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审批制度取消背景下我国体育赛事治理政策分析
Analysis of Chinese Sports Event Governance Polic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ancellation of the Event Approval System
摘要: 本文基于我国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制度取消的背景,分析了由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以及相关机构出台,有关取消赛事审批制度相关政策的发布主体以及政策发布的意指。并基于此提出了我国在取消赛事审批制度背景下,体育赛事监管与治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一是通过赛事审批制度的取消,体育政府部门实现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向服务型政府转型;二是贯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实现我国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三是构建更加人性化的赛事服务机制,使赛事综合性保障措施趋于完善。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cancellation of the approval system for commercial and mass sports events in China,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ssuers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policies issued by the State Council, the State Sports General Administration, and related agencies regarding the cancellation of the event approval system.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sports competition supervision and governance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anceling the competition approval system: First, through the cancellation of the competition ap-proval system, sport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management to governance and transform to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he second is to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advanc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bilities, and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sports governance system. The third is to build a more humane event service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events.
文章引用:刘潇锴, 梁媛. 赛事审批制度取消背景下我国体育赛事治理政策分析[J].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8): 2060-2064.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1.108285

1. 前言

2013年11月12日,我国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激发市场调节经济活动的机制。随后于2014年9月2日,李克强总理在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 [1]。同年12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加快全国综合性和单项体育赛事管理制度改革”,正式将取消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提上国家日程。

以此为基础,国家体育总局先后发布了《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活动监管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活动监督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体育领域事中事后监管的若干意见》等以及最新发布的国家体育总局25号令《体育赛事活动组织管理办法》。

这一系列体育治理政策的出台与发布,将对我国体育赛事的监督与治理造成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无疑将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的体育政府职能部门也面临着巨大挑战,能否在“放管服”的背景下通过政策的发布与执行,有效地对体育赛事进行监督与治理,由之前对体育赛事的“管理”逐渐演变为“治理” [2],在赛事审批制度取消这一大背景之下,使我国体育赛事产生变革,激发体育市场活力。

2. 取消赛事审批制度政策的发布主体

目前我国关于取消赛事审批制度的相关政策发布主体主要为国务院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在这一系列政策之中,国家体育总局积极贯彻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促进体育产业消费等相关政策精神,及时全面的制定了相应政策并予以实施,赛事审批制度的主体实现了由国务院向国家体育总局的转变,使得关于取消赛事审批制度的相关政策条例更加细致化,便于实施与执行 [3]。国家体育总局也针对不同竞赛项目制定了单独的赛事监管政策,如2017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马拉松赛事活动监督管理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武术赛事活动监督管理的意见》,针对马拉松和武术项目比赛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然而取消赛事审批制度的相关政策缺乏了各个责任主体间的关联,也就是府际合作。府际合作是政策协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政策主体间关系,消减和预防政策碎片化,进而提高政策制定的全面性。无论是同级府际合作还是上下级府际合作都应积极寻找政策交叉点,注重发挥具有较强政策效力或政策相似性较高的政策主体在各个主体间合作的协调作用,提高体育赛事治理的广度,消减政策空白点 [4]。对于一些地方性的赛事,各地方体育局应积极出台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赛事监督政策,在响应赛事审批制度取消的基础上,保障各项赛事安全顺利的进行,促进各地方体育产业经济活力。

3. 取消赛事审批制度的意指

3.1. 激发体育赛事活力

我国之所以取消赛事审批制度,原因之一就是要激发起体育赛事市场的活力。在美国及欧洲等体育发达国家,由政府直接主导举办的赛事少之又少,他们依靠市场活力创造了如英超、NBA等极具影响力的赛事品牌,这些赛事都是由私人企业及社会组织所经营运营的,并不与其政府产生直接关联,政府在其中只起到监管作用。体育政府部门在举办体育赛事时并不能全面清晰的了解市场需求,导致一些体育赛事与市场之间存在壁垒,既不能满足体育赛事参与者的多样化需求,也不能满足体育赛事投资者的真实诉求,因此需要通过取消赛事审批权来打破壁垒,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也能够维护体育赛事市场的公平竞争,在不违反法律规定、不损害各方利益的前提之下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促进社会非政府组织成为体育赛事的主办方,将体育赛事主办权交给社会而非政府部门,依靠我国市场的力量激发企业家们参与进体育赛事的热情,以打造我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品牌,为我国体育赛事市场注入更多的资金,拥有更深厚的发展基础,充分激活我国体育赛事市场的活力 [5]。

3.2. 促进大众体育参与

我国新时期的主要矛盾以演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逐渐渗透入大众生活之中,群众性的体育赛事也不再是小众聚会,而是成为了参与度较高的体育盛会。群众新的体育赛事具有娱乐性,参与门槛较低,能够培养大众的体育参与意识,而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取消赛事审批制度的政策,就是为了有效促进群众性体育赛事的丰富性,使其内容更加丰富、覆盖面更广、参与度更高,同时也能够加强赛事组织的专业性以及赛事服务的人性化,以此激发起群众参与体育项目与体育赛事的热情,提高大众体育参与。政府将群众性体育赛事的管理转为了治理,由此也将群众从普通参与者提升为了赛事组织者,将群众作为赛事参与的主体,不断提高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水平。

