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的篇章功能
The Textual Function of “Ruci”
DOI: 10.12677/ML.2022.103047, PDF, HTML, XML, 下载: 411  浏览: 66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祁 阳: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新疆 喀什
关键词: “如此”篇章功能语义凸显主观性反预期“Ruci” Textual Function Semantic Highlight Subjectivity Counter-Expectation
摘要: “如此”是汉语中书面语色彩比较强的指示代词,在篇章中可以连接上下文,促进、彰显篇章的连贯性。基于篇章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从共时平面看,“如此”的篇章功能呈现出多角度性,经考察,“如此”在篇章中具有:语义凸显功能、主观情感标记功能、反预期信息标记功能。“如此”的语义凸显功能主要是指凸显信息结构中的信息焦点,“如此”所修饰的形容词成为了焦点信息;主观情感标记功能体现了语言的主观性,“如此”在使用时,能突出说话者的情感取向;“如此”可以标记反预期信息,“如此”修饰的成分表达的语义与常规情况相反。
Abstract: “Ruci” is a demonstrative pronoun with strong written color in Chinese. It can connect the context and promote the coherence of the tex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discourse linguistics, from the synchronic plane, the textual function of “such” presents multiple perspectives. By examining the corpus, “Ruci” shows the following pragmatic functions in the text: the textual function of “Ruci” is multi-layered. By examining the use of “Ruci” in the text, “Ruci” has the following functions: semantic highlighting function, subjective emotion marking function, and counter-expectation information function. The semantic highlighting function of “Ruci” mainly refers to highlighting the information focus in the information structure, and the adjective modified by “Ruci” becomes the focus information; the subjective emotion marking function of “Ruci” reflects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language when “Ruci” is used, it can highlight the emotional orientation of the speaker; “Ruci” can mark counter-expectation information, and the semantics expressed by “Ruci” modified components are opposite to the normal situation.
文章引用:祁阳. “如此”的篇章功能[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3): 373-379.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3047

1. 引言

基于篇章语言学理论的词语的篇章功能研究主要包括衔接和连贯两个方面。研究者对特定词语进行篇章功能的具体考察已经获得丰富的研究成果,如吕为光关于“这天”的篇章语用功能研究,该研究基于话语标记的理论分析,认为“这天”的篇章功能具有多角度性,在篇章中具有“确立叙事时间”、“标记故事情节转变”、“提请读者注意” [1] 三种功能。

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亦选取常用词语“如此”作为研究对象。从篇章衔接和篇章语用两个方面分析其篇章功能。在篇章衔接理论框架下,基于“如此”的指代特点,“如此”在指代过程中产生的篇章衔接功能有“回指–结论推断”功能、“预指–话题推进”功能、“无指–话论维持”功能和“无指–预示话论终结”功能(庄剑冰,2021) [2]。庄文关于“如此”的功能探索是基于“如此”的指代特点,本文不对“如此”的指代情况进行分析,而从篇章语用角度分析“如此”的篇章功能,篇章语用是指语言符号与语言使用者之间关系的语言功能。庄文是对篇章内部的指代情况进行分析,本文更多地关注篇章外的交际主体。根据语料考察,“如此”主要具有以下篇章功能:语义凸显功能、主观情感标记功能、反预期标记功能。下文将一一对上述三种篇章功能进行考察。

2. “如此”具有语义凸显功能

认知语言学的凸显观认为,“语言结构中信息的选择与安排是由信息的凸显程度决定的”(Ungerer & Schmid, 2001) [3]。我们在选择语言表达方式时,通过凸显某些词语或者语句的语义,从而使其成为焦点信息,突出表达的重点所在,减少交际过程中不必要的认知负担。我们认为,语义凸显是为了使某些词语或短语具有更高的凸显程度,在信息结构中是成为信息焦点。

