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经济与数量经济的理性思考——基于大庆市经济转型发展
Rational Thinking of Quality Economy and Quantity Economy—Based on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aqing City
DOI: 10.12677/FIN.2021.116052,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树锋, 王 萌, 张学义, 马丽亚: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
关键词: 质量经济数量经济理性思考Quality Economy Quantitative Economy Rational Thinking
摘要: 针对经济决策和经营管理长期故步自封于经济总量和增量而忽视经济质量的意识形态造成种种经济危害的客观实际,结合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升级发展的客观形势需要,采用判断分析、逻辑推理和归纳演绎等方法,提出了质量经济理念的新概念,并阐释了质量经济的特征,剖析了数量经济理念的局限性,探索了数量经济与质量经济的哲学关系,重点研究了质量经济理念的实践应用。研究认为,质量经济与数量经济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但两种理念在不同经济时期和发展阶段各有侧重。在经济平稳持续发展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发展时期,应突出质量经济理念的优先和主导地位,同时兼顾数量经济理念,指导宏观经济决策、考核与评价,讲究经济道德,引导微观经济由“做大做强”向“做强做大”思想转变。
Abstract: Aiming at the objective reality of various economic harms caused by the long-term self-sufficient ideology of economic decision-making and management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economic quantity while ignoring economic quality in economic decision-making and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objective situation needs of resource-based city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dopt judgment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logical reasoning and inductive deduction were used to put forward the new concept of the idea of quality economy, expla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quality economy, analyz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oncept of quantity economy, explore the philosoph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ntity economy and quality economy, and focus on the study of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quality economy. Research believes that quality economy and quantity economy are complementary and inseparable, but the two concepts have their own emphasis in different eco-nomic periods and stages of develop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steady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the priority and lead-ing position of the quality economy concept should be highlighted, while the quantitative economy concept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guiding macroeconomic decision-making,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tressing economic morality, and guiding the microeconomics from “bigger and stronger” to the idea of “stronger and bigger”.
文章引用:王树锋, 王萌, 张学义, 马丽亚. 质量经济与数量经济的理性思考——基于大庆市经济转型发展[J]. 金融, 2021, 11(6): 477-486. https://doi.org/10.12677/FIN.2021.116052

1. 引言

多年来,以数量经济为核心成为世界主流意识。围绕数量经济开展的经济学分析、数量经济增长方法和规律的科学研究,一直是学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也因此在国际国内形成一种固有的数量经济思想理念。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变迁,一味追求经济规模和增量的数量经济理念局限性凸显,国家和地区为追求GDP增长出现产业布局缺陷而一度产生“房地产经济”过热现象,企业为追求产值和利润不惜偷工减料、偷逃税款和粗制滥造甚至生产假冒伪劣品。究其根源,不是金钱思想冲昏头脑,也非逐利意识丧失理智,而是学术理论界不断研究数量经济而置质量经济于不顾的论调侵袭,形成一种唯量是尊的思想导向,致使各级决策顶层头脑中逐渐淡漠直至缺失了质量经济理念。为此,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角度,理性思考质量经济与数量经济的辩证关系,引导政府和企业清醒地认识到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新时期树立质量经济优先理念,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 质量经济的提出

