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况
1.1. 矿区基本情况
洞村矿区位于分宜县城方位35˚,直距30 km处,其行政区隶属分宜县洞村乡与新余市渝水区仁和乡管辖。区内含煤地层以上二叠统乐平组(P3l)为主,出露于向斜两翼,厚度约500 m左右。乐平组自老至新可细分为官山段(P3lg)、老山段(P3ll)、王潘里段(P3lw);老山段可细分为下亚段(P3ll−1)、上亚段(P3ll−2)。老山下亚段为区内B煤组主要赋矿煤层,有煤层1~4层,其中B4煤层为全区基本可采煤矿,B3、B5煤层局部见可采点。官山段为区内次要可采煤层,A煤赋存于此煤层,其中A1煤层全区大部可采,层位较稳定;A3、A2、A0为偶见可采点 [1]。
1.2. 含煤地层岩性特征
区内含煤地层主要为老山段和官山段。官山段:浅灰~深灰色薄层粉砂岩为主,夹薄煤层2~4层,底部含铁质细粒砂岩,含可采煤层一层即A1煤层。
老山段:可细分为下亚段、中亚段和上亚段。老山下亚段: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泥岩、粉砂岩,风化后呈黄色,夹钙质泥岩,局部含菱铁质结核及黄铁矿,产腕足类动物化石;含煤1~3层,其中B4煤层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B5为局部可采煤层。老山中亚段:浅灰色至灰色中厚层泥灰岩、粉砂质泥岩,产丰富的腕足类动物化石及其碎片、菊石化石。老山上亚段:灰~深灰色薄层状粉砂岩、粗粉砂岩夹薄层细砂岩,含菱铁质结核以及少量菊石化石、植物化石碎片、腕足类及海百合茎等动物化石。
2. 煤的物理性质
洞村矿区煤以粉煤为主,其次为块煤,呈黑色,玻璃光泽,块煤具有参差状断口,裂隙发育,煤内部发育方解石脉,偶见黄铁矿细条带分布。
3. 煤岩类型
矿区煤岩类型为半亮型煤,以亮煤为主,次为暗煤、镜煤。煤岩鉴定成果显示其成分以有机组分为主(约占91.7%),次为无机组分(8.3%)。有机组分中以惰质组(59.5%)为主,次为镜质(28.9%),包括基质镜质体为主和均质镜质体;壳质组分和含量较少约为3.3%,以小孢子体为主,少量树脂体 [2]。
4. 煤质特征
4.1. 煤的工业分析
区内B5、B4、A1煤层40个煤样水分、灰分、挥发分的分析结果详见表1 [1]。
水分:原煤空气干燥基水分为1.04%~8.44%,平均值为12.64%,精煤空气干燥基水分为1.00%~13.30%,平均值为3.69%。
灰分:B5煤层原煤灰分18.76~39.82%,平均31.67%,属于中高灰煤。B4煤层原煤灰分15.14~57.36%,平均33.72%,属于中灰至中高灰煤;精煤灰分8.22~30.40%,平均13.73%,精煤灰分降低了19.99%。经过洗选后,煤层的灰分降低了。A1煤层原煤灰分23.82~56.90%,平均40.92%,属于中高至高灰煤。
挥发分:B5煤层原煤挥发分2.34~9.58%,平均7.12%;B4煤层原煤挥发分1.82~16.76%,平均6.34%;精煤挥发分1.91~10.77%,平均3.61%,精煤挥发分降低了13.15%。A1煤层原煤挥发分2.19~13.19%,平均7.20%。精煤挥发分3.07~4.31%,平均3.53%,精煤挥发分降低了3.67%。经过洗选后,各煤层的挥发分均有所降低。

