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医学类高等教育研究的进展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n Medical Higher Educa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DOI: 10.12677/CES.2022.104133,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潘海婷, 殷兆丽, 周文彪, 杨 婷, 王 利*: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Minority Areas Medic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类高等本科院校,为深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在少数民族地区,面对教学师资等资源不充足、传统医学理论单一等问题,发挥传统民族医学、医药特色,融合各基础学科,发展改革教育教学方案,探索创新性教学方法,运用新媒体“互联网+”平台等资源,整合教师力量紧跟学科前沿进展,培养全面的高水平复合型医学类人才。在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因地制宜,摸索出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医学院校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新方案。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in order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the minority areas, in the face of insufficient teaching resources and other problems, the traditional medical theory is single, etc., Medical Higher Undergraduate College gave full play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ethnic medicine and medicine, integrate various basic discip-lines, develop and reform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lans, explore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use new media “Internet+” platform and other resources, integrate teachers’ strength to keep up with the frontier progress of disciplines, and cultivate comprehensive high-level compound medical talents.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reform and practice,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a new plan for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medical talents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has been explored.
文章引用:潘海婷, 殷兆丽, 周文彪, 杨婷, 王利. 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医学类高等教育研究的进展[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4): 811-815.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2.104133

1. 引言

少数民族地区,在高等医学教育方面,相比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在内蒙古不同地区,教育资源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民,根据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地理条件,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医疗和医药体系,具有一定的民族医药文化特色,并在医学教育和医疗救治方面都取得了许多的成果。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少数民族高等医学类教育的现状进行思考和总结,对于今后我校摸索出民族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意义。

2. 课程思政与医学知识相融合

2.1. 课程思政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中的重要意义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医学类高等院校,发掘医学类学科特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结合各专业特点与社会热点,挖掘思政元素,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新时代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 [1] [2]。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高等院校之一,内蒙古医科大学始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我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扎根民族地区,热爱民族教育工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服务,促进各民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培育更多优秀的民族地区高水平医学专业人才 [3] [4]。

2.2. 课程思政策略实施

2.2.1. 课程思政在各学科、专业中的思政元素搜集

按照各学科和专业的特色,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挖掘自身课程的思政资源,灵活结合典型事例、楷模人物和相关专业发展历程等,利用专业特色将渗透的思政元素,更加具有说服力。如《微生物与免疫学》的课程中,人类与自然界相关的病原微生物长期斗争,摸索总结出针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及检测的手段和措施。通过课程中《绪论》的讲解,引入科学发展的故事,如青霉素的发现、减毒疫苗的发现、中国古人通过“人痘”预防天花等科学事件,以及新冠疫情期间,医务工作人员救死扶伤,挺身而出,奔赴“抗疫前线”,都是培养医学生科学思维与工匠精神的素材,有助于培养学生脚踏实地、求实创新、一丝不苟、甘于奉献的科学精神和医者仁心,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2.2. 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

逐渐要在专业课程中思政化,构成属于本专业的课程思政体系,将挖掘出的思政元素,紧密地和专业课程有机融合,起到引领作用。如利用校园公众号的纪录片内容,通过少数民族的国医大师——苏荣扎布教授的事迹学习,苏荣扎布教授一生奉献在蒙医临床医疗事业中,研制出多种有效蒙医药方剂,获得广大患者的赞誉,并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医学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医疗工作者。将发生在医学生身边的事迹,在《蒙医药》相关课程之初,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们讲述,更具有感染力,不仅体现了少数民族医学的卓越成就,也鼓励医学生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艰苦奋斗,求实创新,敢于奉献,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具有地区特色的医学类高等院校,立足地区优势和资源,深入结合少数民族医药不断发展的历史特点,在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人民长期与疾病的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蒙医药体系,结合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互相融合,借助基础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的刘其端教授的事迹,热爱边疆,扎根边疆,艰苦奋斗,将毕生的精力无私奉献于内蒙古医科大学,建设内蒙古的医疗卫生事业,通过感人的事迹,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地区发展相结合,潜移默化提升医德。

该策略的实施,结合高校民族地区特色,逐步探索出独特的办学之道。制定适合的工作方案,健全管理工作机制,学科、部门及院系之间协同合作,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堂,组织学院、学校课程思政培训及比赛,选拔教学名师,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在各专业领域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积极推进落实课程育人的发展,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在医学类课程中,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树立学生“大爱无疆,甘于奉献和大医精诚”的人文情怀、医者仁心的精神和职业理想,在牢固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坚持为人民服务,培育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新时代好医生 [5] [6]。

3. “线上线下”多种教学方式混合运用

近几年,在教学模式不断摸索过程中,授课教师不再一味地单向灌输知识点,手段形式丰富多样,注重教育教学改革,采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类高等院校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融合新媒体、新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成为高校教师教育教学的辅助手段,丰富了课程形式,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打破了学生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7]。学生利用多种模式的混合式学习手段,形象直观地将知识点、重点、难点逐一记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成为“新冠疫情”期间,主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3.1. 优质MOOC资源的运用

在中国大学MOOC线上开放的资源,选取共享优秀课程,授课教师制定学习方案和计划,让学生利用课后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对线下传统课堂进行补充。多元化资源的运用,改变了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学生增加了学习兴趣,师生间互动性增强,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变换了主体角色,为学生提供了“时刻、处处”学习的便利。