(一) 质量经济的由来与定义

质量经济不是新名词,但至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威定义。早在1951年,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在其著作《质量控制手册》中提出了“质量经济性”的概念,即在产品和服务质量相同条件下,尽量耗费更少的成本资源低而创造更多的产出,由此引起了质量控制理念形成;随后产生了围绕质量、成本和效益关系开展的质量经济性分析。关于质量经济,本世纪初就有科研工作者主张按不同社会阶段和社会关系中的经济实力标志虽有差别,但无一不体现为经济的“数量”内涵,唯有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实力标志是知识质量。为此,提出质量经济应是“以各个经济主体的知识的质量为主要动力所创造出来的经济。” [1] 该定义的重要缺陷在于其只考虑了“质量”创造的动力源效应,即运用知识质量武装劳动力来创造能全面满足用户消费需求的质量经济,实际是数量经济的进一步推演。所以,其贡献价值将苑囿于劳动力资源的知识质量武装和培育层面。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级政府,忽略质量体系的经济评价是愚蠢的体制,人为放大理工科学研究作用而忽视软科学力量是“坡脚 + 邪门”战术思想,最容易忽视质量危害却又不能也无法停下来纠错,任由错误悄悄累积放大而一切无法挽回,最终被迫结束并且不会再有机会重新开始 [2]。所以,一味强调数量管理和评价,其结果就必然出现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粗制滥造,形成经济决策上的急躁冒进,让“浮夸风”再度席卷,重蹈“大跃进”和“文革”时期的覆辙。若干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结合实务界极力主张企业“做大做强”、政府提出引进大企业、建设大项目、为群众办大事等口号,极似1957年后到大办农业、大办水利、大办养猪、大办食堂的“大”字翻版。以致于将小微企业看作是区域经济中“不起眼”的火花,任凭怎样也无法形成燎原之势。事实证明,这是极端错误的左倾思想作祟,历史教训十分沉痛。无数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说明,盲目追求产能、产量而忽视质量经济理念的决策,危害巨大甚至致命。对此,我们提出的质量经济,就是以求稳的态度,在适当时机做适当的事,在适当的时期适当的环境和适当的资源发展适当的经济,必要的时候,应该控制经济速度、收紧经济规模、限制经济进程,确保经济发展规模、速度、进程能够满足社会总需求的前提下,突出科技研发,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论大小企业,都有别人学不会仿不了盗不走的“绝活”;让资源环境得以休养生息,破坏的生态环境得以缓解、修复和保护;市场物价能够自觉抑制,增强本位货币的价值信心;同时,也都静下心来想想投资问题、运营问题、技术问题、装备问题、人力资源问题、财政预算和管理体制问题等。这种理念支配下,企业会考虑怎样先“做强”,尔后再设计逐步“做大”;政府考虑如何引来有核心技术的招牌企业而不是昙花一现的品牌企业,引进高精尖科学技术人才而不是扩张城市人口,努力创造条件积极稳定和挽留人才而不是放任人才流失熟视无睹。从资源开发利用角度,能更好地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节约更多的自然资源给子孙后代。

可见,质量经济不是代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经济形态,也不是反映所有制结构和社会需求的经济模式、它是一种衡量经济品质对人类精神追求、安全保障乃至于新思想新道德提供更高保障的综合标准,是吸取数量经济教训而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理念,是基于社会消费需要更高追求,是为实现经济质量管理而不断归纳或总结形成的理性认知,是经济指挥和控制系统应遵循的基本思想、观念、概念与法则。这种理念全面贯穿于各种经济形态、经济体制和经济形式之中,全面作用于经济考核、评价和决策过程,并指引经济发展品质与方向,形成统御经济决策的一种先进理念。由此概括质量经济为:它是各类经济主体坚持以质量经济为主导思想,同时兼顾经济数量意识,以全面满足客户高品质消费和消费安全需求为主旨,以企业生产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资产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核心目标,衡量经济发展品质,考核经济发展综合能力,评价全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理念。

(二) 质量经济理念特征

1. 客户需求保障性

经济发展的材料安全性、成本价格水平、产品性能等,务须满足客户消费需求愿望和标准,不能见利忘义地粗制滥造,更不能出现丧尽天良的假冒伪劣。所有社会产品,不论商品和服务,都务须经得住消费需求的检验。

2. 核心技术密集性

坚持技术第一,制造第二,消费第三。所有提供消费的社会产品,不论加工制造业的商品还是社会服务业的服务,都是依赖独有的而且是不可复制的可靠技术生成。因此,进入消费领域的产品必定是安全的,能够安全消费,不产生任何与说明书排斥的消极甚至破坏作用;同时,政府应在公共投资领域产生核心技术,特别是能源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治理环境修复科技、航空航天航海和军工制备、重要交通电力水利枢纽工程、重大民用装备、信息网络技术、大数据平台保护和保密技术等领域,国家公费投资研究的高端技术成果,以及文化教育和人才储备的先进理念及政策模式等,应该储备充足。

