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Von Hippel-Lindau (VHL)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家族遗传性疾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常见的疾病表现形式主要有视网膜血管瘤、肾癌及囊肿、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以及较为少见的胰腺、附睾囊腺、内淋巴囊性肿瘤等。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可通过组织病理学及基因检测确诊疾病。其发生率约为1/36,000 [1]。而怀孕期间及产后,可能会造成VHL综合征疾病的进一步进展。再加上其家族遗传的特征,故VHL综合征对母婴风险极大,需评估妊娠风险,严密监测,并及早的干预,适时终止妊娠。
2. 病例资料
患者,女,28岁,因“停经15周,恶心呕吐2月余。”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崂山院区产科。患者自停经30余天开始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感头晕、乏力,食后即吐,逐渐加重。平素月经规律,早孕B超示符合孕周,现停经15周,上述症状未见改善,查尿酮体3+,遂门诊以妊娠剧吐伴酮症收入院。既往有胃食管反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史。2次自然流产史。独生女,家族中母亲21年前因脑部肿瘤去世,父亲患有高血压病史,祖父因食管癌去世,祖母因“恶性肿瘤(具体不详)”去世。入院查体: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宫底耻上三横指,未扪及明显宫缩,阴道检查未查。胎儿B超示:双顶径3.0 cm,符合15周3天;股骨长1.3 cm,符合14周0天。胎盘位于子宫前壁。胎盘成熟度0级,羊水最大深度3.8 cm,胎心率150次/分,律齐。意见:中期妊娠,单活胎。入院诊断:妊娠剧吐伴酮症、孕15周G3P0、不良孕产个人史、妊娠合并胃炎、胃食管反流。
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予补液、止吐等对症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行腹部彩超示:右肾见多个囊性回声,大者:1.6 × 1.3 cm (位于上极,外突),均透声可,右肾中部见5.9 × 4.5 cm囊实性包块,以实性为主,CDFI:其内探及数条粗大条状血流信号,RI:0.43,右肾上半部及右肾下极分别见3.2 × 2.2 cm、1.9 × 1.3 cm以实性为主的囊实性包块,均边界清,血流信号不明显;左肾见数个囊性回声,大者:1.2 × 1.0 cm (下极),均透声可。胰腺大小形态可,表面不光滑,内见多发囊性回声,大者2.0 × 1.6 cm、1.9 × 1.5 cm,均透声可。右肾囊实性包块,不除外肾Ca,胰腺多发囊肿,双肾囊肿。经泌尿外科会诊意见考虑恶性可能性大,建议尽早手术治疗为宜,但孕妇现处于中孕期,此时妊娠状态行手术治疗,风险较大。遂进一步完善磁共振、CT等相关辅助检查,查肿瘤指标示:甲胎蛋白24.80 ng/mL,糖类抗原242 16.50 IU/mL,糖类抗原72-4 1.80 U/mL,糖类抗原19-9 23.50 U/mL,糖类抗原125 30.70 U/mL,癌胚抗原0.70 ng/mL。MRI示:左肾大小形态尚可,右肾形态欠规则,右肾见多发混杂信号结节、团块影,较大者大小约51 mm × 51 mm,边界清,呈不均匀等T1长T2信号,部分内可见短T2分隔影;双肾另见多发大小不等长T1长T2信号结节影;胰腺内见多发大小不等囊状影,呈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DWI信号稍高;小脑蚓、双侧小脑半球、延髓可见多发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信号,延髓增粗。考虑VHL综合征可能性大。
结合上述辅助检查结果,在放射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肿瘤科、眼科等多学科共同讨论下,意见为:患者目前处于中孕期,孕期孕激素作用可刺激肿瘤发展,若目前不给于尽早处理,可能孕期肿瘤继续增大、囊肿破裂、腹腔出血、失血性休克、DIC、肿瘤种植转移,甚至全身转移等,有失去最佳手术时机及增加危及患者生命等可能。若现终止妊娠行引产术,先行肾脏肿瘤手术治疗,可能肿瘤性质为非恶性且有不再妊娠风险。VHL综合征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胎儿有1/2可能遗传VHL。与患者及及家属交代相关病情及风险后,患者及家属要求终止妊娠。遂行中孕经腹注射依沙吖啶引产术。并完善外周血VHL基因检测、腹部增强CT等检查。胸部CT平扫:双肺多发结节,转移瘤不除外。颅脑MR增强扫描:幕下脑实质内多发异常强化灶伴水肿,结合病史符合VHL脑表现。腹部CT动态增强扫描:胰腺多发囊肿,结合双肾改变,考虑VHL综合征可能性大(见图1)。引产后患者恢复可,后顺利出院,出院后按时于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肿瘤科就诊,进一步行VHL综合征相关治疗。

