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2020年初,一场突然袭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全国,因无法聚集人员开标评标,给招标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招标投标活动的影响,国家发展改革办公室印发《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创新做好招投标工作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的通知》,远程评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评标质量,节省了招标过程中的支出,克服了专家资源不足的问题,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不足。
2. 推行电子招投标的意义
1、保障公平
电子招投标的系统是透明性、且具有开发的互联网技术。电子招投标与我国传统模式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暗箱操作,保证招投标的公平正义 [1]。另一点是信息对称,电子招标过程中的信息披露是公开透明的。例如在网上发布招标公告和评标结果,有利于招标人和投标人掌握对称信息 [2]。
2、提高效率
从事做标书的人都知道,传统的投标方式是投标人员做好标书,要去异地投标,现在电子招投标过程中,我们在全国各地任何地方,只要有锁,都可以上传上去,此时地域是没有限制的,这样的话大大提高了效率。
3、降低成本
无纸化操作,省钱且环保,符合我国推行绿色发展的要求,可节约大量的纸张,降低招投标成本。
4、规范管理
电子招投标的整个过程是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进行的,在系统展开工作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监督,包括监管部门,包括投标人,包括代理公司,或者同行之间互相监督,需规范环节中的操作,若有些环节操作不当会引起他人质疑,可以进行投诉。
但是电子招投标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电子招投标尚未全面普及的时候有的投标人不能真正理解电子评标的作用,目前也普遍缺少数据标准接口,只能接受政府指定的软件接口,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缺乏清标规则和可行的评标方法,投标人编制电子标书文件时出现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服务和帮助等等 [3]。
那么这些问题便是建设工程电子招投标过程中的风险所在。在我们所认知的风险中,风险是具有两面性的,风险给事件所带来不确定危险性和后果产生的消极性。风险是在事件中客观存在的、不可预料不可避免的、其所带来的后果很大程度上也是负面消极的。所以需要风险识别判断影响项目的执行风险因素,在研究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便全面识别建设项目电子招投标系统面临的风险。
3. 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是指一个项目或企业在一定风险环境下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的管理过程 [4]。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风险的理解、度量和分析,选择最有效的方式,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处理风险,力求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和风险管控 [5]。
3.1. 风险识别的流程
风险识别:是经济单位和个人对潜在风险进行判断、分类和梳理,识别风险性质的过程 [6]。
风险识别的具体流程如图1:

Figure 1. Specific flow chart of risk identification
图1. 风险识别的具体流程图
3.2. 风险识别的原则
3.2.1. 全面周详的原则
在风险识别过程中,需要全面、系统地调查和了解各种风险事件存在的概率和可能情况,甚至损失的严重程度。损失的概率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将直接影响人们对损失的计量,并最终决定风险政策措施。因此,有必要充分了解各种风险的存在和发生,以及由此产生的损失后果的详细情况,以便及时、清晰地为决策者提供相对完整的决策信息。
3.2.2. 综合考察的原则
招标人、投标人和业主面临的风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损失风险。任何单一的独立的分析方法都难以处理所有的风险,因此选择多种分析方法较为保险。根据风险清单的列举可知常用的方法有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SWOT法、头脑发风暴发等方法。
3.2.3. 量力而行的原则
风险识别的目的是为风险管理提供前提和决策依据,以确保投标方、招标方和业主方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减少风险损失。
3.2.4. 科学计算的原则
风险识别应以严谨的数学理论为分析工具,在一般估计的基础上进行统计计算,得到较为科学合理的分析结果。
3.2.5. 系统化、制度化原则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识别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风险管理的效果。为了保证风险分析的准确性,将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
3.3. 风险识别的方法