3. 知识产权多样性

防止先进和尖端科学技术不被抄袭、复制和效仿的重要保障措施,就是申请国内和国际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国家知识产权局应将所有通过和未通过的申请权利如专利权、著作权等,均需设为国家机密。提高密级才能为加强保护提档。要将高校科研单位、专业研究科技机构、企业组织、相关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的科技成果,实施分领域、分类别管理。政府投资要全面考虑所有社会产品的所有消费需求,不能过度关注工业制造的“消费需求”而轻视甚至无视百姓生活服务和现代服务发展需求,要做到科研投资“万箭齐发”,然自然、人文、理工三头并进,成果验收和知识产权管理“两手抓”。这样,才能集装备制造、能源材料、工艺技术、文化教育、思想品德、发展管理、生态环境等于大成,让知识产权实现多学科、多专业、多方向和多领域的“全覆盖”,形成世界战斗都无法摧毁的核心技术堡垒。

4. 自然资源节约性

“牛顿定律”告诫我们,只有维护自然界的万物平衡,才能守住世界安宁。地球是自然万物守护平衡的生命体。人类不能自欺欺人地以为自然资源是上天无偿赋予的财富,可以无休止地掠夺、挥霍和破坏。人类生存需要借助土地、阳光、空气、森林、草原、江河湖海乃及于动物等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可以适度开发水、石油、天然气、煤和金属等天然矿藏。但只能适度开发和保护性利用并尽快修复,绝不能肆无忌惮地掏空挖净,更不许肆意破坏。否则,洪灾旱灾沙尘暴、地震海啸龙卷风、火山雷电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报复,都将纷纭踏至接踵而来,一旦自然界“格式化”到原始状态或“恢复出厂设置”,人类将遭遇毁灭。所以,发展经济不能以无度地牺牲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为代价,务须节约自然资源,并自觉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坚持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给大自然休养生息空间和时间,给人类留下生存后路和生命延续机会。可以说,自然资源节约性,是生态环境优化和经济可持续性的前提和保障,更是资源型城市及时转型发展遵守的天理法则。

3. 数量经济涵义与局限性

1. 数量经济涵义

所谓数量经济,是指以各项经济指标的规模、增速和水平等“增量”水平,衡量和评价国家、地区和部门经济发展绩效的经济理念。该理念支配下,政府和国民经济部门执着于打造经济体量,思想上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快、数量多、规模大、水平高,形成了力求创造更富足社会产品以满足消费扩张需要的意识形态,促使政府和经济部门全面挖掘资源潜力和调动生产经营积极性,力求创造更快速度、更大规模和更多社会产品,以最大限度地舒缓财政吃紧和社会消费需求压力,尽力满足社会消费对不断增长的数量需求。为此,各界都需要围绕投资、引资、营业额、产能、销量、市场占有率、收支结余和利润等重要要素,制定出以数量精细化指标体系为基础并兼顾质量要求的经济评价与考核机制。发展数量经济,离不开世界主流意识的数量经济学,即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指导下,以质量分析为基础,利用数学和统计分析方法并综合电子计算机技术、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技术,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性 [3]。它客观要求,经济决策者应具备数量经济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经济决策提供更加可靠的科学依据,防止和避免单纯定性分析推断产生错误的经济决策 [4]。

2. 数量经济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

在建国后国民经济全面新建时期、改革后国民经济恢复时代、后经济危机和后非冠疫情复工复产阶段等特殊形势下,坚持数量经济理念,有利于着力消除贫困人口饥饿、解决群众温饱、度过财政危机和构建完整经济体系以及重塑超大型经济体国家形象。对于资源型城市如“油城”大庆而言,在砂岩原油资源采掘进入衰退期,应秉持数量经济理念,尽快挖掘资源潜力发挥技术优势发展天然气和页岩原油等接续产业和各种形式的非矿(油)替代产业经济体系,并力求做快、做多、做大、做广,顺利实现城市经济转型。为此,应围绕GDP和反映盈利能力与清偿能力的投资回收期、资本利润率、偿债备付率、利息备付率、资产负债率、净现值和净现值率、内部收益率、净年值等,构建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说,数量经济理念在特殊时期、特定时局下,具有无法取代的重要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但当全国经济处于持续稳定发展时期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初步完成而逐渐步入升级发展阶段,数量经济理念即应退居次要地位,“品质优先”的主流思想支配的质量经济理念应则占据主导地位。如果继续苑囿数量经济理念,将出现难以预判的负面影响。

