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社区作为一种社会地域共同体,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位,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是政府惠民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环节。社区治理不仅直接关系着居民的幸福指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及社会治理成效。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讲,一方面社区治理是对政府治理体系、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的考验 [1] ;另一方面社区治理不仅为中国在社会发展转型期建设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系敲响警钟 [2] ,而且成为中国基层公共组织变革的促进因素之一。
近年来,随着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国内学界关于社区治理的新话题不断涌现,在理论探讨、研究领域等方面均有新进展。基于此,本文借助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2010年至2020年CSSCI数据库中社区治理文献进行了整体性回顾和综合概述,分析了社区治理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的高级检索功能进行文献数据收集,设定检索主题词及关键词为“社区治理”、检索文献类型为“论文”、检索时间为2010年至2020年,在CSSCI数据库中共检索到696篇期刊文章。
2.2. 研究工具
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是一种基于文献计量学和数据可视化的引文分析技术 [3] ,通过共现网络呈现定量结果发现文献分析中的潜在关系 [4] 。本研究中采用CiteSpace5.7.R2(64-bit)软件,设置时间跨度为2000~2020年,time slice设置为2年,阙值设置为Top 50 per slice。
3. 研究结果
3.1. 发文分布
通过对2010~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中社区治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其发文总量、时间分布及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从总体上看,发文数量呈现连续增长的趋势,学界对社区治理的关注度和研究热度持续上升。具体来说:十八大以前,国内社区治理的研究发展态势整体上比较缓慢,发文数量也较少;进入十八大以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学界研究热度高涨,社区治理研究成果及发文数量大幅增加,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研究社区治理指明了新方向,越来越多不同学科背景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社区治理展开了研究,这时期社区治理研究成果及数量持续增加。

Figure 1.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on Community Governance from 2010 to 2020
图1. 2010~2020年社区治理论文发表数量
3.2. 发文机构
运用CiteSpace绘制了发文机构知识图谱(见图2),均为发文量 ≥ 3的机构。其中发文量靠前的机构分别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5篇)、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4篇)、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4篇)、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大学(4篇)、武汉大学社会学院(4篇)、兰州大学管理学院(3篇)、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3篇)、东北大学文化学院(3篇)以及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篇)。这些高校是近十年来社区治理研究领域中发文量最多的机构。
3.3. 发文作者
图3是以“author”为网络节点绘制的作者及合著网络图,该网络由183个节点和379个连线组成,时间切片为1年,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节点越大表明这些作者在社区治理研究领域的发文数量越多。其中陈鹏、吴晓林、郑杭生、陈伟东、肖林、周庆智、肖瑛、付诚、夏建中等是近10年该研究领域发文较多且较权威的学者。这些作者的文章都为社区治理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郑杭生对我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面临的形势及如何开展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进行了研究 [5] ,肖林的研究涉及社区参与、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社区的分化与分化的社区等方面,并提出了一个中国城市社区和社区研究的基本框架 [6] ,吴晓林从城市社区韧性、基层治理创新、社会治理现代化等角度对社区治理进行了研究 [7] 。

Figure 2. Publication organization network: 2010~2020
图2. 发文所属机构网络:2010~2020

Figure 3. Network of authors and coauthors: 2010~2020
图3. 作者及合著网络:2010~2020
3.4. 研究热点
关键字是代表文章核心内容的描述性词汇,关键字共现有助于确定社区治理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排名靠前的高频关键字有:“社区治理”具有最高的频次282次,研究涉及类型特征、发展历程、生成与实践 [8] 、治理路径 [9] 、困境与出路 [10] 、趋势与模式 [11] 、创新 [12] 、效能 [13] 等,“城市社区”83次,“治理”19次、“社会治理”18次、“城市社区治理”16次、“社会组织”14次、“农村社区治理”14次、“社区”13次、“社会资本”11次、“城市化”8次、“协同治理”7次及“治理现代化”7次等(见图4)。
为进一步分析近十年社区治理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根据关键词共现绘制了研究热点的聚类图。通过选择对数似然比(LLR)作为分类统计的原理,根据其共现的高频关键词将其分为11个研究热点聚类群,模块化Q = 0.6214 (>0.3),S值 = 0.8928,平均轮廓 = 0.7328 (>0.5)。如图5所示,国内社区治理研究热点主要有社会资本、基层党建、城市社区、碎片化、冲突、社区自治、城镇化、乡村政治等。

