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时政热点是指当前国内外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新闻信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方面面,具有时效性、趣味性和现实性等特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 将时政热点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课程本身的要求,也有利于其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时政热点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2.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若是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那么他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课堂上能否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整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2]。时政热点是国家、社会、个人普遍关注的热点事件,往往有先声夺人的效果,具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
对于重难点,教师必须要着力想各种办法加以突破,而运用时政热点则是一个非常高效率的方式。首先,《道德与法治》与时政是紧密相连的,两者可以互通,只要教师搜集到合适的时政热点素材,那将会在教学中起到很大的帮助。其次,时政热点自身的现实性,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事例理解教材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重难点。
2.2.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1) 提高教学导入的吸引力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导入的有效性及吸引力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时政热点趣味性的特点使其在导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时政热点作为课堂导入材料,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
2) 提高教学内容的讲解效率
虽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相对容易,很多内容学生自己也能看得懂,但仍然存在一些教学难点,教师要将这些内容充分讲解给学生听,存在一定难度。因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时政热点材料,运用其趣味性和现实性,能够更好辅助教师讲好知识点。
2.3. 有利于及时宣传国家政策
时政热点涉及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涉及到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道德与法治》教学引入时政热点,不仅有利于学生知晓国情,更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将来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奠定一定思想基础。
3. 时政热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为了了解时政热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情况,我们向5所中学的初一、初二、初三年级的部分师生发放了问卷,其中,学生210名,收回问卷210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教师53名,收回问卷53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
3.1. 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对时政热点在教学中的运用不够重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不少内容与时政热点息息相关,时政热点是教学不可或缺的资源,对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调查中发现,有的教师对时政热点在教学中重要性认识不足,不重视时政热点在教学中的运用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教学中“偶尔”使用时政热点的教师为54.06%,“从不”使用时政热点的教师为2.7%,二者之和达到56.76%,而“经常”使用时政热点进行教学的教师仅为43.24%,“偶尔”使用和“从不”使用的教师占比数超过“经常”使用的教师多13.52个百分点。

Table 1. The frequency of use of current political issues
表1. 时政热点的使用频率
2) 时政热点与教学内容契合度不高
时政热点能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作用,与时政热点材料的选择是否合适密切相关,合适的时政热点材料,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表2是“时政热点与教学内容的联系程度”调查统计表,是对中学教师进行访谈时的可知,教师选择的时政热点材料与教学内容契合度不高,教师选择的时政热点与教学内容“有点联系”的为63%,“毫无联系”为3%,二者之和达到66%,而教师选择的时政热点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仅为34%,“有点联系”和“毫无联系”的内容占比超过“紧密联系”的内容多达32个百分点。

Table 2.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urrent political issues and teaching contents
表2. 时政热点与教学内容的联系程度
3) 时政热点在教学中的运用方式缺乏创新
根据表3数据显示,时政热点在教学中的运用方式比较固定,缺乏创新。“教师口头讲解”为51.43%,而“多媒体播放视频”仅为32.5%,“学生播报新闻”的方式仅为12.5%,应用时政热点的“其它”方式仅为3.57%,后三者之和才达到48.57%,前者占比数超过后三者多达2.86个百分点。

Table 3. The application modes of current political issues
表3. 时政热点的应用方式
3.2. 原因分析
3.2.1. 师生对时政热点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访谈发现,有部分教师把时政热点应用于教学认为是一件“投入大,产出小”的事情,如需要额外花费时间来收集、整理、分析材料,还要把这些材料制作成PPT,这个过程耗费的时间太多。由于时政热点的时效性,并不能保证这些材料以后还能继续使用。他们还认为,时政热点只既然是辅助教学的一个材料,只起辅助作用,便是可有可无,“有,更好;无,也行”,并没有意识到时政热点的更深层次的作用。教师的认识尚如此,学生的认识难出其右。
3.2.2. 教师对时政热点筛选把握不准,投入的精力不足
1) 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
“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3] 这是思想品德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师对时政热点筛选把握不准,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把握好课程的教学目标,在筛选时政热点材料的时候模糊不清。经调查,根据表4可知,44%的教师选择时政热点依据是看学生的感兴趣程度,仅有21%的教师选择了教学目标。
2) 教师筛选投入精力不足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能力有限,无法在短时间内收集、整理、选择合适的时政热点材料,他们往往会选择较容易找到的经典的案例辅助教学。此外,教师在日常中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管理、教学研究等工作,工作量比较大。时政热点素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量巨大,要从诸多的信息种筛选契合教学内容和有助于学生发展的信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4]。因此,教师难以高效的获取与教学内容高契合度的时政热点材料应用于教学中。