Table 1. Industrial analysis of coal seams
表1. 各煤层工业分析
4.2. 煤的元素分析
常规元素C、H、O,和有害元素Cl、氟、磷、砷等元素的见表2 [3]。
常规元素:B4煤层的碳元素含量为82.59%~97.83%,平均90.11%;氢元素含量为0.59%~0.99%,平均0.79%;氮元素含量为0.36%~0.80%,平均0.58%。A1煤层仅化验了一个样品,碳元素含量为96.01%;氢元素含量为0.66%,氮元素含量为0.41%。
有害元素:① 全硫。B5煤层原煤全硫0.25~1.16%,平均0.54%,属于低硫煤。B4煤层原煤全硫0.14~2.71%,平均0.69%,属于低硫煤;精煤全硫0.08~1.78%,平均0.41%,洗选后硫分有所降低。A1煤层原煤全硫0.18~6.25%,平均1.23%,属于低~中硫煤。② 其他有害元素:各煤层Cl元素含量为0.001%~0.026%,均为特低Cl煤;氟元素含量为102.8~591.8 ppm,平均含量为409.96,大于200 ppm,属于高氟煤;磷元素含量为0.011%~0.294%,均属于中磷煤;砷元素含量在2~104 g/T,平均含量为21.02 g/T,相对而言,B4煤层的As含量4.00~104.00 g/t,平均20.54 g/t,属低砷煤,A1煤层的As含量2.00~76.00 g/t,平均25.45 g/t,属中砷煤。

Table 2. Elemental analysis of coal seams
表2. 各煤层元素分析特征
4.3. 煤的工艺性能
煤灰成分:占煤灰成分的70.0%以上,其成分以Al2O3、SiO2为主,次为CaO、MgO、Fe2O3等(见表3)。
原煤发热量:12.59~28.36 MJ/kg,平均20.44 MJ/kg;精煤发热量:22.68~30.91 MJ/kg,平均28.77 MJ/kg② 煤灰熔融性:洞村矿区煤灰的熔融性实验数量很少,仅对钻孔中的4个煤样进行测试,其中B4煤层测试3个样,灰熔点DT = 1203℃~1279℃,ST = 1212℃~1329℃,HT=1235℃~1370℃,FT = 1300℃~1444℃,为高熔灰分;A1煤层测试一个样,灰熔点DT = 1252℃,ST = 1270℃,HT = 1295℃,FT = 1483℃,为高熔灰分 [4]。

Table 3. Analysis of coal ash composition
表3. 煤灰成分分析
4.4. 煤类
洞村矿区B4、A1煤层的精煤挥发分分别为3.51%、3.53%,B4、A1煤层均属无烟煤二号(WY2)。
4.5. 风氧化特征
根据红利煤矿现开采的资料结果以及本区煤层在40~60m深所取的样品中均未出现风氧化带特征,各项煤质化验指标亦未发现煤的风化和氧化现象。
5. 构造及岩浆岩特征
5.1. 构造
洞村矿区位于萍乐坳陷带西部的袁水复向斜北翼,北邻蒙山背斜,南倚武功山隆起,东部与花鼓山矿区相望。
萍乐坳陷带西部构造形态为:褶皱多为背斜狭窄,向斜宽缓的隔挡式复式褶皱。从北往南依次为锦江复向斜、蒙山复背斜、袁水复向斜。褶皱都有向东西二端收敛,向中心放宽之势。断裂多为走向断裂,规模较大,斜向断裂次之,横向断裂不太发育,规模亦小。
5.2. 岩浆岩
区域内岩浆岩主要分布在大断裂带及坳陷中的隆起带附近,多为印支和燕山期产物,少量燕山中晚期脉状岩体侵入含煤地层。
6. 结论
1) 二叠系上统乐平组为洞村煤矿区的含煤岩系,B4煤层为区基本可采煤矿、A1煤层为全区大部可采煤层分别赋存于乐平组老山段下亚段、官山段,煤岩类型以亮煤为主。
2) 区内B4和A1均属中灰–高灰分低挥发分低硫中发热量无烟煤二类。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