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专家访谈法、流程图法、工作分解结构法(WBS)、情景分析法。下面简单介绍专家访谈法和流程图法:
3.3.1. 专家访谈法
专家访谈法是通过对某一专业知识领域和业务领域的专业人员进行访谈来识别风险因素。用此方法需要将专家所在的领域合理进行搭配,切勿从单一领域专家进行采访咨询,最主要的一点是访问过程中需客观。对于电子招投标行业,选择建筑工程、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为访谈对象。但疫情期间面对面访谈的举措不太推荐。
3.3.2. 流程图法
流程图法(Flow-chart Method)是较有效的结构化方法,通过图形与文字搭配,对项目过程中的每一阶段、每一环节逐一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梳理发现从中的潜在风险,找出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得知系统内部关联关系,并分析风险产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以及对整个组织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使用流程图法对电子招投标系统进行风险分析时,首先是对电子招投标流程进行整理,绘制出相应的流程图,分解出每一阶段每一环节的工作内容,分析各环节的风险因子。并根据招投标工作的特征,前后环节的关联,发现风险因子的变化。最后归纳整理风险因素,列出风险清单。
4. 编制风险清单
值得注意一点的是,在电子招投标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都是不可逆的,每一个错误的判断都有可能对项目工程产生影响。而根据前期的电子招投标流程图,分析系统运行过程,找到其中潜在的风险因素,结合收集的资料和专家意见,建立建设项目电子招投标的风险清单。下面对各阶段的风险进行分析:
4.1. 招标阶段
4.1.1. 选择合适的招标代理机构
招标代理机构对项目直接操纵,根据企业资质、诚信体系、人员能力慎重选择;招标人委托的勘察设计方所出具的文件是否具备招投标的条件。
4.1.2. 招标代理机构和投标单位登记注册信息
在相关单位及企业的信息登记中,投标单位和投标人的登记信息是否真实、合法、有效,信息是否正确写入公共服务平台信息资源库。
4.1.3. 招标公告发布
招标人或委托的代理机构发布的媒介或渠道是否符合法律法规。
4.1.4. 资格审查文件的上传
投标人应按要求填写资格审查文件,并在有效期内提交;资格预审文件是否注重结合招标项目特点编制资格预审文件。
4.2. 投标阶段
4.2.1. 招标文件获取
潜在投标人的企业信息(资质、人员、业绩、奖励等综合实力)是否实行透明管理,透明管理下的潜在投标人的信息是否真实有效,是否获得招标文件。
4.2.2. 投标文件递交
投标人是否按要求填写投标文件,是否有电子签章、校验及加密;投标人是否在投标截止时间前上传投标文件;是否有围标、恶意投标等行为。
4.2.3. 投标保证金的缴纳
投标人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缴纳投标保证金;招标人是否接收到投标保证金。
4.3. 开标评标阶段
4.3.1. 电子签到及身份验证
参加开标的人员是否通过网络远程办理电子签到;参与开标的各方主体是否进行身份验证。
4.3.2. 各方监督
唱标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开标全过程是否有视频直播平台进行现场监督;投标文件公开后是否存在串标等违法行为;评标报告是否上传到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监督;评标公证人员是否公平公正,评标委员会是否按规定进行监督,相关专家是否从法律专家库中选出,专家级别和人数是否符合要求。
4.4. 定标阶段
4.4.1. 定标结果
确定的中标人是否是根据评标委员会的结果确定;发放中标通知书是否符合法律法规。
4.4.2. 现场监督
专家的专业技术能力能否参与项目评标,行政监管部门是否到场合理合法监督;公布中标人之前,是否存在泄漏相关信息行为,评标全过程是否有视频直播平台以供行政监督部门监督,评标过程的视频记录是否完整以供后续查验。
在电子招投标运行过程中,不仅有流程图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还同时有其他风险因素事件影响着项目的进行。基于对相关文献研究、建设工程招投标行业领域的专家访问,及本人所学的知识和工作经验,归纳整理建设工程电子招投标运行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将风险因素识别结果主要分为环境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管理风险四大类。如表1所示:
5. 总结
通过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确定了项目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计算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发生以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后续风险评价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将风险识别出的风险因子量化,计算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发生的损失来分析项目的风险水平,并根据项目本身对风险承受的能力来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风险应对一般有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自留和三种主要应对方法,结合项目在电子招投标流程中的性质和进行程度,制定综合或者单一措施风险应对方法,在各个阶段对风险进行控制,以来降低风险给建设项目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