Table 4. The selection basis of current political issues
表4. 时政热点的选用依据
3.2.3. 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缺乏现代教育教学手段
1) 传统的教学观念依然存在
访谈发现,有些老教师还是习惯于只依靠课本进行教学,以应对升学考试。教师往往是通过PPT展示时政材料,提出问题,经过学生简单的思考和回答,便引出新话题。很少让学生自己去运用时政热点材料,造成了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解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5]。此外,近些年,也有越来越多的老教师开始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时政热点内容辅助教学,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应用时政的次数有所提高。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时政热点的教师大多的还是比较年经的教师,老教师对时政热点的重视程度较低。可见,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存在导致时政热点的运用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创新性 [6]。
2) 缺乏现代教育教学手段
一方面,由于我国过去经济科技比较落后,学校教学手段发展不均衡,有的学校现代教学仪器设备不足,导致有能力的教师也无法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不愿主动学习和参加现代教学技术培训,连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都缺乏,更谈不上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4. 提高时政热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用效果的对策
4.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教师对时政热点重要作用的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教师的认识到位才能在行动上有所建树。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校师生对时政热点重要性的认识。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大宣传力度
在校园中大力宣传时政热点的重要性,营造关注师生员工关注时政热点的良好氛围。首先,学校要扩大阅览室的规模以及图书量,每天及时更换人民日报、杂志以及其它时政素材等,同时要延长阅览室的开放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浏览时政内容。其次,学校要设有广播站,安排广播员,在课外时间适时播报时政热点新闻。最后,学校应建设文化长廊,安排时政热点板块,并让学生定期更换内容等。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有更多途径浏览时政热点内容,从而促使其主动关注时政,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意识到时政热点的重要作用。
2) 提高宣传效率
在学校进行时政热点重要性宣传教育需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各种方式方法的优势,扩大时政热点宣传教育的渗透力、覆盖力和影响力。一方面,可以在校园内显眼的地方安装大显示屏,在课余时间播放时政热点新闻,如在食堂打饭的窗口上方安装大屏幕,这样师生在排队的时候可以观看时政新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时政的熏陶,促使教师与学生逐渐意识到时政热点的重要作用,自觉将时政热点与教学内容相联系。另一方面,可以请电视台工作人员开展讲座,以近期社会发生的热点事件为事例,并且该热点事件对学生具有启发意义,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兴趣,而且可以使他们认识到时政热点对自己的启发意义。
4.2. 提高教师选用时政热点素材的能力
1) 开展对教学目标把控的培训
时政热点的选取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根本依据。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教会教师准确把控教学目标,从以下几点出发。一是熟悉课程标准,教师要加强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研读,认真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目标,针对教学目标选取时政热点素材;二是钻研教材,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对本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有全面的理解,必须结合教材内容,仔细研究,在依据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筛选时政热点内容;三是借鉴优秀教师的课件,可以从网络上查找浏览优秀教师的课件,也可以借鉴身边优秀教师的课件,在不同的课件中更加明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从而依据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时政热点素材。
2) 为教师筛选时政热点创造条件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通讯工具获取时政热点材料,电视、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是获取资料的最有利途径,教师可以运用这些通讯工具来关注人民日报、教育网、微信公众号、抖音以及学习强国APP等,观看每天推送的时政信息,及时结合教学内容收集、整理时政热点信息,筛选出有代表性、学生感兴趣、具有正能量、符合教材内容的时政热点。其次,教师之间共享时政热点材料。可以成立时政研讨小组,每周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地点相互交流,教师共同收集、整理一周内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然后再进行选择、应用,对于选取时政热点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师生共同挖掘时政热点材料。教师要适当地鼓励学生浏览各种时政热点信息,并及时做好相应的笔记。同时,在学生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进行解答。将学生带入挖掘时政热点材料这一过程,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有很大意义。
4.3. 提高教师时政热点的现代教学手段应用能力
1) 转变教师思想观念,促使教学方式多样化
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更好地应用时政热点,就必须增强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对时政热点的重视力度,改变教师守旧的思想观念,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首先,对于青年教师,应赞同并鼓励其应用时政热点辅助教学的方式,提高其积极性,如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取更多更有效的时政热点应用策略。其次,对于不太重视时政热点的老教师群体,可以将对时政热点在教学中应用的相关论文或文献给他们进行阅览,使他们意识到时政热点的作用,提高其重视力度。最后,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之间应该经常进行交流讨论,这样既可以向老教师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也可以使老教师接触到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
2) 加大经费投入,提高现代教育教学手段
学校和上级应加大对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落后学校的经费投入,主要做好3件事:一是建立专门的计算机培训室。学校应面向全体《道德与法治》教师开设专门的计算机培训课程,教会教师使用现代技术获取丰富的时政热点资源,具备制作优秀的课件的能力,如在课件中插入视频、动画等。二是创建微格教室。利用微格教学,教师可以不断观察自己的讲课过程,如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讲解时政热点,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并努力改进,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更高效的应用时政热点,使其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物。三是支持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学习其他学校时政热点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做法,尤其是学习把时政热点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互融合经验。
基金项目
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建设项目(桂教科研(2018) 12号):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培育)资助。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