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政治演讲“是指人们针对国家内政事务和对外关系,表明立场、阐明观点、宣传主张的一种演讲” [1],其内涵丰富。根据语场的不同,政治演讲可分为政府首脑的竞选演讲、就职演讲、施政演讲和辞职演讲等。在政治演讲中,演讲者通常会使用一定的语言技巧与策略来树立一个良好的个人及党派形象,为其今后在政界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因此,政治演讲并非只单纯地向受众提供信息,在这些信息的背后是演讲者对于自身统治的维护,演讲者通过演讲影响和控制民众的意识形态,增强民众对其所在党派的认同,由此维护其党派、政府以及国家的利益。
现有研究通常采用批评话语分析对政治演讲进行剖析,这是因为批评话语分析能够通过分析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揭示语篇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又如何为之服务 [3]。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工具有很多,主要有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语用学、评价理论等。就研究语料来说,目前政治演讲中研究较多的是各国总统/总理/首相参加大选所作的竞选演讲 [4] - [11],以及为当权者在任期间所发表的各类施政演讲 [12] [13] [14] [15],对于辞职演讲的研究相对较少,这主要是由于演讲者即将辞职,其辞职演讲的政治意义便相对显得不是非常突出。其实不然,辞职演讲作为政治演讲的一种,也服务于演讲者的政治目的,演讲者在做辞职演讲时并非是对其工作进行简单的总结回顾,在总结背后亦有其特别的政治用意。
特雷莎·梅(Theresa May)于2019年5月24日发表的辞职演讲是一种典型的政治演讲,对此语篇的讨论较少,有研究曾从人际功能的角度分析此演讲背后的交际目的 [16],本研究试从概念功能出发,利用及物性分析探寻其背后的隐含意义,剖析梅如何通过及物性过程的使用影响民众的意识形态,由此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政治演讲。
2. 及物性简述
Halliday所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主张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所选择的语言形式是由其所要实现的社会功能决定的,并且认为语言有三大“元功能”(metafunction):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大元功能从不同侧面对所描述的世界进行表述,讨论的是小句意义的不同语言模式 [17]。
及物性系统(transivitiy)是表达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它“把经验世界分成易操作的一组过程(process)”,并表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participant)”及“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 [18] p. 170),由此反映人类对于不同事件类型的认知。及物性系统主要包含六种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说话者对于及物性系统中各种过程及参与者的选择能够体现其价值取向,对于参与者各种行为的描述更是说话者所在利益集团意志的体现。因此,及物性分析能够帮助人们透过语篇的表面形式来探究语篇背后所隐藏的信息,其为语篇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9]。
3. 特雷莎·梅辞职演讲的及物性分析
及物性系统体现语言的概念功能,选择及物性系统中的哪类过程来进行语言表达往往具有重要的文化、政治或者意识形态意义 [20],因此本文将采用及物性分析来挖掘特雷莎·梅所作的辞职演讲所隐含的深层意义。
特雷莎·梅的辞职演讲共约946个词,82个小句。通过对小句的及物性分析(见表1)可知:物质过程约占整个语篇小句的60%,关系过程占约26%,心理过程占约10%,另有3个小句为存在过程和1个小句为言语过程,无行为过程小句的出现。

Table 1. Tra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resa may’s resignation speech
表1. 特雷莎·梅辞职演讲的及物性分析统计
特雷莎·梅在其辞职演讲中主要采用了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这两种过程,并且以物质过程为主,这是因为辞职演讲作为一种政治演讲,亦有其特定的政治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演讲者在演讲中通常需要选择使用更加客观、有说服力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向民众传达自己的意识形态。由于物质过程能够体现客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一切已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 [21],梅在演讲中大量地使用物质过程能够使其陈述更加客观,而通常被用来表达对客观世界的看法的关系过程则能够直接影响民众对某一事件的看法,从而提高梅所陈述的观点的说服力。
由于本语篇未出现任何行为过程小句,本研究将仅就其他五个及物性过程一一作具体分析:
1) 物质过程
物质过程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a process of doing),通常由两个参与者构成:动作者(actor)和目标(goal) [18] (pp. 170-175)。在本语篇的49个有关物质过程的小句中,动作者的分类情况如下(见表2):

