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强调,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1] [2] [3]。因此,从2006年开始,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基础上,一些省、市及高等院校陆续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起到明显促进作用。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是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达到协同作用的创新教学手段。通过这种思政教育理念的转变,充分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作用的统一,从而营造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局面 [4]。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和课程思政都是以提高大学生素质为培养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二者进行有机融合,必定会相互促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实践
《药事管理与法规》是药学及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由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互相交叉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主要介绍药学实践中涉及的基本法律法规,理解我国医药政策的制定方针;同时,培养学生运用药事管理的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在教学中不断加入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选取几个典型案例介绍如下:
2.1. 通过关注身边“真实问题”,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药事管理与法规》是药品是关系到人类健康的特殊商品,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防病治病,同时也存在不良反应,若使用不当,不仅不能治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消费者需要了解更多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相关信息,说明书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有些企业不重视说明书的正规撰写,容易给患者使用带来困惑,因此,在授课过程中经常指导学生注意搜集药品包装盒及说明书,对其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在一次指导学生上网检索企业信息时,发现一家知名药企商品包装上的联系电话为空号,而该方式是消费者最直接反映或咨询不良反应的途径。于是,激发了同学们的责任意识,认真思考医药企业以及未来自己入职行业后应该扮演的角色,如何在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寻到合理的平衡点,决定选择“药品生产企业受理消费者不良反应报告情况调查”作为大创课题,为医药企业或有关部门提供有效信息。
2.2. 借助合理用药知识点的讲授,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
近年来,我国医药学的发展极其迅速,一方面百姓对于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又缺乏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出现一些因过度用药导致的不良事件。因此,在讲述抗生素滥用、真假药分辨及如何阅读说明书等相关内容时有针对性引入上述真实的药害案例,学生们都非常有触动,于是提炼出旨在促进百姓合理用药的“创建互联网 + 健康社区可行性研究”作为大创项目。
2.3. 通过介绍我国目前养老现状,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感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总数为14.12亿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为2.64亿人,意味着中国正逐步迈入到人口老龄化的结构 [5]。然而,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尚不成熟,一方面,子女有太多身不由己的无奈,不能陪伴父母一起生活;另一方面,养老机构的服务良莠不齐,子女不放心把父母交给他们。因此,导致较多“空巢老人”的出现,而这些孤独居家的老人成为保健品市场的目标消费者,不仅虚假药品广告趁虚而入,销售人员同时大打“感情牌”,最终导致老人离世了保健品公司仍留存大量已购买的产品。当学生们听到老师分享的这些信息后,内心不免产生一些波澜,都希望为养老服务做些什么事情,于是提出一种以“陪伴”方式提供有偿服务作为创业项目,即“爱心陪伴工作室”项目。
3.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教学成果
3.1. “爱心陪伴工作室”项目简介
该项目将大学生公益性创业与居家养老模式相结合,以“陪伴服务”为主线,依托大学生自身高素质和专业背景,期待为独居老人的晚年幸福生活送去一抹暖阳。课题组成员将活动分两部分展开,首先是根据活动设计问卷,并随机对400名中老年进行问卷调查,回收303份。包括:① 性别:男性124,女性179;② 年龄:40~49岁占37.9%,50~59岁占26.7%,60岁以上占35.4%。其次,根据问卷整理的数据调整下一步具体活动内容及形式。
由图1可知,近70%的50岁以下人群对于这种大学生公益性创业活动是非常支持并接受的,50岁以上人群各年龄段态度差别不大,基本上赞成与反对各占一半,说明年龄相对年轻一些的人群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该年龄段人群目前仍处于工作状态,并不是本次活动的目标人群。此外,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群,如自己有退休金或者由国家支付养老费用,对于该项活动的支持程度要高于(大于60%)生活费来自子女或其它方式群体。进一步,针对收费标准的调查结果(图2)显示,绝大多数调查对象(80%以上)比较能接受低于40元的收费标准,其中接近20%人希望提供更低收费或者免费服务,提示学生或许针对不同经济条件或年龄段的服务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
在整理并分析了调查问卷基础上,同学们利用假期分别在不同地区开展了“服务活动”,尽管受疫情所限,实地开展的服务活动并不是很多,但同学们仍然收获满满——服务老人需要的不是表面上的形式,需要的是真正用心陪伴。虽然在这次服务活动中有点累,但是收获的更多。其实老人的思想并不像我们大多数人以为的那样僵化保守,她们的生活阅历是我们年轻人无法比拟的,她们大半辈子辛辛苦苦为了家庭和社会操劳的那份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老人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只要有人能陪他们聊聊天、说说话就会很高兴,这些事对我们来说只是举手之劳而已。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倾听就可以让老人不再觉得孤独,就可以让她们感受到温暖。从老人的笑容中可以看出她很高兴,而这些笑容就是对我最好的鼓励和肯定,让我知道我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Figure 1. Attitude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图1. 不同年龄段人群对大学生创业服务接受程度

Figure 2. Charges acceptable to the surveyed population
图2. 被调查人群能接受的服务收费标准
3.2. 其它两个项目取得成果
在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下,“药品生产企业受理消费者不良反应报告情况调查”项目不仅被评为国家级大创项目,并获得“挑战杯”辽宁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一等奖,同时,在中文科技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一篇 [6]。“创建互联网 + 健康社区可行性研究”项目获得“挑战杯”辽宁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三等奖,此外,在此基础上撰写的论文《“互联网+”背景下的大众合理用药教育新模式探讨》获得第十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通过上述项目的开展,老师不仅使课程思政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完美融合,更重要的是同学们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收获了许多课本上无法学到的宝贵经验和体会。
1) “药品生产企业受理消费者不良反应报告情况调查”项目组成员
药品不良反应确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分析与评价,需要既拥有丰富专业知识又有强烈责任心的人来担当重任。但是调查结果显示较大比例电话接听人员没有经过不良反应相关知识培训,因此,遇到消费者咨询相关问题时,知识储备明显不足,更无法给消费者满意的答复,进而严重挫伤了消费者与企业间信息交流的积极性。此外,调查数据也显示,百姓反映或咨询不良反应的主动性不强,更缺乏不良反应方面的维权意识,促使我们增强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和责任意识,把更专业的药品相关信息准确传递给更多的百姓,让他们不仅吃上放心药更应该合理用药。
2) “创建互联网 + 健康社区可行性研究”项目组成员
作为药学专业学生,我们知道合理使用药品对于健康是多么重要,但药物知识专业性强且复杂,多数人不能掌握其基础,而且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很多虚假哄骗消费者的广告,威胁大家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希望发挥专业优势,借助“四微一端”信息平台为百姓带来准确的用药常识,促进他们对药品的合理使用。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不仅让我们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服务社会的意识,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4. 结语
课程思政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相结合是采用学科融入的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堂知识传授中导入思政内容,通过价值引领,达到“课程育人”的目标。将三观教育、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内容与课程中的药品管理立法、药品注册管理、药品上市后再评价与监测管理及药品知识产权保护等章节相关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主流价值观的熏陶,努力实现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创新精神、专业素养”的人才培养目标。总结上述几个案例,在课程思政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专业角度与思政内容的交叉点挖掘出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优化《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中与思政相关的教学内容,在确保充分、准确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融入思政内容,发挥“价值引领”作用的同时筛选出优质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针对性指导,从而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我国医药事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
基金项目
辽宁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21ZS09);辽宁大学创新创业项目(D20201128114340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