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人才是当今国家之间竞争的关键因素。高等教育作为高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培养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首要任务。在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社会的各类思潮不断地冲击大学生群体。互联网+时代给广大学生提供更广泛的信息资源,当代大学生所认识的世界更为广泛和丰富,特别是00后的大学生从小生活在互联网和自媒体高速发展的环境中,获取不同思想和知识的渠道很多,思维也十分多元和活跃,传统的思政课程难以满足时代对大学生思想修养培养的要求。如何坚持传统思政课堂优势,同时探索新的渠道,发挥大学教学中“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是当下高校思想教育面临的难题。
针对人才培养的新特点和要求,2016年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教育部在2017年和2020年分别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1] 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2]。纲要提出要积极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广大教员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专业课程应承担起课程思政建设载体的作用,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融入专业课教学各环节,将课程思政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广大学生拥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意识。目前各大学都在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本文针对武器装备系统概论课程教学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研究。
2. 武器装备系统概论课程思政教学分析
2.1. 教学内容组成
武器装备系统概论是一门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各类武器装备,在掌握典型装备基本技术原理的基础上,了解武器装备的形态和类型、战术技术性能,建立对武器系统整体认知,并熟悉典型作战样式中武器装备的运用原则与方法。
武器装备系统概论课程以战争和武器、不同作战样式对武器的需求为切入点,课程知识点内容设计采用“四纵四横”的总体框架。“四纵”结构按照力量投送观点将武器装备系统划分为弹药、武器、平台和体系四个层次,如图1所示。其中平台是对武器的综合集成,体系侧重平台和武器的综合运用。
2.2. 课程思政的分析
在现有知识教学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思政育人目标。课程思政基本教学目标是价值导向和知识传授相融合,将思想教育贯穿主要教学环节,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在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生观,传播正能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

Figure 1. “Four vertical” structure of content of introduction to weapon equipment systems
图1. 武器装备系统概论教学内容的“四纵”结构
结合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和武器装备系统概论课程特点,武器装备系统概论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学习武器装备系统知识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思,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学生扎根军营的信念和敢打必胜的信心。
基于武器装备系统概论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积极探索和寻找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的结合点,不断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明确身心素质、军人素养的基本要求。
对照文献 [3] 提出的思政元素,武器装备系统概论课程重点培养的思政元素具体包括:优越高效的国家制度、心系中华的爱国情怀、工业强国的民族追求、居安思危的家国记忆、科技创新的拼搏斗志、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和锐意敢为的创业精神。
3.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以修改后的武器装备系统概论教学大纲为指导,结合武器装备系统概论知识体系中的各知识点的内容和特点,围绕思政教学内容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设计,使得思政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的内容有机融合,使思政教学进入课堂润物细无声,避免生搬硬套。
结合“四纵四横”的总体框架,以概述、技术原理、典型装备及体系和作战运用“四横”为主线,分析各部分内容的特点,对各部分思政内容开展教学设计。
3.1. 概述部分
概述部分主要讲授基本概念、历史发展沿革以及装备的发展趋势等内容。在教学中,直接结合国内外装备发展进程,从以下方面进行思政教学。一方面通过介绍建国以来我军武器装备发展取得的巨大进展,例如,在介绍空中作战平台时,可以通过对比国产四代机与国外四代机的对比分析,展现我军装备的战斗力,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加制度自信。另一方面通过宣传武器装备研发中的典型人物先进事迹和高尚精神,如介绍弹药这一章的概述中,宣扬两弹一星,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拼搏斗志以及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具体的教学形式可以通过课后资料阅读和课堂讨论形式组织。
3.2. 技术原理
技术原理部分主要结合不同武器装备的特点,介绍其中运用的基础技术原理。这部分内容可结合技术突破过程知识点的讲授,穿插介绍国内外科学家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和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例如,在介绍海上作战平台中航母舰载机弹射技术,可介绍我军电磁弹射装备的研制艰苦过程,马伟明院士的创新精神和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在介绍空间作战平台中火箭发射技术和回收技术时,可结合我国的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和探火工程,介绍我国航天人如何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和严谨治学的精神。
3.3. 典型装备
典型装备部分主要介绍国内外典型先进装备。在思政教学中,一方面通过对比国内外典型装备的差异,例如,我军指挥信息系统与美军C4ISR系统的差距,加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激发学生科技攻关、创新潜力。另一方面,通过视频和照片等资源,介绍最新阅兵展出的我军新型装备,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增强敢打必胜的信心。例如,针对国庆阅兵上出现的最新东风导弹系列、最先进的四代战机歼20等先进装备,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以课后阅读、课堂讨论、资料库自学等形式结合知识点学习引导学生的价值观。
3.4. 作战运用
作战运用部分主要结合装备的特点,介绍装备的典型作战运用场景和典型运用的案例。除了分析经典战例外,可结合近期的局部战争分析武器装备的运用。通过信息化战争等先进的作战样式和概念的介绍,从忧患意识、爱国主义、人道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如介绍我军创新装备运用方法,击落我军利用防空导弹击落美军先进的U-2高空侦察机,提升学生们的战斗意志,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武器运用模式。结合无人作战平台的作战运用,组织学生课后观看电影“天空之眼”,讨论无人作战装备使用对人类伦理、道德的挑战,以及叙利亚战争中的生化武器等霸权主义认识等。
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思政教学内容,不断创新和选择教学方法。通过构建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通过慕课、雨课堂、微信、网站、公众号、建立相应的案例库、视频库等手段及时准确地将思政方面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4. 结束语
在武器装备系统概论课程中,我们按照上述设计开展了初步教学实践。在课程结束后,绝大部分学生都对课程思政的效果给予了肯定。学生普遍反馈增加了课程的兴趣,通过学习不仅感觉到国家强大,同时也深深感到自己承担的责任重大。
通过课程实践,我们也发现课程思政内容和题材还有待进一步挖掘,需要不断丰富相关的案例和资源库。同时,教师本身也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家国情怀、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思政元素深深植入教学理念中。此外,由于课内学时有限,为保证知识点学习和课程思政内容都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要进一步合理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同时加强课内的检查和讨论。
基金项目
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