2.1. “如此”的语义凸显功能与焦点信息

“如此”的语义凸显功能与句子的焦点有关。焦点是说话人说话时表达的重要信息,是最想让对方知道的信息。句子的焦点分为“自然焦点、对比焦点、话题焦点……对比焦点是小句中最被突出的信息,因而以句子的其余部分为背景,所以有[突出]的特征;同时又是针对上下文或共享知识中(尤其是听话人预设中)存在的特定对象或所有其他同类对象而特意突出的,有跟句外的背景对象对比的作用,所以又有[对比]的特征”(刘丹青&徐烈炯,1998) [4]。“如此”在修饰形容词时,影响了整个句子焦点信息的分布。“如此”修饰形容词时,通常能聚焦语义,从而凸显该形容词语义。“如此”凸显的不是后面整个偏正结构的语义,而是“如此”后面的形容词的语义。“如此”将其修饰的形容词提取为对比焦点,成为话语表达者最想表达的信息。例如:

(1) 过客衣衫破碎,脚下淌血,如此急急地赶路,也在寻找一个生命的湖泊吧?(余秋雨《西湖梦》)

(2) 阮籍震惊片刻后立即领悟了,这是孙登大师的啸声,如此辉煌和圣洁,把自己的啸不知比到哪里去了。(余秋雨《遥远的绝响》)

(3) 小打字员第三次流产后刚刚上班,如此虚弱又如此愉快。(张炜《柏慧》)

(4) 然而这些东西在她身上表现出来时,又如此真实,如此善良,也显得十分的美。(《绿化树》张贤亮)

以例句(1)为例,“如此”只对“急急”有语义凸显功能,“急急”在这里有[突出] [对比]的语义特征。“急急”的[突出]语义特征表现在,“如此”加深了“急”的程度,从而使得“急急”在前后分句中成为一个突出的信息。口语表达时,“如此”一般会重读,重读后的“如此”更加具有[突出]的语义特征。 “急急”的[突出]语义特征表现在,“急急”与句中其他信息形成对比。

因此,“如此”的语义凸显功能表现在,“如此”所修饰的形容词成为了焦点信息。语言中存在一些对焦点非常敏感的结构,即焦点敏感结构,焦点敏感结构有很多类型,其中一类是“表情感事实和态度的副词性成分或谓词性成分”(叶文曦,2016) [5],如“人们发现那支猴子竟然穿上了人的衣服”,“竟然”能够触发焦点,“那只猴子”和“人的衣服”都可能成为焦点。“如此”实际上也具有这样的作用,“如此”能标识人的主观情感(下节将详细阐述该问题),“如此”就可以触发焦点,如例(1)中“过客”和“急急地”都可以成为焦点。在口语表达中,“如此”通常会以重读的形式将其后面的形容词表达的语义凸显出来。例(1)中的“过客”如果不是重读音节,那么“如此”凸显的还是形容词“急急”,因而“急急”在“如此”的修饰下更容易成为一种表达的重点。

当“如此”修饰的形容词小句出现在句末时,“如此”修饰的形容词具有自然焦点和对比焦点双重属性,语义凸显功能更加显著。此外,在例句(2)中,由于“如此”所在的位置是在形容词“辉煌”和“圣洁”前,“辉煌”和“圣洁”在句子的位置上靠后了,因此“辉煌”和“圣洁”带有句末焦点的性质。

例(1)~例(4)中的“如此”都能删去而不影响句意的理解,但删去“如此”后,“如此”后的形容词不再具有对比焦点的性质。在话语推进过程中,没有焦点信息的交替,整个语句变得平淡无奇。

2.2. 句式对语义凸显的影响

“如此”的语义凸显功能还与“如此”所在的句式有关。“如此”常常与形容词组合形成“如此A1,如此A2,如此A3,……如此An”句式。尽管在实际使用中,该句式只有两项,但为了便于表达,在本文中将该句式仍称作排比句式,这与我们常说的排比句至少需要三项排列有一定的出入。在该句式中,A为形容词。如:

(5) 他永远想不到这件事的真相竟是如此卑鄙,如此残酷。(古龙《圆月弯刀》)

(6) 没有人能形容这种美,美得如此凄厉,如此残酷,如此惨烈。(古龙《英雄无泪》)

(7) 这两份感情,原都如此深切,如此强烈,如此真挚!(琼瑶《梦的衣裳》)

在例句(5)~例句(7)中,“如此”凸显其修饰的形容词的语义,“如此”与形容词组合形成具有相同结构的组合句式,一方面增加了语言的韵律感,另一方面语言表达有气势。在“如此A1,如此A2,如此A3,……如此An”句式中,“如此”省略后整个语句的接受度降低,“如此”与其修饰的形容词都需要重读,是句子的焦点信息。言语活动要严格遵循三个方面的语义和谐,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整体的构式义要与其组成成分义之间在语义上要和谐”(陆俭明,2010) [6]。我们都知道排比能够加强语言的气势,这是排比句式带来整体的语言效果,而“如此”能够凸显语义,所以“如此”能够高效地融入到排比句式中。

