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涤宇, 吴文源(2001). 社交焦虑症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一)——药物治疗. 上海精神医学, (2), 98-102.
|
[2]
|
陈顺森, 林凌(2011). 团体箱庭疗法缓解大学新生社交焦虑的效果.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4(3), 81-85.
|
[3]
|
段桂芹(2008). 个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社交焦虑障碍的个案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
|
[4]
|
范晓荣, 张良超(2018). 音乐治疗改善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效果观察. 护理研究, 32(24), 3973-3975.
|
[5]
|
冯文惠(2011). 团体沙盘游戏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 硕士学位论文, 曲阜: 曲阜师范大学.
|
[6]
|
缑梦克, 陈慧菁, 钱铭怡(2019). 社交焦虑的网络认知行为干预及其在中国文化下的应用(综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3(9), 672-678.
|
[7]
|
郭晓薇(2000). 大学生社交焦虑成因的研究. 心理学探新, (1), 55-58.
|
[8]
|
赖小林, 巢东蕊, 丁成文(2010). 沙盘游戏疗法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8(6), 754-756.
|
[9]
|
李波, 钟杰, 钱铭怡(2003). 大学生社交焦虑易感性的回归分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7(2), 109-112.
|
[10]
|
李敬阳, 葛鲁嘉(2007). 社交焦虑障碍流行病学特征与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11(52), 10644-10647.
|
[11]
|
李梦龙, 任玉嘉, 杨姣, 雷先阳(2020). 体育活动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影响: 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8(6), 1297-1300+1296.
|
[12]
|
李甜甜, 曹建琴, 路文婷, 等(2016). 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心理干预研究进展. 中国学校卫生, 37(10), 1590-1593.
|
[13]
|
陆峥, 张明园, 蔡军, 施慎逊, 吴文源, 季建林, 张海音, 刘义兰, 周天骍, 陈银娣, 陈圣祺, 赵宝龙, 瞿正万, 何燕玲(2002). 帕罗西汀治疗社交焦虑症的多中心开放性临床验证. 中华精神科杂志, 35(2), 54-57.
|
[14]
|
齐伊静(2010). 箱庭疗法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效果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保定: 河北大学.
|
[15]
|
施正雄(2012). 啦啦操训练对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和社交焦虑的影响.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46(8), 79-82.
|
[16]
|
时蒙, 李宁, 卢文玉, 等(2019). 中国大学生社交焦虑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 1998-2015. 心理研究, 12(6), 540-547.
|
[17]
|
孙巍, 孟杰(2017). 棒垒球运动和沙盘游戏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干预效果比较. 中国学校卫生, 38(11), 1735-1737.
|
[18]
|
孙永菊(2015). 帕罗西汀结合心理干预治疗青少年社交焦虑症的临床疗效.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3(11), 1623-1625.
|
[19]
|
唐继亮, 余嘉元, 宣宾, 王佳智(2018). 社交焦虑障碍“团体实证认知行为疗法”的构建.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6(1), 200-204+174.
|
[20]
|
田玉兰(2010). 认知行为疗法对初中生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扬州: 扬州大学.
|
[21]
|
万瑛(2013). 奥尔夫团体音乐治疗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干预的实验报告. 黄钟(中国.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 156-168+186.
|
[22]
|
汪隽, 樊嘉禄, 凌艳(2008). 社交恐怖症研究综述. 中国校医, 22(4), 473-475.
|
[23]
|
王天生, 唐娣芬, 闫纯苏, 等(2009). 团体体育游戏综合疗法矫治大学生社交焦虑症研究.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8(2), 154-157.
|
[24]
|
王昕, 叶丹(2012). 音乐对焦虑症状干预效果的元分析. 中国音乐, (4), 201-208.
|
[25]
|
王忆军, 陈雪, 陈晓慧, 陈素芬, 何璐娜, 尚进, 任晓菲(2013). 医学生社交焦虑网络认知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中国学校卫生, 34(2), 139-141.
|
[26]
|
王玉杰, 师彦洁(2019). 元认知团体干预和系统脱敏对社交焦虑大学生干预效果评价. 中国学校卫生, 40(2), 242-245.
|
[27]
|
温焱, 杨雅珺, 岳彩镇(2016). 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核心自我评价、核心反思评价关系研究.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13(2), 14-17.
|
[28]
|
徐礼云(2018). 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焦虑症治疗述评.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8(4), 117-120.
|
[29]
|
闫秀峰, 冯淑丹, 李艳霞, 李翰飞, 江琦(2012). 青少年自我效能、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7), 41-44.
|
[30]
|
叶增杰, 王桢钰, 梁木子, 高颖怡, 余远亮, 邱鸿钟(2018). 社交焦虑障碍诊治的研究进展. 医学与哲学(B), 39(4), 56-59.
|
[31]
|
喻冠娟, 姜金伟(2015). 国内青少年社交焦虑研究进展.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5), 24-28+74.
|
[32]
|
张琳, 刘鹏(2017). 体育锻炼及团体心理辅导对朝鲜族大学生社交焦虑干预效果评价. 中国学校卫生, 38(8), 1251-1253.
|
[33]
|
张荣华, 季建林(2012). 网络认知行为治疗.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39(4), 251-254.
|
[34]
|
张雯, 张日昇(2013). 对一名社交恐怖症青少年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 11(6), 832-837.
|
[35]
|
赵程, 戴斌荣(2016). 大学生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交焦虑.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4(11), 1746-1749.
|
[36]
|
Arlington, V. A.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https://doi.org /10.1176/appi.books.9780890425596
|
[37]
|
National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Mental Health (2013).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The Nice Guideline on Recognition,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p. 20). 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
|
[38]
|
Sportel, B. E., Hullu, E. D., Jong, P. et al. (2013). Cognitive Bias Modification versus CBT in Reducing Adolescent Social Anxie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LoS ONE, 8, e64355. https://doi.org /10.1371/journal.pone.0064355
|
[39]
|
Stein, M. B. et al. (1998). A Direct-Interview Family Study of Generalized Social Phobia.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55, 90-97. https://doi.org /10.1176/ajp.155.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