3.2.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自建

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课制宜,发挥我校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促进传统蒙医药发展,结合自身教学特点,重塑课程内容,将现代蒙医学教育中出现的一些理论与实践课程脱节的现象,地区特色课程内容更新欠缺,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等问题,改革创新。通过申请制定国家级、自治区级的精品在线地区特色的蒙医学相关课程,突出本校地区办学特色,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医学教育特色,选取优秀的有一定经验的蒙医药教育工作者,发挥其扎实的传统蒙医学独特理论和治疗方法,独特的蒙医药方操作,结合蒙医传统医疗的实践经验,并与现代医学方向的理论和不同学科之间紧密结合,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的传统医学教育,培养具备综合实力的蒙医药专业人才。

3.3.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搭建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蒙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依托实验平台,结合基础医学、蒙医药学、临床医学等学科,针对我校基础医学、蒙医、蒙药学等学科开设多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任课教师和学生登录平台,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实验演练、实验报告、教师阅览、学生反馈等一系列操作,深刻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点,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自信心,对课程产生极大兴趣,并主动学习 [8] [9]。

4. 优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数民族地区医学高等教育中,蒙医学专业发展早,是蒙古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既要保留传统医学的精华,又要利用现代医学知识,需要将传统医学教育和现代医学教育互相融合,培养综合性蒙医药专业人才。其中,蒙医学专业综合性青年教师人才的培养是比不可少的,通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将传统疗术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在教师队伍中,拓展蒙医药教育工作者的现代医学知识,与多门理论学科结合,如蒙医药学与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前沿学科的结合,形成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具备综合实力的蒙医药教育工作者,只有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不断提高,才能适应学科之间的多元化发展,培养出综合性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0] [11] [12] [13] [14]。

5. 传统医药与前沿学科进展相结合

针对具有民族特色的医学类高校,更应关注前沿科技的最新发展,结合本地专业,针对蒙医、蒙药等相关专业,结合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制定、讨论和设计课程教学教案,关注和研究当前生物医学发展前沿领域,渗透目前科研成果、临床案例等,目前,新冠疫情中,研发针对抗新冠病毒的药物仍在试验阶段,但是中医药、蒙医药等传统医药和西医抗病毒的治疗方法相结合,在轻症患者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种传统医学和西医结合的疗法,各自发挥着两者的不同优势,将新鲜的知识、科研技术与传统医药融合,在蒙医药理论知识传承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和创新利用传统医药,勇于创新,加强多学科之间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利用发展迅速的现代医学体系,逐渐形成具有民族医学特色的科研思维,规划医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完善融合理论学科的建设,整合院校优势资源,将现代医学中没有的传统精髓与不断创新发展的科学技术有效融合,形成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结合的思维,全面培育新型医学人才,跨专业、跨团队合作,推动医学教育的发展 [15]。

总的来看,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和新时代医学技术相互结合,既可以保护和促进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的传承,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医学中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地培养全面的民族医药人才,推动各民族医药的全面发展,满足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需求。

基金项目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生工作科研项目(YKD2020XSGZ011);内蒙古医科大学2021年大学生科技创新“英才培育”项目(YCPY2021144);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MS08096);内蒙古医科大学青年领航创新创业团队(QNLC-2021018)。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祥子, 冯志君, 陈结霞, 吴运军, 周蓓. 地方医学人才培养中过程性评价和教学科研互动的实践与探索[J]. 医学教育管理, 2021, 7(2): 126-132+137.
[2] 魏钦俊, 姚俊, 鲁雅洁, 曹新. 生物医学前沿进展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作用与实施策略[J]. 基础医学教育, 2020, 22(1): 30-33.
[3] 田野, 赵绮, 关颖, 高金鑫. 在线开放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实践与评价研究[J]. 高教学刊, 2020(35): 7-12.
[4] 姚佳, 徐文, 李薇, 马茜, 汪洋. 综合性评价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0, 36(10): 1256-1261.
[5] 方芳, 李强, 李妍, 张铎, 陈爽, 赵良中. 在探索培养“卓越医师”背景下医学免疫学课程改革思考[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5(24): 207-208.
[6] 戈娜, 王素华, 赵洪英, 包艳, 高龙, 乔瑞, 张文龙. 少数民族地区医学类本科院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9, 35(11): 101-103+106.
[7] 罗映红. 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J]. 高教探索, 2019(12): 48-55.
[8] 姚洁, 王伟力. 微信雨课堂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证研究[J]. 高教探索, 2017(9): 50-54.
[9] 莫日根. 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学生管理与培养研究[J]. 内蒙古教育, 2017(22): 48-49.
[10] 罗艳红, 解继胜, 王太重, 邓益斌, 王春芳, 梁丽梅, 邹佳峻. 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医学生物化学微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 2018, 5(37): 202-203+253.
[11] 陈慧, 马晓玲, 赵云山. 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学生中医药传统文化精神的路径探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 6(50): 109-110.
[12] Haidaris, C.G. and Frelinger, J.G. (2019) Inoculating a New Generation: Immunology in Medical Education.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10, 2548.
https://doi.org/10.3389/fimmu.2019.02548
[13] De Gagne, J.C., CONNORS, H.B. and TALLY, K. (2017) 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Teaching in Nursing and Role of the Educator: The Complete Guide to Best Practice in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75.
https://doi.org/10.1891/9780826140142.0005
[14] Tang, H. (2021) Implementing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Digit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69, 389-392.
https://doi.org/10.1007/s11423-020-09879-x
[15] Nascimbeni, F. and Burgos, D. (2019) Unvei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e of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the Adoption of Open Teaching Practices in Higher Education. Sustainability, 11, 5637.
https://doi.org/10.3390/su11205637