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普外科是临床一线科室,主要收治患有胃肠道疾病、肝胆疾病以及胰腺脾脏疾病的患者,主要使用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普外科具有患者数量多、病种多、病情复杂、病情危急的特点,因此,普外科的护理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由于工作压力过大,任务繁重,经常会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损害患者及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1]。目前传统的护理工作方式已不适用于临床,为了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亟需新的护理管理模式 [2]。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是国外卫生机构以“护理人员能级进阶模式”为主线逐渐提出的。美国护理学专家Creighton在1964年提出了护理层级概念并在美国本土推行,美国学者Zimmer在1972年进一步提出层级管理概念,并逐渐在美国推广,后逐渐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推广应用。我国于2011年起逐渐开始试点并开始建立层级护理管理模式 [3]。本研究即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普外科的应用,具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以未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前(2018年6月~2019年6月)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实施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2019年6月~2020年6月)护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以普外科内12名护理人员作为干预对象,护理人员均为女性,主管护师3名,护师9名,平均年龄(34.77 ± 5.24)岁,平均工作年限(8.75 ± 2.52)年,两组均对100例普外科患者进行护理,患者纳入标准:1) 18岁以上;2) 有手术指征;3) 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 神志异常不能配合研究;2) 合并其他重大疾病。对照组患者男58例,女42例,平均年龄(45.19 ± 11.08)岁,观察组患者男59例,女41例,平均年龄(45.27 ± 10.96)岁 [4]。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护理人员均为同一批人,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之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05),可以比较。本研究已经伦理委员会审批。
2.2. 干预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日常护理工作。观察组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实施方式如下:1) 组建层级护理管理结构,依据行政职务、职称、工作年限综合考虑,将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第一层由护士长担任。第二层为护理小组组长,担任的资格为主管护师以上的职称,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第三层由其他护理人员进行担任,但需有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5]。2) 为各层级分配任务以及职责范围,第一层护理管理人员对整个科室的护理工作进行协调,与医院其他部门沟通,指导护士的日常护理工作,协助护士制定护理方案。第二层护理人员对于第三层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具有直接监督责任,在完成自身护理任务的同时,在第三层护理人员出现护理差错时,要及时制止以及上报,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反映问题。第三层护理人员对具体的护理工作进行实施,协助第一、第二层护理管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的控制。3) 对层级护理管理小组的护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包括护理风险评估与总结,护理基础技能培训等。4) 每周召开科内的护理大会,对上周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不断提升护理质量 [6]。
2.3. 观察指标
1) 观察两组护理质量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健康宣教以及护理安全四个方面,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每个方面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护理质量越高。本问卷经过信度与效度评价,信度为0.847,效度为0.824,信度与效度均符合要求 [7]。2) 观察两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满意度 = (十分满意 + 满意)/总例数 × 100%。
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 ± 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分析,P < 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表示存在显著差异 [8]。
3. 结果
3.1. 护理质量情况
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分情况进行了统计与比较,数据采用t检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

Table 1. Comparison of nursing quality (
)
表1. 护理质量情况比较(
)
由上表1的统计数据可知,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健康宣教以及护理安全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 = 0.000 < 0.01,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健康宣教以及护理安全等各维度的护理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通过层级管理模式显著提高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
3.2. 护理满意度
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数据进行了χ2分析,如下表2所示。

Table 2. Comparison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表2. 护理满意度比较
由上表2的统计数据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08 < 0.01。通过层级管理模式显著提高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4.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就医过程中的体验较前更加重视,不仅要求疾病能够治愈,同时要求就医过程中有个平和的心情。护理人员作为医疗实践的主要实施者,工作中需要直接面对患者及家属,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提升护理质量,以满足患者的就医体验预期 [9]。普外科患者多数是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心理和身体都存在一定的损害,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需要十分谨慎,合理的护理管理模式能够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现代化的护理管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将所有护理人员纳入进行合理的安排与分工,每个护理人员各司其职,每位护理人员都有明确的责任范围 [10]。本研究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进行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健康宣教以及护理安全四个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究其原因,本研究采用的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将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安排,每个护理人员有自己的责任范围,因此具有更高的主观能动性,护理人员具有更强的上进心,同时质量控制会议能够不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可以不断吸取经验,提升护理质量 [11]。
但本研究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对各个病种进行细分,不同病种的患者护理难度不一样,对病种进行细分能够将护理措施更加细化,对于护理质量的提升也有者极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