(1) 经济决策思想局限

经济平稳发展,意味着经济供应总量与政府和居民消费需求总量基本持平。这种情况下,政府要求经济多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社会趋向高品质消费。质数量思维理念一旦根深蒂固,必将支配各级党政机关和经济部门工作全面陷入形式主义的“浮夸风”和急躁冒进的复制抄袭等左倾冒险思想泥沼,形成过于注重量化经济而忽略质化经济的主意识流。长此以往,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将长期被各种“运动”和“行动主义”流毒浸染和干扰,经济治理和指挥系统产生思想与行动偏离、信仰与追求脱钩、观念与道德出轨等不良倾向,经济运营和管理系统出现忽视关键核心技术、扭曲经济结构、削弱经济品质等严重阻碍;经济建设保质保量成为空洞的口号,实际表现多是拿经济建设增量指标评价干部绩效高低,极少用经济发展质量问题追责问责;在地方经济发展思想上,脱离实际地确立“做大做强”目标并片面主张多建设、快发展,完全颠倒经济运行中质与量的位序,误导经济部门为追求业绩而目盲投资、引资、筹资,养成好大喜功而相互推诿责任、一味地贪大求样和盲目扩张造成半途而废等现象;同时,还误导企业经济领域盲目追求市场扩大、利润增长和资本扩张,滋生很多不当盈余管理和恶性竞争,甚至出现巧立名目欺上瞒下和制造假冒伪劣毒产品现象。

(2) 经济指挥方向偏离

质量理念要求,政府不仅要解决经济的现实发展多少、进步多少的“增量”问题,还要回答现实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怎样、未来发展可持续性如何等“提质”问题。一味强调数量经济而忽略经济品质,必将出现双重经济危害。1) 经济运行指挥系统紊乱。一味追求速度、规模和效益,必然忽略结构、功能和品质,无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消费需求和民众愿望。造成政府招商重引资轻引智,财政重投资规模轻质量验收,行政重硬权利而轻软服务,管理重岗位需要轻人才利用,自然资源和国有资产重掠夺性利用轻可持续性发展,甚至预算寅吃卯粮,征税杀鸡取卵;产业经济注重原料价格控制和产量、销量、利润并突出强调资本和规模扩张,工业化生产单纯注重产品加工而忽略循环性利用和技术研发,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等基本建设被严重忽视,城市发展可持续性、再生性受到严重威胁 [5];2) 绩效意识淡漠。人们对贪腐侵蚀国民财富咬牙切齿,但更对决策失误和错误造成倾国倾城损失的顶层决策垂手顿足。投资方和招商方、建设方与承建方、招商政府盯准税收目标招商和企业瞄准资源和利润目标投资,实际是一种可转移支付合作博弈,本应出于经济品质视角按统一的效率、公正、公平标尺来分配各自赢得,却由于在利益衡量上都内勤潜藏着“获得多少”的量化思想统御,导致出现违背质量初衷地贪大求洋甚至触犯财经法纪,出现政府口是心非、言出不行和出尔反尔现象,破坏了党政机关勤政廉政形象。

(3) 经济项目论证和验收形式化

集中力量做大事,是政府经济治理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使命。但在数量经济理念支配下,各级地方政府多数都按照政府单方面意愿围绕做多少大事、怎样做成大事设计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计划,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投资筹资项目包括与民间资本合作的PPP项目决策,都欠缺“物有所值”审计评估和服务优质性,大气、水和土壤污染和CO2排放情况环评流于形式,项目验收报告弄虚作假,投资建设中只看规模和速度,运营发展中只注重效益和利税水平,漠视生产粗制滥造产生的大量剩余物、废弃物、残留物、毒害物处理和循环利用,甚至大量污染排放缺乏有效治理。短视眼前建设发展功劳而忽略长远大计和未来可持续性,是数量经济理念支配下的常见的决策作风,给国家投资和自然资源资产造成重大损失浪费,政府债务也越积越多。

