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糖尿病属于慢性内分泌代谢异常疾病,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均是引发该疾病的关键因素。主要因胰岛素作用缺陷以及分泌机制异常,从而引起蛋白质、电解质等代谢的紊乱,随着病情的发展,易出现并发症,甚至会出现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随着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心理护理、人文护理临床应用人文关怀联合心理指导,可缓解其不良情绪,效果显著。本文观察人文关怀联合心理指导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中不良情绪及血糖的作用,报告如下。
2.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02月接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内容者共计80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人文关怀联合心理指导,其中对照组:女19例、男21例;患者年龄最小值为62岁,年龄最大值为80岁,平均年龄值(73.55 ± 0.73)岁,病程长度为1~11年,(5.41 ± 1.63)年为病程平均值。观察组:女18例、男22例;患者年龄最小值为61岁,年龄最大值为79岁,平均年龄值(73.46 ± 0.69)岁,病程长度为1~11年,(5.37 ± 1.48)年为病程平均值。此研究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与家属知情权得到保障,两组相比P > 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1) 患者经我院确诊,年龄超过60岁;2) 患者不存在意识或认知障碍,无严重听力障碍,语言功能正常,能与医护人员正常交流,可自行决定是否参与此次研究;3) 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 排除除糖尿病外患严重身体疾病如: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患者;2) 排除患有严重精神疾病、语言障碍、听力障碍的患者;3) 排除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4) 排除因各种因素中断此次研究的患者。
2.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时监测患者血糖情况,根据标准实施基础护理。
观察组应用人文关怀联合心理指导,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入院后的人性化护理。对于刚入院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交流,以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语气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并介绍医院环境,对于患者及家属的疑问,要耐心的、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回答讲解,打消患者陌生感,为患者建立安全感,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以便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2) 人文环境营造。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要注意交流技巧,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要与患者保持眼神接触,鼓励患者倾诉,耐心倾听患者感想,营造和谐轻松的交流氛围,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并尽量满足;3) 实施环境护理干预,在患者病室内放置书籍、报刊等,分析患者喜好,放置相关的书籍。同时可在室内摆放鲜花、植物等,具有美化病房环境的效果,从而净化空气、愉悦心情 [1];4) 实施健康教育,老年人认识水平较差,可选择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比如:视频播放、宣传画册以及一对一交流等,促使患者加强疾病知识的记忆,护理人员耐心回答患者问题,利用小游戏进行沟通,有助于和谐护患之间的关系 [2];5) 实施心理护理干预。① 长期的服药及高血糖,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况,因此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将患者的病情以及不良心理情绪及时告知家属,与家属一起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同时叮嘱家属多给予患者陪伴、鼓励,增强亲友支持,增强患者心理,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其情绪变化。利用诱导式的方式和患者交流,鼓励和支持患者倾诉。保持认真的护理态度,给予专业的心理安抚。除此之外,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宣泄自身负性情绪,可多听舒缓的音乐,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和文体活动,从而消除不良情绪 [3];② 团体心理指导。护理人员定期在院内组织活动,例如:联谊活动、病友交流会等,通过增强患者相互之间的交流,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缓解患者内心的不良情绪;③ 个体心理指导。加强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波动情况,告知家属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6) 护理期间操作。护理期间的操作会影响患者舒适度,进而影响患者心理情绪,因此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水平,同时加强饮食干预,避免血糖过高或大幅波动,同时加强对天气的关注,指导患者进行衣物的增减。
2.3. 观察指标
分析血糖水平,主要分为: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密切观察患者血糖情况,详细记录并实施对比。
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估,SAS分界值为50分,分为50~59分(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70分以上(重度焦虑)。SDS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轻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73分以上(重度抑郁) [4]。
2.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以SPSS20.0软件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以
形式表述,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述,P < 0.05,即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3. 结果
3.1. 分析血糖水平
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更稳定,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 0.05。

Table 1. Analysis of blood glucose levels ( x ¯ ± s )
表1. 分析血糖水平(
)
3.2. 分析SAS、SDS评分
表2结果显示,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 0.05。

Table 2. SAS、SDS scores ( x ¯ ± s ) were analyzed
表2. 分析SAS、SDS评分(
)
4. 讨论
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糖尿病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方案,需长期控制饮食,易出现诸多悲观绝望情况,再加上经济负担较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需提高其重视程度 [5]。在治疗期间配合使用有效护理干预,从而改善糖尿病患者预后。
传统的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追求对疾病展开护理,即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症状,而随着护理技术的进步,如今的护理工作重点已转变为对患者的护理,即通过改善患者心理、及身体的舒适度,来改善患者身心状态,进而达到控制疾病发展的目的。人文精神是护理工作展开的动力,常规的护理手段只关注对表面的护理,而对于内涵护理的建设却远远不够,进而导致护理质量的降低。糖尿病属于长期的慢性疾病,病程较长,并且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年龄较大,因此其极易出现各种不良心理情绪,心理状态十分不稳定,常规、单一的心理护理仅通过语言的交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方法较为统一,因此有着单一性,而不同的患者内心情绪不同,性格特点也不同,因此其对心理护理的要求也不同,而常规心理护理手段并未对患者内心状况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导致护理工作不够深入。而在人文关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指导,重视对患者内心情况的了解,通过了解患者内心的不同需求展开有针对性的护理手段,通过有效的交流沟通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进而提高患者配合度,达到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血糖水平的目的。
本文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更稳定,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 0.05。观察组心理状态较对照组更好,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 0.05。由此可见,在临床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护理,以患者为核心,有助于提高其生命质量。通过人文关怀护理,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细致的护理服务,充分满足其生理、心理及自尊需求,有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实施环境护理,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提高其治疗舒适性,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实施心理指导,疏导老年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治疗信心。护理人员真正做到关爱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开展人文关怀及心理指导,可提高用药依从性,对患者康复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