Figure 1. Kidney neoplasms computed tomography (CT)
图1. 肾肿瘤CT图
3. 讨论
VHL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由VHL肿瘤抑制基因突变引起的。主要了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最常见于小脑、脑干、脊髓、视网膜等部位;内脏病变最常见于肾囊肿、肾细胞癌(RCC)、嗜铬细胞瘤、胰腺囊肿、神经源性肿瘤等疾病。此病例病变累及小脑、肾脏、胰腺等部位,并伴有肺部转移可能。患者处于中孕期,随着子宫的增大及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继续妊娠风险极大,可能会导致疾病的进一步恶化,甚至会导致孕产妇的死亡。Frantzen等人对29名妊娠妇女的回顾性分析中显示:17%的女性在妊娠期间出现了与VHL相关的并发症,其中50%有生命危险 [2]。RCC和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相关并发症是导致VHL患者死亡的最常见的原因。且即使患者选择继续妊娠,分娩后后代同样患有VHL综合征的风险极高。有研究表明,VHL综合征65岁前外显率 > 90%,后代有50%几率会发病 [3]。遂最终决定终止妊娠,先行VHL综合征的相关治疗。
VHL综合征发病部位多,发病先后不一,往往已有病灶产生但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给临床诊断增加了难度。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可能有:头痛、呕吐、高血压、共济失调或视力、听力障碍等。本例患者呕吐症状较明显,结合患者既往胃炎病史,可能为胃炎所致,但也不除外颅内病变所致的颅内高压所致的呕吐。
除了相关病史及辅助检查,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检测患者及其家族人员的基因突变来诊断,比较常见的有错义突变、移码突变、无义突变、插入或缺失突变等情况 [4]。根据基因突变的类型及与嗜铬细胞瘤的关联,VHL综合征可分为1型VHL病和2型VHL病。1型VHL病可伴有视网膜血管瘤,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RCC,胰腺囊肿和神经内分泌肿瘤,嗜铬细胞瘤的患病风险较低。2型VHL病嗜铬细胞瘤的患病风险很高,又分为2A型、2B型和2C型。2A型VHL病主要表现为血管母细胞瘤和嗜铬细胞瘤,具有较低的RCC风险;2B型VHL病主要表现为血管母细胞瘤、嗜铬细胞瘤和RCC;2C型则仅表现为嗜铬细胞瘤 [5]。结合本例患者辅助检查的结果,暂未发现有嗜铬细胞瘤,遂更倾向于1型VHL病。
VHL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以各个器官病变手术治疗为主,对于有脑、肾功能损害或视力损害等情况,可以给予保护相应脏器功能的药物治疗。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小部位有症状的患者,也可以采用小剂量放射治疗 [6]。对于肾脏肿瘤:如果肿瘤大小到3 cm左右,应该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或消融术 [7]。VHL综合征术后肿瘤复发率高,目前尚无对因治疗方法,通过赵瑞娜等人对35例患者研究表明:91.4%进行了手术,57.1%进行了2次及以上手术 [8]。由此可以看出复发率之高。
综上所述,VHL综合症妊娠风险较大,对于妊娠合并VHL综合征患者的处理更应谨慎,临床上对于疑似VHL患者应完善全身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尽量早发现、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同时VHL综合征可累计全身多个脏器,必要时需要肾病学、眼科学、内分泌学、神经病学等多学科共同诊治,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声明
该病例报道已获得病人及家属知情同意。
NOTES
*第一作者Email: 8610153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