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全国第二次残疾人人口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各类残疾人8296万,其中肢体残疾人占比29.1%,为2412万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2006),肢体残疾人的占比在各类残疾类型中最大。肢体残疾给个体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重大变化,大多肢体残疾人士不可避免地要经受因致残事件引发的即时强烈应激以及继后由于躯体缺失功能受损,生活方式和活动范围受限而带来的持久慢性应激,势必影响肢体残疾人士心身健康。
国内关于肢体残疾人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一特殊群体在情绪体验(焦虑、抑郁)、社会支持、社交能力、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实际状况堪忧(谢瑞红,王志刚等,2012)。黄田艺、陈定湾针对杭州地区肢体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与抑郁状况调查发现,肢体残疾人存在抑郁状况占35.1%,残疾等级、生活自理能力、朋友数量和社会支持度是抑郁影响因素的独立危险因素(黄田艺,陈定湾,2020)。陈红光、黄悦勤等在2019年的调研中发现肢体残疾中精神残疾共患率较高(陈红光,黄悦勤等,2019)。积极维护肢体残疾人心理健康势在必行。
如何预防肢体残疾人士在遭遇躯体残障后继发精神残障,切实维护肢体残疾人心理健康,非常有必要探寻肢体残疾人心理适应性的总体状况以及如何促进适应发展。适应是个体对外部变化所做出的一系列自我调节的过程,一般需要经历认知调节、态度转变和行为选择三个主要环节(贾晓波,2001)。陈玉珠(陈玉珠,2014)将残疾人的适应性界定为:在生理层面,能够接纳自身的身体状况,正确看待自己的生理缺陷,并且能够积极主动想办法来克服由缺陷带来的障碍;在心理层面,在遇到挫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不盲目自卑,对生活充满信心;在社会层面,能够积极努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能够理性地处理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冲突和矛盾。陈玉珠提出适应性可从自我、人际、职业、环境、生活5个维度进行评估,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反映特殊群体残疾人生理、心理、行为的适应性。
婚姻涉及主客观综合因素,以往有学者基于对残疾人婚姻进行质性研究提出,残疾人婚姻不仅是个人选择,还涉及环境和适应的问题,引发残疾人婚姻与其适应性的探讨。国内对于残疾人婚姻的研究,多集中在现状调查,以及相关婚姻的影响因素分析,少见对残疾人婚姻质量的研究。为了研究残疾人适应性,有必要引入婚姻质量这个变量,深入探索残疾人的婚姻质量与适应性的关系,以期了解反映婚姻质量的家庭功能有效性、家庭地位的平等性、夫妻交流的有效性、心情愉悦程度、个性的相容和适应程度、生活习惯的一致性等方面是如何影响残疾人适应性的方方面面,这对提升残疾人的婚姻质量以及促进其适应性意义重大。
根据适应性相关理论,适应机制涉及认知调节、行为反应一体化的应对方式等方面因素。应对方式 (coping style)是个体遇到压力和挫折等应缴源时所采取的应对机制。应对是个体在应激环境或事件中,对该环境或事件作出认知评价,是个体面对困难及超自身资源负担的生活事件时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Costa Jr.等国外研究者,提出应对方式可分为两类:积极的应对方式和消极的应对方式。积极的应对方式是依照改变个人及其所处环境的相互关系为问题解决指向性的应对。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个体,应激当前有更加强烈的愿望去采取措施应对压力;消极的应对方式通常指向情绪或生理唤醒的应对(Costa Jr. & McCrae, 1988; Costa Jr. et al., 1991)。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个体,应激当前有更多的消极情绪的反馈,国内有研究者对应对方式与婚姻质量的关系进行了探索。王厚亮等人(2003)对育龄妇女应对方式与婚姻质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显示,积极应对方式有利于夫妻之间情感沟通和交流,有利于提高婚姻满意度。陈小萍和张怡星以已婚城市职业女性为研究对象,探讨应对方式与婚姻质量的相关,其研究结果显示城市职业女性应对方式与婚姻质量显著相关,其中积极应对方式可以有效预测婚姻质量(陈小萍,张怡星,2019)。
适应与人格特质具有相关性,积极人格特质与社会适应有互为影响作用(季元德,魏钢焰,2012)。Duckworth等(2007)提出了坚毅这一积极人格特质,其包含两方面内涵:一是为长久目标付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二是对这个目标保持一如既往的兴趣。具有坚毅人格特质的个体可以在很长的时间内,不论经历多少次失败、困境、以及挑战,都会继续坚持努力和不懈挑战,并始终保持初心不改的兴趣和激情。Duckworth等研究者提出坚毅结构包括努力持久性与兴趣一致性两个因素,在Duckworth之后,国内研究者梁葳等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坚毅的维度进行了验证,同样得出了坚毅的两因素模型(梁崴,王丹丹等,2016)。Vela等人(2015)一项针对中学生的调研结果提示,希望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其坚毅人格。Meriac等人探索了坚毅与延迟满足之间的关系,提示延迟满足能够正向预测坚毅人格(Meriac et al., 2015)。West等人探索了坚毅与成长型思维之间的关系,提示目标承诺能够正向预测坚毅,方向和目标会激励个体为实现长远目标而不懈努力(West et al., 2016)。Eskreis-Winkler在婚姻与坚毅关系的研究中发现,男性坚毅品质的水平能够预测其维持婚姻的可能性(Eskreis-Winkler et al., 2014)。Duckworth认为,坚毅特质的作用类似于心理弹性、意志力和自我控制等心理特质(Duckworth & Gross, 2014)。坚毅特质与积极情感成正相关,如幸福感等(Vainio & Daukantaitė, 2016);坚毅性与自我控制、尽责性等特质高度相关,因而坚毅人格特质有利于人的适应性发展(杜帅领,朱艳丽,2019)。