3.3. 引领体育产业发展

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结构中的重要支柱之一,体育赛事的发展也会带动我国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体育赛事本身就涵盖了多种体育产业元素,在大部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之中,由体育赛事的转播权、赞助商、门票以及特许周边产品售卖构成了赛事的主要资金来源,不仅引领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更是成为了一个国家的体育实力的象征。

因此我国取消体育赛事审批制度,对商业性体育赛事和群众性体育赛事都具有促进作用,依靠其对体育赛事的促进作用,达到引领体育产业发展的目的。对于商业性体育赛事来说,激发体育赛事市场活力后,体育赛事的内容与形式会更加丰富,转播权的竞争与归属会更加激烈,门票售卖形式以及新媒体营销方式将成为赛事宣传的重点,增强了商业性体育赛事的创造力,加大了赛事资金注入,通过体育转播、体育竞演、体育场馆等方面达到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作用;对群众性体育赛事来说,在掀起大众体育参与的热情的同时,体育用品行业会得到相应的发展,群众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对于装备的需求会日趋强烈,对于装备质量的要求也会随之升高,因此对于体育用品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契机,依靠体育用品机器制造业来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

4. 取消审批制度后赛事治理的未来趋势

4.1. 积极构建服务型政府

在体育赛事审批制度取消的背景下,我国体育政府部门实现了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会逐渐向服务型政府转型。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奥运争光”、“金牌战略”贯穿始终,虽然成效显著,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国际影响力,但这也为体育政府部门带来了不少压力,使得我国体育政府部门没能聚焦于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发展,而“放权简政”取消赛事审批权无疑是缓解体育政府部门压力的有效途径,也将焦点重心放置于体育赛事之中,让我国体育政府部门由单纯的管理赛事转变为对赛事进行有效的治理,由对赛事的管制逐渐转变为对赛事的服务,服务于体育赛事市场,服务于举办体育赛事的社会各个组织,让体育赛事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大众体育参与、人民体质健康的有效途径,实现真正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

4.2. 促进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

体育政府部门积极贯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实现我国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必然趋势。我国于2013年就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激发市场调节经济活动的机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也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逐步实现我国体育治理体育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在取消体育赛事审批权背景下,对体育赛事的治理过程中应注重法治手段 [6]。首先要逐步明确体育赛事中各个主体间的职责与职权,将管理机构、管理职能、管理权限法治化;其次逐步将治理过程公开透明,让社会与群众明晰体育赛事举办的前、中、后期体育政府部门治理了哪些主体、治理了各种事务等,加强社会监督;最后应逐步将治理过程趋于规范化,可以根据不同体育项目、不同赛事级别,对相应的体育赛事指定规范且科学的治理手册,将其规范化的治理过程记录下来并逐步完善。

4.3. 体育赛事保障措施更加完善

随着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发展,会构建更加人性化的赛事服务机制,完善赛事综合性保障措施。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涉及了体育场馆、转播、器材、装备、医疗、交通、宣传、志愿服务等多种保障因素。近年来马拉松赛事在国内掀起了热潮,然而前不久刚刚发生的“甘肃白银马拉松”事件令人痛心,不得不承认该赛事在对参赛选手的保障措施方面存在一定的疏忽与漏洞,但这也是我国在取消赛事审批制度后,体育赛事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环。随着我国体育赛事治理的不断发展,赛事应逐渐将马拉松跑者也就是体育赛事的主要参与者放在首位,打造出以人为本的体育赛事保障服务,一起从人本角度出发,不仅能够提高参赛选手的赛事体验感,同时也能够使得赛事保障措施趋于完善 [7]。

5. 结语

在国务院以及国家体育总局等政府部门的主导之下,取消赛事审批制度有效激发了体育赛事市场的活力,同时促进了大众参与群众性体育赛事的积极性,增强大众体育参与,以此来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注入动力。而随着体育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逐步转为治理职能,我国体育赛事治理也面临着转型,未来我国体育赛事政策的制定趋势也会逐渐向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及赛事服务与保障方面靠拢,相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体育事业将蓬勃发展,尤其是体育赛事方面的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品牌,使体育事业成为“中国的名片”。

参考文献

[1] 陈晨曦, 刘硕阳, 范佳元. 激活市场松绑赛事[N]. 人民日报, 2014-09-04(015).
[2] 冯剑. 群众体育赛事从管理到治理:动力、逻辑与路径[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8, 35(3): 334-337.
[3] 陈晓峰. 我国现今体育产业政策分析: 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 40(5): 7-15.
[4] 黄萃, 任弢, 李江, 赵培强, 苏竣. 责任与利益:基于政策文献量化分析的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府际合作关系演进研究[J]. 管理世界, 2015(12): 68-81.
[5] 吴宝升. 我国商业性体育赛事行政审批制度变革——基于制度变迁视角[J]. 体育与科学, 2018, 39(4): 103-112.
[6] 吴宝升. 商业性体育赛事市场秩序监管治理体系构建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8, 37(4): 21-28.
[7] 张勇. 取消赛事审批权背景下政府职能转变的向度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6, 36(3): 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