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氮化碳是一种具有多种同构异形体结构的材料 [1]。在其5种同分异构体结构中,石墨相氮化碳(g-C3N4)因为其类似于石墨烯的特殊层状结构 [2] (图1),展现出了独特的化学性质,作为一种制备成本较低、合成较容易、物理化学性质较稳定、可见光响应的非金属催化剂受到人们的关注。张慧等利用银量子点修饰的g-C3N4催化光解水产生氢气 [3],孙亚光等利用硫代铟酸锌复合g-C3N4光解水产氢 [4],刘雪等利用多孔g-C3N4纳米材料光催化降解莠去津 [5],宋继梅等则利用银硫二元掺杂聚合g-C3N4光催化降解四环素 [6]。但目前g-C3N4光催化剂依然存在一些缺陷。一方面因为比表面积小,提供氧化还原反应位点少;另一方面,作为高聚物,晶体结构存在缺陷,可能作为复合中心,导致光催化性能差 [7]。这些不足制约了g-C3N4在光催化领域的大规模应用。针对其比表面积小和光生电荷复合严重的问题,人们采用了金属掺杂 [8]、非金属掺杂 [9]、半导体复合 [10] 等实验方法对g-C3N4进行修饰改性,期望提高其光催化活性。

Figure 1. Structure diagram of g-C3N4
图1. g-C3N4结构示意图
亚甲基蓝是一种具有一定毒性的化合物 [11]。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染料,它经常出现在水量大、碱度高、色度高、难降解的印染工业废水中 [12],处理难度较大。近年来,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实验一直在进行,许多不同种类的催化剂也被应用于亚甲基蓝光催化领域,并取得了较优效果。徐冬莹等在100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中采用用量为1.0 g/L的Mn0.6Zn0.4Fe2O4@SiO2催化剂降解2h取得了94.76%的降解率 [12],闵涛等在200 mL 10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中采用用量为0.1 g的TiO2/Ni3(Ge2O5)(OH)4复合材料催化剂降解1.5 h取得了99.81%的降解率 [13],杨婷婷等在100 ml 20 mol/L的亚甲基蓝溶液中采用用量为0.08 g纳米TiO2沸石复合光催化剂降解0.5 h取得了95.42%的降解率 [14]、刘东妮等在100 ml 10 g/L的亚甲基蓝溶液中采用用量为0.3 g的磷掺杂三氧化钨催化剂降解2 h取得了89.2%的降解率并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 [15]。
但同时,在其他催化领域较为常用的g-C3N4复合材料在有机污染物光催化降解方面应用较少,这也是其当前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16]。本文创新性地采用掺杂纳米金颗粒的g-C3N4作为催化剂进行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并取得了优良成果。
2. 实验部分
2.1. 原料与试剂
实验试剂:三聚氰胺(天津市江天化工,分析纯)、无水乙醇(科密欧,分析纯)、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化学纯)、硼氢化钠(NaBH4) (科密欧,分析纯)、氯金酸(HAuCl4·4H2O)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分析纯)、对苯醌(阿拉丁,99%)、草酸铵(瑞金特,分析纯)、异丙醇(瑞金特,分析纯)、亚甲基蓝(天新精密化工开发中心)、盐酸(HCl) (科密欧,0.5 mol/L)、氢氧化钠(NaOH) (科密欧,0.1 mol/L)。
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与试剂综上所述,所用试剂在实验中未经过二次处理,实验中所用的水均为蒸馏水。
2.2. 实验仪器
实验仪器:马弗炉(SX2-4-10)、超声细胞粉碎仪(JY98-IIIN)、旋转蒸发仪(EYELA, N-1100)真空干燥箱(DZF-6050)、光催化反应装置(300W氙灯,HSXF300)、紫外分光光度计(Techcomp, UV2600)、X射线衍射仪(XRD, DX-2000X)、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SU8020)、荧光分光光度计(Hitachi, F-7000)、酸度计(上海仪电,PHS-25)。