“如此”的语义凸显功能反映了指示词语法化的结果。指示词的语法化结果有很多种,《语法化的世界词库》提出指示词可以语法化为“标句词、连词、系动词、定指标记、焦点标记、第三人称代词、关系小句标记、从属连词”,而且“指示词 > 人称代词 > 系动词 > 焦点”是一条跨类型普遍存在的语法化链,焦点标记的来源可以回溯到指示词 [7]。“如此”的语义凸显功能是从语义角度分析词语的语义特点,但从语句的信息结构看,“如此”具有焦点信息标记的作用。

3. “如此”具有主观情感标记功能

“如此”的语义凸显功能反映了“如此”在语义层面的篇章功能,“如此”凸显的语义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情感,“如此”的主观情感标记功能体现了语言的主观性,也是语言“人文主义”的一种表现。下面将具体分析“如此”的主观情感标记功能。

3.1. 语言的主观情感

人们对语言的主观性的探索,体现了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时所承担的功能。“主观性”指“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人们在使用语言时表达的情感是一种‘社会指称’,即人们从周围交往的人和社会环境中获取感情信息来帮助理解不确定的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沈家煊,2001) [8]。所以,人们在人际交往的对话过程中会体现自己的主观态度。“句子所传递的信息是由句子的意义融入一定的言谈交际的语境并且二者加以融合而产生的交际效果,‘言谈交际的语境’包含了说话人的表达意图,说话人和听话人都可能具有的知识背景,言谈双方对言谈交际现实环境的认识等。”(陆俭明,2017) [9] “说话人的表达意图”或多或少带有说话人主观情感,因而在话语交际过程中说话人的主观情感影响受话者对句意的理解。

面对面进行话语交流时,人们可以通过语气语调表达主观情感,如“小明很聪明”这句话用陈述语调和疑问语调说出来时,传递的信息就不一样。在书面表达中,说话人的主观情感通常会通过某些词或者句式体现,换句话说,词汇或者句式是书面表达中体现说话者(作者)主观情感的重要标记。

3.2. “如此”的主观情感标记功能

“如此”在使用时,能突出说话者的情感取向,具有明显的主观情感标记功能。“如此”是表样式的主观性态副词,“主观的性态副词是指从说话者的主观方面,认定或揣度某种动作的性态(或非叙述动作而为说明情形的述语的性态)”(黎锦熙,2007) [10]。“如此”的主观情感标记功能是指“如此”进入语句后能强化言语表达者的主观情感,强化的主观情感是多方面,如贬抑、赞赏、抨击等,表现为情感强度的增加。例如:

(8) 尽管这只是一场小测验,一次资格考查,但因为涉及到如此严重的事实而使我倍加重视——不得不认真对待知识分子的判断。(张炜《柏慧》)

(9) 他们在享受如此美妙的音乐的同时,直感到一个新的时期已经具体地来到了自己的面前。(高晓生《“漏斗户”主》)

形容词常用作修饰语,用来描写或限制中心语,形容词在使用时包含了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如“他很可爱”,“可爱”只是说话人单方面的主观评价,不能达成所有人的共识。“如此”在形容词前时,加深了该形容词的主观情感态度。如例(8)中,“如此”具有强化“严重”的主观情感作用,表明“事实”的严重性要超过一般的严重程度。与“严重的事实”相比,“如此严重”的主观性更强,因此“如此”成为一种主观情感标记的作用。“如此”标记的主观情感与“如此”修饰的词语表达的情感具有同向性,“如此”修饰的词语表达赞赏的情感,那么“如此”就成为“赞赏”这种主观情感的标记。如例句(9)中,“如此美妙”具有更强烈的情感输出。

“如此”与普通名词或动词组合时,也能表达主观情感。如:

(10) 如此“夫妻”,卖孩子供自己吃喝玩乐。(《检察日报》2020-12-23)

(11) 不买就分“普通班”如此“智慧课堂”当叫停。(《大连日报》2020-11-23)

