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1] 明确提出了“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任务。为提高农村教育的师资水平,更好的促进农村教育发展,降低城乡间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我国从2004年开始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简称“硕师计划”) [2],为新疆、兵团基层农牧团场学校输送了大批优秀本科毕业生,有效缓解了新疆南北疆农牧团场学校师资不足的现状,为新疆、兵团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从2010年起,“硕师计划”的培养方式改为现行的“3 + 1”模式,而且将硕师计划与特岗计划结合一起实施。
2017年,我校开始向新疆各地输送数学专业“硕师计划”研究生,“硕师计划”的实施是一项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探索的工作,在政策导向、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培养机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实施的重点是把培养质量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农村教育不仅需要大量的教师,更需要高层次、高水平、城乡间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我国从2004年开始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简称专业化的教师)。通过调研发现,自“硕师计划”实施以来,所培养的“硕师计划”研究生核心能力与培养目标之间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核心能力的概念是伴随着知识经济的产生而出现的,是传统意义上竞争概念的深层次发展。对核心能力的系统研究则是管理经济学界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并逐渐发展起来的。“核心能力”一词最早见诸于1990年普拉哈拉德(Prahalad, C.K.)和哈默尔(Hamel, G.)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企业的核心能力》一文。该文把核心能力定义为“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并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 [3]。1994年,两人合作的论著《竞争大未来》,把核心能力概念具体应用到战略管理中,由此在西方管理学界掀起了关于核心能力的研究与讨论高潮 [3]。
2006年朱超华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借用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把教师核心能力界定为是蕴涵于教师能力内质中、在教师能力系统中起主导作用、能使教师持续发展并在竞争环境中占据优势的专业能力。并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探讨了教师核心能力的概念、内涵和功能,分析了教师核心能力发展和运行的机制,并建构了“价值引导与自主管理相统一”的新型教师管理模式 [4]。
本文在上述教师核心能力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教师的系列讲话精神,贯彻新疆工作总目标和兵团精神传承要求,促进兵团基础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并将核心能力培养充分渗透于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最终为兵团基础教育打造一支“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打得赢”,充分体现兵团“军”的属性的高学历、高素质教师队伍作出一定的贡献。
2. 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
通过对我校自从2017年招生到今年2020年的四届所有“硕师计划”研究生发放调查问卷,从知识储备、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数学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等五个维度的核能力进行调查,针对每个维度的题目给定五个答案并进行赋分:A. 完全不符合:1分;B. 少部分符合:2分;C. 一半符合:3分;D. 大部分符合:4分;E. 完全符合:5分。最后借助SPSS软件对每个题目、每个维度进行分析,并给出自己的建议。
(二) 信度检验

Table 1. Reliability checklist of each dimension
表1. 各维度信度检验表
为确保问卷的可靠性,本研究采用克隆巴赫(Cronbach Alpha)信度系数法,对量表所有问卷数据27个项目进行信度检验。从表1可以看出整体可靠,统计信度系数为0.963,五个维度的克隆巴赫Alpha系数介于0.719~0.938之间。以上表明,无论是整体还是各维度内部一致性较高,信度良好。
3.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 S大学“硕师计划”研究生核心能力整体水平分析

Table 2. Average score of each dimension
表2. 各维度分数平均值
从表2可以看出,“硕师计划”研究生核心能力整体水平良好,尤其是数学教学能力及教育管理能力,但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平均分只有3.681,说明部分研究生在此方面还有所欠缺。在专业发展方面,大部分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教研能力还有待提升。
(二) S大学“硕师计划”研究生核心能力各维度水平分析
1) 知识储备能力
在知识储备方面,共有5道题目,大部分研究生基本能够掌握数学知识体系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具备数学教育理论、教育管理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教育知识,具备数学教育理论、教育管理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教育知识。从表3可以看出,此维度总平均分为3.681分,其中具备丰富的数学史知识方面,平均分最低,只有3.22分,说明部分学生数学史知识不够丰富。其次是能清楚地把握数学知识体系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平均分3.59分,这方面也需要提升。分数最高的是具备数学教育理论、教育管理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教育知识方面,平均分为3.94分,说明大部分学生在这方面知识掌握较好。

Table 3. The average value of each question in the dimension of knowledge reserve ability
表3. 知识储备能力维度中各题目平均值
2) 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方面
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指数学知识如何在科学、技术、工程、人文、社会学科中被应用的能力。本维度共3道题目,具备整合数学知识与教学知识进行教学的能力;具备数学抽象、数学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的能力;具备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数学建模、数据分析能力。根据表4,在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方面,具备整合数学知识与教学知识进行教学的能力及具备数学抽象、数学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的能力较好,平均分在4分及以上,但是在具备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数学建模、数据分析能力方面,只有3.563分,说明大部分研究生在此方面较弱。2017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数据分析能力,但是研究生的此方面的知识及能力还没来及更新,这就是分数不高的主要原因。