2.3. g-C3N4样品的合成
称取约20 g的三聚氰胺,放于坩埚中。将坩埚放入马弗炉,在550℃下煅烧4小时。冷却之后,取出坩埚内的淡黄色固体,研磨之后即为g-C3N4样品。
2.4. 10 mmol/L HAuCl4·4H2O溶液的制备
取1 g HAuCl4·4H2O,加入242.80 ml无水级乙醇,搅拌,完全溶解后得到10 mmol/LHAuCl4·4H2O溶液。将制好的溶液置于冰箱中待用。
2.5. Au/g-C3N4的合成
取0.05 g PVP和0.1 g NaBH4,分别加水溶解,放入冰水浴中静置。取1 ml低温保存的HAuCl4·4H2O溶液,加入PVP溶液中,使二者充分混合。然后用注射器吸取NaBH4溶液,插入PVP-HAuCl4·4H2O混合溶液液面下快速注入,同时搅拌。继续在冰水浴中静置5分钟。混合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深,形成深色胶体。
取100 mg g-C3N4,加入100 ml去离子水。将g-C3N4悬浊液与胶体混合后放入超声细胞粉碎仪中超声10分钟。将获得的混合溶液液体置于旋转蒸发仪上进行旋蒸,待溶剂旋蒸干后,再加入无水乙醇旋蒸,重复两次。将得到的样品放入真空干燥箱80℃保温24小时。研磨后装袋,标记为AuC-1。
按照上述步骤,仅改变HAuCl4·4H2O溶液体积为0.5 ml、2 ml、4 ml、6 ml,重复上述步骤,分别合成HAuCl4·4H2O含量不同的样品,制得的样品分别标记为AuC-0.5、AuC-2、AuC-4、AuC-6。
2.6. 光催化实验
样品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定义为:
C为某一时刻吸光度的值,C0为亚甲基蓝溶液的初始吸光度。
2.6.1. 光催化系列实验
取样品50 mg,加入150 ml的10 mg/L亚甲基蓝溶液中,PH = 7。在黑暗环境下搅拌30 min,取样间隔10 min。再将溶液放入光催化反应装置中辐照60 min,取样间隔为5 min。以同样方法对150 ml的10 mg/L亚甲基蓝溶液进行操作,作为空白对照。所有样品取样完成后,离心取清液测吸光度。
2.6.2. PH值、样品用量对光催化实验的影响及循环稳定性实验
以50 mg AuC-1为催化剂,按照上述步骤,使用酸度计确定溶液PH值,再滴加HCl或NaOH分别调节溶液PH为3、5、7、9、11,探究PH值对光催化率的影响。
仅改变催化剂重量为10、30、50、70 mg,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催化剂用量实验。
以50 mg AuC-1为催化剂,进行光催化实验。将反应完的溶液离心回收催化剂,经过水洗、脱水和干燥后再次进行光催化实验,重复5次,探索样品的循环稳定性。
2.6.3. 自由基捕获实验
以50 mg AuC-1为催化剂,分别加入异丙醇15 ml、草酸铵0.75 mmol、对苯醌0.6 mmol,其他实验步骤不变,进行光催化实验。上述试剂分别作为羟基自由基(∙OH)、空穴(h+)和超氧自由基(∙
)的捕获剂。探究自由基对光催化效率的影响。
3. 结果与讨论
3.1. 催化剂的表征
图2为g-C3N4和Au/g-C3N4复合材料系列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在13.1˚和27.4˚处发现了两个衍射峰分别对应纯石墨相g-C3N4 (JCPDS NO.87-1526)的(002)和(001)晶面。38.2˚、44.4˚和64.6˚衍射峰对应Au (JCPDS NO.87-1526)的(111)、(200)和(220)晶面,且峰的强度随着金颗粒的负载量增加而上升,表明金颗粒成功地负载到g-C3N4上。31.6˚、45.4˚和56.5˚处的衍射峰对应NaCl (JCPDS NO.05-0628)的(200)、(220)和(222)晶面。NaCl是NaBH4还原HAuCl4的产物。g-C3N4相出现了窄而尖的峰,证明了g-C3N4纳米颗粒的结晶度高。在XRD谱图中没有发现其他明显的特征衍射峰。
图3 g-C3N4和Au/g-C3N4复合材料系列样品的SEM照片。由图3可以看出,g-C3N4样品具有层状结构,且Au颗粒清晰可见。随着Au负载量的增加,g-C3N4纳米片表面的Au颗粒越来越多,最后过量的Au颗粒不断凝聚,甚至结成团块。与其他样品相比,AuC-1的表面最粗糙。所有样品均比较蓬松,可能是由于热聚合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水蒸气和氨气导致。粗糙的表面为吸附污染物分子提供了较多的活性位点,同时Au颗粒本身就具有催化能力,进一步促进了光催化性能的提高。

