能会增加我国的进口,从而推动我国对外贸易更均衡的增长。
NOTES
1样本国家:文莱、塞浦路斯、印度、伊朗、日本、约旦、老挝、马来西亚、蒙古、沙特阿拉伯、韩国、泰国、土耳其、越南、哈萨克斯坦、比利时、丹麦、英国、德国、法国、爱尔兰、意大利、荷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保加利亚、芬兰、匈牙利、冰岛、马耳他、挪威、波兰、罗马尼亚、瑞典、瑞士、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乌克兰、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巴西、智力、古巴、萨尔瓦多、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2高收入国家:挪威、瑞士、冰岛、丹麦、美国、瑞典、爱尔兰、英国、荷兰、日本、芬兰、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西班牙、新西兰、塞浦路斯、文莱、希腊、葡萄牙、斯洛文尼亚、韩国、马耳他、沙特阿拉伯、捷克、斯洛伐克;中高收入国家:匈牙利、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波兰、土耳其、智利、马来西亚、古巴、罗马尼亚;中低收入国家:哈萨克斯坦、伊朗、萨尔瓦多、白俄罗斯、泰国、约旦、乌克兰、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低收入国家:蒙古、印度、越南、老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