(4) 经济治理责任弱化

经济是最为复杂的系统,两端牵引着家庭与国家,中间链接着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每个环境都延伸着价值创造、转化和实现过程。不论在集权制国家还是民主国家,经济治理都是第一要务,也是首要责任。所有制形式、产权与CEO管理、产业和产品结构、财政税收体制、市场分布机制、劳动力技能与人才竞争、生态健康环境监管、资源供给禀赋等诸多维度的治理体系,都难以用统计手段计量,容易产生一种无关紧要或顺风顺水的错觉,忽略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危害,主观上缺乏深入系统地研究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治理措施和机制,以致于出现片面抓经济建设和运行“硬落地”而造成依法依规监管治理的“软着陆”。世人崇尚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实质是公心至上、踏实肯干、无私忘我、责任当先,所以困难面前不畏艰险,敢为人先,甘愿牺牲 [6]。这才应是质量经济理念的历史传承。如果让经济部门都拼立项范围、招商数量、生产规模、产值和利税指标等,最终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都拿“超产奖”,必将催生千方百计求达标、弄虚作假出政绩的现象。置于经济发展问题、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资产破坏等重大运行风险危害,也只能轻描淡写,甚至存在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朝令夕改和“因人设制”情况。

此外,数量经济理念还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数量经济的价值体现,往往倾向一个“钱”字。企业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社会成员盲目追求个人财富最大化。从组织到个人,为党为国为人民为社会的概念逐渐淡化,都在幻想一夜暴富,形成“一切向钱看”的短浅意识,丧失了“一切向前看”的远大抱负,衍生出“攀比文化”,比房自、比车子、比存款,甚至比“情人”,谁多谁是英雄好汉。于是,虚伪文化、庸俗文化甚嚣尘上,真文化、雅文化消失殆尽。引发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危机和道德情感危机。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品质是解决“满意度”的基本标准,数量是刺激“兴奋度”的重要宣言。所以,品质经济应先于和优于数量经济,经济数量需服从于经济品质。正如社会消费,人们首先关心的是产品有效期或保质期和有无毒副作用,尔后才考虑价格承受问题一样。

4. 数量经济与质量经济的辩证关系

1. 经济数量与经济质量的关系

假设将饥饿需要获得食物作为人类消费的起点,那么最迫切的需求必定是足够数量的食物,而绝非食物的质量。正所谓“饥不择食”。然而,只要饥饿没有达到严重威胁生命状态,人们总要考虑进食的可消化性和无毒害性。战争和饥荒年代,士兵和灾民可啃树皮、吃草根、嚼皮带,但绝不会吞沙粒、咽石子和食人肉。说明最初的社会消费需求,固然以数量为主导,但质量是必要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人类文明支撑的底线。所以,社会消费总会沿着“饥不择食”到“不饥择食”的基本方向和路径延伸。即使在最原始消费需求时态下,也一定是数量欲望满足与质量选择并存,二者并无先后和轻重之分,可谓相辅相成,互为基础和保障,哪个都不能离开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延续。没有绝对排斥数量的质量,也没有完全背离质量的数量。随着经济增长和社会文明进步,物质财富快速增加,消费结构日益改善,档次不断提升,质量意识远远超越数量概念;从社会经济角度,不论国家还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都应服从于社会消费需求步伐而在充分考虑消费总量需求的经济数量增长基础上,向经济质量的更高境界前进。由此可见,数量和质量是同时满足社会消费的两个基本元素,两者存在相依相附和此消彼长的辩证关系。