Figure 2. XRD patterns of g-C3N4 andAu/g-C3N4 series of composites samples
图2. g-C3N4和Au/g-C3N4复合材料系列样品XRD谱图

Figure 3. SEM images of the g-C3N4 and Au/g-C3N4 samples: g-C3N4 (A), AuC-0.5 (B), AuC-1 (C), AuC-2 (D), AuC-4 (E) and AuC-6 (F)
图3. g-C3N4和Au/g-C3N4复合材料SEM照片:g-C3N4 (A),AuC-0.5 (B),AuC-1 (C),AuC-2 (D),AuC-4 (E)和AuC-6 (F)
光催化剂的光生电子复合速率对其催化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7]。图4是g-C3N4和Au/g-C3N4复合材料系列样品的荧光光谱。电子空穴对的复合能发出荧光。在激发波长为369 nm时,AuC-1的光致发光强度最弱。电子空穴对的复合率越低,光致发光强度越弱,材料表面的还原电子和氧化空穴的分解作用越大 [18]。结果表明,负载Au颗粒能有效抑制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提高了材料表面活性物种的数量。这就是AuC-1的光催化性能最好的原因。

Figure 4.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g-C3N4 and Au/g-C3N4 series samples
图4. g-C3N4和Au/g-C3N4系列样品荧光光谱图

Figure 5. (A) UV-VISdiffuse reflection absorption spectra of g-C3N4 and Au/g-C3N4 series samples; (B) (αhν)1/2 versus photon energy (hν) for the synthetic samples with g-C3N4 and different Au loaded
图5. (A) g-C3N4和Au/g-C3N4系列样品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B) g-C3N4和Au/g-C3N4系列样品(αhν)1/2与光子能量(hν)的关系
光学性能是影响光催化剂活性的一个因素。因此,采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测量了g-C3N4和Au/g-C3N4系列样品在室温下的光吸收特性。从图5(A)中可以看出,AuC-1的吸收边界约为447 nm,其余的样品吸收边界分布在430~447 nm之间。所有样品在紫外和可见光区都有吸收。可以看出Au/g-C3N4系列样品的光吸收边界发生红移,吸收强度增强,说明Au颗粒的负载拓宽了g-C3N4的光响应范围,提高了其可见光吸收性能。这进一步证明了负载Au颗粒可以提高g-C3N4样品对光的利用率,有利于其光催化降解污染物性能的提高。图5(B)显示了基于Kubelka-Munk理论 [19] 的(αhν)1/2与光子能量(hν)的曲线。g-C3N4和AuC-1的禁带宽度分别为2.70 eV和2.66 eV。结果表明,AuC-1的带宽最短,可能具有最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
3.2. 光催化性能
通过在可见光下降解MB水溶液,考察了g-C3N4和Au/g-C3N4复合材料系列样品的光催化性能。从图6(A)中可以看出,在不添加光催化剂的情况下,MB在暗反应和可见光条件下持续辐照60 min均未发生明显降解,说明MB在光降解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自降解。在可见光照射60 min后,g-C3N4对MB的降解率相对较低,AuC-1在60 min内的降解率为97.8%。随着Au负载量的增加,降解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Au胶体颗粒与g-C3N4本身有协同催化作用,但当g-C3N4把Au胶体颗粒表面全覆盖或覆盖过多,协同作用就无法体现,导致催化效果变差。

