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伤寒论》是我国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其中有关于六经病“欲解时”的条文,即“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古往今来,对于以上这些条文的论述,众多医家观点不统一,无外乎从阴阳盛衰变化提出各经病“值旺时而解”、三阴三阳“开枢阖”理论、五运阴阳学说、地支三会理论以及十二消息卦等方面 [1] [2] [3] [4] [5] 来论述,至今尚未有统一定论。笔者试从《黄帝内经》中阴阳生长盛衰、五行相生相克及十二地支化六气多角度来浅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伤寒论》提供参考依据。
2. 从阴阳生长盛衰论述六经病“欲解时”
2.1. 关于《黄帝内经》中“合夜”的再认识
《黄帝内经》中有关于一日内阴阳消长的论述:“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详见图1。其中,平旦、日中、黄昏和鸡鸣分别对应十二时辰中的寅时、午时、戌时和丑时。而对于“合夜”的理解,丹波元简注曰“犹暮夜,言日暮而合于夜也。”杨锦绘 [6] 认为其为“黄昏之后,夕阳余辉已尽,微光突然消失刹那间”。笔者通过分析认为“合夜”应当在亥时,理由如下:① 亥时在黄昏后,为人定之时,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② 《天文训》曰:“亥者,阂也”,《说文》:“阂,同阖,门扇也”,《易·系辞上》曰:“是故阖户谓之坤”,虞注:“阖,闭翕也”,《释名》曰:“亥、核也,收藏万物。”;《说文·亼部》:“合,合口也。”本义为闭合、合拢。因此,笔者认为合夜当属亥时。
2.2. 阴阳生长盛衰与六经病“欲解时”
由上文推断可知,平旦、日中、黄昏、合夜和鸡鸣分别对应十二时辰的寅时、午时、戌时、亥时和丑时。那么,寅时至午时为“天之阳,阳中之阳”;午时至戌时为“天之阳,阳中之阴”;亥时至丑时为“天之阴,阴中之阴”;丑时至寅时为“天之阴,阴中之阳”。因此,寅时至戌时为天之阳,亥时至寅时为天之阴。《黄帝内经》又云:“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而少阳、太阳和阳明分别被称为一阳、三阳和二阳。因此我们将寅时至戌时一分为三,再结合少阳病、太阳病和阳明病的特点,遂有“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和“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太阴、少阴和厥阴分别为三阴、二阴和一阴。那么,太阴病欲解时当在“天之阴,阴中之阴”之时即在亥时至丑时缓解的可能性大;少阴病欲解时当在子时少阴君火之气旺时,再配合“阴中之阴”的最后一个时辰丑时和“阴中之阳”寅时,如《外经微言》云:“子时一阳生,丑时二阳生,寅时三阳生,阳进则阴退”;厥阴病欲解时当在“阴中之阳”的两个时辰丑时和寅时,再配合“阳中之阳”的卯时,这样使阴阳之气得到顺接,有利于厥阴病向愈。为何“欲解时”以三个时辰为组合?大多数医家认为这是中医学术数的应用,所谓《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笔者认为这也是运用时辰组方的体现,《黄帝内经》有云“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又云“君一臣二,奇之制也……近者奇之”,特别是三阴病,多属里证,符合“近者奇之”原则。众多医家同意三阴病“欲解时”以第一个时辰为最主要的时段,我们把它作为“君”,另外两个时辰则为“臣”,符合“君一臣二”的组方原则。

Figure 1. Diagram of 12 two-hour periods and waxing and waning of yin-yang
图1. 十二时辰与阴阳消长示意图
3. 从五行生克制化和地支化六气角度论述六经病“欲解时”
六经病“欲解时”的十二时辰对应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和亥。曹姝等 [3] 和刘永臣 [5] 分别从地支三会和五运阴阳学说角度来论述六经病“欲解时”,笔者试从五行生克制化和地支化六气角度进一步论述。
3.1. 十二地支天五行(十二地支化六气)
《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已亥之上,厥阴主之。”据此,地支化六气表现为子午化少阴君火,丑未化太阴湿土,寅申化少阳相火,卯酉化阳明燥金,辰戌化太阳寒水,已亥化厥阴风木,详见图2。十二地支正五行指的是亥子为水,巳午为火,寅卯为木,申酉为金,辰戌丑未为土。十二地支天五行(六气)来源于木星视运动的十二年准周期性,十二地支正五行就是六气正化对化的实质,二十八宿背景下的木星类公转运动和火星就是六气正化对化的天文学背景 [7] [8]。

Figure 2. Diagram of the twelve terrestrial branches transformed into six climatic factors
