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地纷纷致力于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打造各自的旅游形象。我国旅游产业迅速发展,但开发旅游资源中出现不少问题,研究专家们重视旅游资源的相关研究,来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强地方经济实力。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对旅游地的整体规划尤为重要,而针对常德市旅游资源分布概况的研究极少。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研究常德市旅游资源分布的概况,分析其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在现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合理规划旅游资源的对策,以激发常德市的旅游产业的活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树立常德市独特旅游形象,更好的利用和保护现有旅游资源。
对于旅游资源分布的研究现状,国内对旅游资源的研究角度大致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旅游资源的定义及分类研究 [1] [2] [3];二是常德市旅游资源概况 [4] [5];三是旅游资源的分布:针对其他不同地区,各学者利用多种方法来分析旅游资源的分布 [6] [7] [8]。四是常德市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及建议 [9] [10] [11] [12] [13]。国外文献资料以讨论某地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比较多,有大量关于旅游业竞争 [14]、竞争优势和竞争认同的文献,但对于合理规划旅游资源的对策相对比较少,缺乏具体实践性 [15]。
2. 研究区概况
据下图1清晰可见,常德市纬度范围为28˚N至31˚N,经度范围为110˚E至113˚E。位于中国的中南部,湖南省的西北部。它西临张家界市,西南与怀化市相连,南临益阳市,东部与岳阳市相连,北部与湖北省恩施、宜昌、荆州接壤。常德市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包括了国家森林公园5个,国家风景区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森林城市”等称号。此外,常德的旅游服务功能水平较高。在大领域来看,旅游交通方面比较便捷。总的来说,常德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比较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Figure 1. Geographical location map of Changde City
图1. 常德市地理位置图
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1. 研究方法
3.1.1. 比较分析法
比较常德市东部与西部,南部与北部的旅游资源分布情况。
3.1.2. 实地调查法
实地考察常德市太阳山、桃花源等旅游资源研究其旅游发展存在的优势、劣势。
3.1.3. ArcGIS空间分析及制图
关于总体分布的研究分析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统计模式——平均最邻近点指数 [6] 进行分析。最邻近距离是表示在一定范围中,点状事物之间相互邻近程度。它能够反映旅游资源在空间中的分布的凝聚和分散程度,即空间分布特征。这里常德市53个旅游资源作为点状要素,其空间分布类型可用最邻近点指数进行判断。计算方法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R就表示常德市旅游资源最邻近点指数,
表示实际最邻近距离,
表示理论最邻近距离。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有三种类型。当R > 1表示该点状要素为均匀分布;当R = 1表示随机分布;当R < 1表示为凝聚或聚集分布。
3.2. 数据来源
首先是湖南省常德市旅游资源数据:一方面是通过常德市人民政府官网里各市区、县市介绍而来的。另一方面是通过调查确定关注度比较高的几个旅游地,如桃花源、壶瓶山等。结合俩个方面的数据来源,整理得到常德市主要旅游资源点共计53个,具体如下表1所示。

Table 1. Types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Changde City
表1. 常德市旅游资源的类型
各旅游资源坐标数据是通过“BIGEMAP地图”软件,对区内旅游资源通过精确定位,查找并获取常德市旅游资源的经纬度坐标。
之后利用ArcGIS软件绘制常德市地理位置图、常德市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分布图、常德市旅游资源与地形分布图、常德市旅游资源与交通分布图时,数据坐标采用World Geodetic System 1984地理坐标系、湖南省行政分布图、湖南湖北30米精度的开源地形DEM数据、常德市主要交通线路数据。
4. 常德市旅游资源的分布概况
4.1. 整体分布
① 旅游资源整体分布趋于凝聚分布。具体来说自然旅游资源趋于均匀分布,而人文旅游资源趋于凝聚分布。分析结果表明R = 0.907 < 1,所以常德市旅游资源整体分布趋于凝聚分布,包括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综合分布类型。具体表现如下所示:
= 1.031 > 1,所以常德市的自然旅游资源趋于均匀分布;常德市的自然旅游资源分散于常德市各地。这种较均匀的旅游资源分布类型有利于游客根据个人偏好及旅行时间自主选择,对于游客到达某旅游地都具有极大的便捷性。
= 0.844 < 1,所以常德市的人文旅游资源趋于凝聚分布;并且人文旅游资源主要聚集于武陵区,形成以武陵区为中心的人文旅游资源集中区,对本地的人文旅游资源发展具有显著的带头作用。
② 自然旅游资源总量比人文旅游资源多。
据统计,常德市内的自然旅游资源总数量为34个,人文旅游资源总量为19个。图2可以清楚看到常德市自然旅游资源较丰富而人文旅游资源偏少。