Table 2. Actors of material process in theresa may’s resignation speech
表2. 特雷莎·梅辞职演讲中物质过程的动作者分类
从表中可以看到:动作者多为“我(I)”和“我们(we)”,这两类的占比约为60%,其他的动作者则与上下句的衔接有关。在两大类动作者中,占比稍大的“我们”主要有两种所指:一为梅所属的保守党派,共出现了9次,二为所有的英国人,共出现了6次。在使用代表保守党的“我们”时,梅主要陈述了保守党执政期间的诸多政绩,塑造了一个梅所说的得体的、不激进的、爱国的党派形象;此外,梅将脱欧描述为和平时代最大的挑战,通过“we can deliver Brexit”的坚定言辞来暗示民众只有保守党才具备实现英国脱欧的能力,以此获取民众对保守党的信任,增加保守党赢得英国大选的可能性。当梅使用代表英国人的“我们”发言时,梅削弱了自己的权力,刻意拉近其与听众之间的距离,演讲者和听众的合二为一能够使其更易于获得民众的支持 [16],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民众对于英国作为一个统一国家的身份认同感。通过动作性强的物质过程的使用,梅在向所有的英国人及党派传达一个至关重要的讯息:只有所有人统一立场,英国才可能顺利脱欧,拥抱美好的未来。
在以“我”为动作者的物质过程中,梅主要陈述了自己在位期间所做的努力。在2016年发表就职演讲时,梅曾承诺让英国成为一个为每一个人服务的国家(we will make Britain a country that works not for a privileged few, but for every one of us),在此次辞职演讲中,她采用现在完成时为当初的自己作了回应(I have striven to make the United Kingdom a country that works not just for a privileged few, but for everyone),以此表明自己一直在不忘初心地奋斗。尽管使用“我”会疏远其与听众的距离,但这在辞职演讲中是不可避免的,梅需要从个人的角度总结自己任期内的成绩 [16],她的总结让民众看到梅对于维护“平等”的决心,作为首相的她始终如一地坚持实现英国公民间的“平等”。
在进一步对特雷莎·梅辞职演讲的物质过程小句进行时态分析后(见表3),本研究发现:梅在其辞职演讲中大量使用了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来描述梅及保守党为英国人民所做的贡献,并运用现在进行时展现了以保守党为执政党派的政府目前正在推进的项目,这样做可以将民众的注意力从“脱欧失败”转移到保守党已有的政绩上,由此塑造一个尽职尽责的政党领袖形象,提高保守党在民众心中的执政能力。此外,梅还高频使用了一般现在时来强调英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每一个英国人都享有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肩负着让国家和谐统一的义务,梅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号召所有的英国人上下一心,尽快处理好脱欧事宜。在梅的辞职演讲最后,她还使用了一般将来时来明确自己即将辞职,并对下一届首相寄予了希望,这主要是由当时她即将卸任的语场所决定的。

Table 3. Temporal analysis of material process in theresa may’s resignation speech
表3. 特雷莎·梅辞职演讲中物质过程的时态分析
*其他:指含情态动词的小句及祈使句。
研究发现形塑政党认同有四个比较关键的因素:政党意识形态、政党组织、政党领袖和政党绩效 [20]。在辞职演讲中,特雷莎·梅通过大量物质过程的使用向民众展现了保守党作为英国执政党所取得的优秀政绩,这些政绩的列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民众由于政府脱欧的失败而产生的怀疑,此外梅还美化了自己作为保守党领袖的形象,并通过动作者“我们”的使用,拉近其与民众之间的距离,这样能够笼络民心,在民众心中树立爱国、爱民、不激进的保守党党派形象。梅对于政党绩效的宣传以及政党领袖的形象塑造能够提高民众政党认同的可能性,为日后保守党参与英国大选增加获胜的可能性。
2) 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表示“感觉”(perception)、“反应”(reaction)和“认知”(cognition)等心理活动的过程 [18] (pp. 170-175)。梅在辞职演讲中多次通过使用心理过程向民众证明她对她所做的一切都十分坚定而且十分自豪,例如:
I believe it was right to persevere, /even when the odds against success seemed high.
I feel as certain today as I did three years ago that in a democracy, /if you give people a choice, /you have a duty to implement what they decide.
I am proud of the progress we have made over the last three years.
通过使用一系列表达积极意义的词语,梅企图以她的激情来感染民众,让民众深信她所作的决策的正确性,肯定她和保守党所作出的贡献。梅还使用心理过程向民众灌输她所认为正确的脱欧一事的解决方案,展现保守党的优越性并宣扬保守党所奉行的安全、自由和机遇的价值观:
Such a consensus can only be reached/if those on all sides of the debate are willing to compromise.
I know that/the Conservative Party can renew itself in the years ahead; /that we can deliver Brexit/and serve the British people with policies inspired by our values: security, freedom, and opportunity.