Figure 6. (A) UV-vis absorption spectrum of MB aqueous solution of the degradation process by g-C3N4, AuC-0.5, AuC-1, AuC-2, AuC-4, AuC-6; (B)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MB under dark condition and visible light illumination with AuC-1 nanopowder; (C) Degradation rate constant of MB under visible light illumination with all of the samples
图6. (A) 紫外可见光谱下g-C3N4,AuC-0.5,AuC-1,AuC-2,AuC-4,AuC-6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降解率;(B) 在黑暗和可见光照射条件下AuC-1对亚甲基蓝的降解图;(C) 所有样品在可见光照射下降解亚甲基蓝的化学反应速率
从图6(A)和图6(B)可以看出,Au/g-C3N4复合材料去除MB的过程包括吸附和降解两部分。复合材料对MB的吸附容量在黑暗条件下10分钟达到最大,接下来的20分钟内,溶液的吸光度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表明MB在样品表面达到吸脱附平衡。打开可见光光源后,所有样品立即开始降解MB。随着可见光照射时间的延长,MB溶液的吸收峰强度开始下降。在整个降解过程中,吸收峰的位置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也没有新的吸收峰出现,证明吸附的NB分子被降解。
AuC-1的反应速度达到0.043 min−1,是g-C3N4的2.3倍(图6(C))。可以看出随着Au负载量的增加,样品催化反应速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这可能与大量Au的修饰降低了g-C3N4的比表面积,使得催化反应的活性位点减少有关。
3.3. PH、催化剂用量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和循环稳定性实验数据处理
图7(A)为溶液PH值对催化剂降解效率的影响。可以看到,在PH = 7时,样品具有更好的表现,而在偏离PH = 7的情况下,无论是升高或降低,样品的降解效率均降低 [20]。MB是一种带正电的阳离子染料,在水溶液中带负电,PVP分散的Au纳米粒子是带正电的,在酸性条件下溶液中的阳离子与MB互相排斥,同时竞争Au纳米粒子上的位点,因此在PH为3,5时亚甲基蓝的降解率降低。在碱性条件下,溶液中的离子自由基与MB的负电竞争,吸附量下降,导致光催化降解的效率变低 [21] [22]。

Figure 7. (A) Degradation process of MB with AuC-1 at different PH; (B) Degradation rate constant of MB under visible light illumination with different amount of AuC-1; (C) Cyclic stability of AuC-1 to the degradation of MB
图7. (A)不同的PH条件AuC-1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B) 在可见光照射下不同用量的AuC-1降解亚甲基蓝的化学反应速率;(C) AuC-1对亚甲基蓝的循环稳定性
同时,我们还探索了光催化剂用量对污染物降解速率的影响。一般来说,光催化剂使用水平越高,表面的活性位点越多,光催化降解性能越好。但是,过量的光催化剂可能会大大提高光的反射率,抑制光的吸收,从而降低降解速率。图7(B)为150 mL浓度为10 mg/L的MB水溶液与不同样品剂量AuC-1在可见光照射20 min时的反应速率。结果表明,当光催化剂用量为50 mg/150ml时,反应速率最高。
图7(C)是AuC-1复合材料在可见光照射下降解MB的循环稳定性。5次循环后,样品对MB的降解率只有小幅度下降,表明样品在MB水污染处理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3.4. 自由基对光催化的影响
为了探究在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污染物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自由基和活性物种,进行了自由基捕获实验。如图8所示,对苯醌、草酸铵和异丙醇均使AuC-1的光催化降解效率降低。当对苯醌加入溶液时,MB的光催化降解率最差。这些结果表明,溶液中活性基团∙
、∙OH和h+都参与了污染物的降解。其中,∙
在整个降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Figure 8. Capture experiments of free radicals and active species on the degradation of MB under visible light
图8. 自由基捕获实验及可见光下MB降解过程中活性物种。
4. 结论
1) 本文以三聚氰胺和四氯金酸为原料,通过煅烧–化学还原法成功制备了Au/g-C3N4复合材料。Au纳米颗粒成功地负载在了g-C3N4的表面,与其他样品相比,AuC-1对MB具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在可见光照射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在降解MB的应用方面具有良好前景。
2) 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我们发现在催化过程中,h+、∙
对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具有较大贡献,且∙
是主要活性物种。
基金项目
中国民航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110059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