Table 4. Comparison of dimensional data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application ability
表4. 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维度数据对比
3) 数学教学能力
数学教学能力是硕师计划研究生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通过11个题目反映了研究生的教学能力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此维度平均分3.906分。从表5可以看出,超过4分的核心能力有:具备发展学生数学推理水平的教学能力;具备评价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和学习态度的教学能力;具备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说明大部分研究生有较好的此方面的能力。3.8分以下的核心能力有:设置与专业相融合、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教学目标的能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教学情境的能力,说明在此方面的核心能力还需要提升。其余核心能力的分数介于3.8分与4分之间。

Table 5. The average value of each question in the dimension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ability
表5. 数学教学能力维度中各题目平均值
4) 教育管理能力
教育管理能力是指与学生有效地沟通交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组织管理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和乐观向上的品格、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思维品格、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的教育能力。从表6可以看出,大多数研究生具备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和乐观向上的品格的教育能力平均分为4.219;具备引导学生形成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思维品格的教育能力;具备引导学生形成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的教育能力,评分较高,平均分为4.344,具有了较好的教育学生的能力。

Table 6. Comparison of dimension data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bility
表6. 教育管理能力维度数据对比
5) 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学习掌握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为“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本维度共有4道题目,通过表7可以看出,从事教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能力方面,平均分3.625,相对较低。具备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方面,分数最低,平均分3.594。与校内外同行合作,增进知识、改进教学的能力方面,平均分3.813,分数最高的是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分析以改进教学的能力,平均分4.156。

Table 7. Comparison of dimensionality data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bility
表7. 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维度数据对比
综上,通过以上比较分析,硕师计划研究生相对缺乏的能力有:数学理论知识不够扎实;数学史不够丰富;对设置与专业相融合、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教学目标的能力;具备提高学生数学交流水平的教学能力;具备提高学生数学建模水平的教学能力;具备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的教学能力;与校内外同行合作,增进知识、改进教学的能力不强;科研意识不强,缺乏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4. 研究结论与分析
1) “硕师计划”研究生在数学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
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源于他们在本科期间集中培训、一个学期的支教实习和研究生阶段脱产学习期间对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有了系统的认识,而且在实习学校通过真实课堂的实践,使得“硕师计划”研究生能较好地将教学法知识进行转化,形成了灵活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2) “硕师计划”研究生在数学史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知识等方面能力水平一般。
“硕师计划”研究生通过三年时间的一线任教,对高中数学教材内容已经比较熟悉,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理解较为透彻,但对于有关概念的数学史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了解不深,在解题教学中,通常注重答案的得出,灌输解题技巧,忽略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3) “硕师计划”研究生在教研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硕师计划”研究生前三年都在教学一线任教,首先要完成任教学校布置的各项教学任务,还要参加各种培训会议等,即使某些“硕师计划”研究生意识到自身知识水平的不足,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提高自己。其次在培养学校的学习时间比较分散,前三年暑寒假期间集中面授公共课课程,最后一年脱产学习期间学习专业课课程还要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最后课程设置系统性不强且比较分散,容易遗忘,最后一年完成毕业论文压力较大,使“硕师计划”研究生不能专心学习专业课知识,科研能力训练较少。
4) 部分“硕师计划”研究生缺乏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2017版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硕师计划”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系统的提升高中生数学建模的数学教学能力,但是大部分学生在本科时并没有进行系统的数学建模培训,虽然研究生阶段暑假期间也开设了中学数学建模课程,但是学习效果并不好,平时在实习学校忙于教学也缺乏学习建模知识的时间与机会。
5. 研究建议
1)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严谨课程考核
课程体系方面,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与本科时重复开设或理论课与实践课开设时间不合理。合理的课程设置有助于学生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开展学术研究打下基础。在开设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建模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通过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使“硕师计划”研究生在脱产学习期间可以系统的学习相关文化知识;严谨课程考核,考核形式不能仅以论文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2) 开展基本学术训练,创造学术氛围与科研环境
在导师的引领下,开展相关学术活动,有利于学生了解国内外学术的最新动向,为学生树立起乐学好学的良好风气,助力学术氛围的扩散,提高学生的学术积极性,也希望实习学校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科研环境。
3) 发挥双导师的联合培养作用
通常导师只负责指导论文,实习导师只负责指导实习,他们之间沟通较少,对硕师计划研究生不能全面了解。导师多由学术型导师可能缺乏指导实际,由于导师与硕师计划研究生身处两地,只能采用网上指导,硕师计划研究生的执行力难免会受影响。加强学术导师与实习导师的联系,全面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发挥双导师的联合培养作用,促进硕师计划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4) 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和学校监管机制
当前高校的评价机制比较单一,除了学术论文之外,其他专业方面的评价较少。实习学校只对本校教师有考核,但是没有针对硕师计划教师的专项考核。科学、客观的系统的评价有助于增强硕师计划研究生的学习动力、找准奋斗努力的目标,肯定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激发学习兴趣,鼓励自己再创佳绩。
“硕师计划”的实施对于我校仍是一项新事物,在各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最终达到推进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目标。
基金项目
传承兵团精神、立足服务兵团基础教育的“硕师计划”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2020Y-JGSJ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