梅告诉民众她认为只有所有人都作出一定的妥协,脱欧才能顺利进行;她还将自己对保守党的了解告诉民众,暗示民众只有保守党才能带领他们脱欧并走向更好的生活。梅将自己的主观想法变为中肯的意见传达给民众,在无形之中影响了民众对于保守党的认知,增强民众对于保守党的信赖。
通过上述对心理过程小句的分析可以看到:特雷莎·梅巧妙地用各种不同的心理过程来引发民众的共情,影响他们对于保守党以及脱欧一事的认知,以此引发民众对于保守党的信赖与认同,推动脱欧的进程,并为保守党参加大选提高了获胜的可能性。
3) 关系过程
关系过程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主要可分为“归属”(attributive)和“识别”(identifying)这两大类过程 [18] (pp. 170-175)。在特雷莎·梅的辞职演讲中,除了这两大类关系过程,梅还使用了1个拥有过程和1个关联过程,具体统计如下(见表4):

Table 4. Relational process in theresa may’s resignation speech
表4. 特雷莎·梅辞职演讲中的关系过程统计
由表4可见:梅在辞职演讲中使用了较多关系–识别过程,占所有关系过程的76.19%。识别过程主要由两个参与者构成:标记(token)和价值(value),标记在语义上较为具体,而价值则较为抽象。在本语篇的关系–识别过程中,标记的种类很多,出现次数较多的是:脱欧、首相的责任以及英国。通过识别过程的使用,梅表达了自己对于未能带领英国脱欧的遗憾并明确了下一任首相的任务与职责,即处理好脱欧事务、顺利脱欧;此外,对于“英国”的识别过程则强调了英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肯定了每一位英国公民在英国的地位,以此聚拢民心、劝说民众选择保守党带领英国顺利脱欧;演讲中所使用的其他标记也是为提高党派形象、推进脱欧进程所服务的,以“公投(referendum)”为标记的关系过程小句为例:
Because the referendum was not just a call to leave the EU but for profound change in our country. A call to make the United Kingdom a country that truly works for everyone.
梅先使用识别过程消解了“公投”作为“一个简单的离开欧盟的号召”的价值,而后将其重新定义为“英国将要发生重大变化的信号”,公投得到的结果将使英国改变为一个为每一位公民服务的国家。梅所挖掘的公投的积极意义将影响民众对脱欧事件的看法,让民众明白脱欧并非是一件坏事,相反,脱欧能够推动英国改革进步。通过先否定再肯定的关系–识别过程,梅影响着人们对脱欧的看法,影响着大众舆论的走向,从而进一步推动英国脱欧一事顺利进行。
除了识别过程,梅在辞职演讲中使用了3处归属过程:一处是明确脱欧是下一任新首相的重要任务,因为它关系着国家最大的利益;一处是梅赞同尼古拉斯·温顿爵士曾说的有关“妥协”的话,目的为了劝说更多的人与党派为了英国顺利脱欧作出一定的让步,统一签署脱欧协议;最后一处是梅判断当前紧张的国际局势只是暂时的,此处归属过程的使用能够安抚民心,让民众对国家和政府保持乐观与期待。
本篇演讲中还出现了1次拥有过程:And together, we have a great future。这里梅让人们相信团结起来就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给予了民众信心以及努力的方向。
除此以外,本语篇中还出现了1次关联过程,但这个过程出现在梅转述的尼古拉斯·温顿爵士(Sir Nicholas Winton)的话语中,本文将在言语过程中再对此作具体分析。
在对关系过程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梅通过使用以识别过程为主的关系过程不断地为英国、首相以及脱欧一事定性,主要是为了让民众认识到一下几点:英国是一个统一和谐的国家;每个人及每个党派都有义务就脱欧一事作出让步,因为脱欧对英国来说是一件正确的事,能够推动英国社会的进步;脱欧是下一任英国首相应当优先处理的事务,这几点恰恰体现了保守党所一贯强调的英国“统一”和“自由”的价值取向。由于政党意识形态被认为是塑造政党认同的灵魂性要素,在政党认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23],梅通过这些关系过程小句向民众宣扬了保守党的政党意识形态,由此巩固并发展了民众对这些意识形态以及保守党的认同。
4) 言语过程
言语过程指通过讲话交流信息的过程(a process of saying) [18] (pp. 170-175)。尽管在特雷莎·梅的辞职演讲中仅仅出现了1次言语过程,但这个言语过程所传达的信息至关重要:
He said, “Never forget that compromise is not a dirty word. Life depends on compromise.”
