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要求。“三全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以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以综合改革的思维和举措,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1]。
随着计算机、网络安全、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以数据为中心的技术应用日益丰富,来自政府、行业、企业、公众的大量数据不断汇集,人们对信息处理类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多,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各行业数据规模呈TB级增长,拥有高价值数据源的企业在大数据产业链中占有至关重要的核心地位。在实现大数据集中后,作为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未来的技术骨干人才,在维护信息化健康发展的进程中,其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信息化工作中,如何确保网络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不受到信息泄漏和非法篡改的安全威胁影响,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一个技术问题,而变成了一个国家战略和社会环境所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所以在信息化技术核心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思政环节,深化“三全育人”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现阶段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 [3]。
2. 设计思路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接1 + X证书职业能力等级要求,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选用了学生相对熟悉了解业务的《在线商城管理系统》作为项目案例全程贯通,完成相应的学习情境目标。该课程的学习情境见图1所示。
所谓课程思政,即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

Figure 1. Learning situation design table
图1. 学习情境设计表
课程思政强调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内在德性和素养,要把国家发展、社会发展与学生个人发展相结合,帮助学生解答各类困惑,激发学生对民族、国家、社会等学习的兴趣、动力与热情,在创造社会价值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社会定位和自身的价值 [4] [5]。
所以,本课程的思政元素设计从国家发展、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相结合,共设计了十二项思政主题,具体如图2所示。

Figure 2.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me structure chart
图2. 思政主题结构图
3. 思政主题设计
3.1. 国家发展主题设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学生一代,更应在这些方面加强素质培养。在本课程中,设计了三个从国家层面的大思政主题,结合专业课程学习情境与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呈现方式达到育人效果,具体见表1所示。

Table 1. National develop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me table
表1. 国家发展思政主题表
3.2. 社会责任感主题设计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过:“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只有同这个世界结合起来,我们的理想才能结出果实;脱离这个世界就不现实。”
在课程的相关学习情境中,挖掘在数据库应用技术中与培养社会责任感相结合的主题,比如服务器软件的下载安装单元中,嵌入知识产权保护主题,倡导学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SQL语句学习过程中,通过工匠精神的诠释,加强语句的编写规范,并扩大到编程规范,培养能工巧匠的基本素质等,具体内容见表2所示。

Table 2. The theme tabl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inking and Politics
表2. 社会责任感思政主题表
3.3. 个人修养思政主题设计
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有正确的定位,也就是要能有正确的人生观,在数据库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这些思政主题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见表3所示。

Table 3. The theme table of personal cultivation and political thought
表3. 个人修养思政主题表
4. 结语
通过从国家发展、社会需要结合个人修养,设计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与内容,将思政主题与专业主题进行深度融合,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润物无声”地进行价值引领和思政教育,实现全方位育人。
在后续的课程改革中,主要加强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在进行思政案例设计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设计与开发,使得思政案例亲和力加强,实用性提高,打造教师学生课程思政共同体;其次设改进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方式,实现多角度多维的评价,便于思政环节的良性迭代更新,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6]。
基金项目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项目(12JXN015)。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诚信所大数据人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