本研究在前期对肢体残疾人婚姻质量、坚毅和应对方式、适应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分析肢体残疾人婚姻质量、坚毅和应对方式与适应之间的关系,以及坚毅和应对方式在肢体残疾人婚姻质量对适应的影响中是否发挥着中介效应,分析肢体残疾人婚姻质量是否既直接影响适应,又可分别通过坚毅特质、积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适应,以期为探索肢体残疾人的心理适应的有效机制提供参考和建议。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方便抽样,在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和东莞市社区、残疾人企业以及残疾人康复中心抽取已婚的肢体残疾人1570名作为研究被试施测以下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10份,有效率为96.2%。
2.2. 研究工具
2.2.1. 残疾人适应性研究工具(陈玉珠,2014)
陈玉珠编制的“残疾人适应性量表”,该量表5个维度:自我适应、人际适应、职业适应、环境适应、生活适应,全量表含30个条目。采用Likert 5记分,从“很不符合”、“不太符合”、“不能确定”、“有点符合”、“非常符合”进行1~5级评分。部分项目采用反向记分。评估适应性水平以各条目得分相加总分高低判定,得分越高表示适应性水平越高。该量表信度较好,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974,分半信度0.972;内容效度良好0.989;五因子方差比71.06%,具较高的效度。
2.2.2. 婚姻质量研究工具(戴晓阳,2015)
采用“中国人婚姻质量量表”测量,该量表由程灶火编制,含90个条目,分10个维度。量表总分的分半相关和α系数分别为0.899和0.925,各维度的分半相关和α系数范围分别为0.477~0.698和0.462~0.645,其具有较高的信度。
2.2.3. 应对方式问卷(解亚宁,1998)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测量,该量表由解亚宁编制,该量表重测信度为0.89,α系数为0.90;积极应对分量表的α系数为0.89;消极应对分量表的α系数为0.78。
2.2.4. 坚毅量表(谢娜,王臻,赵金龙,2017)
本研究采用的坚毅量表是由Duckworth等人编制的GRIT量表的中文版本,该中文版本由谢娜、王臻、赵金龙等修订而成,其保留了原有题项,含坚毅努力和坚毅兴趣两个维度。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729,折半信度为0.784,重测信度为0.804 (p < 0.001)。
2.3. 统计方法
收集数据输入SPSS25.0统计软件包,进行相关分析、中介分析等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相关分析的结果
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肢体残疾人婚姻质量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适应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r = 0.431~0.866, p < 0.01),婚姻质量量表的夫妻交流、化解冲突、家庭角色维度与适应量表的人际适应维度相关程度较高(r = 0.769~0.866, p < 0.01);适应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 = 0.496~0.822) (p < 0.01),其中环境适应与积极应对方式相关程度最高;适应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 = −0.474~−0.503) (p < 0.01);适应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坚毅量表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 = 0.468~0.821) (p < 0.01),其中坚毅量表的坚毅努力维度与适应量表的生活适应维度、环境适应维度的相关程度较高(r = 0.821, p < 0.01; r = 0.790, p < 0.01) (见表1)。

Table 1.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arital quality, coping style, firmness and adaptability
表1. 婚姻质量、应对方式和坚毅与适应性的相关分析
注:*p < 0.05,**p < 0.01,下同。