此处梅引用了尼古拉斯温·顿爵士曾对梅说过的话:“永远不要忘记妥协并不是一个肮脏的词。生活取决于妥协。”尼古拉斯·温顿爵士在二战前夕曾协助捷克斯洛伐克的669名儿童到英国,使他们得以避过后来的大屠杀,同时他也是梅在梅登黑德选区(Maidenhead)的选民,因而两人有一定的交流。梅在此转述尼古拉斯·温顿爵士所说的话,因此整句话采用的是言语过程,然而她所引述的话语包含了两个及物性过程:关系–识别过程和关系–关联过程。尼古拉斯·温顿爵士首先否定了“妥协”是一个不好的词,其次他通过关联过程进一步纠正人们对“妥协”的误解,将“妥协”与“生活”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向人们传达生活能够继续下去其实是得益于“妥协”的这一思想。
梅通过引用尼古拉斯·温顿爵士的话来重申处理脱欧一事时“妥协”的重要性,这样能够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既然“妥协”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是如此重要,那么英国若想继续发展下去,也需要每个英国人及每个利益相关方的妥协。
5) 存在过程
存在过程是表示某物存在的过程 [18] (pp. 170-175)。在本篇辞职演讲中共出现了3次存在过程,其中1次提及有许多值得骄傲的美好事物存在于英国,由此将民众的关注点从对目前政府面临的压力转移到英国的美好未来上,安抚了对英国未来正处于迷茫中的民众,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民众对于当前政府的怀疑:
Our politics may be under strain, but there is so much that is good about this country, so much to be proud of, so much to be optimistic about.
其他2次存在过程则暗示民众未来英国将不存在悲剧或任何不公平的现象,体现了梅及其所带领的政府对于“平等”的重视:
It is why the Race Disparity Audit and gender pay reporting are shining a light on inequality, so it has nowhere to hide.
And it is why I set up the independent public inquiry into the tragedy at Grenfell Tower to search for the truth, so nothing like it can ever happen again, and so the people who lost their lives that night are never forgotten.
梅在这两句话中展现了自己对于目前社会所存在的不公平现象的关注,例如性别不平等、社会财富不平等(在格伦费尔大厦发生的悲剧发生凸显了贫富阶层生活条件的极端差距),梅使用其作为首相的特权积极为弱小群体发声,致力于实现英国公民人人平等。此处梅虽然增强了其与民众的权力差距,但却不会让民众觉得冒犯,反而能让民众知道梅及其所带领的保守党致力于打造一个能够实现人人平等的政府。
通过提及英国现存的不公及存在于未来的美好,梅减少了民众对于目前保守党政府执政能力的怀疑,向民众刻画了一个致力于实现平等公正的保守党政府,通过对党派意识形态的大力宣传,梅能够增强民众对于保守党的认同感,由此增加保守党在下一次竞选中获胜的概率。
4. 结语
通过对特雷莎·梅辞职演讲的及物性分析可以看到:语篇对于及物性过程和参与者的选择等都取决于语篇的功能和语篇生产者的意识形态。《金融时报》曾在有关特雷莎·梅辞职演讲的报道中提到梅为未来的保守党竞选扫清了道路 [24],本文通过及物性分析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
梅在其辞职演讲中大量运用了物质过程,旨在客观地向民众宣传了她作为首相的爱国爱民及她所属的保守党派的卓越政绩,通过代词“we”的使用削弱了自身权力,这样更易获取民众的信任,增强民众对于梅及其所在保守党派的好感。同时,她通过较多地使用关系过程,尤其是关系–识别过程,借此来改变民众对英国、首相以及脱欧一事的看法,宣扬保守党所拥护的英国“统一”和“自由”的价值观,由此为下一届首相推动英国脱欧扫清思想上的障碍。此外,梅还通过一些心理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的使用与民众共情,削弱民众对于保守党执政能力的怀疑,并通过强调保守党致力于打造一个能实现社会“平等”、“公正”的政府来加强民众对于保守党执政理念的肯定;除此以外梅还明确了脱欧对于英国来说是一件正确的事来鼓舞所有的英国人应当齐聚一心脱欧,拥抱脱欧后属于英国的美好未来。
特雷莎·梅作为统治阶级权力的代表,即便是离任之际,梅所发表的辞职演讲也具有明显的政治企图。梅通过以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为主的及物性过程的使用来客观宣传保守党的政党绩效与政党意识形态,改变民众对于现实世界各种人与事的认知,由此尽可能地拉拢民心、增强民众对于保守党的认同,由此推动脱欧进程并为保守党参加下一届英国大选增加了获胜的可能性。
最后,由于本研究仅选取了英国前首相特雷莎·梅的辞职演讲作为研究语料,其不足以代表所有的辞职演讲,因此本研究所得的研究结果可能无法被推广。未来的研究可以对多位政治家的辞职演讲作比较研究,观察辞职演讲在及物性过程使用上的规律。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