Figure 2. Distribution map of natural and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Changde City
图2. 常德市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分布图
4.2. 市区与县市
① 地域分布不均,市区的旅游资源数量少于县市的旅游资源数量。
将常德市各县域分为市区和县市。市区包括武陵区与鼎城区的区域,而县市包括安乡县、汉寿县、桃源县、临澧县、石门县、澧县、津市的区域。县市区域的旅游资源共计42个,总量占79%,而市区的旅游资源共计11个,仅占21%。也就是县区的旅游资源数将近市区的四倍。这也恰好说明城乡之间旅游资源分布十分不均衡
② 市区里人文旅游资源比自然旅游资源多,县市里自然旅游资源比人文旅游资源多。
将数据整理可得市区、县市内的各种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可以清楚的看到市区的人文旅游资源所占比例高达73%,相当于其区域内自然旅游资源数的俩倍。然而,县市内的旅游资源有大约7/10属于自然旅游资源,仅有不到3/10属于人文旅游资源。这也反映了市区属于新建开发区,城市化的进程比较快。相对于县市,在同等资源条件下,市区的人文旅游资源的设计及开发的发展步伐都会加快,这得益于政府的有力支持以及居民的旅游需求。也解释了市区内多公园、游乐园、体育馆等人文景物、体育娱乐旅游资源的原因。而对于县市内来说,绝大部分都属于自然旅游资源,主要归于这些地区本身自然资源富饶,有纯天然的、优厚的自然条件。具体如图3所示。

Figure 3. The distribution map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urban and County cities
图3. 市区与县市的旅游资源分布图
4.3. 东西与南北
① 常德市东部旅游资源总量与西部旅游资源总量分布十分均衡。
以111˚37′16″E为界,可将常德市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区域。西部范围为110˚29′12″E至111˚37′16″E,东部范围为111˚37′16″E至112˚17′52″E。将各景点坐标排序筛选后可得一下图。常德市东部旅游资源27个,总量占51%。常德市西部旅游资源共26个,总量占49%。也就是说,常德市的旅游资源在东西部地区分布上基本无差异。
② 常德市北部旅游资源总量略多于南部旅游资源总量。
以29˚21′20″N为界,可将常德市分为北部和南部两个区域。北部范围为29˚21′20″N至30˚07′53″N,南部范围为28˚24′31″N至29˚21′20″N。将旅游景点各坐标整理后可得以下图。据图显示,常德市南部旅游资源24个,总量占45%。常德市北部旅游资源共29个,总量占55%。简而言之,常德市旅游资源的分布在南北部地区分布略微有差异,相对来说也比较均匀。
4.4. 与地形分布的关系
常德市旅游资源主要分布海拔高的地区。数据分析表明,常德市海拔大于200 m的区域具有较多旅游资源,共计35个。且该地区分布的旅游资源大多是自然旅游资源,包括一些高山、森林景区。例如著名的乌云界自然保护区、秀丽的桃花源、星德山省级地质公园等都分布于此。常德市海拔小于200 m的区域旅游资源相对较少,共计18个。且该地区分布的旅游资源大多是人文旅游资源,包括一些历史文化古迹、娱乐场所景区。例如常德市区内的柳叶湖度假区、欢乐水世界、武陵阁步行城、笔架城、常德博物馆等都分布于此。这对于生活在市区的人进行一日游十分便捷。具体见图4所示。
4.5. 与主要交通线路分布的关系
据图5分析可知,常德市旅游资源的分布与交通道路有紧密联系。有许多旅游资源都紧密地沿这公路附近分布。比如湖南东山峰云顶滑雪度假区、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涔槐湿地公园、澧州古城、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热市温泉、沅水国家湿地公园等19处旅游资源都沿公路附近分布。欢乐水世界、药山寺、中武当道观、龙山文化遗址、大溪文化遗址、虎爪山旧石器遗址等旅游资源都沿着G55二广高速路线附近分布。此外,沿着铁路分部的旅游资源还有林伯渠故居、夹山国家森林公园、清水湖旅游度假区等旅游地。其中清水湖旅游度假区,它既沿G5531长张高速分布,又紧连铁路与公路附近。由此可见常德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与交通线路联系非常密切。尤其是旅游资源分布与公路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公路指向性。