2. 质量经济与数量经济的关系

(1) 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

首先,数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告诉我们,分析经济数量增长规律和变化原因都离不开质量和数量要素,有些经济指标如经济结构比率、投资回报率等,既体现经济质量又反映经济数量。所以,数量经济与质量经济本身具有相容性。同时,从数量与质量关系看,数量经济与质量经济不仅不矛盾冲突和相互,相反还相互依存、渗透和包容。由此认为,经济学研究的实质,就是要同时解决经济质量和经济数量的保障、提升与均衡发展问题。数量经济与质量经济同是经济理念,各有所长,也各有各的发展时期适用性和选择性。从发展经济学看,政府和部门总是先考虑建什么、怎样建成等问题,这是最初的质量经济的基本认知;尔后是建多少、建多大、建多快等问题,这是数量经济的思想驱动。而从经济规划角度看,总要预先设计出经济总量目标,尔后才是具体经济建设指标。这又说明了数量经济会占据认识的先导地位,是质量经济运行的思想基础。但不论怎样,数量经济理念主导发展规划强调社会产品首先能够保障生存消费的总量需求。质量经济理念是关键,是在数量经济理念坚持运行到一定周期后发展的更高层次的经济理念,强调社会产品能够全面地满足高品质消费需求。所以,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紧迫阶段,招商引资便习惯于考察项目投资规模、占地面积、产能水平、纳税能力等数量指标先,由此而往往忽视环评等质量效应。这就是两种理念的矛盾斗争过程;从经济评价角度分析,质量经济和数量经济是两种独立和并行的评价思维模式,但务须摆正位序。当全社会经济思想都倾向于高度重视产值、利润、税收及与之相关的固定资产规模、商品产量、销量、市场占有率等,往往就轻视投入产出关系、收入与成本配比度、税源与积累以及碳排放和污染治理等质量经济理念,这又是一种经济责任评价的对立矛盾。但同时要看到,数量经济理念并没有完全排斥或孤立质量经济理念。相反,每一项数量标准认定都以反映经济质量指标为基础,或者说这些数量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经济质量的内涵。所以,两种经济理念是无时无刻不彼此相呼应的,只是在经济发展不同时间和思想空间内各有侧重,但相互不可替代和分立,始终是既对立有统一的矛盾关系。

(2) 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质量经济的核心是强调经济品质,但并不排斥经济体量如发展规模、速度和水平。相反,优良品质的经济类型,还必须有足够的经济体量,才能全面充分地保证政府、社会单位和公众的消费需求。所以,质量经济与数量经济是既相互矛盾又彼此统一的辩证关系。其矛盾性体现在,强调注重质量经济,会冲击数量经济理念,引起组织和社会成员的传统固有认识和惯性思维的巨大裂变,形成认识矫正的阵痛。但一旦人们普遍认知了质量经济理念的优越性,便可迅速过渡到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的全面接受和新思想统一。从而,确定以经济的体量和品质同时满足社会消费需求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坚持质与量兼顾但必须质量思想优先。在思想上,优先对经济结构和品质做出定位,合理决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油与非油经济结构、资本和产权结构、资产负债结构、税收构成等质量指标体系健全性,以满足社会“安心”消费需求;同时,系统披露各项经济发展能力、规模、速度和水平,以满足社会“放心”消费需求;在实践中,要狠抓营商服务环境改善,敦促政策落地,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并引领其发挥对所有制形式、GDP、产业领域、资源有效开发和循环利用、技术创新能力、民生健康、社会财富结构等经济质量建设,还应注重披露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城乡人均收入、社会财富值等数量信息。这样,便于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绩效考核凸显质量指标,便于追责问责。体现在大庆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理念层面,全市应借助“古龙页岩油”勘探成功并大举开发机遇,抢钱抓早在肇源古龙周边城镇搞好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基本建设,辟建以服务油田开发建设需求为中心的现代产业商圈,创造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税收的新增长极,并让砂岩原油接续产业和非油、非公经济齐头并进发展 [6]。这才是认真贯彻了质量经济理念优先的实践体现,真正实现质量经济与数量经济的高度统一,促成大庆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高度和谐。

5. 质量经济理念的实践应用

(一) 从思想深处解除行政权力对经济道德的绑架

经济矛盾的根源,不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而是在质量和数量关系处理上缺乏理性思考而不计后果。过度地追求经济增量,必然忽视经济质量,几经循环就会丧失经济道德。从而,诱发物质欲望膨胀,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择手段竞争,甚至存在一些政府机关利用城管、公安消防、生产安全监管、国土资源管理、税务征管、工商技术监督、环评报告审批、生态环境治理与执法等公权力,肆意打压民间投资,排挤外来投资。例如,城管部门以不影响市容市貌整洁为借口,明令禁止服务外包园区内招租企业在临街朝向悬挂牌匾和张贴广告宣传条幅,整栋大楼内只允许在大厅设立入园公司路线示意图。这种无法变相阻挠入园企业对外招揽经营服务的做法,政府却津津乐道称赞其对“卫生城市”建设有功。殊不知入园企业数量成为挂在嘴边的政绩,实质上却见不到这些区域有红红火火的经营业绩,即使打着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旗号也是万马齐喑。对此,政府应从本着引进一个企业就扶持成功一家,进而带动一群投资者入驻的指导思想和理念,支持企业先做强再做大。在政府招商文件政令中,要坚定不移地撤换招商引资概念,转换为招商引智或招商引“质”。对所有引进项目,务须先评估其核心技术、管理团队、能耗与碳排放等“三大水平”和污染治理与环境修复、循环加工、持续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等“五大能力”。继而,考察论证其投资规模与结构、创造产值和利税水平等。这样,才是政府出于质量经济思想的理性作为,不仅可以通过人才智库发展经济,还能通过高新技术和前沿知识成果振兴经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发展,切实保障质量经济与数量经济思想的辩证统一,充分体现质量经济与数量经济的理性协调与恰当运用。这才是理性地履行执政作为和权力导向,符合经济道德要求,也是质量经济理念的实践体现。