婚姻质量量表及其各维度与应对方式问卷的积极应对方式维度、坚毅量表及其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 = 0.561~0.813,p < 0.01;r = 0.469~0.813,p < 0.01),而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 = −0.624~−0.823,p < 0.01)。其中婚姻质量量表的夫妻交流、化解冲突维度与积极应对方式相关程度较高(r = 0.813, p < 0.01; r = 0.795, p < 0.01);婚姻质量量表中的经济安排、亲友关系、家庭角色维度与消极应对方式相关程度较高(r = −0.769~−0.823, p < 0.01)。婚姻质量量表的家庭角色、生活观念维度与坚毅努力维度相关程度较高(r = 0.811, p < 0.01; r = 0.801, p < 0.01);婚姻质量量表的性格相容、业余活动、情感与性维度与坚毅兴趣维度相关程度较高(r = 0.803~0.813, p < 0.01) (见表2)。

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arital quality, coping style and grit
表2. 婚姻质量和应对方式、坚毅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3.2. 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婚姻质量、应付方式和坚毅、适应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符合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的前提条件,分别进行应付方式和坚毅在婚姻质量与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Baron和Kenny (1986)的逐步法(causal steps approach),可用下列回归方程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Y = cX + e1 (1)
M = aX + e2 (2)
Y = ¢X + bM + e3 (3)
其中方程(1)的系数c为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总效应;方程(2)的系数a为自变量X对中介变量M的效应;方程(3)的系数b是在控制了自变量X的影响后,中介变量M对因变量Y的效应;系数¢是在控制了中介变量M的影响后,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直接效应;e1~e3是回归残差。对于这样的简单中介模型,中介效应等于间接效应(indirect effect),即等于系数乘积ab,它与总效应和直接效应有下面关系:
c = ¢ + ab (4)
参照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年对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的总结(温忠麟,叶宝娟,2014),分别以坚毅、积极应对方式为中介变量,分别检验其在在婚姻质量与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见表3,表4。
表3显示坚毅特质在婚姻质量与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第一步以婚姻质量量表总均分为自变量,适应量表总均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婚姻质量对适应存在显著预测作用(p < 0.01);第二步,以婚姻质量为自变量,坚毅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婚姻质量对适应存在显著预测作用(p < 0.01);第三步,以婚姻质量和坚毅为自变量,适应总均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婚姻质量和坚毅对适应均存在显著预测作用(p < 0.01)。由于三次回归检验均呈显著性,所以坚毅的中介效应显著(p < 0.01)。当加入坚毅之后,婚姻质量对适应总均分的影响系数从0.722下降到0.598,说明坚毅特质在婚姻质量与适应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由表3可知,a = 0.615,b = 0.532,c = 0.722,ab和c同号,属于部分中介效应。在该部分中介模型中,婚姻质量的总效应为0.722,直接效应为0.598,通过坚毅产生的间接效应ab为0.327,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ab/c|为45.32%。

Table 3. Test of mediating effect of gri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riage quality and adaptability
表3. 坚毅特质在婚姻质量与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注:**p < 0.01,Y = 适应,X = 婚姻质量,M1 = 坚毅。
表4显示积极应对方式在婚姻质量与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采用以上同样的方法,三次回归检验均呈显著性,所以积极应对方式在婚姻质量与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p < 0.01)。当加入积极应对方式之后,婚姻质量对适应的影响系数从0.722下降到0.631,说明积极应对方式在婚姻质量与适应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由表4可知,a = 0.545,b = 0.461,c = 0.722,ab和c同号,属于部分中介效应。在该部分中介模型中,婚姻质量的总效应为0.722,直接效应为0.631,通过积极应对方式产生的间接效应ab为0.25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ab/c|为34.80%。

Table 4. Test table of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Positive coping styl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riage quality and adaptability