Figure 4. The map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opography in Changde City
图4. 常德市旅游资源与地形分布图

Figure 5. Changde tourism resources and traffic distribution map
图5. 常德市旅游资源与交通分布图
5. 常德市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
5.1. 优势
常德市的旅游资源种类丰富,且类型齐全。先天的自然旅游资源条件优越。根据表1可以清楚地看到,仅仅有一定知名度地旅游资源全市就有53个,还有很多未被统计,由此可见常德市的旅游资源相当富饶。关于其类型,也是相当齐全的。其中包括桃花源、沅水国家湿地公园、星德山等自然旅游资源与欢乐水世界、常德博物馆、林伯渠故居等人文旅游资源,这些景点都在省内塑造出了自己的招牌。这对吸引游客前往旅游地提供了丰富的先天条件。
旅游资源的地区分布,整体上比较均匀。无论从东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分布还是南北部的旅游资源分布都十分均匀,各地区的旅游资源总量也旗鼓相当。特别是自然旅游资源均匀分散于常德市各地。这种较均匀的旅游资源分布类型有利于游客根据个人偏好及旅行时间自主选择,对于游客到达某旅游地都具有极大的便捷性。
5.2. 劣势
资源开发不合理,很多景点没有很好的规划。如太阳山、桃花源等比较著名的旅游景区开发不全面。且景区内部设施陈旧且管理不恰当,很多景点没有很好的规划。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如太阳山旅游景区内,很多设施十分陈旧且无人打理,废弃的建筑材料较随意搁置,由于没有任何隔离或净化措施,再加上山顶的各景点寺庙施工修复时间过长,就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建筑垃圾以及大颗粒扬尘,造成大气环境污染。
旅游交通可达性不高,各旅游地只有一种甚至没有公共交通直达,游客整体体验差。虽然对于大领域来说,常德市的旅游交通十分便利。有俩条国道、机场多个定期航班。但是,对于小领域常德市本地区来说,各旅游景点的交通线路较少,且交通方式比较单一。通往鼎城区太阳山的过程中发现常只有一种公交车,且站点显示一个小时一趟,但实际情况间隔时间更长。并且县市内的公交车站点设置的非常不明显。以上情况对于本地人前往太阳山旅游来说十分不方便,而且长时间乘车行程也会大大降低了旅游者的旅游兴致。
知名度不高,旅游景区宣传力度不够且其宣传方式较单一。大多数外地游客都只知道常德市有个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但对其他国家级景区了解甚少或微乎其微。例如河洑山、嘉山、壶瓶山等,虽然这些都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但是其旅游地的省内知名度都不高,更不用说国内知名度了。来此旅游的游客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常德本地的朋友介绍而来,而通过电视、网络宣传而来常德旅游的相对较少。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本文以常德市53个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分布概况,结果显示:总体来说,常德市旅游资源整体分布趋于凝聚分布。具体来说自然旅游资源趋于均匀分布,而人文旅游资源趋于凝聚分布。自然旅游资源总量比人文旅游资源多;市区与县市方面,地域分布不均,市区的旅游资源数量少于县市的旅游资源数量。市区里人文旅游资源比自然旅游资源多,县市里自然旅游资源比人文旅游资源多;东西和南北方面,常德市东部旅游资源总量与西部旅游资源总量分布十分均衡。常德市北部旅游资源总量略多于南部旅游资源总量;与地形分布的关系,常德市旅游资源主要分布海拔高的地区;与主要交通线路分布的关系,常德市旅游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公路指向性。
6.2. 建议
基于以上常德市旅游资源分布概况,结合目前旅游发展存在的一些不足,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合理开发各区域的旅游资源并兼顾保护自然的重任;其次是提高各景区的交通服务的水平,增加多种交通线路方式;最后加强旅游资源宣传平台建设,借助一些网络自媒体平台宣传。从而推进常德市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常德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对于常德市旅游资源分布概况进行研究,不仅能够改善部分地区由于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而导致的旅游业发展落后现象,还能确保旅游资源得到合理且有计划科学地规划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