(二) 发挥专家学者的经济决策智囊作用

历史经验和教训表明,政府不会也不甘心放弃对经济的干预和管控。但对经济建设而言,政府通过政策举措给予恰当的领导、引导和指导和必要的,而直接参与指挥、控制甚或经营则是徒劳无功甚至会适得其反。所以,政府应懂得“外行管不了内行”的道理。要想维护正确领导经济和科学开展宏观决策的形象,就应该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思想,即借助“外脑”来激发政治经济学的实际应用潜能。这样,才可学会对经济资源和优势产业的行政性垄断封锁和技术打压意志,积极督促科技机关和知识产权机构为本土先进技术、独有技术、专利成果等知识产权开展认定,认可权威组织评审鉴定的优秀知识产权成果,鼓励单位和个人科技成果自主转化,让域内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都有用武之地。特别要调查掌握辖区内单位和个人持有的高端技术和管理才智,努力为其创造投资开发目标市场现象,解决手中持有较多有转化价值的成果项目却因无资金投入而政府有资金却找不到合适投资项目的矛盾。

(三) 打造人才长效保护机制

育人、引人、用人、留人,历来是经济发展的质量体征。豪不夸张地讲,大庆是全国最重要的人才培育基地之一。每年都有一大批考入北大、清华和全国985、211等著名高校的优秀人才,但每年毕业回庆的却凤毛麟角。大庆基础教育建设在省内名列前茅,全国也赫赫有名,但人才回不来、引不进、留不住或留不久,这是非常值得顶层深思的重大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用人”失当、失衡、失察和失责,很多人才政策与大环境不适应,与国家政策精神不配套、不衔接,现有落实不到位、不灵活。核心问题在于思想理念上不重视。其后果和危害直接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迟缓,缺少现金文化氛围,各方面建设有目标、有计划、有信心和决心,但各行各业都缺乏领军人物,能力、技术、恒心和集体战斗力达不到高质量经济发展客观需求的标准和水准。在经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大庆应在各专业领域投资建设和改造优化短缺的生物技术、资源综合利用、碳排放、抗旱排涝、自然资源资产开发等实验室和研究室,为多领域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创造发挥智力、才能和技术攻关环境,为大学生和研究生创新创业打造优越的技术平台;同时,全面放宽人才奖励政策,允许企事业单位构建激励机制,鼓励公司制企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能源环保和新材料工业、生物产业实施股份合作制经营,并建立股权激励机制,对突出贡献和取得优异成果的杰出人才参股持股,政府应给予其优先解决生活问题,包括安家落户、安置家属工作和子女上学择校等,解决其工作的后顾之忧;并且,市区各级地方政府设立的投资公司应由过去固定资产投资和基建开发的“金库”,转为政府发掘优秀人才及其持有先进技术和高端知识成果投资的“遥感器”,用实际投资行动体现“政府搭台、精英唱戏”的精准服务目标,用实实在在的投资、融资、税收、财政补贴、经营场地、水电供应优惠等激励政策,全力调动驻地高校和科研机构释放科技成果积极性,努力吸引民间科技精英的卓越成果,促使其快速转化生产力。只有优化人才环境,才是真正地优化了营商环境;只有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人才保护机制,才能完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保护机制体系 [7]。

