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铸牢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为例
Strengthening the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to Consolidate Medical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Taking the 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as an Example
摘要: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各高校民族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高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强调了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不断铸牢医学生共同体意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阐释了铸牢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举措,激发医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中国梦。
Abstract: It is the main content of current ethnic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forge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indepth ethnic unity education.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forging the awareness of the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forging the awareness of the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poses to use the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as the carrier to continuously forge the medical science. The pertinence and timeliness of the awareness of the community of students explains th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the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among medical students, and stimulate the Chinese dream of medical students to strive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文章引用:卢荣妹, 黄世稳, 邓寒青. 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铸牢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为例[J]. 教育进展, 2022, 12(2): 542-54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2090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和意义,要求全党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全意识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2.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人民在数千年交流交往交融和共同抗击外敌人侵的过程中,逐步在头脑中形成的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可,授受和热爱的思想观念,它是中华民族屡遭磨难而经久不衰、不畏欺凌而勇毅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铜墙铁壁 [2]。

3.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树立全国人民“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共同理念,这即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也是我们国家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应对各种民族分裂主义和敌对势力的强有力武器,是维护和保持民族团结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铜墙铁壁。但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和环境的影响,而且当前正处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期,我国还面临着“三股势力”煽动的民族分裂、暴恐等敌对活动的冲击,存在着社会经济发展、民族交往日益频繁过程中涌现出的民族内部新情况和新问题,更有国际大环境中存在的政治角逐和民族事件及思潮带来的负面影响 [3],民族地区高校医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 “共同体”意识不强

民族地区医学院校由于长期扎根“老少边”后发地区办学,例如身处于百色革命老区办学的右江民族医学院学生生源由“一个80% + 三个60%”构成,即约“80%来自农村,60%为少数民族、60%为贫困生,毕业生60%到基层就业”,由于受生源区域经济教育文化相对落后等先天不利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高校医学生入学时普遍存在综合素质能力偏弱,医学生对于就读专业的选择在很大程度是利于就业,解决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后顾之忧问题,医学生刚刚入学时没有把“自我”融入“大我”之中,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强,这需要我们对医学生进行引导、培育,树立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垫定强有力的基础。

(二) “共同体”培育体系不健全

众所周知,医学生培养时间周期长,学业任务繁重。医学生除了医学专业课,还有公共课程,周一到周六、早上到晚上课程安排满档,导致医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医学专业学习方面,就造成医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视度不够,在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及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精力就相对有限;另外,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在目前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中,还没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用一门课程讲授,导致学生对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足、重视度不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体系不健全。

(三) 受到错误思潮的影响

伴随着互联网普及,西方国家想方设法通过网络途径来抵制中国先进的社会制度,把一些利己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错误思潮涌向中国高校学生群体,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冲击。而如今,网络成为了大学生生活、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大学生由于经历、阅历不足,个人思想不成熟,对网络传播的一些观点认识不足、分辨不清,容易被一些西方势力所利用,出现了一些违背国家、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事例,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

4.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大学生是青年积极分子,是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力量,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毕业后分布在祖国的大疆南北,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增加大学生民族自毫感、认同感、归宿感的的主要途径,是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实现高校人才培养重任,维护国家和民族团结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事关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一)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和其他普通高校一样,要从建党百年的光荣革命传统中汲取营养,把红色基因融入师生血脉,以更高的站位,以更大的勇气,以更实的作风,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复兴梦想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二) 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治病救人是医生的神圣职责使命,医生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敬。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西方思潮及一些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出现个别医生收受医药回扣、收受患者红包等违反医德医风的典型事例,给整个医疗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出现了患者对医生不信任的现象,紧张的医患关系成为医疗工作中的普通现象。因此,对医学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学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和外来错误思潮的影响,牢固树立医学生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关口前移开展医德医风教育,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教育引导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 为复兴梦想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基础。

(三) 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需要

由于民族地区医学院校所处区域及师生构成比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师生更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以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主线,促进全院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全院师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理念,增进“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意识,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校园氛围,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 铸牢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措施

右江民族医学院本科招生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积极为社会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按照学校目前学生管理模式,基础医学院承担着全校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大一、大二学年管理和培养任务。近年来,基础医学院结合民族医学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铸牢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 铸牢“共同体”意识

近年来,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以建立“平等年来,基础医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主题班会、党团学习小组、“三三三”政治理论学习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主线,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组织各民族师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渗透到学院日常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工作中,积极引导全院师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观念,从思想根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1)。

(二) 完善“共同体”培育体系

针对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中,还没有把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作用一门课程讲授,导致学生对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基础医学院对第一课堂的课程思政进行延伸,进一步完善高校“共同体”培育体系,多方位铸牢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 开展道德宣讲活动。基础医学院以“树人讲坛”党建品牌为平台,利用身边道德模范、名师名医、抗疫英雄等先进典型人物进行专题报告、专题访谈等对学生进行现身教育,以解决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化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达到“用身边先进典型示范人”目的,例如以“讲战疫故事、悟初心使命——抗疫故事宣讲报告会”为题,邀请抗疫英雄讲述抗疫一线的亲身经历,让师生领悟抗疫“逆行者”忠诚、担当、奉献的品格和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引导学生把“小我”融入“大我”的道德境界(图2)。

2) 抓好网络阵地建设。面对互联网的普及,全力抓好学生线上思政教育,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坚守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抵制外来错误思潮的影响,解决学生人生价值追求呈现多元化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图3)。

Figure 1. Activities related to casting a solid “community” awareness

图1. 铸牢“共同体”意识相关活动

Figure 2. Conduct ethics advocacy activities

图2. 开展道德宣讲活动

Figure 3. Do a good job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positions

图3. 抓好网络阵地建设

Figure 4. Combined with local advantageous resourc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图4. 结合高校地方优势资源

3) 结合高校地方优势资源。坚持用好百色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民族资源、地方资源“三类资源”启迪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三得”思想,以解决学生基层就业观念淡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每年有计划地组织新生到百色起义纪念园、粤东会馆、民族博物馆、右江流域地道药材基地、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等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同时依托于分团校培训、社区义诊、衣物捐献、探望老兵、暑期“三下乡”等活动方式,不断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激发医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内生动力(图4)。

(三) 校园文化活动融入民族观教育

民族医学院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利用民族地方红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以学校每年举办民族团结活动月、新生入学教育、暑假“三下乡”活动、毕业生教育、校运会等活动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开开展团结专题学习会、民族团结专题故事会、民族团结主题征文比赛、民族医药文化展示会、民族传统运动会、民族团结主题文艺晚会等民族团结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医学生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归宿感,引导医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全方位铸牢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5)。

Figure 5. The integration of campus cultural activities into national education

图5. 校园文化活动融入民族观教育

6. 结语

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对进一步培育医学生“共同体”意识、完善“共同体”培育体系和全方位铸牢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维护国家和民族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基金项目

右江民族医学院2020年度辅导员专项课题(Fdy2020A02)。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马龙. 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J]. 各界, 2019(6): 1.
[2] 韩伟.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着力点[J]. 河南农业, 2021(33): 43-44.
[3] 韦成功.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 2014.
https://doi.org/10.7666/d.D6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