(12) 如此卖房,不要也罢!(《中国房地产报》2019-8-5)

“如此”修饰普通名词或动词时,表达了一定反讽的情感。如例(10)中“如此‘夫妻’”表达了说话人不认同“夫妻”的行为,即该夫妻卖掉孩子供自己吃喝玩乐;例句(11)中,“如此‘智慧课堂’”表达了说话人对“智慧学堂”的贬抑,该条新闻称学校要求学生购买价值几千元的电子设备,否则学生只能进入普通班级,无法享受智慧学堂带来的信息化课程。例句(10)和例句(11)都具有批评贬斥的主观情感,这种主观情感是“如此X”句式带来的。“如此X”常与负面新闻联系在一起,“如此X”新闻标题语具有“评价的贬抑性,但这种评价是隐含在格式之中的”(孙青波,2014) [11]。例句(12)中的“卖房”原本是一个没有褒贬色彩的动作行为,前面用“如此”修饰后,构成“如此X”句式,体现了贬抑的主观色彩。这则新闻是说房地产公司将公用房包装成公寓楼盘进行售卖,涉嫌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因此,在标题中用“如此X”格式,鲜明体现了主观情感态度。

4. “如此”具有反预期标记功能

上文说到“如此”可以标记主观情感,当“如此”修饰普通名词或动词时,表达说话者/作者的反讽情感,但从信息结构角度看,这类具有反讽情感的语句传达的是反预期信息,本节主要从信息结构阐述“如此”的反预期信息标记功能。

4.1. “如此”标记的反预期信息

人们对语言信息结构的探索是不断深入的,传统信息结构中注重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划分。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以语言交互双方的共同认知为基础。随着语言“人文主义”的兴起,对语言主观因素的探索越来越多,预期信息和反预期信息主观性更强,不同的人对某一信息的预期和反预期的判断具有差异性。

吴福祥(2004)从言谈事件参与者的预期这个角度说,将话语中语言成分所传达的信息可以分为“预期信息”、“反预期信息”、“中性信息”……“预期是一种与人的认识、观念相联系的抽象世界,通常与一定的社会常规、言谈事件中说听双方的知识状态以及特定的话语语境密切相关;反预期信息就是与某个特定预期相反的话语信息。反预期标记就是专门用来标示反预期信息的语法手段” [12]。

“如此”话语中具有表示反预期标记功能,“如此”修饰的成分表达的语义与常规情况相反。在例句(10)~例句(12)中,“如此”后面的NP成分或者VP成分表达的语义与社会预期相反。在社会预期中,“夫妻”的内涵具有彼此恩爱、上敬父母、下养子女的认知共识;“智慧课堂”一般认为在课堂上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教学和学习;“卖房”这种行为一般指房地产商合法合规地出售通过政府相关部门质检的商品房。在例句(10)~(12)中,在“如此”的标示下,例句(10)中的“夫妻”与“下养子女”的社会责任相背离;例句(11)中的“智慧课堂”实则是兜售相关电子产品;例句(12)中,“卖房”卖的不是房地产商自建的房,而是不具备买卖资格的公用房。以例句(10)为例,可以对句中的反预期义的形成机制做出以下阐释:

大前提(隐):在现有社会伦理观中,夫妻双方上敬父母、下养子女(社会共享预期)。

小前提(显现):一对夫妻生下了孩子。

推论(隐藏):夫妻双方会养育他们的孩子至成年(预期)。

实际(显现):夫妻双方卖掉孩子,得到的钱供自己享受(与预期相反)。

陆方喆(2017) [13] 将反预期的形成机制码化为:

((◇(p→q))∧p)∧(−q)

其中,“◇”是一个“可能”标记符号,整个公式可以理解为,有情况p大概率存在情况q,现在存在情况p,那么可以推测存在情况q,但实际上是出现了非q情况(−q)。

在上述码化公式中,预期信息是q,该信息是隐含在我们的认知或推理中,非预期信息是−q,表现在话语中。将例句(10)带入上述公式为:

((◇(生下孩子的夫妻→养育孩子))∧生下孩子的夫妻)∧(将孩子卖掉,没有养育孩子)