(四) 做好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布局谋篇

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通常加工制造产业理应排在首位,继而是农业和流通服务产业。但这不能是每个资源型城市都可以简单复制的理想化模式。要结合大庆自身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消费需求能力、历史形态和城市功能等,准确定位产业经济类型,找准经济发展的突出特色,才能确立正确的经济建设目标和方向。决不能盲目照搬其他资源型城市转型做法,也不要片面迎合上级政策号召、领导个人指示而盲目跟风。大庆是个工业城市,就是因为“石油工业”及其衍生的石化、炼油等加工制造业。严格意义上讲,大庆主导产业,就是以石油开采为中轴而形成的工业产业体系。石化、炼化这些“重头戏”产业和产能对石油具有产业链依从关系,有其必然的局限性,但这无法否认其始终是大庆经济的“代表作”。在产业建设谋篇布局上,大庆应该用好当地资源,认真思考产业发展与能源供应、生态环境修复和自然资源资产保护鼓励等的协调关系,避免出现“小马拉大车”的潜在风险。应利用当地石油石化和炼化资源,倾心打造和扶持发展一批成型和成功的精细轻纺及纺织印染工业,逐步引导沃尔沃汽车由整体组装向结构性制造发展以带动当地的汽车部件和配件加工制造服务的产业集群体系;政府应尽量减少旅游资源开发投资,着力打造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充分用好石油废弃井场资源实施改造升级,促进农业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节约财政投资和能源消耗;要精心谋划宏观和长远布局,摒除政府以全民所有制名义垄断经营思想,适度放开电力、石油等能源产品生产经营市场,设计好优先发展产业、重点支柱产业、必要辅助产业等的所有制成分比重、区划分布,着力架构重点产业与基础产业设施、能源供应产业之间的发展比例,妥善解决发展制造业与能源供应、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关系。

6. 结论

纵观上述,经济发展中质量与数量同等重要,但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或阶段,二者需各有侧重。经济恢复期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初期,贯彻数量经济理念优先而兼顾质量经济理念,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量,力求在全期内实现预定的经济发展规模、速度和水平,全面满足社会消费的供给总量需求。但经济理念不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枉顾现实需求而持续坚持固有思想。当经济增量不断增长,经济形势、社会环境和资源条件都将产生由量到质的变化。从而,促进社会文化、人类思想、价值观和精神追求的转换、裂变与升级,客观需要经济理念适时改革,即弱化数量经济理念而强化质量经济理念。强调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特别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基本完成而逐步进入升级发展阶段,应本着质量经济理念优先原则,政府要致力于营商环境质量做实、做细、做优,以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增强招人引智能力;国有投资公司要转变投资思想,积极朝着智力、智慧、知识、技术、人才和稀缺产业领域的生产性投资方向倾斜,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地方应抓住国家放开产业垄断政策和技术壁垒机遇,激发民间投资力量和商业智慧潜能,促使域内企业向更宽的专业范围、更深的产业纵度、更广的技术领域和知识层级进军,为快速提升其核心竞争力营造优越的环境;要通过建立健全经济质量考核评价标准体系,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重点定位在反映经济质量的指标体系上来,既能够突出质量经济理念在经济考核与发展评价中的作用,也可为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指明方向。最后强调,要纠正企业经济领域“做大做强”的急躁冒进和急功近利思想,牢固树立“做强做大”思维模式,实现数量经济到质量经济的理念转变。总之,在现代社会环境和主流意识形态下,建立健全严密的经济质量标准体系和长效保障机制,是实现经济增量和可持续目标的根本保证。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大庆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质量经济理念的大庆市转型升级策略》(DSGB2021047);2021年度大庆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丝路带下大庆综合保税区创建策略研究》(DSGB2021041)。

参考文献

[1] 深圳市质量发展战略课题组. “质量经济”分析——劳动价值论深化研究中的一个新概念[J]. 特区经济, 2002(5): 7-11.
[2] 杨钢. “数量经济”向“质量经济”转型[J].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0(6): 36.
[3] 赵卫亚. 计量经济学教程[M].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4] 李莹莹. 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J]. 现代商业, 2009(15): 101-102.
[5] 王树锋, 韩军伟. 资源型城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策略研究[J]. 大庆社会科学, 2017(2): 84-86.
[6] 蒋洁. 新时代大庆精神传承发展问题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大庆: 东北石油大学, 2020.
[7] 马丽亚, 李强, 王树锋. 大庆市建立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问题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6(10): 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