表4. 积极应对方式在婚姻质量与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注:**p < 0.01,Y = 适应,X = 婚姻质量,M3 = 积极应对。
4. 讨论
4.1. 婚姻质量、应对方式与适应的相关分析讨论
4.1.1. 婚姻质量与适应的相关分析讨论
本研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肢体残疾人婚姻质量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适应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r = 0.431~0.866, p < 0.01),表明肢体残疾人婚姻质量越高,则适应程度越高,反之亦然。婚姻质量量表的夫妻交流、化解冲突、家庭角色维度与适应量表的人际适应维度相关程度较高(r = 0.769~0.866, p < 0.01),提示肢体残疾人家庭生活中的夫妻交流、化解冲突、家庭角色定位是促进人际适应的重要因素,反之肢体残疾人良好的人际适应性也体现于日常婚姻生活中夫妻间和谐互动和各自的角色担当。
4.1.2. 应对方式与适应的相关分析讨论
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与适应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 = 0.496~0.822, p < 0.01),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与适应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呈显著负相关(r = −0.474~−0.503, p < 0.01),表明肢体残疾人在遭遇困境时越是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则其适应程度越高;反之,其适应程度越高,则更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然而,越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则越是在应激之时或退缩回避或冲动易怒,长此以往势必阻碍适应性的发展。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在积极应对与适应的相关中,积极应对方式与环境适应相关程度最高,残障无疑限制了肢体残疾人士的环境活动,然而越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通过不断在认知和行为上作出积极努力,则越能主动创造条件适应环境;而肢体残疾人越是主动创造条件积极适应环境,则越有机会发展和完善积极应对方式。
4.1.3. 坚毅与适应的相关分析讨论
坚毅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适应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 = 0.468~0.821, p < 0.01),表明肢体残疾人越是持续坚守长期目标,并对目标保持一如既往的兴趣,则越是体现更高的适应程度;而肢体残疾人在自主适应、生活适应、人际适应、职业适应、环境适应等方面适应程度越高,则越有助于肢体残疾人持续坚守目标。坚毅与适应相关分析结果还显示,坚毅量表的坚毅努力维度与适应量表的生活适应维度、环境适应维度的相关程度较高。肢体残疾人因由先天因素,或由于在生活中遭受意外事故使其躯体缺失或功能受损,导致其部分或全部丧失了机体能力,使之生活方式和活动范围大受限制,要突破限制去适应生活环境,尤其有赖于坚毅努力特质的支撑,个体坚毅努力特质体现于其立定并坚守长远目标,在实现目标之路上遭遇挫折,甚至历经失败,其依然能够坚持朝向目标作出不懈的努力。
4.1.4. 婚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婚姻质量与应对方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婚姻质量量表及各维度与应对方式问卷的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 = −0.624~−0.823,p < 0.01),提示肢体残疾人婚姻质量越高,越易于避免采取消极应对方式,而越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婚姻质量则越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者应激之中倾向于外归因,呈现诸多消极情绪的反馈,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婚姻满意度。婚姻质量量表及各维度与应对方式问卷的积极应对方式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 = 0.561~0.813,p < 0.01),表明肢体残疾人婚姻质量越高,越易于在遭遇困境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而越善于启用积极应对方式,其婚姻质量越高。研究结果还显示在婚姻质量与积极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中,婚姻质量的化解冲突、夫妻交流维度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呈显著高相关,此正如Karney和Bradbury (1995)以综述汇总一系列婚姻冲突研究发现,夫妻的冲突解决是维持婚姻质量关系的关键所在。Gottman (2002)认为,夫妻在面对婚姻冲突时通过采取积极协商化解冲突的应对方式,这一达成一致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具有预测力,本研究所得结果与此观点基本一致。
