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主流意识形态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发展和建构的最大背景,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为主线,开展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管理权研究,不仅具有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发展的理论意义,也具有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需要和提升国家的软实力的现实意义。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管理权既是一个热点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既严肃又敏感。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管理权面临的挑战,根据当今时代和社会实践提出的要求,对新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管理权建构的实践形式进行新的建设,即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来建构。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the ideological work of the Part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and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Marxist theory is the largest background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work in China.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ideology in China as the mainline to carry out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power of mainstream ideology in the new era not only has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of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ideological theory, but also has the practical need to maintain national ideological security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enhancing the country’s soft power. The right of socialist ideology management is not only a hot issue, but also a practical issue, which is both serious and sensitiv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ent era and social practice, this article provides new practical form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ainstream ideological management rights in the new era. The practical for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nagement power of socialist ideology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is constructed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1. 引言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指明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与意识形态交织互渗,使得全面融入新时代进程中的中国面临全新的时空环境。当前,由于人民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不高、意识形态管理权制度不健全、西方意识形态的全面渗透以及缺乏科学新颖的管理方式,使社会主义主流思想受到严重冲击。为此,面对日益发展的意识形态领域,进一步厘清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管理权建构的重要意义,明确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管理权建构的有效路径无论是在理论价值层面还是在社会实践层面都尤为重要。
2. 价值意蕴: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管理权建构的重要意义
在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战略部署下,我们党在意识形态管理权领域的发展和建构不断优化,对于把握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管理权建构规律,研究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管理权的建构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1. 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管理权的建构研究必然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发展。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背景出发,重新梳理和阐述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管理权的建构,指导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发展,有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客观实际紧密结合,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统领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赢得指导地位的深层次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不断地创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全社会的精神支柱和信仰追求,是因为我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因而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发展的优越性。
2.2. 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需要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管理权的实践性特征直接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不仅消解我国意识形态凝聚力使人们的思想西化,而且使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巨大的挑战。认清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管理权的建构在整个意识形态斗争和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管理权,最大限度地在全社会形成意识形态共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融入群众自觉遵循和实践的自觉意识之中,坚持维护马克思主义,继续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器,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通过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管理权的建构,提升意识形态管理能力,从而确保不出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危机。
2.3. 有助于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巩固不是一劳永逸的,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也可能丧失。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根本指导思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向往与追求根本的思想保证。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中国也加强了对外开放,与外界交流的机会迅速增加,各族人民之间的相互交流日益密切。一方面,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发展,另一方面,它也使人们遭受了一些不可否认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由于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规范,加上国内外反华势力有意识的渗透,有些人对中华民族认同产生怀疑,不认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因此,主流意识形态管理利权的建构,有助于激励和整合人们对社会和国家的集体认同,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提高国际话语权,为促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 实践进路: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管理权建构的有效路径
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对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管理权建构进行系统的思考,提出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管理权建构的有效路径。
3.1. 加强政治建设,落实意识形态管理权主体责任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加强政治建设是主流意识形态管理权建构的首要任务。一方面,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完善激励机制、监督与研判机制、意识形态多元协同管理机制。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落实意识形态管理权主体责任。另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党管意识形态是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管理权的建构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以人民群众认同为基础达到国家认同,只有这样,才能既“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管理权”,又保证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方向。随着新时代的深入发展,各国政治的相关性、互动性不断增强,一国的意识形态建设越来越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全球化的政治实践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有利于减轻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管理权建构的外部压力,也有利于我国意识形态管理权越来越多地得到世界的认同。
3.2. 加强经济建设,增强意识形态管理权科学化水平
经济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意识形态管理权工作也离不开经济建设。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隐含着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而且意识形态方面的对话和斗争也越来越复杂多样。而意识形态的优越性的展示取决于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以及人心所向。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功能,才能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经济维度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权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增强意识形态的管理权能力,主要体现在监测能力、研判能力、处置能力、评估能力。其次,培养意识形态管理权工作的专业人才,加强对意识形态管理权工作者的培训和轮训,引导其正确认识意识形态管理权的基本理论和问题,加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管理权的共识上保持高度一致。最后,搭建意识形态管理权工作的实践平台,充分调动意识形态管理权工作者的积极性,利用好意识形态管理权的载体和平台,做好意识形态管理权工作,建设微信公众号平台、打造国家微媒体,构建网络互动空间,增强意识形态管理权科学化水平。
3.3. 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意识形态管理权认同
文化与意识形态关系密切,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要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2] 在文化新时代背景下,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增强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增强意识形态管理权认同,提升意识形态管理权影响力,实现中国梦的需要。另一方面,强化文化阵地,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开创意识形态管理权工作新局面,要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支撑。没有意识形态认同的国家,就如同行尸走肉。正如黑格尔说的那样:“就像是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 [3] 在加强文化实践中,我们要立足于文化创新的根本,透过客观事物的现象,把握意识形态管理权本质,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 结语
意识形态是国家的思想上层建筑,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加强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管理权建构,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充分认识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增强意识形态管理权主体责任担当,提高意识形态管理权科学化水平,增强意识形态管理权认同,才能实现长期执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