图2. 十二地支化六气示意图
3.2. 从五行生克制化角度来论述六经病“欲解时”
从上段我们得知,十二地支化六气其实是十二地支化天五行,只不过六气中将“火”分为“少阴君火”和“少阳相火”,和五行之木、火、土、金和水有密切关系。
3.2.1.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卯上
少阳病为少阳相火之病。寅时为少阳相火主位,少阳本经气旺之时,利于少阳病缓解;卯时为阳明燥金主位,《四圣心源·六气解·阳明燥金》中指出:“燥为寒热之中气,上燥则化火而为热,下燥则化水而为寒”,少阳位于半表半里,病症多见寒热往来。再者卯居东方木位,木能生火,同时阳明燥金的清肃之气可以防止少阳相火升发太过,故卯时利于少阳病缓解;辰时为太阳寒水主位,水能克火,可防止少阳相火升发太过,另外,辰居土位,为火之子,土火相生,类比《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云“夫邪气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因此辰时亦利于少阳病向愈。
3.2.2.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太阳病为太阳寒水之病。巳时为厥阴风木主位,水能生木,母子相生,自然利于太阳病康复;午时为少阴君火主位,火为热,热能祛寒,且火气盛则水不能克,故午时利于太阳病缓解;未居西南,为太阴湿土主位,土能制水,太阳寒水受到太阴湿土的制约,自然利于病情向愈。
3.2.3.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阳明病为阳明燥金之病。申时为少阳相火主位,“火就燥”,火能克金,少阳为枢机,主半表半里,阳明主里,因此阳明病可以通过少阳而解;酉时为阳明燥金主位,阳明经本经气旺之时,利于阳明病康复;戌时为太阳寒水主位,“燥胜则干”,阳明病多为燥热,寒能清热,水能清燥,故戌时利于阳明病向愈。
3.2.4.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太阴病为太阴湿土之病。亥时为厥阴风木主位,风能胜湿,《医碥·五脏生克说》云“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故亥时有利于太阴病向愈;子时为少阴君火主位,火能生土,热能祛寒,而太阴病多为脾土虚寒证,故子时有利于太阴病缓解;丑时为太阴湿土主位,太阴本经气旺之时,有利于扶正驱邪外出。
3.2.5.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少阴病为少阴君火之病。子时为少阴君火主位,少阴本经气旺之时,利于扶正驱邪外出。丑时为太阴湿土主位,土为火之子,土火为子母相生关系,“子能令母实”,后天脾土可以滋养先天肾水,故丑时利于少阴病康复。寅时为少阳相火主位,“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相火向上侍奉君火,听令于君火,故利于少阴病向愈。
3.2.6.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厥阴病为厥阴风木之病。丑时为太阴湿土主位,湿为土中之水,水能生木,故能滋养风木,土能固木,使木根基稳固,故丑时利于厥阴病向愈;寅时为少阳相火主位,木能生火,火为木之子,“子能令母实”,故寅时利于厥阴病缓解;卯时为阳明燥金主位,金能克木,佐金可以平木,故卯时可以制约风木升发太过,利于厥阴病向好发展。少阳病与厥阴病欲解时均有寅卯,正如《外经微言》云:“寅为生入之首,卯为天地门户,始于寅卯者,阳得初之气也;终于寅卯者,阴得终之气也”。
4. 结语
《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中蕴含着中医时间医学治疗理念,其部分理论基础可能来源于《黄帝内经》中阴阳生长盛衰、五行相生相克及地支化六气等,笔者对此作了浅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六经病“欲解时”提供理论依据。
基金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科技发[2012] 27号);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粤中医办函[2020] 1号);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粤中医函[2020] 366号:20211171);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粤中医办函[2021] 6号:2021KT1139);广东省中医院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中医二院[2013] 233号);广州中医药大学2021年“课程思政”建设项目:中医心病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