可以读作:夫妻一般是生下孩子会养育孩子,现在有这么一对生下孩子的夫妻,实际上是将孩子卖掉,没有养育孩子。

4.2. “如此”的反预期标记功能

“如此”在整个信息结构推动过程中的作用是作为反预期信息的标记。在“如此”修饰下的成分,该成分表达的语义信息与常规情况相反。“如此”作为反预期标记,具有反预期标记的一般功能。“反预期标记有三大功能:信息提示、语用制约、促进篇章连贯” [13]。这三个功能可以体现在“如此”上。反预期标记“如此”的信息提示功能表现在凸显焦点信息,这一点在第一节中已有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例句(10)和(11)中,“如此”后面的成分都用引号进行了标记。根据《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2011),“引号可以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 [14]。当“夫妻”“智慧课堂”标上引号时,已经表明其具有特殊含义了,“如此”作为反预期标记可以进一步突出其后面成分的信息违反了社会共享预期。

反预期标记“如此”的语用制约功能体现在“如此”与话语生成和理解上。“如此”能促使话语生成,并且让受话者能够最便捷地理解说话者的表达意图,减少话语传达过程中语义偏移的可能性。语言有两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象似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也叫省力原则,人们在表达时或者在理解对方的话语时,都试图用最省力的方式。说话者为了是受话者不曲解自己话语意义,在表达时会尽量让话语充分。因此,在使用“如此”时,会让听说双方都能够在省力的前提下又完成同向的话语理解。如例句(10),如果不用“如此”生成话语,可以转写成:

(10’) 有一对夫妻生下孩子,却不养育孩子,卖孩子供自己吃喝玩乐。

例句(10’)与例句(10)相比,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例句(10’)复杂了很多。不用“如此”的例句(10’)对说话者(新闻撰稿人)来说,增加了话语表述负担;对话语接受者来说,增加了对话语理解的认知负担,这不符合语言经济性原则。而使用“如此”便解决了上述“双难”的问题,且符合新闻标题尽可能以简洁的话语来表达足够多的信息的要求。

5. 结语

“如此”的篇章功能可以从篇章衔接和篇章语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如此”的篇章衔接反映的是“如此”指代情况;“如此”的篇章语用反映的是交际主体与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从“如此”的篇章语用角度看,“如此”的功能具有多角度性:首先,“如此”能够凸显其后面内容的语义,使其成为句子的焦点;其次,使用“如此”是语言主观性的表现,反映了交际主体在语言使用中的情感取向;最后,“如此”是一种反预期标记,能够标示句子中的反预期信息,“反预期属于意外范畴的语义范围”(Aikhenvald, 2012) [15],意外范畴也体现了语言的主观性。“如此”的使用可以促进话语双方的理解,减轻认知负担,“如此”篇章功能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篇章连贯。

基金项目

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研究生创新项目《“如此”的篇章功能》(XJ2021G311)。

参考文献

[1] 吕为光. “这天”的篇章功能及前项和后项语义关系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21(3): 93-102.
[2] 庄剑冰. “如此”的词汇化及篇章功能研究[J]. 保定学院学报, 2021, 34(3): 103-110.
[3] Ungerer, F. and Schmid, H.J.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eijing, F25, 171-183.
[4] 刘丹青, 徐烈炯. 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J]. 中国语文, 1998(4): 243-252.
[5] 叶文曦. 语义学教程[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188.
[6] 陆俭明. 修辞的基础——语义和谐律[J]. 当代修辞学, 2010(1): 13-20.
[7] 海恩, 库泰瓦. 语法化的世界词库[M]. 龙海平, 谷峰, 肖小平, 译.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社, 2012: 142-153.
[8] 沈家煊.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4): 268-275+320.
[9] 陆俭明. 重视语言信息结构研究开拓语言研究的新视野[J]. 当代修辞学, 2017(4): 1-17.
[10] 黎锦熙. 新著国语文法[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7: 150-153.
[11] 孙青波. 略论汉语新闻标题语中的“如此X”格式[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5): 6-8.
[12] 吴福祥. 试说“X不比Y•Z”的语用功能[J]. 中国语文, 2004(3): 222-231+287.
[13] 陆方喆. 现代汉语反预期标记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47.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5834-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15] Aikhenvald, A.Y. (2012) The Essence of Mirativity. Linguistic Typology, 16, 435-485.
https://doi.org/10.1515/lity-201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