Figure 4. Keywords co-occurrence network: 2010~2020
图4. 关键词共现网络:2010~2020

Figure 5. Cluster analysis of hot spots in community governance research: 2010~2020
图5. 社区治理研究热点聚类分析:2010~2020
研究热点#0社区治理,主要包括治理现代化路径探索、城市社区、政策网络构建、元治理理念、多元主体和自组织等参与机制的研究。研究热点#1城市社区,内容涉及专业社会组织参与路径、多元供给模式、供给主体、结构分化、城市治理、治理创新等。研究热点#2社会资本,研究围绕城市化、国际化社区、转型社区、社区治理绩效、治理困境、空间重构等展开。研究热点#3基层党建,聚焦于社会治理、治理机制、治理能力、基层政权建设、共建共享、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研究。研究热点#4深圳市南山区,主要从治理现代化、城市社区治理、单位制式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参与、公共参与等研究问题出发。研究热点#5社区,关注公民社会的参与途径、协商合作治理、区域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内卷化、社区治理共同体打造等问题的研究。研究热点#6碎片化,内容包括整体性治理、再组织化、社区治理共同体构建。研究热点#7冲突,研究涉及影响因素、产业转移、绩效、主体、协调机制等。研究热点#8社区自治,内容包括治理结构、利益协调、社区治理转型、主体性社会、利益分化、社区治理能力。研究热点#9城镇化,研究包括农村新型社区的转型、国家治理现代化、集体行动、政社关系、基层治理的转型、社区社会组织等。#10乡村政治,研究包括双轨政治、城中村的治理、群众参与的途径、社会组织的作用等。
3.5. 研究演进趋势
根据2010年至2020年社区治理的整体研究进展关键词时区视图(见图6),社区治理研究的发展演进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Figure 6. The time zone view for the keyword: 2010~2020
图6. 关键词的时区视图:2010~2020
第一阶段,政府主导下的城市社区治理(十八大以前)。在政府主导的推动下,我国的社区治理理念最早在城市社区及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进行实践 [14] 。但基于现实中城市社区业主委员会无法担负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深化基层社会自治、培育公民社会的责任 [15] 等问题的暴露,政府主导下的社区治理引起学界激烈的反思和深入的讨论。一部分学者对政府和居委会在社区治理中两者的角色进行了分析,对政府主导下社区治理出现的社会自治能力不足、社会管理体制转型滞后、政府职能转变困难以及居委会的资源约束和理性驱使 [16] 等弊端进行了分析。此外,还有一部分学者研究指出中国城市基层社区中公民社会的微观基础与社区共治和社区治理结构之间存在微妙联系 [17] ,政府在社区治理过程中,是政府与社会分权的过程,也是公民社会发育的过程 [18] ,其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应承担何种角色和职能一定要进行界定 [19] ,并提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要由行政型社区向合作型社区和自治型社区发展转变 [20] 。
第二阶段,多元协同共治(十八大时期)。由于新型城镇化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社区治理研究焦点转向多主体协同治理创新模式的建构与实践。学者们提出合作网络治理,认为政府组织与社区自治组织、第三部门等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采用一定的手段方式,合作管理社区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实现社区公共利益的运行机制 [21] ,是实现政府与社会多主体的协同治理之路 [22] 。通过实证分析对中国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与创新进行了论证 [23] ,对民间组织协同参与城市社区治理进行了研究 [24] ,结合中国治理实际情景的分析对社区治理中“三社联动”进行了适用性论证 [25] ,并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运作逻辑进行研究 [26] 。在此基础上,更有学者提出了社区治理共同体概念 [27] ,探讨涉及社区协同治理的理论基础 [28] 、多元主体治理框架 [29] [30] 、治理创新模式 [31] [32] 、治理结构体系 [33] 以及治理效能提升 [34] 等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
第三阶段,基层党建引领(十九大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指明了社区治理研究新方向,大量的研究论述了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必要性、应然性和适用性 [35] ,探讨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路径及作用机制。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治理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更好地集中多方资源解决社区问题、化解社区矛盾,学者们对社区治理中如何应用物联网、地理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理论建构和实践分析 [36] [37] ,提出了智慧社区的治理理念。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本研究通过CiteSpace对近十年国内社区治理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了社区治理的研究热点及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 近十年来学者对社区治理的关注度和研究热度持续增加,取得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加;2) 社区治理研究的热点为基层党建、社区治理现代化、社会资本、社区碎片化、社区冲突、社区自治、城镇化及乡村政治;3) 社区治理研究的演变发展遵从政府主导→多元协同共治→基层党建引领等阶段;4) 社区治理研究态势呈现“与城市工作和社区发展治理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相同步”。
4.2. 未来研究方向
探索新时代如何抓好基层社区现代化治理,更大程度地发挥为民服务功能,未来的研究可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 打造“数字化”治理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智能互联技术,通过空间的打造和社区运营服务,连接邻里、教育、健康、服务、治理等多种场景,为解决群众关心和揪心的一些生活难题,如停车问题、买菜问题、垃圾分类、噪音污染等。
2) 完善党全面引领的基层社区治理格局。街道和社区是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在当前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党建协调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探索社区治理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新路径,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推动治理资源、管理服务向基层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