4.1.5. 婚姻质量与坚毅的相关分析
婚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坚毅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 = 0.469~0.813,p < 0.01),提示肢体残疾人婚姻质量越高,则坚毅特质水平越高;高坚毅特质水平个体,生活目标明确,并愿意为长久目标作出不懈努力,此有助于婚姻的积极发展,从而不断增进婚姻质量。婚姻质量与坚毅的相关分析结果还显示,婚姻质量量表的家庭角色、生活观念维度与坚毅努力维度呈高相关关系,家庭角色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特定身份,反映了个体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家庭角色要按照社会公认的行为模式规范其角色行为,此涉及与之相关联的家庭生活观念及家庭角色态度,家庭角色功能的优劣是影响家庭功能乃至婚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高坚毅努力特质个体往往具有坚定不移的目标导向,此非常有助于肢体残疾人明确自己的家庭角色定位,并不断完善家庭角色功能,从而有利于持续增进婚姻质量。
婚姻质量与坚毅的相关分析结果还显示,婚姻质量量表的性格相容、业余活动、情感与性维度与坚毅兴趣维度呈高相关关系,表明涉及肢体残疾人婚姻质量的夫妻性格相容程度越高、闲暇共度欢乐时光的内容充实程度越高、情感交流与性的和谐程度越高,则坚毅兴趣特质水平越高。坚毅人格特质包含两方面内涵:一是为长久目标付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二是对这个目标保持一如既往的兴趣。高坚毅兴趣的个体,基于对目标保持一如既往的兴趣,易于激发其积极情感,这有利于肢体残疾人婚姻生活中夫妻间的良性互动,进而在良性互动中不断得到对方的积极强化和正性反应,从而使婚姻质量的增进具有可持续性。
4.2. 中介效应分析
肢体残疾给个体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重大变化,大多肢体残疾人士不可避免地要经受因致残事件引发的即时强烈应激以及继后由于躯体缺失功能受损,生活方式和活动范围受限而带来的持久慢性应激,势必影响肢体残疾人士心身健康,这一特殊群体在情绪体验、社会支持、社交能力、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实际状况堪忧,切实维护肢体残疾人心理健康,有赖于有针对性地促进其在遭受身心重创后更好地启动适应性发展,探索促进其心理适应的有效机制势在必行。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在肢体残疾人婚姻情境设置中,探索坚毅人格特质和应对方式在其婚姻质量与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坚毅特质在婚姻质量和适应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坚毅特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5.32%。该研究结果提示,婚姻质量对肢体残疾人士的适应有直接作用效果,并通过以坚毅人格特质为中介变量的间接效应来实现。由此可见,肢体残疾人婚姻质量水平越高,婚姻生活满意程度越高,越能增进其坚毅特质水平。高坚毅水平的个体在生活中往往具有清晰的目标感,对长远目标的实现抱有持久的热情,并愿意为之作出不懈的努力,在实现长远目标过程中,通过克服诸多障碍,个体将获得更多适应社会生活的成功经验,此无疑会增进个体在各个生活领域的自我效能感,使其社会适应不断得以增强和完善。
本研究中介效应分析发现,积极应对方式在婚姻质量和适应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4.80%。该研究结果提示,婚姻质量对肢体残疾人士的适应有直接作用效果,并通过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中介变量的间接效应来实现。由此可见,肢体残疾人的婚姻质量水平越高,婚姻生活满意程度越高,越能使之在应激当前倾向于采用积极应付方式。倾向于积极应对方式的个体,在生活中遭遇应激事件时,往往会合理化调整认知,酌情将内外归因加以结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会有更加强烈的愿望采取措施主动应对应激源,并相信自己对消极事件的控制力较强,这种有把握的自我认知无疑减轻了知觉压力的水平,因而倾向于积极应对方式的肢体残疾人士,在日常婚姻生活中,更倾向于主动创造积极发展机会,进而促进适应性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在促进残疾人士心理康复工作中,将肢体残疾人的适应性发展作为重要主题,且在制定适应性发展的干预方案中,有必要纳入婚姻质量探讨,把肢体残疾人的婚姻满意度的提升作为重要内容,在促进残疾人婚姻关系的互动交流中,将积极应对方式学习和坚毅品格的养成嵌入促进各自的自主适应、人际适应、环境适应、职业适应,生活适应过程中,从而全面促进肢体残疾人的适应性发展。
5. 结论
应对方式和坚毅特质对于肢体残疾人的适应性有显著影响,并在婚姻质量和适应性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婚姻质量直接影响肢体残疾人的适应性,也通过坚毅特质、积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肢体残疾人的适应性。在制定肢体残疾人适应性发展的干预方案中,有必要把肢体残疾人婚姻满意度的提升作为重要内容,并将积极应对方式学习和坚毅品格的养成嵌入促进其自主适应、人际适应、环境适应、职业适应、生活适应过程中,从而切实而全面地促进肢体残疾人的适应性发展。
基金项目
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WZDXM024)。
参考文献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